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極不平常的一年。一年來,市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搶抓機遇,真抓實幹,開拓進取,科學發展,戰勝了突發性皮膚炭疽疫情和洪澇災害等不利影響,取得了防控禽流感的階段性成果,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到年末,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7億元,增長1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億元,分別增長8%、30%和6.4%;財政收入實現1.7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8.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4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1.4%;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8億元,增長65.2%;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600元,增長12.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新民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二五年工作簡要回顧
- 部門:新民市政府
- 報告類型:總結報告
二五年工作簡要回顧,二六年工作任務和主要措施,
二五年工作簡要回顧
2005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極不平常的一年。一年來,市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搶抓機遇,真抓實幹,開拓進取,科學發展,戰勝了突發性皮膚炭疽疫情和洪澇災害等不利影響,取得了防控禽流感的階段性成果,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到年末,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7億元,增長1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億元,分別增長8%、30%和6.4%;財政收入實現1.7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8.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4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1.4%;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8億元,增長65.2%;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600元,增長12.2%。
(一)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
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總產量81萬噸;設施農業有所突破,新建富民經濟小區477個,達到1108個。新增棚菜面積3萬畝,達到24.5萬畝。地膜覆蓋面積增加10萬畝,達到80萬畝;畜牧業平穩增長,蛋雞存欄1187萬隻,占瀋陽市蛋雞存欄的42%。新增奶牛8000頭,建設了姚堡、新農兩個現代化奶牛養殖基地,產業化經營步伐進一步加快;新增造林面積8.7萬畝,全市有林地面積突破100萬畝,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總投資3792萬元,高標準完成了41座排水站改造、8座萬畝大橋建設、5處水毀工程修復和柳河城市段堤防加固等重點工程。繞陽河河道104戶村民整體搬遷已經完成,河道清障工作進展順利;新上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40家,一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的步伐不斷加快。
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年”活動取得顯著成效。預計到年末,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265億元,增長28.6%;規模企業達到124家,新增46家,實現增加值9.1億元,增長92.5%;企業技術改造投入資金6億元,開發新產品37個;民營企業新增161家,達到1121家,實現增加值93億元,增長22.6%;新星照明、沈新自控、遼濱飼料產品首次被授予瀋陽市名牌產品;在13個經濟成長點項目中,5個達產企業新增產值2.8億元,增長76.4%,8個竣工投產企業新增產值7000萬元,增長78.4%;瀋陽綠洲、天益堂和順旺三家製藥企業順利通過國家GMP認證。胡台等6個瀋陽市重點工業鎮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工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第三產業健康發展。預計到年末,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2億元,增長10.3%;集市貿易成交額實現9億元,增長8%;市直商業商品銷售額實現6.51億元,增長14%。農村專業批發市場和城區花鳥寵物市場建設進展順利,農機市場、鐵北商業街等各類專業市場、綜合市場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進一步健全。旅遊業吸引力不斷增強,瀋陽“三農”博覽園晉級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瀋陽仙子湖等景區接待人數和綜合收入快速增長;開展了煤炭、菸酒、放心食品、生豬定點屠宰等專項整治活動,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好轉。
(二)各項改革加快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全年共化解村級債務1308萬元,進一步減輕了債務負擔;農村並校改革進展順利,全市撤併國小79所,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全面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42.3萬人,參合率88%,農民看病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迅速,全市有行業協會24個、農民經紀人協會17個、農民經紀人7000人,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穩妥推進了糧食系統“雙置換”改革。
堅持項目發展戰略,積極開展了招商引資活動。全市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開工建設項目108個,到位資金25.7億元。金光集團林漿紙板一體化項目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待核准,20萬噸陽極銅冶煉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啟動,醫藥產業集群和光伸汽車二、三級零部件配套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瀋陽現代農業示範中心、東進化工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華鵬玻璃、龍士達彩鋼等一批大項目建成投產;新批三資企業8家,實現新口徑利用外資額480萬美元;14戶民營企業和28戶外商投資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全年實現出口創匯額1300萬美元,同比增長26%。
(三)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城市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投資2100萬元,完成了工人街、新華路、市府路、文會路西段等道路改造續建工程和新華東路、宋家胡同等4條巷道改造工程,街路總長6300延長米,新安裝路燈654盞;完成了站前大街中段、遼河大街等路段綠化工程,新植、補植行道樹17000餘株,新增草坪8000平方米;購置垃圾箱160個,更新垃圾清運車15台,新建水沖公廁一座,城市環境和環衛設施條件得到逐步改善。304線新建巨流河大橋已經開工,沈彰、本遼遼新兩條高速公路拆遷工作正在進行;新鋪村級油路40.5公里,總里程727.9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城鄉新開發房地產面積20萬平方米,增長67%,上繳稅金1900萬元,增長41%,建築行業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增強。
城鄉管理力度不斷加大。深入落實國家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措施,通過了省市檢查組對土地市場秩序的檢查驗收。以整治公路車輛超限超載、城區“三輪”為重點,深入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全市交通環境有所改善;切實加強城市重點部位和主要街路的管理工作,取締店外經營178處、占道經營294處,拆除違章違法建築46處,整頓燈箱、牌匾560塊,對全市30條主要街路實行全天候保潔,市容市貌得到進一步改觀。加大了村屯環境整治力度,19個村通過了瀋陽市“百村環境整治”檢查驗收。
