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全面實現了“十五”奮鬥目標。經濟建設邁上新台階。2005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實現41.84億元,同比增長17.5%,是“九五”末的1.85倍,年均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15%,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九五”末增長一倍,年均增長1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7億元,同比增長30%,是“九五”末的6.9倍,年均增長47%。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4325元,同比增長9%,是“九五”末的1.46倍,年均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11.88億元,同比增長15%,是“九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長16.4%。社會各項事業有新進展。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普九”成果不斷鞏固,城鄉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環境保護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本溪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二00五年主要工作
- 部門:本溪縣政府
- 報告類型:總結報告
“十五”簡要回顧和二00五年主要工作
“十五”期間,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全面實現了“十五”奮鬥目標。經濟建設邁上新台階。2005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實現41.84億元,同比增長17.5%,是“九五”末的1.85倍,年均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15%,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九五”末增長一倍,年均增長1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7億元,同比增長30%,是“九五”末的6.9倍,年均增長47%。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4325元,同比增長9%,是“九五”末的1.46倍,年均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11.88億元,同比增長15%,是“九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長16.4%。社會各項事業有新進展。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普九”成果不斷鞏固,城鄉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環境保護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十五”期間是我縣歷史上發展較快的時期。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我們的主要體會是:一是思路清晰,勇於創新。我們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持“工業興縣”的發展戰略,明確了“突出工業,強化農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實踐證明,這個思路完全符合縣情,適應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二是解放思想,銳意改革。我們遵循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分類指導、不斷完善的原則,積極推進國有企業、農村稅費、集體林產權制度、公用事業等各項改革,初步解決了大量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同時,我們以“項目年”建設為載體,大力招商引資,為全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統籌兼顧,和諧發展。我們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統籌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認真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使“三個文明”建設能夠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四是團結協作,真抓實幹。全縣上下廣大幹部民眾努力克服洪澇、疫情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團結一心,埋頭苦幹,形成了人人想發展、謀發展的良好氛圍,為全面完成“十五”計畫任務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005年是執行“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一年來,縣政府認真貫徹縣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沉著應對“8.13”洪災的嚴峻考驗,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圓滿地完成了縣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大力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強化項目推介,實施了網上招商、信函招商,在上海奉賢、江蘇江陰等經濟發達地區舉辦了招商推介會,擴大了對外影響。堅持重點項目專項推進、領導包項目責任制等措施,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簡化辦事程式,投資200多萬元的行政服務中心建成並全面啟動,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以技改擴建為手段,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做大做強骨幹企業。投資1.27億元的北方曲軸鋼軸生產線開工建設,投資8300萬元的東方氯鹼“翻番工程”試車運行,投資2000萬元的第三冶煉廠正式生產,主導產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努力盤活閒置資產,全年盤活停產企業9戶,本溪電纜廠依法破產並成功啟動。穩步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平穩接收了本溪一紡廠等市轉屬企業,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小市水泥廠等企業政策性破產工作有較大進展。加大爭取資金力度,全年爭取省以上資金扶持項目31項,到位專項資金7747萬元。200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預計實現68.5億元,同比增長35%。招商引資項目預計完成205個,實際到位資金10億元。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縣非公有制企業預計實現工業產值64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3%。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全縣經濟及高效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7.5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57%。新發展中藥材8.4萬畝、山野菜2萬畝,優質米播種面積5.7萬畝。新增市級畜牧小區16個、縣級畜牧小區43個,獺兔、絨山羊飼養量分別達到32萬隻和28萬隻。冷水魚養殖面積400畝。大力發展林地經濟,完成工業原料林4萬畝、乾堅果經濟林5.8萬畝、植樹造林6.3萬畝、紅松嫁接9975畝。投資5340萬元興建了51項農田水利設施。紮實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成效顯著。理順了動物衛生管理體制,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沒有發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農村能源建設進一步改善,新建秸稈氣化工程2處,新建和改造“四位一體”溫室大棚86座。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力度,實現勞務輸出6800人。黨群共同致富“雙結雙帶”協作區活動不斷深入,投入資金2800萬元,帶動農戶5560戶。農事龍頭企業發展到40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9戶。
