2012年海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即將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經濟社會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創新突破,較好地完成了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良好開局。預計到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95億元,同比增長18%;地區財政收入84.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20%;固定資產投資46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7%和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34元,同比分別增長24%和15%。入選2011中國經濟十大領軍城市(縣級)和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連續三年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四項殊榮,在2011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評價排名中,晉升到第十七位。獲得2011縣級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海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海城市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工作回顧,項目建設取得新成就,城鎮建設發生新變化,生態建設見到新成效,全民創業實現新突破,文明創建邁開新步伐,政府創新再結新碩果,2012年工作安排,整合資源要素,做強互補、互動、互贏的區域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實施惠農、富農、護農的發展戰略,統籌城鄉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人的現代新城,強化生態治理,營造青山、碧水、藍天的生存環境,繁榮社會事業,構建心平、氣順、無憂的和諧社會,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勤政、效能、廉潔的人民政府,

2011年工作回顧

  即將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經濟社會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創新突破,較好地完成了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良好開局。預計到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95億元,同比增長18%;地區財政收入84.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20%;固定資產投資46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7%和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34元,同比分別增長24%和15%。入選2011中國經濟十大領軍城市(縣級)和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連續三年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四項殊榮,在2011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評價排名中,晉升到第十七位。獲得2011縣級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對照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任務,重點做了六項工作:

項目建設取得新成就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年累計投資20.9億元,建成北一環等10條公路、關帝廟跨河橋等7座橋樑,開工建設興海跨河橋等4座橋樑,累計新建、改造公路148.7公里,特別是海城河城區段未來將至少有8座橋樑飛架南北,城市沿河跨河發展成為現實。完成城市街巷路和小區“五個十”環境改造工程,城市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居民家庭房產得到大幅度升值。海西新城城市集中供熱中心、騰鰲新城燃氣接網、牛莊新市鎮供暖改造、析木新市鎮牌樓外環路等工程建成運營,興海祥聖和西柳怡園民眾健身廣場,左岸城邦、玉皇山、騰鰲濱河等3座公園交付使用。建成園區路網45公里,變電所5座,綠化110萬平方米。遼渾太河流堤防整修加固、三岔河河道清障、英房等6座水庫除險加固、板屯等8個村屯改水、溫香等13個鎮區清淤治澇全面完成,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社會事業齊頭並進: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一批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完成學校撤併17所,新建鎮區公辦幼稚園15所,解決學校D級危房68所;啟動504名城鄉教師交流工作,農村師資力量顯著增強。今年有兩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重振了海城高考往日雄風。完成市中醫院、居民議事中心、農村困難家庭常年病託管中心建設。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80%,11萬居民領取保險金。完成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7209人。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全年報銷醫藥費1.6億元,受益農民26萬人次。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7210萬元,受助民眾4.85萬人次。弱勢群體生活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糧食生產獲得大豐收,總產量達到64.5萬噸。新增設施農業5萬畝。農高區大蒜和果蔬研發展示中心主體封頂,日本至惠黑蒜、三星種苗工廠竣工投產。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達成建設海城農產品展銷大廳合作協定,為解決農民“賣難”問題開闢了新路。堅持圍礦、圍鋼、圍店“三圍”發展方向,工業轉型升級邁上新台階,全年累計開復工項目150個,竣工投產項目66個,後英薄鎂板、恆盛鑄業等項目建成投產,晉德鎂合金板材、騰鰲一軋棒線材等項目開工建設,遼寧紫竹和新澎輝鑄件等大項目簽約落戶。菱鎂基地榮獲“遼寧省示範產業集群”殊榮。西柳中國商貿城成功運營,西柳東區小商品城、中國北方水暖城及新新城市綜合體、南台國際皮革皮具城及城市綜合體、芭東海城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騰鰲溫泉健康產業城完成土地摘牌,駿都國際商業中心、碧桂園鳳凰酒店等服務業大項目主體封頂。新建各級服務業網點4.6萬家,民眾10分鐘生活服務圈初步形成。

城鎮建設發生新變化

城市化、城鎮化和新型農村社區化全面推進。累計搬遷村屯48個,企業132家,民眾8656戶,騰出淨地5平方公里,開工建設回遷樓50萬平方米,2500戶、近萬人喜遷新居。城鄉環境整治全面實施,城鄉面貌顯著改觀。房地產市場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河北燕陽等房地產企業落戶海城,在水一方等樓盤建銷兩旺。全年房地產施工面積5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4%;竣工6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銷售面積8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1%。財政基金收入突破36億元。一座宜居、宜業、宜人的現代化新城已展露新姿。

