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中醫藥學學科發展報告

2008-2009中醫藥學學科發展報告

《2008-2009中醫藥學學科發展報告》是2009年4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革命,概念的革命,經絡觀念的革命:1996年,陰陽概念的現代化 1998年,五行概念現代化科學化,藏象分形五系統,中醫哲學觀的新發現,中醫分形集,經絡近代探索簡史,現代氣概念的原始創新英雄榜,陰陽現代發展簡史表,藏象近代革命簡史表,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面、客觀地總結了2007—2008年本專業在學術、技術方面的發展動態,並經多位專家反覆論證,將達成的共識經過系統的整理與總結,形成了報告的初稿。

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革命

概念的革命

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1996年)
是"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

經絡觀念的革命:1996年

分形經絡解剖結構,粗糙,非管,不平滑,細胞充填的"自身調節-體液-神經調節"的"細胞群(細胞社會學)"經絡.

陰陽概念的現代化 1998年

陰陽的現代定義;陰陽形集,陰陽分形維數,陰陽五行分形集

五行概念現代化科學化

五行分形集,五行分數維數

藏象分形五系統

系統,系統,系統,系統,系統

中醫哲學觀的新發現

第三中醫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觀)".
(第二中醫哲學觀--辯證觀
第一哲學觀---整體觀)

中醫分形集

陰陽分形集,五行分形集,經絡分形維數

經絡近代探索簡史

1996分形分維的經絡形態及解剖結構”(非間隙經絡,細胞充填的非管經絡)
1996年張聲閎間隙”經絡 (出錯)
孟競璧(同位素示蹤)、
1985年,法國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蹤顯像方法;另外,法國Niboyet 對皮膚電研究
1984年,謝浩然,人體經絡間隙結構解剖觀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測定儀研究經絡。
1980年張保真等採用的肉眼實地觀察鋪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經絡第三平衡系統
1972年汪桐提出經絡的實質是二重反射假說
20世紀70年代日本學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觀察,循經感傳線上的溫度變化
1970年,法國J.Borsarello使用紅外熱像方法進行經絡研究。
1956年Nogierop對中國耳針穴點陣圖譜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導絡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導點”,“良導絡”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關於經絡的假說
1950年,日本長濱善夫報導了循經感傳現象。

現代氣概念的原始創新英雄榜

1996年氣是“‘信息-能量-物質’統一體”。既是“‘物質-能量-信息’混合體”統一物。“‘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物質、能量、信息’混合統一體”中醫氣的本質。
李德新:氣是物質與功能的統一說
1962年,危北海:,‘氣的兩義說’
羅石標:在六十年代初期‘氣的功能說’(1962年)。
秦伯未:五十年代末期‘氣的物質說’1959年?。
氣是統一場
黃坤儀等:人體氣場說
李梢等:氣與熵流說
吳邦惠:氣的序參量說

陰陽現代發展簡史表

陰陽現代發展史簡表
play中醫
現代探索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有了革命性的進展、新意頗多。數學物理化,即“數理陰陽”成為現代陰陽的標誌。將陰陽用世界三要素“物質、能量、信息”測度,用數學模型表述是現代化、科學化陰陽的特點。
1995年,李榮興,陰陽定義析疑,遼寧中醫藥雜誌,1995,6期。陰陽定義偏向中醫臨證。
1997年,趙喜新,中醫陰陽學的數學模型,河南中醫,1997,5期。
1998年陰陽的科學本質數理化建構,<<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8,2:59-61.
數理陰陽,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1期。
1999年中醫分形集,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v12,3期.創建“陰陽分形集”等概念。陰陽的分形維數=1.
2003年,林劍鳴,中醫現代化與數學,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1期。
2004年,齊鳳軍,論陰陽的數理權衡,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4,7期。
2005年,趙致鏞,趙威,中醫陰陽理論的數學模型之建立及其微積分定量的研究,四川中醫,2005,11期。
2007年,孟凱韜,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中的套用,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6期。
1998年,陰陽的哲學邏輯學現代定義
定義1:陰陽就是在同一個屬概念"對立統一"下的兩個種概念"陰和陽"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係.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肯定對象的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對象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補,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對立統一整體)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陰與陽外延的.
陰陽的定量測量:用“狀態函式u”指標來描述,該性態或狀態可用‘物質-能量-信息’整體描述,
u=EP。
E是運動學或動力學指標能量;P是系統混亂度(有序度)指標,與密切相關。