(四)安全穩定工作不斷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
不斷強化政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逐層落實了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組織開展了建築工地、公共場所、危險化學品等專項檢查,有效預防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了安定的社會環境。高度重視並切實加強信訪工作,認真貫徹實施新的信訪條例,不斷強化信訪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領導信訪責任制、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和獎懲制度,突出抓好土地承包、征地拆遷、勞動糾紛等重點信訪案件的預防、排查和調處工作,接待上訪13354人次,處理信訪案件2124件,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定期向市政協通報工作,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和提案辦理工作,全年辦結人大議案5件、建議79件,辦復率100%;辦結政協提案38件,辦復率100%。建立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和執法程式,政府法制工作進一步加強。順利完成第六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街道和社區工作意見》,街道和社區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和制度化軌道。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工作,行政審批大廳本著公開、透明、高效的工作原則,辦理各種行政審批事項6500項,提高了行政審批效能,淨化了投資發展環境。認真落實廉潔自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和監督措施,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得到切實加強。
(五)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教育“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新購校車115台,教育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強化了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立了疫情信息體系、傳染病救治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有效防控了皮膚炭疽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發生;全年引進新品種210個,新技術70項,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56%;市鄉村三級文化網路不斷完善,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在瀋陽市舉辦的全民運動會和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成績;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加強,新生人口質量明顯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3.26‰。
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就業崗位3638個,實現實名制就業4801人,發放無息小額貸款150萬元;完成各級各類培訓11200人,累計實現勞務輸出57363人;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險擴面1400人,醫療保險新增5000人,發放失業保險金887萬元。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共有9011戶、15859人享受農村低保,5730戶、10125人享受城市低保,城鄉貧困群體的生產和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
人事、環保、審計、司法、監察、地震、民族、宗教、外事、市志、檔案、統計、物價、殘聯、市場開發中心、廣播電視、迎賓館、紡織、投資公司、民兵、武裝、各園區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國稅、地稅、工商、技術監督、金融、保險、移動、網通、郵政、供電、菸草、石油、氣象、藥監、沈大師院、中醫藥學校等部門為新民經濟和社會進步做出了新的貢獻。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多方籌措資金4.33億元,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其中,用於農業基礎設施改善和產業結構調整10700萬元;實施社會保障、維護社會穩定3600萬元;開展招商引資、發展重大工業項目7500萬元;改善城鄉環境和道路建設3800萬元;公益事業投入1900萬元;解決公教人員工資9000萬元;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購置校車5000萬元;應對皮膚炭疽疫情等突發事件1800萬元,切實解決了一些事關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去年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面實現。其中,改造四條巷道、完成中興路亮化工程、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目標、建設4個農村專業市場、開發城鎮居民就業崗位2500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維修30座排水站、建立城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等八件實事已經完成,農村有線電視網改造工程和304線改建工程正按預定規劃實施。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取得了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豐碩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持穩定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銳意進取,頑強拼搏,艱苦創業,務實爭先的結果;是人大依法監督、政協及社會各界人士民主監督和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駐新部隊指戰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足,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較低;二是招商引資平台搭建不夠,制約了項目落地,具有牽動性的大項目和外資項目進展比較緩慢;三是交通管理、環境整治等城市管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四是由於拆遷動遷、土地承包和乾群矛盾等問題造成民眾越級訪和進京訪時有發生,社會穩定任務仍然艱巨;五是個別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義、工作飄浮、鋪張浪費現象,政風、行風、作風建設力度還需不斷加大;六是部分領導幹部精神不振,抓工作的主動性不強,有時存在畏難情緒,工作處於應付狀態。這些問題,市政府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
(一)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
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總產量81萬噸;設施農業有所突破,新建富民經濟小區477個,達到1108個。新增棚菜面積3萬畝,達到24.5萬畝。地膜覆蓋面積增加10萬畝,達到80萬畝;畜牧業平穩增長,蛋雞存欄1187萬隻,占瀋陽市蛋雞存欄的42%。新增奶牛8000頭,建設了姚堡、新農兩個現代化奶牛養殖基地,產業化經營步伐進一步加快;新增造林面積8.7萬畝,全市有林地面積突破100萬畝,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總投資3792萬元,高標準完成了41座排水站改造、8座萬畝大橋建設、5處水毀工程修復和柳河城市段堤防加固等重點工程。繞陽河河道104戶村民整體搬遷已經完成,河道清障工作進展順利;新上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40家,一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的步伐不斷加快。
