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欽南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欽南區政府工作報告

欽南區第五次黨代會提出欽南區今後五年的工作思路。“一大目標”就是建設臨海工業配套產業區、現代物流產業區、現代農業產業區和宜商宜居的濱海新區。“六大方略”是指項目立區、工業強區、農業穩區、三產富區、以城興區、和諧安區。“六大重點”就是抓好征地搬遷、園區建設、特色農業、商貿物流、服務城市、利民惠民六項重點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欽南區政府工作報告
  • 會議欽南區第五次黨代會
  • 內容欽南區今後五年的工作思路
  • 指出:一大目標、六大方略、六大重點
  • 性質:工作報告
工作回顧,工作任務,

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欽南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直接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市委“建大港,興產業,造新城,強科教,惠民生”發展方略,按照區委“緊扣一大目標,實施六大方略,突出六大重點”的工作思路,團結和帶領全區人民,開拓進取,奮力拚搏,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全區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
——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發展實現了總量與質量的同步提升。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9.3億元,增長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1.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7億元,分別增長5.5%、13.4%和2.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27.9︰25.2︰46.9調整為27.6︰27.5︰44.9,其中,一產下降0.3個百分點,二產提升2.3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明顯提高,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實現財政收入3.4億元,增長10.8%,其中稅收收入2.8億元,占財政收入的82.9%,稅收比重比上年提升了7.5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支出11.2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89.5%,增長41.7%。
——征遷攻堅取得重大突破。中馬產業園征遷創造了“欽州速度”,在短短的43天完成征地1033畝。子材大橋項目在市政府規定的10天內完成搬遷任務,拖延兩年多的搬遷難題得到了破解,為子材大橋在區運會召開前實現通車贏得了寶貴的施工時間。富民路、興桂路、鴻亭街、永福東大街、子材東大街等5條區運會精品線路全面完成征遷任務,實現全線貫通。全長15.9公里的北部灣大道如期貫通,“兩鐵兩高”征遷任務按期完成。在保稅港區商住辦公配套二期項目征遷中,國家信訪局交辦、自治區信訪局督辦的1993年來歷史遺留的問題得到成功調解。全年完成征地8679畝,清理存量土地1637畝,清場交地面積7184畝。簽訂搬遷協定315戶,面積5.4萬平方米。完成搬遷224戶,面積4.4萬平方米。查處違法建設270宗、拆除違法建設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有力支持了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確保了廣西第十二屆運動會、自治區領導和馬來西亞國際貿工部領導考察中馬產業園等重大活動順利開展。
——工業主導作用更加明顯。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南片區的總規、環評等多項規劃完成並通過評審,供水、供電、路網等設施抓緊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黎合江工業園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已建成投產項目29個,實現工業產值19.5億元,增長145%。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推進加快,香港銳豐釩鈦鐵項目已完成投資3億元,陝西星王集團廣西華匯鎳業項目已完成投資1.2億元,桂金諾年產30萬噸食品級磷酸技改擴建全面完成,大項目拉動工業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工業規模不斷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9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億元企業增加4家,達到11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56.1億元,增長22.4%。
——“三農”工作全面加強。農民民眾關注的行路難、飲(用)水難、居住環境差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年投入資金658萬元,硬化、修繕村道19.7公里,解決了20個村3萬人的行路難問題。完成農村飲水工程項目48個,完成投資1775萬元,解決了3萬多人飲水困難問題。全部完成13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確保了農民民眾居住安全。農村農房政策性保險政策得到很好落實,共為10.5萬農戶購買了住房保險。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加快,新建住宅15戶,建築面積3036平方米。農業經濟發展穩定性增強,特色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糧食總產量16.3萬噸,圓滿完成全年糧食種植任務。通過努力爭取,我區被列為第三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水利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水利項目投資8159.9萬元,占總計畫投資的66.3%,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順利通過自治區的檢查驗收。糖料蔗、蔬菜、對蝦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不斷擴大,黃瓜和火龍果產業列為全市農業產業提升工程的十大特色產業。廣西欽州欽南台灣農民創業園獲得國家農業部和國台辦批准設立,成功落戶久隆鎮,成為廣西唯一的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66.8億元,增長4.8%。