——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完成了全縣旅遊總體規劃、關門山—湯溝大景區整合規劃及鐵剎山景區規劃製作和修編。大地森林公園建設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開工建設,觀音山修繕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關門山水庫風景區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區。加強旅遊行業管理,專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燕東山花節”和第五屆“滿鄉楓情節”,“楓葉之鄉”旅遊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全年預計接待遊客16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5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抗洪救災取得階段性勝利。今年8月13日,我縣部分鄉鎮突降暴雨,廣大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極大威脅。面對突如其來的洪災,全縣上下廣大幹部民眾在省、市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不畏艱險,晝夜奮戰,全力開展抗洪救災,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五有三通”,及時解決了受災民眾吃、穿、住、用、醫、學等問題,水毀、水損戶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取得了抗洪救災工作的階段性勝利。
——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縣城開發建設總面積17.7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資金2.2億元。完成了河畔花園、正佳花園等住宅小區一期開發工程。投資1000萬元完成了湯河大堤二期改造及橡膠壩工程,投資800萬元完成了濱河西路路基改造工程。迎賓廣場建設工程竣工使用。張家堡出入口改造進展順利。累計投資2585萬元完成了縣城供水管網改擴建,縣城供水管網覆蓋面達到80%以上。投資1200萬元的三熱源建設一期工程交付使用。縣城污水處理廠土建工程及濱河西路主幹道的截流乾管鋪設全面竣工,進口設備已全部到位。進一步加大環境管理和執法工作力度,環境質量得到改善。投資100餘萬元實施“百里文明帶”建設,“做文明市民、建文明縣城”活動取得初步成效。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投資6356萬元完成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新儲備土地1412畝,出讓土地37宗、1451畝,實現經營收益4459萬元。投資4593萬元新建黑色路面103公里,全縣通油路村達到95個,行政村通油路比例提高到97%。
——財稅金融平穩運行。今年以來,財稅部門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強化稅收征管,全力增收節支,提高使用效益。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15%。全額稅收預計實現3.3億元。金融部門各項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2.1億元,同比增長12.9%。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素質教育全面推進,中國小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成績創歷史最好水平。教育布局更趨合理,撤併中國小校20所,投資2800萬元新建4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改善了縣三中、四中、實驗國小辦學條件,職教中心一期擴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全面實施教育“一費制”,規範了中國小收費管理,減輕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公共衛生及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得到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參保率達93%,1.38萬名參保患者得到醫療補助。加強出血熱疫情防治,為9萬餘人實施了免費疫苗接種。圓滿完成中國/聯合國人口基金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計畫生育項目工作,計畫生育率達98.68%,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縣”。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加快有線電視網路建設步伐,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7%。文化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績,被評為“遼寧省文化先進縣”,科技進步達標縣申報工作進展順利。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保障低收入群體和救濟對象11574戶,發放城鄉低保和臨時救濟金1429 萬元,實行了城鄉特困居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紮實開展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活動,16171人次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田師付采沉治理工作進展順利,樓房開工建設面積18338平方米。加大移民扶貧開發力度,發放扶貧開發資金3024萬元,完成貧困村移民搬遷89戶。民族自治工作取得新進展,被評為“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老幹部、統計、檔案、武裝、人防、縣誌、街道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順利完成第六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37件,政協委員提案24件,辦理率達100%,代表、委員滿意率達95%以上。強化了安全生產監管和礦業生產秩序整頓,各類安全事故有所下降。出台了《關於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煤礦和打擊非法採礦特別規定》,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盜採國家礦產資源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偵破各類刑事案件448起。