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年”活動取得顯著成效。預計到年末,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265億元,增長28.6%;規模企業達到124家,新增46家,實現增加值9.1億元,增長92.5%;企業技術改造投入資金6億元,開發新產品37個;民營企業新增161家,達到1121家,實現增加值93億元,增長22.6%;新星照明、沈新自控、遼濱飼料產品首次被授予瀋陽市名牌產品;在13個經濟成長點項目中,5個達產企業新增產值2.8億元,增長76.4%,8個竣工投產企業新增產值7000萬元,增長78.4%;瀋陽綠洲、天益堂和順旺三家製藥企業順利通過國家GMP認證。胡台等6個瀋陽市重點工業鎮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工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第三產業健康發展。預計到年末,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2億元,增長10.3%;集市貿易成交額實現9億元,增長8%;市直商業商品銷售額實現6.51億元,增長14%。農村專業批發市場和城區花鳥寵物市場建設進展順利,農機市場、鐵北商業街等各類專業市場、綜合市場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進一步健全。旅遊業吸引力不斷增強,瀋陽“三農”博覽園晉級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瀋陽仙子湖等景區接待人數和綜合收入快速增長;開展了煤炭、菸酒、放心食品、生豬定點屠宰等專項整治活動,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好轉。
(二)各項改革加快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全年共化解村級債務1308萬元,進一步減輕了債務負擔;農村並校改革進展順利,全市撤併國小79所,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全面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42.3萬人,參合率88%,農民看病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迅速,全市有行業協會24個、農民經紀人協會17個、農民經紀人7000人,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穩妥推進了糧食系統“雙置換”改革。
堅持項目發展戰略,積極開展了招商引資活動。全市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開工建設項目108個,到位資金25.7億元。金光集團林漿紙板一體化項目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待核准,20萬噸陽極銅冶煉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啟動,醫藥產業集群和光伸汽車二、三級零部件配套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瀋陽現代農業示範中心、東進化工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華鵬玻璃、龍士達彩鋼等一批大項目建成投產;新批三資企業8家,實現新口徑利用外資額480萬美元;14戶民營企業和28戶外商投資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全年實現出口創匯額1300萬美元,同比增長26%。
(三)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城市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投資2100萬元,完成了工人街、新華路、市府路、文會路西段等道路改造續建工程和新華東路、宋家胡同等4條巷道改造工程,街路總長6300延長米,新安裝路燈654盞;完成了站前大街中段、遼河大街等路段綠化工程,新植、補植行道樹17000餘株,新增草坪8000平方米;購置垃圾箱160個,更新垃圾清運車15台,新建水沖公廁一座,城市環境和環衛設施條件得到逐步改善。304線新建巨流河大橋已經開工,沈彰、本遼遼新兩條高速公路拆遷工作正在進行;新鋪村級油路40.5公里,總里程727.9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城鄉新開發房地產面積20萬平方米,增長67%,上繳稅金1900萬元,增長41%,建築行業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增強。
城鄉管理力度不斷加大。深入落實國家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措施,通過了省市檢查組對土地市場秩序的檢查驗收。以整治公路車輛超限超載、城區“三輪”為重點,深入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全市交通環境有所改善;切實加強城市重點部位和主要街路的管理工作,取締店外經營178處、占道經營294處,拆除違章違法建築46處,整頓燈箱、牌匾560塊,對全市30條主要街路實行全天候保潔,市容市貌得到進一步改觀。加大了村屯環境整治力度,19個村通過了瀋陽市“百村環境整治”檢查驗收。
(四)安全穩定工作不斷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
不斷強化政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逐層落實了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組織開展了建築工地、公共場所、危險化學品等專項檢查,有效預防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了安定的社會環境。高度重視並切實加強信訪工作,認真貫徹實施新的信訪條例,不斷強化信訪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領導信訪責任制、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和獎懲制度,突出抓好土地承包、征地拆遷、勞動糾紛等重點信訪案件的預防、排查和調處工作,接待上訪13354人次,處理信訪案件2124件,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定期向市政協通報工作,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和提案辦理工作,全年辦結人大議案5件、建議79件,辦復率100%;辦結政協提案38件,辦復率100%。建立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和執法程式,政府法制工作進一步加強。順利完成第六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街道和社區工作意見》,街道和社區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和制度化軌道。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工作,行政審批大廳本著公開、透明、高效的工作原則,辦理各種行政審批事項6500項,提高了行政審批效能,淨化了投資發展環境。認真落實廉潔自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和監督措施,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得到切實加強。
(五)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教育“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新購校車115台,教育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強化了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立了疫情信息體系、傳染病救治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有效防控了皮膚炭疽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發生;全年引進新品種210個,新技術70項,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56%;市鄉村三級文化網路不斷完善,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在瀋陽市舉辦的全民運動會和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成績;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加強,新生人口質量明顯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3.26‰。
