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淮南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淮南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淮南市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在淮南市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年淮南市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淮南市
  • 類別: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09年
內容簡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08年,是我市發展改革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安徽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克服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切實應對國內外形勢發生的變化,攻堅克難,紮實工作,保持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經濟跨上新台階。預計,全市生產總值449億元,增長15.7%;財政收入60億元,增長23.7%;固定資產投資225億元,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億元,增長22.8%;外貿進出口總額1.3億美元,增長41%。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城市化水平達到46%以上,新增城市道路面積67.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46萬平方米。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2%,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削減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城鄉環保一體化全面啟動。山南山北聯動發展取得突破,合淮阜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合淮同城效應明顯增強。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高中階段毛入學率69.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平均參合率86%;城鎮居民醫保超額完成省下達52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分別為6.9%、3.9%;人口自然增長率6.9‰。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鎮登記失業率4.4%,新增城鎮就業3.2萬人。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萬元,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增長2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5.3,低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最佳化產業布局,加快工業強市步伐。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4戶。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40億元,增長27%;實現利稅69.8億元,增長60.3%。啟動了“T”型工業布局研究和導向規劃,開展了合淮工業走廊規劃編制,傾力打造沿淮工業帶,推進市開發區、煤化工新區、鳳台開發區、淮南工業園和12個工業集聚區的擴容和規劃。煤電基地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預計原煤產量6700萬噸,增長43.4%;發電量460億千瓦時,增長64.1%。望峰崗煤礦、洛河電廠三期、鳳台電廠一期、潘三煤矸石電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500千伏西通道工程淮南段順利竣工。煤化工基地加快推進,煤化工新區破土動工。淮南煤氣化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煤基合成油催化劑、甲醇制丙烯工業試驗裝置等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先導型項目建成試生產,100萬噸純鹼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加工製造業加快發展。景豐高檔捲菸紙、益益乳業萬噸配方奶粉、電子工業園、海底光纜及連線器等項目竣工投產,醫藥物流園、中潤集中供熱等項目開工建設。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30個。
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我市被列為全省6個推廣高效節能照明試點市之一。建成16個污染減排重點項目,東部生活垃圾處理場主體工程完工,西部污水處理廠、鳳台污水處理廠、龍王溝泵站擴容工程等建成投入運行。環保專項行動獲得國家表彰,田家庵區榮獲全省環境保護模範城區。
(二)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推進合淮同城化。堅持規劃先行,完善山南新區各項規劃,完成西部城區和潘集區分區規劃,完成21個控制性詳細規劃和7個專項規劃編制,基本完成濱河城市設計、高塘湖濱水地區規劃、八公山風景區規劃、舜耕山風景區概念性規劃,著力彰顯山水林城融為一體的城市特色。
加大城市建設力度,鞏固和發展山南、泉大、城投等建設模式。榮獲2008年度中國城市科學發展創新獎。山南新區建設步入快車道。洞山隧道、淮河大道建成通車,高壓走廊改造、農民新村一期等工程竣工,市級機關辦公樓、武警支隊機關新營區開工建設。淮河四座大橋、淮南新港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淮蚌高速公路、206國道改線、東西部第二通道、夏郢西路等開工,龍湖南路一期、淮河大橋維護及南引線工程建成通車。舊城改造繼續推進。全市新開工房地產開發面積190萬平方米,竣工125萬平方米。龍湖路商圈加速提升,合肥百大淮南商廈、華聯二期、新百二期、商之都淮南店等建成開業。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通過省級初驗,新增國家3A級旅遊景區2個。啟動龍湖公園改造,新建遊園4處,完成植樹造林2萬畝。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數字城管積極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經過充分醞釀、認真準備,多方協調配合,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依法取締正三輪機動車非法客運、切實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全面推進合淮同城化。基本完成合淮同城化總體規劃編制,積極開展區域生態、城際交通、信息通訊、現代服務等專項規劃編制,共同簽定了商貿、旅遊、信息、交通等10項合作協定,共同舉辦了區域發展暨合淮同城化高峰論壇,兩市交流日益頻繁,兩市合作不斷擴大。
(三)堅持統籌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制定了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實施意見、農業產業化“712”提升行動計畫。全市財政用於“三農”支出11.6億元,比上年增加2.5億元。