——發展活力和後勁不斷增強。依託城區發展取得實效,第三產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6億元,增長20.2%。招商引資實現招強引大的工作目標,資金到位率明顯提高。全年引進項目107個,總投資116.5億元,增長64.2%,實際到位資金73.1億元,增長50.7%。外向型經濟發展速度在全市保持領先地位,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8億美元,增長72.8%,其中出口總額8868萬美元,增長2.3倍。項目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投資對經濟後續發展影響巨大。列入市重點推進的14個重大項目超額完成投資任務,累計完成投資7.4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7%。城鎮化進程步伐加快,發展承載力不斷增強。犀牛腳特色名鎮的房屋外立面改造、遠程教育廣場等13個項目全部開工,其中9個項目完成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379萬元。鎮、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交通設施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逐步顯現。開工建設23個交通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472萬元,占計畫總投資的70%。集鎮街道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全年共投入硬化、綠化、美化街道資金460.7萬元。全區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7億元,增長38.6%。
——關注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財力改善民生,全年投入各類民生保障資金7.3億元。社會就業形勢良好,城鎮新增就業4615人,城鎮失業再就業101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0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均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社會保障全面加強,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3.5萬人。五保供養制度逐步完善,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650萬元,全區4047戶五保戶的基本生活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步提高,從2011年7月1日起,城市低保保障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250元提高到350元,農村低保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196元提高到1500元,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4147萬元。救災救濟工作紮實開展,全年投入民政救災資金246萬元,救濟災民2.8萬人。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592套,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幹部職工津補貼標準逐步提高,從2011年1月起,在職幹部職工津補貼在原有的基礎上平均每人每月提高了200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701元、6421元,增長11.2%和16.5%。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科技進步成果顯著,專利申報和授權取得新突破,全年申報專利116項,獲得專利授權86項。順利通過全國縣(市、區)科技進步考核,被列為“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範縣(區)”。教育事業優先發展,13個校安工程項目全部竣工,累計完成投資2140萬元。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建成5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3個村級農民健身中心和2個國家級鄉鎮農民體育中心。參加廣西第十二屆運動會取得顯著成績,全區運動員獲得金牌22枚,排名全市第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完成147個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全區鎮級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國家基本藥品價格降幅達17.9%。創新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管理模式,誠信計生、陽光計生取得顯著成效,成功創建自治區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區。扶貧開發工作紮實開展,第三批整村推進的4個貧困村扶貧工作通過了自治區的達標驗收,全部評為優秀等級。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取得較好成效,榮獲全市“十一五”先進縣區第一名。同時,積極做好人事、編制、統計、物價、審計、農機、物資、水果、接待、供銷、法制、檔案、人防、海防、對台、民族、宗教、工會、老齡、應急、外事僑務、地方志、人民武裝、機關事務、防汛抗旱、水庫移民、防震減災、森林防火、共青團、婦女兒童、殘疾人等方面工作。
——政府行政效能有效提高。完善機關績效考評機制,先後建立了鎮(場、街道)、黨群部門和政府工作部門等三個考核指標體系,實行平衡計分卡長效管理。積極開展“好乾部,善執行”活動,按照“六要六不要”具體要求,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政府機關效能得到明顯提高。加強政務服務中心管理,強化電子監察結果的套用,切實把政務服務中心打造成“展示政府形象的視窗、聯繫民眾的紐帶”,全年共受理各類申請5662件,辦結5464件,辦結率達96.5%,無投訴件和逾時件發生。
各位代表,我們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上下開拓進取、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全區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向鼎力支持、熱切關心我區建設和發展的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幹警、離退休老幹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調整產業布局和最佳化產業結構任務艱巨,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二是支撐產業發展的大項目還比較少,在爭取項目落戶、落實建設用地、籌措建設資金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三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征遷工作仍面臨很大困難,不同程度影響項目建設和城市改造;四是城鄉發展不夠平衡,農民增收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五是財政增收基礎不牢,可用財力有限,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六是發展社會事業、改善民生工作仍需加強等等。對於以上問題,我們必將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工作任務

