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生(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陳寧生(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陳寧生,男,1965年出生,博士,研究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洪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波密地質災害觀測研究站負責人,長期從事土石流山洪等山地災害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寧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稱:研究員
人物經歷,科研工作,社會任職,論文論著,

人物經歷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成都理工學院學習;
1985年7月—1988年8月成都理工學院任教;
1988年9月—1991年7月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
1991年7月—2002年8月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工作;
2002年9月—2006年7月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研究員,岩土力學專業實驗室負責人;
2006年7月—2009年10月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四川省山區減災工程中心主任,土力學專業實驗室負責人;
2009年10月至今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洪災害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波密地質災害觀測研究站負責人。

科研工作

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技術。建立基於彎道超高的土石流流速計算方法、基於粘粒含量的土石流容重計算方法、基於陣次觀測的一次總量的計算方法和冰湖潰決型土石流流量計算公式和陣性土石流一次總量計算模型;提出了系統的道路土石流、工礦棄土棄渣土石流防治模式,為防治方案規劃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土動試驗揭示了地震與土石流活動關係的機理,揭示了坍滑土體轉化為土石流的過程機理和土石流產流的最佳黏土顆粒含量;針對汶川地震次生土石流,創立了基於土源數量的土石流溝快速判識方法,揭示了區域性山洪土石流激發的臨界雨量,通過機理研究揭示了汶川地震土石流啟動的5種模式,通過大量的調查統計,確定地震次生土石流的高發期為5年,影響期為10~20年。
近年來主持國家和地方項目4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交通部、水利部、科技部重大項目、國際合作項目15項。近5年代表性的有: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粘粒含量對土石流源區礫石土強度變化的影響,2005-2007
(2)交通部科技攻關項目,山區公路土石流防治技術研究,2005-2007
(3)西藏國土資源廳,西藏林芝地區冰川土石流災害監測預警工程,2009-2010
(4)四川省科技廳科技攻關,汶川地震災區堰塞湖處理關鍵技術,2009-2010
(5)四川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四川省山洪災害防治與防汛預警(50個災區縣),2009-2010
(6)國際合作項目,東南亞災害性土石流監測預警技術與示範,2009-2010
(7)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龍門山旅遊景區土石流災害評估與經濟發展策略,2009-2010
(8)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村鎮土石流災害防治,2007-2010
(9)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震裂坡地土石流滑坡綜合防治理論與技術,2009-2011
(10)科技部科技支撐保密項目,YSH關鍵技術與研究,2008-2011

社會任職

中國水土保持協會土石流滑坡分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委員,四川地理協會委員。2004年獲王寬誠獎學金,2008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9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 四川省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09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院地合作一等獎;2006 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二等獎。2011年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優秀獎。現為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災害防治專家。撰寫的3份國家諮詢報告獲得國務院總理或中辦和國辦批示採用。

論文論著

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SCI檢索10篇,EI檢索5篇,ISTP檢索2篇,主持撰寫專著1部,參加編寫3部,發明專利2項,計算機軟體著作3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