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刑事法評論(第20卷)

2007-刑事法評論(第20卷)

《2007-刑事法評論(第20卷)》是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興良。

基本介紹

  • 書名:2007-刑事法評論(第20卷)
  • 作者:陳興良
  • ISBN:9787301125939
  • 頁數:611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出版時間:2007-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卷是《刑事法評論》第20卷,也是《刑事法評論》出版十周年。本卷在“刑法知識論研究”欄目中發表了三篇文章。刑法知識論是近年來較受關注的一個學術領域,也是刑法學在知識論上的一種自我反思,它對於促進刑法學科的理論成長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在“商業賄賂研究”欄目中發表了謝靜的《商業賄賂研究:競爭法和刑法的雙重視角》,商業賄賂是當前刑法分論的重要犯罪,也具有較高的社會關注度。在“刑事程式研究”欄目中,發表了陳永生的《刑事程式中公民權利的憲法保護》一文,涉及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的關係問題。在“刑事法史研究”欄目中,發表了黎敏的《西歐刑事司法的兩種傳統與晚近變遷》一文,在文中作者提出了比較司法史的概念,這在以往也是不多見的。在“域外傳譯”欄目中,德國學者托馬斯·魏根特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比較法評述》一文,以一個德國學者的眼光打量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其結論對我國學者是有借鑑意義的。“專題研究”仍然是本卷的重頭戲, 其中發表了高潔的《過失犯罪實行行為研究》一文,從實行行為的角度對過失犯罪進行了研究,在研究路徑上是有所突破的。本卷的壓軸之作是宋健強的《國際刑法哲學:形態、命題與立場》一文,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國際刑法哲學”的命題,並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對於提升國際刑法學的哲理化程度來說,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學術努力。

作者簡介

陳興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義烏人。1981年12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4年12月獲法學碩士學問,1988年5月獲法學博士學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獄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1年“中國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2004年經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2005年“刑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作為課程負責人的北京大學刑法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主要學術成果: 專著:《正當防衛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共同犯罪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994年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初版,1997年修訂1版,2000年修訂2版,2003年修訂3版),1995年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遺傳與犯罪》(民眾出版社,1992);《刑法的人性基礎》(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第2版),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刑法疏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刑法的價值構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刑法的啟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修訂版);《刑法適用總論》(法律出版社,1999),2002年獲法務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本體刑法學》(商務印書館,2001),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規範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006年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刑法學的現代展開》(與周光權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