2012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也是我區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必須把握機遇,再接再厲,開拓創新,努力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2012年各項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積極實施“富民強桂”新跨越戰略和“建大港、興產業、造新城、強科教、惠民生”發展方略,緊緊圍繞區委“緊扣一大目標,實施六大方略,突出六大重點”的工作思路,堅持一手抓征地搬遷,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突出抓好工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進一步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努力促進經濟社會更穩、更實、更好、更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
2012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力爭達到10%;財政收入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新增就業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市下達的指標以內。
圍繞以上目標,必須突出抓好如下重點工作:
一、舉全區之力推進項目征遷,為項目建設提供用地保障,努力提升服務城市發展的新形象
主動融入全市發展大局,堅持把項目征遷放在各項中心工作的首要地位,全力抓好征遷攻堅,努力保障項目建設用地。
(一)理順和完善征遷體制機制。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對項目征遷工作的支持,進一步理順主城區項目征遷體制。不斷完善項目屬地負責制和區領導掛帥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征遷責任,提高工作效能。落實責任追究制,進一步完善查處和控制違法建設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回建就業用地的調節作用,建立“早簽早受益,先遷先發展”的激勵機制。不斷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加強專項資金的調撥管理,狠抓項目結算驗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重點突破征遷難題。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征遷。繼續組織好項目征遷攻堅活動,整合職能部門資源,集中時間、集中人力推進項目征遷難點攻堅。重點抓好中馬產業園、台灣農民創業園、濱海公路欽南段、河東工業園、揚帆大道南延長線、蓬萊大道、南珠東大街、公寓式安置點B1地塊、桂金諾擴建等項目征遷攻堅,推廣公寓式安置。
(三)抓實征遷安置保障。嚴格執行政策,切實做到依法征遷,維護好、實現好民眾的合法權益。認真落實好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社會保障政策,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加強技能培訓,促進失地農民再就業。抓實回建就業用地的規劃建設,積極探索安置點和就業用地的合作開發新模式,實現惠民、富民征遷。
二、加快建設臨海工業配套產業區、現代物流產業區、現代農業產業區和宜商宜居濱海新區,打造發展新優勢
緊緊圍繞區委新時期、新形勢的發展思路,加快建設“三園(區)兩帶五基地”,形成產業經濟、園區經濟、項目經濟的新優勢,實現“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多出成效”。
(一)堅持工業強區,加快工業發展進程。以建設工業園區、實施兩項突破工程為抓手,大力發展工業經濟。
加快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推進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南片區的規劃建設,重點抓好路網、供水和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內建成2500米西主幹道,保障入園企業投試產供水、供電需要。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的支持,繼續完善黎合江工業園基礎設施,進一步綠化、美化園區環境。積極爭取自治區、市統籌解決工業用地指標問題,力爭有更多的項目入駐。
力促重點項目投產。深入實施“十億產業億元企業崛起工程”,突出抓好工業項目建設,迅速提升工業發展實力。力爭年內新增超億元企業3家,總數達14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1家。重點推進總投資32.5億元的香港銳豐釩鈦鐵、總投資34.2億元的陝西華匯鎳業兩大重點項目建設,力促鑫盛金屬、瑞宏板業、廣保礦業等在建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力爭桂金諾濕法磷酸、中德順混凝土和管樁生產線等項目年內開工。
培育壯大產業規模。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力爭年內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達到55家。充分利用原有產業基礎和優勢資源,加大對製糖、磷化工、建材、坭興陶、製革等產業的扶持,加快建設傳統優勢產業工業基地,促進優勢產業聚焦發展,打造那麗工業帶、黃屋屯工業帶。幫助企業爭取上級的專項扶持資金,做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促進中小企業提升規模。