嚴厲打擊林業“兩亂”,林業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領導包案制度,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妥善解決,維護了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2005年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得益於全縣廣大幹部民眾的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關心支持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在經濟建設上,經濟總量小,增長方式粗放;招商引資項目多以資源型為主,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對地區經濟拉動作用強的大項目不多。財政剛性支出增長過快,收支矛盾沒有根本緩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抗災能力差。二是在社會發展上,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農村醫療落後,農民增收緩慢,對社會弱勢群體救助標準不高。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還不到位。三是在政府自身建設上,政府職能轉變有待加強,依法行政存在薄弱環節,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需進一步提高。上述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奮鬥目標和二00六年主要任務
“十一五”期間是我縣加快發展、實現振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縣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了我縣“十一五”規劃藍圖和奮鬥目標。我們必須肩負起這一重大歷史使命,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科學的行政方式、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開創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增強縣域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繼續堅持“突出工業,強化農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科教興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三個文明”建設,確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努力開創全縣小康社會建設新局面。
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5億元,年均遞增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5億元,年均遞增18%;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00億元,年均遞增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4億元,年均遞增1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萬元,年均遞增1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600元,年均遞增15%,主要經濟指標比“十五”末期翻一番,全力打造“工業強縣、旅遊大縣、農業特產縣”。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使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衛生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基本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對於實現“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明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實現49億元,同比增長17%;財政收入實現1.75億元,同比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1.5億元,同比增長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66億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974元,同比增長15%。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以建設工業強縣為目標,壯大工業經濟實力
要把工業發展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在思想認識上進一步統一,在政策和各方面扶持上進一步加強,在發展環境上進一步最佳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骨幹企業,培育冶煉、機械加工、紡織、化工建材等產業集群,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工業強縣目標。
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機械加工業要以建設遼寧中部城市群汽車零部件配套基地為目標,重點推進北方曲軸鋼軸生產線建設,促進鍛造項目儘早落實。冶煉業要抓好冶煉集團生產運營,形成合力,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化工建材業要以本溪東方氯鹼有限責任公司、富比生電石廠為重點,引進下游產品加工項目,延伸化工產業鏈條。充分發揮石灰石、頁岩、方解石等資源優勢,擴大建材業的生產規模。紡織業要扶持一紡廠加快實施技術改造,提高經濟效益;協調好縣織布廠的依法破產和天城紡織廠的轉制工作。飲品加工業要以遼寧鐵剎山酒業為龍頭,以葡萄、刺五加等資源為依託,加快酒類飲品項目開發。木材加工業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企業穩定現有規模,逐步向木塑門窗、集成材方向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揮比較優勢,抓住外資湧入、南資北移、民資擴張和城市轉型等有利時機,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全年縣外直接投資確保到位10億元,力爭突破12億元。努力提高項目包裝水平,加大對外推介的力度。藉助鞍本聯合、北鋼擴張的發展優勢,加大鋼鐵上游產品項目開發力度,形成一批為“兩鋼”直接配套的企業。以建設遼寧中部城市群汽車零部件配套基地為目標,融入環瀋陽“一小時經濟圈”,大力發展鑄、鍛造和汽車零部件加工項目,逐步拉長鋼鐵深加工產業鏈。進一步最佳化環境,加大對小市、偏嶺、草河口工業小區的建設投入,完善功能配套。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嚴格新上項目的環境評價,對污染嚴重、破壞資源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強化經濟環境治理,簡化審批程式,逐步提高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努力塑造寬鬆誠信的投資環境。繼續實行重點項目專項推進制度,實施全程跟蹤服務,完善項目建設獎懲考評機制,促進項目儘早達產見效。