生態建設見到新成效

實施東部礦區企業污染專項整治,“三塵”排放削減30%。完成29家排污企業達標改造,中西部水體污染得到有效解決。整治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取消17座城區分散供熱鍋爐,城區空氣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面啟動青山工程,完成丹海高速和通海大道兩翼及220個村屯綠化,全市植樹造林5.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6%。深入開展礦山開採秩序和生態環境治理,取締粘土磚企業36家,完成礦山復墾1000畝,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全面提高。

全民創業實現新突破

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通過產業拉動,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萬餘個。完成城鄉各類勞動力培訓1.2萬人,實名制就業8235人。推進全民創業,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51萬元,扶持實名制創業帶頭人80戶,帶動就業、創業近千人。實施經營性資產置換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和就業崗位,建成經營性資產5萬平方米。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4%。

文明創建邁開新步伐

編制了《海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白雲山風景區整體發展規劃》和《海城唐王文化主題公園規劃》,成功舉辦首屆唐王文化和晉商文化研討會。建成了牛莊古城儒家文化研究會、佛教文化研究會、古錢幣展覽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成礦業職業技術學院規劃。依託菱鎂基地,與中科院瀋陽分院、遼寧科技大學等10餘所院校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係。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和信用海城”創建活動,全社會文明意識進一步提高。

政府創新再結新碩果

啟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組建市中心醫院和中醫院兩大醫療集團,構建了以城帶鄉、讓利於民的醫療服務新體制。紮實做好安全、信訪、穩定工作,科學處置牛莊炭疽病等突發事件,全市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37%,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8.5%,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6.6%。有效破解土地和資金兩大發展瓶頸,累計解決產業用地9平方公里,新增農發行土地收儲項目貸款3.5億元,在東北縣級成功首發地債8億元。政府投資項目“一部四制”和“四分離”制度得到全面落實,一會制審批、一站式辦公、一費制收費“三個一”機制進一步規範。兌現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13個月工資。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見面率繼續保持100%,政府承諾為民眾辦的十件實事基本完成。
人民武裝、婦女兒童、廣播電視、民族宗教、計生、人防、檔案、文聯、工會、工商聯等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各位代表,2011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績,全市上下呈現出經濟發展事業興,城鄉面貌展新容,強市富民人思進,和諧安定促太平的良好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舟共濟、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理解、支持、參與海城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駐海部隊,表示衷心地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主要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沒有到位;區域經濟整體協作意識有待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還有很多欠賬;人民民眾一些合理訴求還沒有得到完全滿足;政府工作人員工作作風不實、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還比較突出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急需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面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新變化,我市改革發展的新任務和全市人民的新期待,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全面完成本屆政府的既定目標,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不容懈怠。按照市委八屆二次全會提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明年政府工作總體安排是: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牢固樹立“三種理念”,紮實推進“六個轉變”,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快,快中求實,全力推進民生導向下城鄉統籌發展,做大做強工業,加快發展農業,穩步發展服務業,繁榮文化和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主導產業、城鄉面貌和人民生活“三個新變化”,全面建設繁榮、富庶、文明、幸福的新海城。
明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預期增速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地區財政收入增長1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5%。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整合資源要素,做強互補、互動、互贏的區域經濟