(二)堅持農業穩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實施“特色農業提升工程”、建設綜合性現代農業基地為抓手,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壯大特色農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突出特色效益,不斷鞏固發展特色農業。全力抓好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更多的特色農業進入園區,輻射帶動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做強糖料蔗、辣椒、黃瓜、火龍果、大蚝、對蝦、速豐林等產業,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其中糖料蔗種植面積達到27.5萬畝,力爭進廠糖料蔗達115萬噸。大力發展特色休閒農業,力爭在久隆、尖山、沙埠、康熙嶺、黃屋屯等城郊鎮發展大棚蔬菜、花卉苗木、觀光採摘等休閒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帶動農民增收,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對欽州灣、大嶺圍、犁頭咀圍標準海堤和63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資金支持。加快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加大中小河流綜合整治力度,切實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年內爭取解決2萬人的飲水難問題。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突出抓好農業科技推廣,積極引導民眾成立專業合作組織,更好地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切實解決農業技術、資金、銷售等方面的難題。進一步整合各種黨群致富團體、農業專業協會的力量,通過開展“組織帶創、先鋒領創、資金扶創、結對共創、技術助創”等活動,發揮黨員民眾致富能手作用,帶領農民創業致富。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網路建設,確保農產品流通順暢,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抓好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外出務工引導,增加農民非農收入。
(三)堅持項目立區,加快推進投資和項目建設。以增強重點項目投資的拉動作用為抓手,強化服務項目理念,加強項目管理,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圍繞中央、自治區的投資方向和重點,做好項目包裝策劃。加大項目前期投入,加強對項目前期工作指導和協調服務,簡化和加快審批手續,力爭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綜合治理、農村人飲項目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以及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校安工程、衛生基礎設施等更多項目列入國家和自治區投資計畫。
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搭建好政府、金融銀行、企業溝通平台,促進三方加強合作,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礦產資源、文化產業等領域的開發建設,解決項目融資困難。做好土地儲備工作,通過存量土地的資產運作,籌措項目建設資金。
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繼續實行投資項目領導掛帥制度,將項目開竣工、投資完成等目標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相關責任單位,協調解決重大項目在土地、規劃、環保、建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加快水利、交通、教育、扶貧、衛生等項目建設,重點抓好麗光場至白路三級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尖山圍海堤二期、團和圍海堤等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配合推進濱海公路欽南段、龍門港跨海大橋、濱海新城啟動區等自治區、市級層面的重大項目建設。
(四)堅持以城興區,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以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推進小城鎮開發建設為抓手,強化服務城市意識,加強城鎮規劃管理,全面提升城鎮整體形象。
加強城市服務管理。按照“政府引導、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要求,加快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著力解決社區建設“四有”問題。積極探索社區社會化管理創新,抓好社區救助、文化、教育、衛生、人口計生、養老等服務,切實提高街道社區服務城市的能力和水平。積極開展創“三城”活動,深入實施“園林生活十年計畫”和城鄉清潔工程,落實城市管理職能,全力配合做好城市公共綠地、公園建設以及園林植物的維護和管理,美化靚化市容環境,提高城市品位。
加快鎮村規劃和小城鎮開發建設步伐。加快完善鎮(場)總體規劃和鄉村規劃,加強城鎮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專項規劃的銜接,著力引導村民新建住房逐步向城鎮聚居點集中。加快推進那麗、久隆、黃屋屯、康熙嶺、那彭、龍門港等鎮開發建設,重點打造犀牛腳特色生態名鎮,完成興犀大道、鎮區街道改造和鄉村旅遊示範等項目建設。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內完成200套建設任務。切實抓好城鄉風貌改造和農村舊危房改造工作,使貧困家庭真正受益。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用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五)堅持三產富區,著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以建設商貿物流平台為抓手,堅持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推動富民強區的重要途徑來抓,努力打造現代物流產業區。
加快物流產業規劃發展。抓緊做好物流產業規劃布局,重點發展倉儲、運輸、分揀、加工、配送、包裝等物流企業,力爭物流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重點推進嘉華物流項目、中國-東協(欽州)農產品大市場、絲茅坪物流中心開工建設,力促落戶項目上規模、上水平。最佳化、整合社會閒散物流資源,提升傳統物流企業的服務功能。
大力發展城郊商貿業。以城市發展為依託,積極發展一批競爭力強的特色餐飲、農產品交易、娛樂等城郊商貿項目,重點規劃建設海鮮城、汽車展示交易中心,著力打造第三產業新的增長點。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加快便民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商品流通網路。
三、擴大區域合作和交流,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新活力
加大對外開放步伐,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拓展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促進縣域經濟多元化發展。
(一)積極招大引強。進一步完善重點產業招商和投資項目聯合評審招商機制,建立招商引資激勵制度,切實提高招商引資工作實效,推動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招大引強轉變。拓寬招商引資渠道,積極組織參加中國-東協博覽會、珠洽會等大型招商活動,自主策劃辦好1-2個小型招商會,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力爭全年引進內資70億元,外資1億美元,引進投資超億元的項目14個以上,全面完成市級層面以上“大兌現”項目的各項指標任務。