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就業崗位3638個,實現實名制就業4801人,發放無息小額貸款150萬元;完成各級各類培訓11200人,累計實現勞務輸出57363人;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險擴面1400人,醫療保險新增5000人,發放失業保險金887萬元。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共有9011戶、15859人享受農村低保,5730戶、10125人享受城市低保,城鄉貧困群體的生產和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
人事、環保、審計、司法、監察、地震、民族、宗教、外事、市志、檔案、統計、物價、殘聯、市場開發中心、廣播電視、迎賓館、紡織、投資公司、民兵、武裝、各園區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國稅、地稅、工商、技術監督、金融、保險、移動、網通、郵政、供電、菸草、石油、氣象、藥監、沈大師院、中醫藥學校等部門為新民經濟和社會進步做出了新的貢獻。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多方籌措資金4.33億元,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其中,用於農業基礎設施改善和產業結構調整10700萬元;實施社會保障、維護社會穩定3600萬元;開展招商引資、發展重大工業項目7500萬元;改善城鄉環境和道路建設3800萬元;公益事業投入1900萬元;解決公教人員工資9000萬元;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購置校車5000萬元;應對皮膚炭疽疫情等突發事件1800萬元,切實解決了一些事關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去年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面實現。其中,改造四條巷道、完成中興路亮化工程、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目標、建設4個農村專業市場、開發城鎮居民就業崗位2500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維修30座排水站、建立城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等八件實事已經完成,農村有線電視網改造工程和304線改建工程正按預定規劃實施。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取得了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豐碩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持穩定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銳意進取,頑強拼搏,艱苦創業,務實爭先的結果;是人大依法監督、政協及社會各界人士民主監督和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駐新部隊指戰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足,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較低;二是招商引資平台搭建不夠,制約了項目落地,具有牽動性的大項目和外資項目進展比較緩慢;三是交通管理、環境整治等城市管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四是由於拆遷動遷、土地承包和乾群矛盾等問題造成民眾越級訪和進京訪時有發生,社會穩定任務仍然艱巨;五是個別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義、工作飄浮、鋪張浪費現象,政風、行風、作風建設力度還需不斷加大;六是部分領導幹部精神不振,抓工作的主動性不強,有時存在畏難情緒,工作處於應付狀態。這些問題,市政府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
二六年工作任務和主要措施
2006年是我市“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起步年,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從發展空間來看,新民經濟開發區、胡台工業園區以及法哈牛、前當堡等瀋陽市重點工業鎮,通過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目前已整合出一定數量的可用地,為項目落地提供了空間。從省市政策支持來看,在省財政廳制定的《關於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意見》和瀋陽市出台的“二十條”優惠政策基礎上,今年瀋陽市從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入手,開始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一五”期間,每年將拿出3億元以上專項資金,用於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水系和能源建設、村屯環境整治、道路維修、村鎮綠化等方面建設,省和瀋陽市專項資金支持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從自身發展潛力來看,通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一批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有的已經投產運營,有的已成為規模企業,開始進入對財政的回報期,發展的後勁不斷增強。這些有利條件,為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只要我們全市上下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真抓實幹,新民一定會大有作為。為此,確定新一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重點,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目標,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強化招商引資,擴大對外開放,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進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工作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6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實現2.0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53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6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8億元,增長12%;實現新口徑利用外資624萬美元,增長3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億元,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152元,增長12%。
今年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
農業生產在繼續穩定糧食產量基礎上,進一步抓好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完善棚、牧、林三元經濟結構,強化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加快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突出發展特色農產品區域,把蔬菜、“兩瓜”、花卉、畜禽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儘快形成一批品質優、規模大、效益高的產業區。今年蔬菜面積新增6萬畝,達到60萬畝;“兩瓜”新增5萬畝,達到23萬畝;不斷完善和擴大柳河溝、大民屯和興隆的花卉生產;加大富民經濟小區建設力度。種植業經濟小區要以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經濟效益為重點,變一季生產為多季生產;養殖業經濟小區要以規模化生產和標準化管理為重點,引導農民逐步改變過去落後的飼養方式,向村外集中發展,進一步最佳化品種結構,促進養殖業轉型和技術升級。規劃建設500畝棚菜規模小區40個、百畝小區110個,畜牧小區100個,水產小區25個,新增棚菜面積3萬畝、地膜覆蓋面積5萬畝;抓好農事龍頭企業建設。加快瀋陽現代農業示範中心、輝山奶牛養殖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步伐,依託產業和資源優勢,引進農事龍頭企業40個,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強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打造農產品採購、運輸、儲藏和銷售的區域物流中心。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切實做好抗旱防汛各項準備工作,不斷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為確保農業豐產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切實加強對企業運行的監測、分析和服務,抓好優勢企業產品生產,搞好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運用新的工業理念,做大做強現有規模企業,突出抓好100個經濟成長點企業,迅速形成產業優勢和規模優勢。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逐步建立企業標準、檢測和質量管理體系,引導企業以科技為先導,以質量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爭創名牌為目標,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圍繞化工、輕工、機械配套加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四大優勢產業的發展,創新扶優扶強措施,重點培育和發展主業突出、成長性強、對全市工業有較大支撐和帶動作用的核心龍頭企業。按照年銷售收入和利稅兩大指標,在每個優勢產業中擇優扶持2—3戶龍頭企業,加快實現優勢產業向支柱產業轉變步伐。