規劃建設南北雙新城、東西兩市鎮以及八個市級公共產業園區,開放空間,整合資源,推進“六個轉變”,發展壯大區域經濟,是近年來海城主導產業、城鄉面貌和人民生活成功實現“三個新變化”的一條重要經驗。明年市政府將繼續以兩城兩市鎮為依託,堅定不移推進做強區域經濟,全面構建“兩城興南北、兩鎮(新市鎮)耀東西”的發展格局。
海西新城。圍繞瀋大高速公路、興海大街、海感路、海城河,沿路跨路發展產業,沿河跨河建設城市。重點是做強“一地、一區、兩園”。加快建設遼寧(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年內開工建設菱鎂基地研發中心,推進北京利爾鎂合金和高檔鎂建材、山東高速鎂合金等項目建設,實現中海鎂合金製成品、晉德鎂合金板材等項目竣工達產,全年菱鎂基地項目簽約落戶50個以上,開復工30個以上,竣工達產10個以上,菱鎂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60億元。加快建設省級現代服務業集中區。年內西柳東區皮革皮草城要開工建設,中國北方水暖城一期、南台國際皮革皮具城一期、西柳東區小商品城等項目要建成運營,做強專業市場集群。加快建設西柳和南台專業市場配套加工園。年內兩個園區項目簽約落戶30個以上,開復工20個以上,建成投產10個以上。全市紡織服裝產業實現產值330億元。同時加速推進燕陽集團濱河地產、新新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實現宗駿開元等三個五星級酒店竣工運營。
騰鰲新城。圍繞永安湖、壽安湖、沈營路、鞍羊路、騰達大道等主幹路,圍湖繞湖建設城市,沿路順路發展產業。重點建設“兩城、一區、一園”。加快建設騰鰲新城核心區和騰鰲溫泉健康產業城。實施騰鰲新城管委會南遷重建及鎮中村改造,新增高品質住宅3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騰鰲新城中央商務區,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新城。開工建設騰鰲溫泉健康產業城熱帶雨林、水晶宮、風景湖、星級酒店群及配套基礎設施,打造海城溫泉旅遊城市名片。加快建設騰鰲鋼鐵深加工園區。年內投資50億元遼寧紫竹200萬噸重型鑄件、投資8億元遼寧新澎輝100萬噸鑄件等項目要開工建設,投資15億元騰鰲一軋150萬噸棒線材等項目要竣工投產。全市鋼鐵深加工項目開復工55個以上,竣工達產20個以上,實現產值300億元。開工建設騰鰲潘家園。投資15億元,開工建設仿古建築群,啟動文化創意產業。
牛莊新市鎮。圍繞牛莊古城開發建設,重點建設“一城、一區”。加快建設牛莊古城。年內完成古城核心區控制性和修建性詳細規劃、1000米沿河帶狀公園和2.6公里外環路建設,實施古城牆、護城河等古建恢復和280戶臨街商業門點立面改造,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加快建設北方水暖城配套加工園區。年內完成園區規劃,啟動空間整理和基礎設施配套,力爭簽約落戶項目10個以上,開工建設5個以上,培育我市圍店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析木新市鎮。圍繞礦產品初加工和旅遊資源開發,重點建設“一城、一區、一路、一帶”。加快建設析木新市鎮核心區。實施析木西靠,牌樓東進,規劃建設功能完善、環境優良的新城鎮。重點啟動牌樓楊甸村等污染區民眾搬遷和炒鐵河過鎮段整治。加快建設菱鎂初加工園區。年內,完成2平方公里園區拓展和基礎設施配套。開工建設投資16億元後英特種耐火材料、投資10億元北京利爾菱鎂綜合開發等項目,牌樓鎂礦高純鎂磚等項目要建成投產。全年析木新市鎮礦產品加工項目開復工60個以上,竣工達產20個以上。全市菱鎂產業實現產值488億元。加快建設東部通海產業大道。投資2.5億元,建成馬風至大石橋通海產業大道,降低我市礦產品出境成本,減輕我市中部城區基礎設施運輸壓力。規劃建設東部山區文化旅遊產業帶。開工建設孤山至接文旅遊產業大道,開發析木、孤山、接文文化旅遊帶,年內力爭實現國家立項。
兩城兩市鎮要圍繞公共產業園區和城鎮建設,瞄準外企、央企和名企,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加快產業升級,全年工業項目開復工230個以上,建成投產60個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55億元;服務業項目開復工25個以上,建成投產10個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390億元。

發展現代農業,實施惠農、富農、護農的發展戰略

海城是農業大市,農業興,農民穩,天下安。經過近年來工商業和城市建設的積累,海城已經具備了工商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實力和基礎。全面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和投入,做強現代農業,富裕廣大農民,是明年政府工作重心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是推進農業發展理念現代化。堅持逆向城市化和正向城市化“雙向互動”,實施農業富民戰略。推進逆向城市化,用工業的思維抓農業,用城市的理念建農村,用市民的素質育農民,編制農業基礎設施規劃和功能分區規劃,建立農規會制度,加大農業投入,強化農民培訓,推進農業生產設施化、標準化、規模化、精深化。鼓勵扶持二三產業和個體工商大戶投資農業,帶領農民致富。推進正向城市化,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和富餘勞動力轉移,加速農地向發展資本、專業農民身份向複合型農民身份轉變,實現農民多渠道增收。
二是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以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為牽動,以綠色有機和“一縣一品”為特色,建立現代農業發展基金,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年內投資2.46億元,完成西部沿河鎮區排水溝渠清淤、8座大中型泵站改造、渾河太子河險工整治、12條小流域治理和2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大力發展規模設施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新建10個設施蔬菜園、10個規模養殖小區,新增滴灌大蒜種植面積1.5萬畝。啟動農高區大蒜和果蔬研發展示中心,新建種苗工廠2萬平方米。全市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開復工20個以上,總投資不低於10億元,竣工達產10個以上,農業總產值實現75億元。
三是推進農業經營模式現代化。積極推進農民合作社、農產品行銷聯合會、鎮區農業經營服務開發總公司、農事龍頭企業、農產品物流市場等圍農服務組織體系建設,年內探索組建鎮區農業經營服務開發總公司10個,農村合作社50個,建成北京新發地海城農產品展銷大廳,開通網上銷售,形成輻射全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解決我市農業生產、運輸、銷售等各環節極度分散問題。落實國家省市惠農政策,依法打擊坑農害農行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統籌城鄉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人的現代新城

