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意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學術研討會是2011年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中意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學術研討會
- 活動時間:2011年10月14日
2011中意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學術研討會是2011年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
2011中意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學術研討會是2011年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2011年10月14日,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舉辦中意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學術研討會,...
劉晶晶,女,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主要從事山地災害形成機理、動力學過程和工程防治研究。招生專業: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自然地理 學習與工作經歷:學習經歷:2009/09-2013/06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獲得了很多寶貴的數據和科研成果。”(《四川科技報》 評)“陳寧生從20世紀80年代接觸到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之後,就一直在這一領域中前行不輟,時光荏苒幾十載,他的身影遍及中國的山地災害防治一線,在那裡留下了屬於中國山地人一個個堅實的印記。”(《科學中國人》 評)
陳曉清,現任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 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減災。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山地災害防治基礎理論研究與新技術研發工作,在土石流形成機理研究、土石流演化趨勢預測分析、重大土石流減災原理及關鍵技術、堰塞湖評估與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畫、國家...
主要從事崩塌、滾石、滑坡等山地災害的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 已發表各類學術論文七十餘篇,第一作者發表SCI,EI收錄16篇,授權專利9項(第一完成人發明專利4項),參與編寫滑坡、崩塌滾石等災害專著各3部,參與行業規範編寫3本。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672356)以及十三五國家重點專項(2016YFB0201003)...
2012特大山洪土石流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分析學術研討會是2012年9月15日在成都舉行的研討會。由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及973計畫“中國西部特大山洪土石流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分析”項目組聯合主辦的“2012特大山洪土石流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分析學術研討會”於2012年9月15日在成都舉行。會議特邀中科...
附註項: 防災減災、國土資源、水利水電、交通、地質、地理等相關領域的科研、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5·12”汶川地震山地災害分布規律與活動特點 第二篇 震後土石流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 第三篇 斜坡變形破壞機理與動力過程 第四篇 堰塞湖演化與應急處置技術 第五篇 汶川地震區山地災害...
研究方向為山地災害遙感與風險評估。長期致力於滑坡、土石流等山地災害的遙感判識、敏感性評估與風險評估等方面研究。目前研究重點為山地災害綜合風險評估與風險變化。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SCI和EI檢索的論文20篇;參與專著4部,地圖集1部(副主編);榮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排名第三),中國測繪地理...
2012年入選“四川省傑出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育計畫”;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青年百人計畫”;2013年榮獲國際地貌學會“IAG/AIGGRANTS for Young Geomorphologists”(“優秀青年地貌學者獎”);2014年入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15年被評選為首屆“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
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川藏交通廊道孕災環境條件與工程地質分區、災害類型與分布規律、成災模式與危險性分區、形成機理與發展趨勢;在區域規律論述的基礎上,闡明了強震條件下山區道路斜坡災變機理、山地災害動力學特性與道路工程風險,並提出了複雜脆弱環境鐵路工程低頻大災風險調控減災選線策略、道路災害防治對策與關鍵技術。
在相關項目研究成果基礎上,匯集吸納製圖區相關研究成果,進一步進行自然災害(地震、海嘯、土石流、滑坡、冰湖潰決、冰凍、熱帶氣旋、風暴潮等)孕育機制、分布規律、致災機理、風險分析、減災技術分析,綜合編制形成該地圖集。該地圖集反映了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胡桂勝,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桂勝,男,1984年生,漢族,江西九江人,博士,碩士生導師。招生專業:岩土工程,山地災害防災減災技術。學習與工作經歷:2003.9 – 2007.7重慶交通大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學士;2007.9 – 2012.7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碩士博士;...
賀拿,現為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山地災害形成機理及預警。部分論文情況 賀拿, 陳寧生, 朱雲華等. 土石流源區礫石土分形特徵及其與滲透係數關係試驗研究.刊物名稱:岩土力學,刊物類別:EI期刊 賀拿,陳寧生等. 白鶴灘水電站壩址近場區土石流臨界雨量研究,刊物名稱:水利學報,刊物類別:EI期刊 ...
主要從事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在GRL、JGR、WRR、JH、CMAME、EG等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論文120餘篇(含自然指數期刊6篇)、EI論文150餘篇。主要從事山地災害(危岩落石、滑坡、土石流、冰崩與冰湖災害等)形成演化機理與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在邊坡穩定性的極限分析與極限平衡理論...