(二)抓好外貿外資。按照“提升東協、鞏固港澳台、突破日韓、發展歐美”的發展方向,發揮地處連線東協最前沿、濱海臨港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充分利用好欽州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平台,加強與駐邕外貿百強企業合作,調整和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重點擴大機電產品出口規模。加快打造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南片區合作平台,搶抓中馬產業園落戶欽州的機遇,加強廣西駐外商會和海外僑商的溝通銜接,落實好外商投資優惠政策,確保利用外資增長。
四、毫不動搖抓財源建設,不斷最佳化收支結構,形成財政保障新實力
突出增收節支,堅持徵收管理與培植財源並重,圍繞建設濱海新區和三大產業區,多渠道、多層次培植新財源,努力增強財政實力。
(一)發展農業穩區和工業強區新財源。鞏固壯大糖料蔗支柱產業,依託優勢農業資源,扶持和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把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財源增收優勢,在農業穩區中拓展工業新財源。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導向作用,做大做強工業園區產業經濟。加強企業服務工作,重點做好落戶工業園項目的投產達產服務,儘快產生財稅效益。力促銳豐釩鈦鐵項目和華匯鎳業項目建成投產,增強財政造血功能,改善財政狀況,提高財稅質量。
(二)培植以城興區和三產富區新財源。通過“政府統一規劃,重點開發”方式,加快推進土地開發、城鎮開發建設,加大區行政中心片區以及小城鎮房地產開發力度,增加地方稅源。培育發展郊區綠色休閒旅遊業、農家特色餐飲服務業,培植第三產業新財源。
(三)加強財稅徵收和支出管理。加大征管改革力度,依法征管,確保應收盡收。加強對河砂、石材、錳礦、木材等資源管理。加強與市有關部門的協調對接,確保河東工業園和金鼓、雞墩頭、鹿耳環三個村委產生的稅收分成及時足額入庫。加強政府非稅收入和基金收入的管理,盤活國有資產,增加可用財力。完善項目的申報、審核和排序,細化預算內容,把好預算執行關。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加快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增強預算的嚴肅性和約束力。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投入,重點加大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投入。
五、堅持和諧安區,切實關注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設和諧發展新欽南
堅持執政為民,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社會管理創新,妥善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加強城鄉就業服務。認真落實創業就業政策,深入實施“三業”行動,抓好公益性崗位開發,促進社會充分就業。積極開展“千萬農民大培訓”、“創業培訓”、“返鄉農民工培訓”等活動,擴大返鄉農民工、大專院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就業空間。推進“全民創業”計畫,建立創業示範基地,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鼓勵返鄉農民工和大專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險”並舉的社會保障體系。紮實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著力推進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切實解決城鄉居民養老問題,努力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鞏固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強化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切實關心優撫、五保、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加快福利設施和鎮級勞保所辦公設施建設,紮實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幫困活動,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三)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狠抓節能減排工作,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嚴防污染事件,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穩定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製糖、礦產品加工、建材等行業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爭取把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南片區、黎合江工業園建設為生態型示範工業集中區。合理利用農業化肥,減少化肥氮、磷污染,大力發展環保、生態、綠色農業。做好建制鎮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和保護。
(四)統籌社會事業發展。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普工作,提高科技水平。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抓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工作,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認真開展校安工程和教師周轉房項目建設,積極實施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畫,積極籌措項目建設資金,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幼稚園,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步伐。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合理配置城鄉衛生資源,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紮實抓好免疫規劃、愛滋病防治、婦幼保健等工作,大力實施衛生監督體系項目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基層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眾文體活動,進一步繁榮民眾文化。