促進第三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加大旅遊項目開發與市場推介力度,突出發展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產業觀光等特色旅遊,打造新民全新的旅遊品牌。加強市場監測與調控,積極引進和培育新型商業業態,加快傳統商業最佳化升級,不斷完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提高商業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加快發展房地產業,提高產業水準,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繼續加大食品安全、流通業的專項整治力度,為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提供保障。
(二)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繼續實施項目戰略,以產業基地為依託,以產業集群式發展為方向,抓住“南資北上”的有利契機,擇優引進一批投資大、稅收高、低能耗、低污染的項目;繼續加大面向韓國、日本、東南亞和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招商力度,在引進外資上實現新突破;啟動新型建築材料、金銀銅冶煉加工兩個產業集群,繼續抓好醫藥、光伸工業園、汽車工業園、電光源和玻璃製品四個產業集群建設,逐步形成新型工業主體框架;加快新民經濟開發區、胡台工業園區和瀋陽市重點工業鎮建設,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創建良好的招商引資平台,搞好土地資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單位面積投資率、產出率,引導上下游產品項目向這裡集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優勢和規模優勢;做好已引進企業和項目的服務、協調和保障工作,繼續實行領導幹部項目包保責任制,確保項目儘快開工建設、竣工投產。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明確項目在建設期間的收費標準和依據,確保項目“引得來、留得住、開工早、見效快”。全年確保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工業項目80個。
(三)加強城市建設管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堅持執行城市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市。按照我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未來五年城市發展目標,以高標準建設為重點,以高強度整合為手段,以高效能管理為基礎,不斷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努力實現城市發展的新跨越。
搞好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實施城區東環街、南環路等4條街路改造工程;積極創造條件,搞好城區廣場建設、排水和綠化工程;改造城區垃圾填埋場;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不斷提高城市建設檔次,完善城市功能。
堅持建管並重原則,切實加強城市管理。建立城市土地儲備經營機制,實施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管理,強化土地監管;以城市中心區、重要地段和交通節點為重點,加大交通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完善城市管理協調機制,營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大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做到依法管理和創新管理城市,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強化城鄉環境治理,努力消除污染源,逐步消滅髒亂死角,不斷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加強居民小區物業管理,規範物業管理行為,切實維護業主的合法權利。進一步搞好村屯環境整治,抓實大民屯鎮方巾牛村國家級示範村建設,抓好40個瀋陽市標準村建設,使農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不斷改善。
(四)強化財政稅收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強化稅源管理,提高徵收效率。切實加強對投產運營企業定期調度,及時了解企業經營和納稅情況,實現屬地納稅,依法納稅;科學管理稅收工作,層層落實任務指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稅款應收盡收。
堅持勤儉節約原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壓縮預算外支出,嚴格控制接待、會議以及其它行政管理費用,強化預算編制和執行責任,增強財政工作的嚴肅性;加強對臨時聘用人員和公車管理,嚴格控制新增人員和車輛,減少經費支出;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的跟蹤問效,搞好項目在立項、建設和投產等各階段的考評分析,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加大財政監管力度,切實做到依法理財。財政、審計和監察部門,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杜絕各種違紀問題發生;強化財政行政執法手段,提高執行財經紀律、維護財經秩序的自覺性;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管理,逐步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範圍。
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稅收工作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確保鄉鎮正常經費支出。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系,擴大政府採購規模和範圍,努力提高財政巨觀調控水平。不斷完善入庫稅費、土地出讓金返投及收稅主體激勵約束等政策,充分調動全社會稅收工作的積極性。
(五)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資源,最佳化教育布局,加快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努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教育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力。加強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營科技企業,不斷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質,加快科技興農、興市步伐;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增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深入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規範程式,提高效率,讓農民得到實惠;加快整合現有文化體育資源,滿足人民民眾對文體生活的需求;切實提高人口質量,最佳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加強街道和社區工作意見》,促進街道和社區管理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加強人事、檔案、統計、審計等各項工作,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始終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落實就業優先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持和完善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機制,大力開發就業崗位,新安置下崗職工2500人。加快農村勞務輸出步伐,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向埠外轉移,全年輸出農村勞動力8000人。繼續深化社會保障工作,加大社保基金擴面征繳力度,新增參保人數2500人。加強社會救助工作,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和運行機制,開展面向困難民眾的救濟、援助活動,逐步健全貧有所濟、難有所幫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好睏難群體的生產生活。