牢固樹立稅源經濟、體驗經濟和民本思想,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和環境改造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均質同城發展,提升城市價值,改善社會民生。
一是整理髮展空間。著力破解城鄉發展土地瓶頸,依法實施城鎮村屯徵收,騰出淨地6平方公里,其中海西新城504萬平方米,騰鰲新城66萬平方米,牛莊新市鎮6萬平方米,析木新市鎮24萬平方米。實施土地增減掛鈎,騰出建新用地指標3.2平方公里。整理未利用地、廢棄地和低效用地5平方公里。向上爭取建設用地指標1平方公里。全年拓展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空間15平方公里,改善1萬戶城鄉居民居住環境。
二是完善基礎配套。全力打造兩城兩市鎮格線狀、開放式路網骨架。依託瀋大高速、哈大高鐵、哈大公路及西部出海大通道和東部通海產業大道,實施交通導向下城市發展戰略轉身,融入瀋陽經濟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向北面城發展,主動接受瀋陽經濟區城鎮化的帶動輻射,向南面海發展,積極承接沿海經濟帶的產業轉移,與周邊城市群良性互動、錯位發展。明年重點實施“兩橋十路”建設改造工程,建成興海跨河橋和南一環公鐵立交橋,建設南一環等10條公路。繼續實施老城區街巷路和小區“四個十”改造工程。完成騰鰲垃圾處理場、城市污水處理廠三期建設,啟動騰鰲客運站和牛莊客運站,開工建設牛莊古城遊客服務中心。完善市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成園區路55公里,變電所5座,綠化80萬平方米。全面提升城鄉承載功能。
三是最佳化城鄉環境。利用兩年時間,實施市區建設三條景觀路、三座公園、三個廣場、三條水系、三條商業街“五個三”工程。年內繼續實施城鄉環境整治,重點推進“一壩、兩路、兩湖、五園”環境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海城河城區段第四道橡膠壩,打造興海大街和海感路景觀路,建設海西新城中央商務區人工湖、騰鰲新城壽安湖和興海濱河公園等五座公園。繼續做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打造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

強化生態治理,營造青山、碧水、藍天的生存環境

生態環境是海城人民賴以生存的寶貴財富,也是海城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上,政府將做到新賬堅決不欠,老賬全部要還,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竭心盡力為全市人民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
一是實施青山工程。堅持青山工程與生態改善、土地整理、產業發展、礦山治理、城鎮建設相結合,全面實施“四造工程”。造綠工程:以丹海高速和大盤線兩側、牌樓等沿線鎮區為重點,年內投資7000萬元,完成礦山復墾5000畝,小開荒治理1.5萬畝,封山禁牧4萬畝,實現生態治理初見成效。造地工程:整理東部礦山污染區土地,規劃建設產業園區。造業工程:培育壯大礦產品初加工、新能源和林下經濟。造城工程:結合東部礦山污染區民眾搬遷,加快建設宜居新城。
二是實施碧水工程。重點治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嚴格監管城鄉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深入開展城鄉水體污染整治,年內確保造紙和屠宰行業達標排放。推開全市城鎮河流過境段改造,打造濱水生態景觀。保證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實施城鄉水源地污染整治,推進農村改水工程,解決8個村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籌建馬風石門嶺水庫,爭取國家立項,解決城市未來發展用水問題。
三是實施藍天工程。推進“三塵”治理,整治東部礦區粉塵:限期治理73家菱鎂污染企業,確保年內達標排放,全年東部礦區粉塵排放量削減15%。整治城區煙塵:取締城區環保不達標小鍋爐,治理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整治公路揚塵:完成丹海高速、大盤線沿線企業露天料場清理,實現入庫存放。力爭全年空氣環境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00天。