要認真分析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抓住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機遇,積極爭取國債項目和資金,促進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在引進資金、項目的同時,要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工作,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全面完成改制任務。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成果,引導改制企業加快體制創新,逐步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全力扶持本溪電纜廠儘快完成設備維修改造,確保明年上半年全面投產。抓緊實施南化水泥廠轉制方案,做好前期工作,爭取明年操作;積極做好小市水泥廠、火柴廠等企業政策性破產的協調工作。對縣內中小企業將通過合資合作、購併轉讓、破產重組等形式,全部推向民營,努力構建體制順暢、機制靈活、效益突出的縣域工業體系。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完善資金融通、稅費返還、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對骨幹民營企業繼續給予貸款擔保和貼息,繼續實行掛牌保護制度,保持政策的長期穩定,維護投資者的正當權益。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逐步向現代企業過渡,強化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管理創新,充分釋放民營經濟的增長潛能,逐步實現縣域經濟民營化。
(二)以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和區位優勢,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以建設遼東農業特產縣為目標,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爭創國家綠色食品基地縣和生態農業示範縣。
壯大特色產業基地。林業重點發展以林下參、遼細辛為主的林下中藥材和刺嫩芽、大葉芹為主的山野菜生產,推廣紅松嫁接,改造發展紅松、核桃等乾堅果經濟林和以落葉松、刺槐為主的工業原料林。畜牧業重點發展絨山羊、鹿、珍禽等畜禽養殖,積極推廣捨飼和品種改良,強化標準化畜牧小區建設和種畜繁育體系建設。種植業重點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優質米,按照GAP標準抓好遼五味等中藥材生產,全縣經濟及高效農作物種植比例提高到60%。水產業要改進養殖方式,引進名優魚種,鼓勵開發池塘養蟹、林蛙及冷水魚養殖項目。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圍繞中藥材、食用菌、絨山羊、乾堅果等特色產業扶持發展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圍繞市場,依託產業,扶持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立縣級農產品監測中心和縣動物監測檢驗中心,增強品牌意識,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黨群共同致富“雙結雙帶”協作區活動為載體,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努力挖掘增收潛力,拓展幫扶領域和覆蓋面,鞏固活動成果,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健全勞務輸出體系,抓好“陽光工程”培訓等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力爭實現勞務輸出1萬人。落實減負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
強化生態建設。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營造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林業“65411”工程為重點,合理利用林地資源,進一步改善林業生態環境。全面開展集體林產權和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鞏固封山育林成果,努力建設飼草基地。抓好農田灌溉、人畜飲水等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做好水毀工程、水毀田地、林地的恢復工作,確保明年春耕生產和安全度汛。穩步推進秸稈氣化、沼氣等農村新型能源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精心組織實施“本桓線三架嶺—大凹嶺沿線生態帶、經濟帶和旅遊觀光帶”建設,帶動全縣農村經濟發展。
(三)加速推進旅遊業發展,努力繁榮第三產業
要以創建周邊大中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的“後花園”為目標,主打“楓葉、水洞、溫泉”三大旅遊品牌,加大景區景點開發力度,強化旅遊宣傳促銷,拉動繁榮第三產業。
加快旅遊資源開發。完善旅遊投資政策,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快鐵剎山、大地森林公園、小湯溝等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小市至大凹嶺路段“中華楓葉之路”重點旅遊產業帶。搞好百里旅遊楓葉觀賞帶的規劃建設;充分利用地熱資源,開發新的旅遊項目。加快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工程建設,確保明年對遊人開放。鼓勵發展“農家樂”旅遊和冬季旅遊項目,打破旅遊季節限制,增加農民收入。繼續推進景區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出讓景區經營權吸引社會資金加快景區景點開發。加強行業管理,積極開展星級飯店和旅遊定點餐廳評定,提升旅遊服務項目的檔次和接待水平,促進管理規範化、標準化。
強化宣傳促銷。要全力打造“楓葉、水洞、溫泉”特色旅遊品牌,提升知名度。積極參加旅遊交易促銷會,繼續鞏固以瀋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近程客源市場,開拓以北京為中心的遠程客源市場。採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媒體、多手段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提高“燕東山花節”和“滿鄉楓情節”的舉辦質量。
繁榮第三產業。加快土特產品、保健品、工藝品等地方特色旅遊商品開發。鼓勵對旅遊商品進行精深加工和包裝,形成系列、做大規模、創出品牌。通過旅遊業的繁榮帶動房地產、商貿流通、娛樂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四)以縣城建設為龍頭,加快城鎮化進程
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堅持以縣城為中心,輻射中心鎮建設,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加強規劃管理。完善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專項規劃和重點地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提高規劃覆蓋面。繼續抓好新一輪鄉鎮規劃編制工作,指導鄉鎮建設和開發。加強規劃實施的跟蹤管理,強化社會監督,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
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濱河西路建設工程,確保明年7月底全面完成路面鋪設及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抓緊實施書苑街、市場街、康泰街、煤炭巷東路等貫通濱河西路的街巷道路改造;抓好站北路及文化街改造工作;完成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工程,確保明年投入使用;加快燕東文化廣場、張家堡出入口改造工程建設進度;基本恢復縣城水毀基礎設施,確保全全度汛。以草河口、鹼廠、田師付、偏嶺等中心鎮為重點,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構築現代化城鎮體系,增強中心鎮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牽動作用。進一步強化交通、電力、通訊網化工程建設,全面完成農村公路網建設任務,做好小市—鹼廠一級路建設的前期工作,保證工程順利開工。
