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南通市上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 年份:2006年
- 屬性: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南通市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一)經濟成長速度全省領先,發展質態進一步最佳化。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2.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4%,增幅居全省首位。完成財政總收入171.19億元,增長26.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1.99億元,增長26.7%,高於全省平均增幅0.3個百分點。農業實現增加值162.19億元,增長3%;工業實現增加值672.66億元,增長19.6%,增幅居全省第二;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51.33億元,增長17%;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85.9億元,增長14.4%。縣域經濟加速發展,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南三縣(市)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北三縣(市)工業增加值、註冊外資實際到帳等多項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發展質態繼續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增長36.4%,高於產值增幅13.6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87%,為歷史最好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計畫提前兩年實現翻兩番的目標,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的占比較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計為0.95噸標準煤,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環境保護工作繼續位於"全國污染控制較好城市"前列。
(二)江海聯動開發取得重大突破,重大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江海聯動開發20項重點工作任務基本完成。沿江開發向縱深推進。現代紡織服裝、船舶製造與配套、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機械製造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態勢強勁。有效盤活深水岸線資源,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其中5萬噸級以上泊位3個;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8326.9萬噸,增長15.4%。各口岸查驗單位整體聯動,"大通關"功能進一步完善。沿海開發實質性啟動。洋口港錨地成功進行載入作業,臨港工業區一期圍堰工程完成,陸島跨海通道和洋口大道開工建設;啟東濱海工業集中區開工建設,呂四港大唐電廠一期圍堰吹填工程竣工,兩個5萬噸級泊位岸線使用獲交通部批准。一批重大產業及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全市實施重大項目101個,比上年增加30個;項目單體規模超過9億元,比上年增加1億元。江蘇LNG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准開展前期工作,中遠川崎二期擴建、熔盛造船等48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醋纖四期擴建工程絲束部分、天生港電廠技改工程等44個重點項目相繼完工。蘇通大橋順利轉入主橋索塔和上部結構施工,北接線高速路基橋樑貫通;崇啟大橋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皋張汽渡通渡。沿海高速南通段建成通車,沿江高等級公路全線開工。鐵路"一線三中心"建設方案開始實施,滬通鐵路著手開展建設前期工作。通過繼續猛攻有效投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5.26億元,增長34.7%;完成規模以上投資672.0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超過80%,增幅居全省第一;完成工業投入617.72億元,增長54.3%,總量列全省第三。
(三)開放型經濟與民營經濟比翼齊飛,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新批協定外資突破50億美元,同比增長34.2%;新增工商註冊登記外資31.1億美元,列全省第二;註冊外資實際到帳17.48億美元,列全省第三,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利用外資15強行列。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提高,新批總投資超千萬美元的大項目198個,比上年增加49個;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4%。完成進出口總額85.2億美元,增長25.4%。對外勞務完成營業額6.62億美元,增長42.7%。全民創業勢頭強勁,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增數等六項指標列全省第一,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3.1%,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先後在珠三角、長三角和浙東等地舉行大型民資招商活動,正式簽約項目287個,當年開工172個,總投資86億元。爭創"名企·名品·名人"工程取得成效,11家企業入圍全省民營企業銷售收入50強;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以民營為主體的建築業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新增特級資質企業3家,占全省新增數的四分之三,8家企業躋身全省建築業綜合實力20強,獲全省建築強市稱號。國企改革繼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市屬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啟動,首批16家改革基本到位,第二批187家正在推進。新增上市公司1家,2家上市企業完成股權分置改革。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初見成效。各類行業協會、商會進一步發展。接軌上海工作取得新成效,與長三角城市在港口、產業、科技、旅遊等方面的合作得到加強。
(四)"三農"工作紮實推進,農村面貌進一步改善。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抓好"三農"工作。在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瓜果蔬菜、花卉苗木、家禽養殖、海洋漁業等主導產業優勢更加突出。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項目農業建設取得新成效,高效農業規模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四分之一的耕地畝產出超過3000元,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獲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435個、綠色食品129個、有機食品14個,建成"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7個。通過加強技能培訓和勞務中介服務,新轉移農村勞動力6.26萬人。加大財政支農力度,"一免三補"政策全面落實。"民富、村美、風氣好"的新農村建設開始起步。高度重視村鎮規劃編制工作,穩步推進農民集居區建設;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的"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進展順利,小康示範村建設起步良好;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里程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
(五)城市建設保持大推進態勢,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以"五城同創"和舉辦"五大活動"為推動,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中心城市建設強勢推進,發展框架進一步拉開,通寧大道等18項城建重點工程相繼完工,崇川路東延等15項跨年度重點工程完成年度任務,新增道路面積212萬平方米。新區建設加速推進,體育會展中心建設進展順利,中央商務區開工建設。積極推進商品房規模開發,市區商品房竣工面積163.25萬平方米,比上年淨增66.57萬平方米;依法做好拆遷工作,城市房屋拆遷量比上年增加45.28萬平方米。城市公用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市區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5.5萬噸,污水處理率達73%;新增公交站點82個;電話號碼升至8位。重點實施城市環境整治"3410"工程和"精品濠河"工程,市區10個重要節點環境明顯改觀,濠河亮化工程獲全國市政工程"金杯獎";新增綠地18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1.5%;整治河道23條;著力推進"五小"行業整治;啟動姚港化工區三類企業搬遷工程。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通過驗收;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通過省級考核驗收,榮獲"江蘇省園林城市"稱號,並獲得省第五屆園藝博覽會舉辦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通過省級驗收和覆核。成功舉辦第二屆世界大城市帶發展高層論壇、2005中國南通港口經濟洽談會、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慶典、2005全國航空運動會、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六次會議,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