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2009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2009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具有重要的理論探索意義。傳媒產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規模和結構都在發生迅速變化。而目前理論界對傳媒產業的研究還很薄弱,對傳媒產業的新現象、新問題還不能提供有力的理論解釋。該書對傳媒產業和傳媒管理的理論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2009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535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作者:崔保國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07595, 978750970759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2009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出版。2008年對中國傳媒業的心理無疑是一次“過山車”式的極速挑戰:萬眾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行,對中國的傳媒產業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2008年又恰逢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傳媒見證著中國三十年的發展,而傳媒產業本身在三十年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也恰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和具體成果之一;年末,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也逐步波及傳媒產業,給世界各國的傳媒巨子以沉重一擊,也給在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中幾乎度過了一年的中國傳媒產業在歲末潑了一盆意想不到的涼水。“傳媒藍皮書”編委會充分地意識到2008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本詳實、客觀,又富有前瞻性的”傳媒藍皮書”的意義與價值,我們也正是抱持著這樣的態度開始了我們的撰寫。

圖書目錄

總報告
在危機中尋求轉機:中國傳媒的2009

中國報紙產業發展報告
報紙產業地圖
中國報紙產業發展概況
中國傳媒業30年發展邏輯與現實走勢
2008年中國報業關鍵字
報紙漲價對中國報業市場格局的影響分析
中國報業轉型必須解決的三個基本問題
中國圖書產業發展報告
圖書產業地圖
中國圖書產業發展概況
我國國民數字出版閱讀與購買傾向——根據第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解讀
2008年圖書出版發行體制改革
2008年中國出版產業關鍵字

中國期刊產業發展報告
期刊產業地圖
中國期刊產業發展概況
中國期刊60年回眸

中國廣播音像產業發展報告
廣播產業地圖
音像產業地圖
中國廣播業30年發展概觀
中國廣播2009年度展望
2008年廣播廣告經營概況
中國音像產業發展概況

中國電視產業發展報告
電視產業地圖
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視發展的基本經驗
從數據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電視業
2008年電視產業發展年度報告
包圍、突圍或入圍——2009年中國電視產業市場大趨勢
省級衛視競爭格局解析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報告
電影產業地圖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概況
2008年中國電影產業備忘
30年電影體制改革成效分析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概況
中國動漫產品開始走向國際市場——2008年中國動漫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報告
網際網路產業地圖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概況
風險投資與新媒體的理性建構
2008年網路互動空間熱點透視

中國移動媒體產業發展報告
移動媒體產業地圖
中國移動媒體產業發展概況
2008年移動傳媒產業發展備忘錄
革命性節點上的中國手機媒體——2008年中國手機媒體發展評析

中國廣告產業發展報告
廣告產業地圖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客群廣告接觸狀況研究
從廣告數據看中國傳媒產業30年
2008~2009年中國傳媒廣告市場分析
聚焦中央電視台2009年廣告招標

中國客群市場報告
2008年客群媒介接觸習慣的主要變化盤點
2008年中國奧運電視收視研究
2008年中國電視收視市場的競爭態勢

國際及港台地區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全球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美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歐洲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日本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俄羅斯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台灣地區傳播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