糧食總產達132萬噸,增長9.4%,創歷史新高。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個、綠色食品8個、有機食品1個、無公害農產品13個。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農家店95個,配送中心1個。完成12個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任務。村鎮布點規劃和夏集、上窯、曹庵小城鎮規劃完成,新農村建設“1860”示範工程湧現出一批亮點。“一綠二清五改”村莊整治活動深入開展,建成養沼一體化大型沼氣池6個、小型沼氣池2160個。治淮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洛河窪、石姚段行洪堤退建及加固工程開工,董峰湖、湯漁湖行洪堤加固等工程竣工。
加快發展城鄉社會事業。全市財政用於教育、衛生和文化體育事業的支出分別為88986萬元、29226萬元和5263萬元,比上年增長19.5%、26.8%、23.9%。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完成城市中國小布點規劃,省級示範高中、市級特色示範學校創建和農村中國小達標評估工作取得新成效。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國第二批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市工作紮實推進。實現失業保險市級統籌。市食品藥品檢驗中心主體工程、市第一人民醫院改擴建主體工程完工。妥善處置三鹿奶粉事件,及時免費篩查救治患兒。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推進文化大市建設。一縣一鄉被命名為“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展開,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八公山志》再版發行。博物館二期工程、家樂福橫店影視城加快建設,建成農家書屋140個。積極推進數位電視試點網路改造,有線電視播控中心大樓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開工建設,成功承辦省第二屆體育大會。順利完成569個村委會換屆選舉,積極開展第二屆社居委換屆工作。人口計生、統計、檔案、地方志、防震減災取得新進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進展,外事、對台和國家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建設邁上新台階。
(四)實施“三位一體”突破,全面推進“9771”提升行動計畫。立足打基礎、利長遠、增後勁,千方百計抓好項目、投資、招商工作。全年新開工項目450個、竣工項目280個,分別增長5.9%、11.6%。“9771”提升行動計畫項目庫儲備規模達2000多億元。建立重點項目市級領導聯繫人制度,加強項目投資月度分析。調整了市開發區、煤化工新區、山南新區優惠政策,出台了最佳化投資環境辦法,組建了外商投資服務局。成立招商小分隊67個,開展了小分隊招商、專業招商和節會招商。成功舉辦第十五屆中國豆腐文化節,組織參加了徽商大會、廈洽會等大型系列節會,共簽約項目253個。全年引進內資11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對外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與省電信公司簽訂了“數字淮南”信息化建設戰略合作協定,與環保部南京環科所簽訂了全面加強科技合作框架協定,與省農墾集團簽訂了合作開發淮南農場協定。
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非公經濟和縣區域經濟發展。全市個體工商戶總數達34693戶,新增4745戶;實現增加值11265萬元,增長8%。鳳台縣財政收入繼續位居全省縣級首位,財政收入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的縣區達到5個。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認真貫徹國家和省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各項政策,出台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改善民生20條、加快非公和縣區域經濟發展50條、促進房地產業發展11條、推進自主創新24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安排8300萬元貸款貼息資金、3000萬元科技專項資金、2000萬元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500萬元項目編制補助和激勵資金。取消和停徵7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15項經營性服務收費標準。全年增值稅轉型試點退稅10.6億元,爭取國家年內新增投資2.9億元,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五)推進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完成8戶國有企業改革和集體林權主體改革,成立了市金融服務中心,市郵政儲蓄銀行開業。廣泛建立市廳會商機制,取得積極成效。土地報批取得新成績。全年上報單獨選址和批次用地3萬畝,上報土地置換3000畝,完成新增耕地占補平衡1.1萬畝。積極破解融資難題,理順了城市建設投資公司體制機制,獲國家開行授信71億元。組建了產業投資公司。成立市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廣泛開展銀企對接活動。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再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毛集實驗區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淮南礦業集團被命名為省級自主創新型企業。全年鑑定科技成果40項,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家,列入國家各類科技計畫項目7個,獲得國家創新基金項目1個。成功舉辦第二屆皖北區域(淮南)產學研對接會,對接項目217個。質量興市紮實推進。新創安徽名牌產品6個,八公山豆腐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全面實施18項民生工程,共投入財政資金4.7億元。農村低保實現擴面提標,農村五保供養率達100%。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高校和中職學校困難家庭學生資助體系惠及30萬名學生,全部消除2005年入庫的144個D級危房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得到調整,重大傳染病救治救助紮實推進,改擴建鄉鎮衛生院9個、村衛生室62個、社區衛生機構32所。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按時足額發放。完成11萬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任務。實施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660例。累計獎勵農村計畫生育家庭扶助對象884人。發放大中型水庫移民補助資金44.5萬元。建成“村村通”工程99.4公里、農村客運站9個。建成經濟適用房13萬平方米、廉租房2500平方米,發放廉租住房補貼1017.6萬元。大力推進採煤沉陷區居民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安置新區58.1萬平方米,竣工28.2萬平方米,安置居民4550戶,建成過渡活動板房1200套。深入開展“隱患治理年”活動和“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加強信訪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重信重訪案件專項整治等活動,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信訪穩控工作紮實有效。加強物價監管,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取得成效。重拳整治非法傳銷,搗毀窩點320處,解救人員860人。平安淮南建設取得新進展,一縣兩區被命名為省級平安縣區。紮實推進公安“三基”工程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不斷夯實。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