(六)切實加強安全工作,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意識,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不斷完善社會治安、生產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然災害等防控指揮與救援應急機制,提高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強化政府工作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嚴格屬地管理責任,逐步建立政府、監管部門、職能部門、各鄉鎮街、企事業單位上下聯動的監管機制,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人員集聚場所等專項整治,排查安全隱患,加大執法和責任追究力度,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積極開展“創建平安市”活動,健全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治安問題,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對案件多發地段和時段的巡邏控制,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逐步形成維護社會治安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人民民眾的安全感。狠抓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工作,繼續堅持“領導包案、屬地負責、歸口管理、協同處理”的原則,以控制拆遷改造、土地承包、乾群矛盾等各類越級集體訪為重點,積極預防、有效化解、依法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
(七)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原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發展壯大新產業、規劃建設新村鎮、建立健全新組織、培養造就新農民、建立樹立新作風。從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條件和農村社會環境入手,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尊重民意、積極引導,注重實效、先易後難,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創新機制、市場運作的工作原則,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做好規劃工作,在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儘快編制我市各鄉鎮村新農村發展規劃,年初完成先行試點村鎮規劃任務,年底前完成重點鎮和中心鎮規劃任務,並著手付諸實施。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以“四清四改”為目標,抓好鄉鎮村試點工作。在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開拓思路,創新工作,大膽探索,總結經驗,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執政能力
以政務公開為切入點,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主線,在科學理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從嚴治政上開創政府自身建設新局面。
堅持科學理政。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斷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最大限度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堅持民主施政。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做好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在重大決策之前,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避免決策失誤。完善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議徵集和民眾接待日制度,健全決策反饋機制,提高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度和有效性。強力推行政務公開,切實實現民主監督。
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進一步加強執法監督,實行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行政賠償制,對徇私枉法、執法犯法、欺壓百姓的,嚴懲不貸。
堅持從嚴治政。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公務員素質;繼續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制,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高效政府。
2006年,市政府將努力辦好事關全市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八件實事:實施南環路、東環街和民族街南段改造工程;改造城區垃圾填埋場;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實施十大線、葉苗線、興老線公路改造工程;實施柳河城防段整治工程;建設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立和完善動物衛生三級防控網路體系;建設新民勞動力市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已經開始,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將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開拓創新,勵精圖治,奮勇爭先,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加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好局、起好步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工作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6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實現2.0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53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6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8億元,增長12%;實現新口徑利用外資624萬美元,增長3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億元,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152元,增長12%。
今年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