加大人才引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落實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深入推進誠信計生工作,力爭年內創建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區。積極推進區鎮村道路通暢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的網路化水平。著力推進列入國家、自治區“十二五”整村推進貧困村的扶貧開發建設。紮實開展擁軍優屬和國防教育活動。關心支持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事業發展,繼續做好統計、督查、農機、接待、編制、檔案、供銷、物價、人防、海防、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工會、人民武裝、地方志、公共機構節能、共青團、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水庫移民、防震減災、村村通廣播電視等工作,推進各項事業深入發展。
(五)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繼續開展“大排查、大接訪、大調處、大防控”活動,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長效機制,認真做好民眾的來信來訪工作。深入開展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強化社會管理與創新,健全基層管理服務體系,抓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積極開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對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重點加強對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民用爆破器材、煙花爆竹、建築工地、人員密集場所等重要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堅決遏制重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制假售假行為。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督促檢查和應急處置體系。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深入實施績效管理,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切實提高機關幹部依法行政水平,建設務實、廉潔、高效政府。
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常委會的各項決議,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廣大人民民眾的監督。堅持集體決策、民主決策,嚴格執行政府常務會議制度,進一步提升政府民主科學決策水平。推進政務辦公信息化,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切實轉變機關作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拼搏向上的鬥志、幹事創業的激情,及時準確地把上級決策部署轉化為政府的具體舉措。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體系,科學設定考核指標和考核辦法,強化效能督查和行政問責。完善限時辦結、首問負責、民主評議政風行風等制度,嚴肅工作紀律,大力整治“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亂作為”現象,不斷提高機關效能和服務水平,全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各項規定,紮實推進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工作。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對政府性資金、重大項目、民生工程的財政審計和社會監督,強化土地使用、政府採購、工程建設等領域專項治理。嚴格控制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和公務出行開支,切實降低行政成本,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實現欽南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大力弘揚“自強實幹,融和共贏”的欽州精神,狠抓工作落實,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業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緊扣一大目標,實施六大方略,突出六大重點”:是欽南區第五次黨代會提出我區今後五年的工作思路,“一大目標”就是建設臨海工業配套產業區、現代物流產業區、現代農業產業區和宜商宜居的濱海新區;“六大方略”是指項目立區、工業強區、農業穩區、三產富區、以城興區、和諧安區;“六大重點”就是抓好征地搬遷、園區建設、特色農業、商貿物流、服務城市、利民惠民六項重點工作。
“三園(區)兩帶五基地”:“三園(區)”是指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南片區、台灣農民創業園和黎合江工業園;“兩帶”是指那麗工業帶、黃屋屯工業帶;“五基地”是指冶金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磷化工基地、綜合性現代農業基地、製革基地。
“十億產業億元企業崛起工程”:是我區2010-2012年期間實施的一項重大產業發展工程。在鞏固和提升製糖等優勢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以工業集中區為重點,培育和發展製革、化工、冶金、機械設備、食品、修造船、物流等六大產業,初步形成傳統產業和臨港工業配套產業並進的格局。
“兩鐵兩高”:“兩鐵”是指北海至欽州和欽州至防城港鐵路;“兩高”是指六景至欽州港和崇左至欽州高速公路。
“四有”:是指有地方辦事、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完善的規章制度。
“特色農業提升工程”:是欽州市“興產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目標是:“十二五”期間,著力做強荔枝、香蕉、奶水牛、大蚝4大優勢明顯、前景廣闊的產業,鼓勵發展火龍果、名貴龜鱉、黃瓜皮、速豐林4大基礎較好、潛力較大的產業,積極培育其他特色產業。主要任務是實現“八個提升”,即是:提升龍頭企業產業化水平;提升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基地建設;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提升農業科技推廣和創新能力;提升農產品市場行銷能力;提升農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提升金融對農業的服務支撐能力;提升特色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