藏象近代革命簡史表

引子: 序幕 1994年,肖烈鋼.
藏象五系統:心繫統,肝系統,肺系統,脾系統,腎系統。分形藏象五系統。
1999年藏象分形五系統的新英譯 [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1999年09期
1999年,中醫分形集,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
拓展
2002年,《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基礎與臨床》,鄧中炎主編,鄧鐵濤主審。

內容簡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全國科技大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國科協七大精神,充分發揮學會作為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作用,研究學科發展最新進展,展望學科發展趨勢,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中國科協組織實施了學科發展研究及發布工作。項目周期為兩年,由全國性學會具體組織。
按照中國科協2008年5月《關於開展2008年學科發展研究及發布活動的通知》精神,中華中醫藥學會在《中醫藥學學科發展報告(2006—2007)》的基礎上,又組織開展了《2008-2009中醫藥學學科發展報告》的研究與編寫工作。首先成立了由學會主要領導牽頭的課題組,負責項目的整體組織協調,成員組則由熟悉中醫藥學科最新動態和發展狀況,有較高學術成就的一線骨幹專家以及各學科權威專家組成。
各分會專家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站在學科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客觀地總結了2007—2008年本專業在學術、技術方面的發展動態,並經多位專家反覆論證,將達成的共識經過系統的整理與總結,形成了報告的初稿。
為保證報告的公認性,避免以偏概全,2009年1月,學會按照中國科協的要求,組織30位沒有參加報告編寫工作的權威專家以及專業編輯,將再次修改的分報告材料進行把關審核,並進行了修改,形成了終審稿。全書包含中醫基礎、臨床、中藥領域的26個專題報告及中醫藥學學科發展綜合報告,每個報告的整體框架按照學科現狀、研究成果、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四大部分撰寫。其中,“學科現狀”部分主要回顧、總結和評述近幾年尤其是2007—2008年中醫藥學科在臨床、教學、科研、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概況;“研究成果”部分主要總結整理了本學科在新理論、新學說、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等方面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部分主要指出了學術發展、科研成果推廣套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措施;“發展趨勢”部分主要分析了本學科未來發展趨勢、發展目標,預測發展前景。
《2008-2009中醫藥學學科發展報告》經過幾十位骨幹中醫藥專家的起草和權威專家的反覆審稿、修改、統稿並最終定稿,歷時近一年,具有思路清晰、語言簡潔、重點突出、綜合性強等特點,適宜中醫藥醫療、科研、教學、產業、管理及相關部門的工作者參考之用。《2008-2009中醫藥學學科發展報告》的出版將為制定中醫藥學科發展方向與科研思路提供基礎資料,在促進中醫藥的自主創新,促進中醫藥學科健康協調發展中將發揮積極作用。

圖書目錄

前言
綜合報告
中醫藥學學科發展研究
一、引言
二、發展概況
三、學科進展
四、中醫藥學科發展戰略、需求與目標
五、中醫藥學科優先發展領域與發展方向
六、中醫藥學科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七、結語
參考文獻
專題報告
中醫基礎理論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體質學科發展研究
仲景學術研究學科發展
方劑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藥文化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婦科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兒科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急診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耳鼻喉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推拿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整脊學科發展
中醫肛腸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康復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糖尿病學科發展研究
脾胃病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心病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腫瘤學科發展研究
中醫藥防治愛滋病學科發展研究
臨床中藥學科發展研究
中藥藥劑學科發展研究
中藥分析學科發展研究
中藥炮製學科發展研究
中藥鑑定學科發展研究
中藥實驗藥理學科發展研究
中成藥學科發展研究
ABSTRACTS IN ENGLISH
Comprehensive Report
The Annual Report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ports on Special Topics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Tho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Zhongjing Discipline
Progress in Formula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Tuin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Spinal Orthoped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Anorec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Development in Treatment of Spleen-stomach 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Cardi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On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cienc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 Processing Science
Advance in the Field of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