丁明濤(1981-),男,山東日照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第十二批)。長期從事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理論及其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09年6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09年7月~2017年12月,在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從事科研與教學...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後兩天,崔鵬和他的科研團隊進入地震災區,進行特大地震後的山地災害考察。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24年4月23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代表大會宣布選舉崔鵬為副主席。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崔鵬在土石流形成、運動和成災機理研究中,初步建立土力類土石流起動理論,深化...
2008.8-2011.2 參與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畫項目“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子課題《強震作用下斜坡失穩破壞機理及分布規律》的研究,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受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和都江堰市建設局邀請多次深入到地震重災區甚至極震區參加調研和考察活動。論文成果 在國際、國內學術刊物發表論文...
李新坡,男,漢族,山東莘縣人,博士,現為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滑坡災害的發育、啟動和運動機制及計算模擬,滑坡碎屑流/土石流-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滑坡、高邊坡及崩塌滾石災害工程防治技術。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3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目2...
[7] 2008.10-2010.12,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項目(973計畫)“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及風險控制”(首席科學家:崔鵬;973項目編號:2008CB425800)課題一“強震作用下斜坡失穩破壞機理及分布規律(項目編號:2008CB425801)”(課題一負責人:黃潤秋)子項目“強震誘發崩滑災害高速遠程流動機理與動力特徵研究(子項目負責...
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雅江上游堰塞湖泥沙沉積特徵及對河床演變影響機制研究(2017/1-2018/12)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專題 黃河流域水沙變化趨勢集合評估-黃河流域水沙變化趨勢集合評估技術研究(2016/07-2020/06)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科研課題 溶洞水文地質環境及水生棲息地特性...
(5) 高速鐵路災害防治技術 (6) 深基坑開挖、設計理論及套用 科學研究 [1]川藏交通幹線環境災害演化規律與工程風險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2]強震條件下邊坡岩體與錨固結構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博士點基金)[3]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震後次生山地災害的活動特點與形成規律研究 (科技部“973”...
1公路典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方向 包含山地災害(滑坡、土石流、崩塌、滾石、高邊坡)監測與防治技術、特殊地基病害處治技術2個細分方向。其中:(1)山地災害監測與防治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山地災害形成機理分析;②山地災害風險評估技術;③山地災害監測預報及防治技術。(2)特殊地基病害處治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濕陷...
8. 2009年成果《西部山區道路土石流減災理論與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2);9. 2010年獲第十屆詹天佑成就獎;10.《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項目,獲201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西南交大排名四;姚令侃排名四)11. 徐光興博士論文《地震作用下邊坡工程動力回響與永久位移分析》,被...
973項目《長江流域水沙產輸及其與環境變化耦合機理》第六課題《流域生態與水利工程最佳化調控》,研究長江中下游至河口區周期性淹沒濕地的演化及生態健康問題;利用衛星遙感影像和航道圖研究水沙產輸與水利工程調控運行下的河床演變;973項目《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第三課題《次生災害鏈生效應、潛在次生...
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出版專著近20部,發表論文300餘篇,主辦和協辦國內、國際學術會議18次,“雲南東川土石流的形成發展、運動規律及綜合治理研究”等17項成果獲國家、中科院和省部委等嘉獎。東川站的科研工作,為土石流學科和山地災害學科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貢獻,取得了良好的減災、經濟和...
2007年起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作,任職副教授;2008年至2011年在澳大利亞Wollongong大學開展合作研究,任職博士後研究員(Research Fellow),2012年起在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工作,任職研究員,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研究方向 長期致力於岩土本構關係、滑坡形成機理和...
,岩土工程學科為2007年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本系教師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包括“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高速鐵路防災系統研究”、“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評估、機理分析及設防標準評價”等,特別是正在從事的“高速鐵路地震預警”項目將為國家高速鐵路減震防災提供技術支持。
學術成果 近幾年在重大水電工程中的岩土體基礎力學特性、邊坡及地下工程安全、地質災害機理及控制等方面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並在重點水電工程中得到了套用,為相關技術難題的解決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在西南山區滑坡災害形成機理、動力過程相關力學機制、物理模型試驗及數值模擬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為山區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