強化城市管理。加大土地統征儲備和招拍掛力度,健全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多渠道、多元化籌措建設資金,不斷提高經營城市水平。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全面整治髒、亂、差現象,嚴厲查處亂搭亂建等違章行為,切實改善城鄉生產生活環境。
(五)強化增收節支,做強縣鄉財力
強化稅收征管。堅持依法徵稅,整頓稅收秩序,嚴厲打擊偷漏稅行為,千方百計增加縣鄉財政收入。最佳化支出結構。按照一保吃飯、二保穩定、三搞建設的原則,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合理界定支出範圍,嚴格預算管理,控制和壓縮非生產性支出,保證公教人員工資、社會保障、機關運轉等重點支出。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的思想,大力開展增收節支活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規範資金管理。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審計監督,確保資金安全有效運行。
(六)推進社會全面進步,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抓好庫區移民扶貧開發工作,加強移民資金使用監管,提高移民資金使用效益,切實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田師付采沉治理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工程進度,確保明年全面完成采沉治理工作任務。抓好城鄉低保和臨時救濟金髮放工作,實現應保盡保。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搞好普惠制就業培訓,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步伐,確保實現“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高度重視貧困人口、受災民眾、困難職工和弱勢群體的生活安排,逐步建立扶貧濟困的長效工作機制,保障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突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鞏固和提高基礎教育成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培訓,調整專業設定,為經濟發展培養適用性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快教育布局調整,撤併中國小20所,完成2個鄉鎮的教育布局調整任務,抓好職教中心二期擴建工程和實訓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改善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確保不出現疫情;做好城鄉滅鼠工作,降低出血熱發病率。改造有線電視網路,提高裝備水平。全面啟動中國/聯合國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計畫生育項目,穩定低生育水平。貫徹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挖掘、弘揚民族文化,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深入開展城鄉共建和“做文明市民、建文明縣城”活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思想文化素質。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搞好“四五”普法總結驗收,全面開展“五五”普法工作。深入貫徹《信訪工作條例》,進一步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及時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妥善化解矛盾,確保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繼續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消除事故隱患,遏制重大傷亡事故發生。加大礦山治理整頓力度,嚴厲打擊盜採國家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執政水平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要按照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以提高工作效率為核心,以維護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為目標,努力建設創新、務實、廉潔、為民的政府。
堅持改革創新,轉變政府職能。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創新,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事業單位社會化、市場化進程。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部門審批許可權,加快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的法制、政策、信用和服務環境。加強公務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強化宗旨意識和公僕意識,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通、作風紮實的公務員隊伍。
堅持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為。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和《公務員法》,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加強對公共權力的約束。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人大、政協的聯繫,認真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政府工作的真誠諫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群策群力,團結協作,加快富民強縣步伐。嚴格執行人大各項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聲。健全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聽證制度,提高政府政策措施和政務活動的透明度,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堅持廉潔從政,改進工作作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扎紮實實地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努力從源頭上治理腐敗,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思想,以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弘揚抗洪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的本溪縣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