文摘

總報告
在危機中尋求轉機:中國傳媒的2009
三 變革中的傳媒生態環境
傳媒的生態就是指傳媒機構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它包括政策環境、資源環境、技術環境和競爭狀態。其中政策環境對媒介生態環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傳播學的控制分析角度講,任何傳媒機構作為信息的傳播者,都不能隨心所欲地傳播信息,它的傳播行為總是受到由社會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規、文化規範構成的潛網的社會控制。2008~2009年中國傳媒生態環境值得關注的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聞出版體制改革路線圖確定,報刊業改革分三步走
2008年5月新聞出版總署會議透露,今後三年的新聞出版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基本確定。根據這一規劃,在圖書出版方面,今後三年將大力推進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含副牌)改革,計畫年底完成50家出版社的轉企改制;三年內基本完成103家高校出版社的轉企改制。會議同時透露,今後的報刊業改革將分三步走,國有企業主辦的報刊社改革排在第一階段,依次是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主辦的報刊社、部委所屬報刊社,目標是培育10~15家大型綜合性傳媒集團;整合行業、學科等多種資源,培育強勢期刊群。
柳斌杰署長指出,要真正建立一套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生產、流通、消費模式,進一步明確新聞出版改革總體部署,三年內基本完成體制改革,打破地域、行業限制,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大市場格局。
最近對全國24家出版集團的調查結果顯示,17家完成轉企改制的出版集團公司,平均總資產增長66.2%,利潤總額增長25.3%,最多的翻了三番;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團,平均利潤負增長43%。全國有40多家報業集團完成了事企分開,發行業的股份制改革和跨地區經營形成了新的格局。9家改制到位的出版、報業、發行集團公司在境內外上市,初步確立了戰略投資者的地位。
2.建立“退出機制”,盤活報刊出版存量資源
2008年3月在新聞出版總署全國報刊管理工作會議上,李東東副署長指出各級報刊出版管理部門要以完善市場準入、法人準入、崗位準入、職業準人“四大準人”制度建設為基礎,進一步完善報刊出版相關的法律制度,結合“退出機制”實現報刊出版市場有進有退,盤活報刊出版存量資源,讓生產要素流動起來,實施動態結構調整,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退出機制”再次成為業界學界關注的焦點。
李東東明確表示,2008年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積極推動經營性報刊出版單位的轉企改制。要對現有報刊出版單位明確劃分保留事業編制和轉制為企業的範圍與對象,確定不同的改革要求和指導思路,擬定分期分批轉企改制的規劃和階段性目標,確定明確的時間表,積極、紮實地推進報刊出版單位深化改革。
退出機制不是單純的行政性退出,而是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方面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等級、年檢、誠信記錄等考核,進而根據考核結果實行退出。
隨後,新聞出版總署開始在遼寧、河北進行報刊退出機制試點工作。該機制的核心,是編制各類“報紙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用於評估正在出版的各類報紙內容導向、經營業績、管理水平、人才素質等能否達到國家的有關要求。
3.《圖書出版管理規定》等四規章連續出台,實施四大資格準入制度
2008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連續出台《圖書出版管理規定》、《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音像製品製作管理規定》、《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規定》四項規章,對改革實踐中出現的、業界普遍關注的原則問題給出了法律性規定。
新聞出版總署一次性集中出台這么多重要規章,是以往不多見的。從內容範圍上看,可以說概括了圖書、電子、音像等全部出版物範圍。其中《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是對原有規定的修訂;《圖書出版管理規定》、《音像製品製作管理規定》、《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規定》則是新出台的規定。這幾個規章與出版改革、監管關係密切,主要內容涉及“四大準人”,與業界緊密相關,因此受到出版業廣泛關注。
《圖書出版管理規定》指出,出版辭書、地圖、中國小教科書實行資格準人制度;對在報紙、期刊、圖書、音像、電子、網路出版單位從事出版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實行職業資格制度。《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對圖書出版單位設立的條件和程式、圖書的出版、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做了細化和明確的規定。例如,“圖書”的範圍,不僅包括書籍、地圖、年畫、圖片、畫冊,還包括含有文字、圖畫內容的年曆、月曆、日曆等。關於設立圖書出版單位應當具備的條件,《圖書出版管理規定》明確規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必須是在境內長久居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有與主辦單位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域的固定工作場所。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企業(法人)準入、資格準入、市場準入、人員準入的資格準入制度被正式寫入《圖書出版管理規定》,該規定指出:“出版辭書、地圖、中國小教科書等類別的圖書,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出版單位須按照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的業務範圍出版”。
對辭書出版實行“資格準入制度”旨在整治困擾辭書出版多年的“抄襲”、“重複出版”的混亂局面。特別是語言類工具書,一般被認為是繼教輔之後,出版界利潤最豐厚的領域。此次新規定的實施,將對出版界格局造成深遠的影響。