農業生產在繼續穩定糧食產量基礎上,進一步抓好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完善棚、牧、林三元經濟結構,強化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加快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突出發展特色農產品區域,把蔬菜、“兩瓜”、花卉、畜禽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儘快形成一批品質優、規模大、效益高的產業區。今年蔬菜面積新增6萬畝,達到60萬畝;“兩瓜”新增5萬畝,達到23萬畝;不斷完善和擴大柳河溝、大民屯和興隆的花卉生產;加大富民經濟小區建設力度。種植業經濟小區要以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經濟效益為重點,變一季生產為多季生產;養殖業經濟小區要以規模化生產和標準化管理為重點,引導農民逐步改變過去落後的飼養方式,向村外集中發展,進一步最佳化品種結構,促進養殖業轉型和技術升級。規劃建設500畝棚菜規模小區40個、百畝小區110個,畜牧小區100個,水產小區25個,新增棚菜面積3萬畝、地膜覆蓋面積5萬畝;抓好農事龍頭企業建設。加快瀋陽現代農業示範中心、輝山奶牛養殖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步伐,依託產業和資源優勢,引進農事龍頭企業40個,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強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打造農產品採購、運輸、儲藏和銷售的區域物流中心。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切實做好抗旱防汛各項準備工作,不斷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為確保農業豐產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切實加強對企業運行的監測、分析和服務,抓好優勢企業產品生產,搞好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運用新的工業理念,做大做強現有規模企業,突出抓好100個經濟成長點企業,迅速形成產業優勢和規模優勢。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逐步建立企業標準、檢測和質量管理體系,引導企業以科技為先導,以質量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爭創名牌為目標,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圍繞化工、輕工、機械配套加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四大優勢產業的發展,創新扶優扶強措施,重點培育和發展主業突出、成長性強、對全市工業有較大支撐和帶動作用的核心龍頭企業。按照年銷售收入和利稅兩大指標,在每個優勢產業中擇優扶持2—3戶龍頭企業,加快實現優勢產業向支柱產業轉變步伐。
促進第三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加大旅遊項目開發與市場推介力度,突出發展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產業觀光等特色旅遊,打造新民全新的旅遊品牌。加強市場監測與調控,積極引進和培育新型商業業態,加快傳統商業最佳化升級,不斷完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提高商業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加快發展房地產業,提高產業水準,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繼續加大食品安全、流通業的專項整治力度,為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提供保障。
(二)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繼續實施項目戰略,以產業基地為依託,以產業集群式發展為方向,抓住“南資北上”的有利契機,擇優引進一批投資大、稅收高、低能耗、低污染的項目;繼續加大面向韓國、日本、東南亞和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招商力度,在引進外資上實現新突破;啟動新型建築材料、金銀銅冶煉加工兩個產業集群,繼續抓好醫藥、光伸工業園、汽車工業園、電光源和玻璃製品四個產業集群建設,逐步形成新型工業主體框架;加快新民經濟開發區、胡台工業園區和瀋陽市重點工業鎮建設,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創建良好的招商引資平台,搞好土地資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單位面積投資率、產出率,引導上下游產品項目向這裡集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優勢和規模優勢;做好已引進企業和項目的服務、協調和保障工作,繼續實行領導幹部項目包保責任制,確保項目儘快開工建設、竣工投產。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明確項目在建設期間的收費標準和依據,確保項目“引得來、留得住、開工早、見效快”。全年確保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工業項目80個。
(三)加強城市建設管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堅持執行城市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市。按照我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未來五年城市發展目標,以高標準建設為重點,以高強度整合為手段,以高效能管理為基礎,不斷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努力實現城市發展的新跨越。
搞好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實施城區東環街、南環路等4條街路改造工程;積極創造條件,搞好城區廣場建設、排水和綠化工程;改造城區垃圾填埋場;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不斷提高城市建設檔次,完善城市功能。
堅持建管並重原則,切實加強城市管理。建立城市土地儲備經營機制,實施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管理,強化土地監管;以城市中心區、重要地段和交通節點為重點,加大交通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完善城市管理協調機制,營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大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做到依法管理和創新管理城市,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強化城鄉環境治理,努力消除污染源,逐步消滅髒亂死角,不斷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加強居民小區物業管理,規範物業管理行為,切實維護業主的合法權利。進一步搞好村屯環境整治,抓實大民屯鎮方巾牛村國家級示範村建設,抓好40個瀋陽市標準村建設,使農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不斷改善。
(四)強化財政稅收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強化稅源管理,提高徵收效率。切實加強對投產運營企業定期調度,及時了解企業經營和納稅情況,實現屬地納稅,依法納稅;科學管理稅收工作,層層落實任務指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稅款應收盡收。
堅持勤儉節約原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壓縮預算外支出,嚴格控制接待、會議以及其它行政管理費用,強化預算編制和執行責任,增強財政工作的嚴肅性;加強對臨時聘用人員和公車管理,嚴格控制新增人員和車輛,減少經費支出;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的跟蹤問效,搞好項目在立項、建設和投產等各階段的考評分析,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加大財政監管力度,切實做到依法理財。財政、審計和監察部門,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杜絕各種違紀問題發生;強化財政行政執法手段,提高執行財經紀律、維護財經秩序的自覺性;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管理,逐步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範圍。
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稅收工作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確保鄉鎮正常經費支出。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系,擴大政府採購規模和範圍,努力提高財政巨觀調控水平。不斷完善入庫稅費、土地出讓金返投及收稅主體激勵約束等政策,充分調動全社會稅收工作的積極性。