繁榮社會事業,構建心平、氣順、無憂的和諧社會

不讓城鄉民眾生活在經濟數字中,牢固樹立發展惠民的執政理念,努力添齊補全缺失的城市產品,大力繁榮發展社會事業,讓城鄉民眾切身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實惠和生活變化。
一是改善辦學條件。新建騰鰲高中、海城特教學校、站前國小、西柳中心國小等33所學校,消滅全市學校D級危房。完成海城高中和同澤中學藝體館、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附屬配套和13家鎮區公辦幼稚園建設。實施教育特崗計畫和公開招錄,年內新錄用教師260人,繼續實施500名城鄉教師交流工作,努力實現教育公平。
二是發展衛生事業。投資8億元,異地新建占地10萬平方米東北地區一流的海城市中心醫院。加強醫療集團經營管理,規範城鄉醫療市場,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三是完善保障體系。加速推進“五險合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做好醫療保險轉移接續,實施靈活的就醫政策,年內城醫保參保率達到90%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以上。建立完善三級託管體系,加大困難民眾救助力度,努力消除城鄉民眾後顧之憂。
四是實施人才戰略。促進就業,推動創業,創建培養人才的平台,建立吸引人才的機制,打造留住人才的環境,年內重點引進一批菱鎂新材料、現代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構築我市經濟跨越發展的智力支撐。
五是加快文化建設。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廣泛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和“文明單位、文明企業、文明鎮村、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繁榮文化事業,啟用居民議事中心和居民藝術中心,完成“一場兩館”土地整理和規劃設計,新建3個民眾健身廣場。發展文化產業,開發推介海城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扶持社會力量發展印刷、演藝、會展、創意等文化產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地區軟實力。
做好人民武裝、婦女兒童、廣播電視、民族宗教、計生、人防、檔案、文聯、工會、工商聯等工作,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勤政、效能、廉潔的人民政府

堅持敢為人先向善為人先轉變,全力推進依法行政、負責行政、高效行政、創新行政、為民行政。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解決政府工作缺位、越位、錯位問題。全面提升政府施政的執行力、公信力和親和力。
一是創新工作理念。推進由尊重管理財富者向尊重創造財富者轉變:消除官本位、權本位思想,支持勞動者,鼓勵創業者,尊重納稅人,努力營造實業興市、創業富民的社會氛圍。推進由關心分配均等向關心發展機會均等轉變:著力破除分配均等即是公平的思想,開放空間,打破壁壘,為所有創業者提供均等發展機會,激發地區活力。推進由注重輸血救助向注重造血幫扶轉變:建立幫扶長效機制,在做好弱勢群體臨時救助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欠發達地區和弱勢群體與發達地區及強勢群體要素的有償流動和市場化對接,努力實現其根本脫貧致富。
二是提高管理水平。抓好風險管理:堅持標本兼治,建立長效機制,超前主動做好信訪穩定和生產、消防、交通、食品、藥品、防洪、治安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確保社會穩定。抓好扁平管理:推進政府執法管理重心下沉,服務管理觸角前伸,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質量,解決好民眾最關心、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抓好精細管理:嚴格執行國有土地出讓公開掛牌、政府投資項目公開招標、國有資產處置公開拍賣、政府投資項目“四分離”和“一部四制”等制度,管好公共權力、公共財政和公共資源,為人民看好家,興好業。
三是堅持主動作為。充分發揮我市民營經濟優勢,與企業並肩攜手,共克時艱。重點要解答一道“混合運算題”:做好“加法”:政府公開採購產品,同質同價同程式,優先採購海城地產品。整合域內企業產銷信息,推動企業間產銷合作,激活企業內銷。算對“減法”: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對企業資金扶持力度,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用足“乘法”:制定鼓勵政策,加大對科技、金融等生產型服務業發展支持力度,增強企業內生活力。組建菱鎂、農業、輕紡服裝等公共科技研發平台、產品檢測平台,服務企業發展。幫助企業完善土地房產手續,增強企業資源變資本能力。定期舉辦銀企對接會,暢通企業融資渠道。對於填補海城產業空白、重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或高新技術類項目建設貸款,實行政府貼息。加大企業上市扶持力度,年內必保實現七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學會“除法”: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法規,淘汰落後產能,關停污染企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實現有限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
四是強化作風轉變。推進陽光行政:擴大政務公開,堅持政府重大決策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參與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堅持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十件實事完成情況定期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推進務實行政:堅持實事求是,務求實效,把更多精力用在招商引資、破解瓶頸、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推進廉潔行政: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決策。落實事權、財權、人權分離制度。規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運作。推進“六五”普法工作,強化公務員隊伍建設,注重源頭治理,制度約束,細節預防,過程監督,不給歪風找藉口,不為貪腐留縫隙。
各位代表,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當前,我市正處在轉型變軌、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推進經濟振興,實現人民富裕,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相信,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只要全市廣大幹部民眾振奮精神,萬眾一心,迎難而上,奮力拚搏,我們就會抓住一切有利契機,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我們既定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