《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共9章63條,相比1997年頒布的《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更加科學和符合實際,也加強了服務性。例如,對設立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應當具備的條件規定得更加詳細,特別是對註冊資金、工作場所面積都有明確要求:“有200萬元以上的註冊資本;有適應業務範圍需要的設備和工作場所,其固定工作場所面積不得少於200平方米”。此外,關於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變更的事項,比起舊規定,《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更加巨觀,事項也少了很多,舊的規定對於“改變名稱、業務範圍、經濟性質、主辦單位、主管部門,合併或者分立,新增或者改變連續型電子出版物的名稱、刊期、媒體形態的”都應重新辦理審批手續。而新的規定只對“變更名稱、主辦單位或者主管單位、業務範圍、資本結構,合併或者分立”要求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音像製品製作管理規定》是根據國務院《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和《出版管理條例》制定的,共5章31條。它明確了《音像製品管理條例》中音像製品製作的條件和程式等,對製作單位設立、製作經營活動管理、法律責任等作出詳細規定。例如,申請設立音像製作的單位應有50萬元以上的註冊資金,有固定經營場所,面積不低於100平方米等。申請設立音像製作單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批,他們要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
4.新一輪文化產業戰略規劃,傳媒集團迎來戰略機遇期
2009年起中央將出台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將用5年時間打造100家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較強的國有文化企業。具體又分為內容生產和渠道生產兩個方面,重點扶持若干家規模大、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大型報刊集團走集約化發展道路,確立跨地區發展、跨媒體兼營的戰略方向。
2003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兩個規定的通知。檔案就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的有關政策,從財政稅收、投資和融資、資產處置、工商管理、價格等方面,作出了適用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和試點地區的具體規定,還從國有文化資產授權經營、資產處置、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分流安置、財政稅收、法人登記方面,作出了適用於轉制單位的若干規定。其中最大的體制改革表現在:把公益性的文化事業部分留住,剩下部分走向市場,大膽放開。
目前,中央已經確定對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有關兩規定的通知(國辦發105號檔案)再延續5年。也就是說未來5年,文化體制改革的方針和政策不但不會變,而且還會進一步深化。
從近期召開的“全國報刊出版業改革發展高層研討會”的精神來看,未來的文化體制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轉企改制;②培育公共服務主體;③培育大型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建立國有大型綜合性報刊傳媒集團,能承擔本行業戰略投資者的重任;④營造大市場大流通體系;⑤建設服務型政府。
四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傳媒市場
1.中國傳媒的“奧運盛宴”
當8年前的2001年7月13日中國贏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之時,國內的傳媒學者、業界精英都開始紛紛憧憬8年後的這場盛宴將會給中國的傳媒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奧運的狂歡已經成為過去時,我們卻面對一個我們從來沒有料想到的複雜局面。
央視毫無疑問地成為2008年傳媒奧運盛宴的大贏家。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收視調查,奧運會期間,央視收視份額高達52.19%,從8月8日奧運會開幕到24日閉幕,收看央視奧運轉播及相關報導的觀眾人數累計達11.2億人。
奧運開閉幕式的收視率創下了中國電視史上的收視紀錄。開幕式的收視率達40.54%,收視份額高達83.62%,收看開幕式的觀眾人數達8.42億人;而閉幕式的收視率是33.12%,收視份額為72.77%,觀眾人數達到6.58億人。
奧運會期間,全國電視觀眾人均每日收看電視節目189.4分鐘,比2008年上半年多投入38.1分鐘。而觀眾對央視的收看時間從上半年的每天54.0分鐘猛增到98.8分鐘,淨增44.8分鐘。這表明,不但新增觀眾把全部時間投入央視,一些省級衛視和地面頻道的鐵桿擁躉也流入央視。所以奧運期間,央視的全天收視份額高達52.19%,這比央視2008年上半年的全天收視份額35.69%提高了16.5個百分點。而在上屆雅典奧運會期間,這一數字僅為37.06%。央視收視大漲,但省級衛視和地面頻道的收視份額分別為23.6%和24.2%,遠不及上半年的平均水平。
央視頻道同自身相比,新聞頻道的收視率比上半年平均水平提高了1.36倍;一套的收視率翻了一番;二套的收視率增長了近3倍;五套的收視率飆升4倍多;重播比賽的七套的收視率也比上半年提高了3倍。
據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的統計,從8月8-16日,央視網等9家擁有奧運轉播權的網站,日均訪問人數1.38億人,達到中國網民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央視網的日訪問量達到了3.57億人,是奧運前一周的近4倍,流量增長居各網站首位。在央視奧運期間20億元的廣告收入中,網路媒體至少貢獻了2億元。
央視新媒體業務奧運期間通過向搜狐、新浪等幾家入口網站和主流視頻網站分銷奧運節目的網路視頻轉播權,央視網路的收益超過4億元;其次來自移動電視運營商支付的內容購買費用,粗略計算,央視網此項收益也將接近1億元。
流量劇增令央視網的廣告收入比奧運前增加了2倍,在奧運會前後3個月時間的總收入突破6億元。而在奧運之前兩年,央視網新媒體的業務收入每年只有幾千萬元。AC尼爾森的調查數據顯示,央視網超過8倍的流量增長一舉奠定了其在國內視頻網站的領先優勢。
對於傳統媒體來說,奧運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體驗。由於奧運期間廣告商紛紛將投入重點放在電視、網路或新媒體上,對傳統的報紙、雜誌的廣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這讓原本就飽受成本之苦的報業更是雪上加霜,不堪重負,最終無奈地紛紛在奧運前後提出價格調整策略。