(五)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資源,最佳化教育布局,加快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努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教育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力。加強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營科技企業,不斷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質,加快科技興農、興市步伐;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增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深入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規範程式,提高效率,讓農民得到實惠;加快整合現有文化體育資源,滿足人民民眾對文體生活的需求;切實提高人口質量,最佳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加強街道和社區工作意見》,促進街道和社區管理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加強人事、檔案、統計、審計等各項工作,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始終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落實就業優先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持和完善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機制,大力開發就業崗位,新安置下崗職工2500人。加快農村勞務輸出步伐,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向埠外轉移,全年輸出農村勞動力8000人。繼續深化社會保障工作,加大社保基金擴面征繳力度,新增參保人數2500人。加強社會救助工作,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和運行機制,開展面向困難民眾的救濟、援助活動,逐步健全貧有所濟、難有所幫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好睏難群體的生產生活。
(六)切實加強安全工作,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意識,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不斷完善社會治安、生產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然災害等防控指揮與救援應急機制,提高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強化政府工作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嚴格屬地管理責任,逐步建立政府、監管部門、職能部門、各鄉鎮街、企事業單位上下聯動的監管機制,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人員集聚場所等專項整治,排查安全隱患,加大執法和責任追究力度,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積極開展“創建平安市”活動,健全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治安問題,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對案件多發地段和時段的巡邏控制,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逐步形成維護社會治安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人民民眾的安全感。狠抓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工作,繼續堅持“領導包案、屬地負責、歸口管理、協同處理”的原則,以控制拆遷改造、土地承包、乾群矛盾等各類越級集體訪為重點,積極預防、有效化解、依法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
(七)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原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發展壯大新產業、規劃建設新村鎮、建立健全新組織、培養造就新農民、建立樹立新作風。從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條件和農村社會環境入手,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尊重民意、積極引導,注重實效、先易後難,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創新機制、市場運作的工作原則,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做好規劃工作,在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儘快編制我市各鄉鎮村新農村發展規劃,年初完成先行試點村鎮規劃任務,年底前完成重點鎮和中心鎮規劃任務,並著手付諸實施。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以“四清四改”為目標,抓好鄉鎮村試點工作。在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開拓思路,創新工作,大膽探索,總結經驗,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執政能力
以政務公開為切入點,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主線,在科學理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從嚴治政上開創政府自身建設新局面。
堅持科學理政。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斷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最大限度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堅持民主施政。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做好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在重大決策之前,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避免決策失誤。完善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議徵集和民眾接待日制度,健全決策反饋機制,提高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度和有效性。強力推行政務公開,切實實現民主監督。
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進一步加強執法監督,實行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行政賠償制,對徇私枉法、執法犯法、欺壓百姓的,嚴懲不貸。
堅持從嚴治政。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公務員素質;繼續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制,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高效政府。
2006年,市政府將努力辦好事關全市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八件實事:實施南環路、東環街和民族街南段改造工程;改造城區垃圾填埋場;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實施十大線、葉苗線、興老線公路改造工程;實施柳河城防段整治工程;建設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立和完善動物衛生三級防控網路體系;建設新民勞動力市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已經開始,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將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開拓創新,勵精圖治,奮勇爭先,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加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好局、起好步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