序言

《2009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是由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媒介經營與管理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國內學術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編撰的,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藍皮書”系列中的一冊,目前已連續出版六年。該書作者隊伍聚集了國內傳媒研究與運營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在對當年中國傳媒各領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的同時,也對來年中國傳媒產業的走勢進行了科學分析。“傳媒藍皮書”自出版以來,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國內外各大媒體紛紛轉載。目前“傳媒藍皮書”已經成為研究中國傳媒產業的權威著作。
《2009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在結構上分為:總報告、報紙產業、圖書產業、期刊產業、廣播音像產業、電視產業、電影產業、網際網路產業、移動媒體產業、廣告產業、客群市場、國際及港台地區傳媒產業12個部分,對各傳媒細分產業進行了深入而透徹的分析。
和以往相比,2008年的傳媒業大事頻出,熱點不斷。我們從中把握住最具代表性的三個關鍵字——“奧運”、“三十年”和“過冬”——作為2009年“傳媒藍皮書”對2008年一年回顧總結的三個主題,把“化危為機,尋求轉機”作為2009年傳媒業發展探索的主題。本書以歷史的視角回顧與梳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傳媒業的成就和發展邏輯;把數據的挖掘延展至30年的跨度,並對過去傳媒業的各種數據來源進行甄別、確認和更正;本書密切關注金融危機對傳媒業的影響,放眼全球,關注西方媒介產業格局的變化,預測中國傳媒業的未來走向。
本書具有重要的理論探索意義。傳媒產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規模和結構都在發生迅速變化。而目前理論界對傳媒產業的研究還很薄弱,對傳媒產業的新現象、新問題還不能提供有力的理論解釋。該書對傳媒產業和傳媒管理的理論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價值。
本書同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對傳媒產業及其各個行業所作的系統分析和梳理,對政府主管部門、傳媒管理和研究機構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將對傳媒政策的制定、傳媒機構的運營戰略等產生重要的影響。另外,本書對於從事新聞傳播特別是傳媒經濟與管理專業的高校師生以及研究人員來說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