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月21日在南通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時任市長丁大衛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了《2007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類型:工作報告
  • 地點:南通市
一、"十一五"開局良好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銳意進取,奮力拚搏,較好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鞏固提升了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經濟成長速度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發展質態持續提升。全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8.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7%,增幅連續兩年全省領先。財政總收入217.57億元、增長27.1%,占地區生產總值12.4%、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2.53億元,增長28.5%,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三次產業結構為9.6∶56∶34.4,二、三產業占比首次超過9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7%,增幅居全省第二;工業經濟效益指數增幅、工業產銷率均居全省首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7%,2003年以來首次達到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科技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首次超過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0%。耕地總量連續15年實現占補平衡。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3%和6%。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南三縣(市)持續在高平台上較快增長,北三縣(市)總體保持發展速度領先優勢。南通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綜合競爭力排名由上年第14位前移至第7位。
(二)江海聯動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大交通新格局加速形成。江海聯動開發26項重點工作基本完成。新增沿江港口岸線3.5公里。狼山港三期2個10萬噸級通用散貨泊位投入試生產。南通港貨物吞吐量1.04億噸,躋身全國沿海億噸大港行列。沿江裝備製造業等臨港新興產業加速形成。中遠川崎二期、熔盛造船、振華港機等39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醋纖四期、揚子高麗鋼線、綠山積體電路等42個重點項目竣工或部分竣工投運,總投資158.3億元的王子製紙項目獲國務院批准。洋口港開發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陸島通道接岸引堤工程通過驗收,黃海大橋全面開工,江蘇液化天然氣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核。如東風電一、二期10台機組併網發電,填補江蘇空白。江海旅遊業加速發展。江海聯動開發推動了有效投入的持續增長和投資結構的最佳化。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8.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增長35.1%,規模以上服務業投入增長33.5%,分別高於全社會規模以上投入增幅5.7個和4.1個百分點。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蘇通大橋全面進入主橋主跨合龍施工階段,崇啟大橋項目建議書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准,崇海大橋立項工作啟動,南通火車站主站房建設基本完成,南通至南通東鐵路完成鋪軌前期工程,滬通鐵路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三)外資民資再攀新高,發展活力和動力不斷增強。成功舉辦港洽會等系列重大招商活動,開放型經濟實現歷史新突破。利用外資連續4年"撐桿跳",全年新增工商登記註冊外資69.39億美元,增長123.2%;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7.44億美元,增長79.1%,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利用外資前十強;利用外資質量明顯提升,新批超千萬美元項目293個,其中近億及超億美元項目8個,新批項目平均單體規模647萬美元,比上年提高27.4%。進出口總額100.62億美元,增長18.1%。完成對外勞務承包營業額7.39億美元,連續11年居全省第一。各級各類開發區主要指標在全省開發區中的排位大幅前移。民營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個體工商戶淨增7100家,累計25.17萬家、為全省第一。私營企業淨增2.34萬家,累計9.39萬家;註冊資本淨增485億元、比上年多117億元,累計1432億元、列全省第二。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45.1%,民資投入占全社會投入75.3%,分別比上年提高2個和3.4個百分點。爭創"名企、名品、名人"工作成效突出。新增中國名牌產品9個,居全省第二;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建築業完成施工產值1098億元,增長29.1%;新增特級資質企業6家,累計12家、占全省一半。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市屬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各金融單位年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233.25億元,比年初增加208.79億元。境內外上市企業新增2家,4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行業協會、商會有序發展。接軌上海工作深入開展。
(四)圍繞"民富、村美、風氣好"目標,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高效農業規模化"133行動計畫"開始啟動。畝淨收益2000元以上農田占比為24.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占比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標準化工作、農產品質量建設取得新成效。
項目農業完成投資51.5億元,增長31.7%;農業利用外資實際到帳2.1億美元,列全省第一。各類農民經紀人發展到1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增8.04萬人。農村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鎮村布局規劃編制完成並率先通過省驗收;"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和小康示範村建設有效實施;道路通達工程、農民健康工程等"農村新五件實事"完成階段性任務。
(五)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編制完成。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市區通富大橋、濱江大橋等68項工程全面開工,其中通京大道等40多項工程順利完工,城閘大橋主體部分基本完成,全年完成城建投入45億元,為歷年最多。新區建設快速推進,體育會展中心按期建成並作為省十六運主會場投入使用,園藝博覽園開工建設。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市區新增綠地280公頃,綠化覆蓋率41.8%;濠河綜合整治與歷史風貌保護工程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我市獲"全國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稱號。市區新增日供水能力2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7.5萬噸。繼續推進"五城同創",建立綜合整治城市違法建設長效管理機制;市區百日環境整治771個項目全部按時完成。我市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在"五城同創"中率先突破,並被授予"保護臭氧層示範市"稱號。統籌推進中心城市與城鎮建設,縣(市)城、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城市化率48%,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六)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教事業取得新成績。12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列全省第一;專利授權量實現倍增,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教育現代化工程大力推進,76%的鄉鎮通過驗收;合格學校建設加快,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國中四項配套工程建設任務;基礎教育水平保持全省領先,高考總、均分等12項指標列全省第一;60%的鄉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建成特色學校;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3所高職院校通過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人才特區"試點工作全面啟動,人才環境不斷最佳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程加快,農村以行政村為單位基本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鄉鎮衛生所規範化建設提前完成。民眾性文化活動積極開展,"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歷史文化保護取得新成績。廣播電視事業進一步拓展,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8萬戶,居全省首位。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全面啟動,60%的行政村達到省標準;省運會獲得金牌數首次躋身前三甲。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連續9年負增長。全市第二輪地方志編纂工作全面啟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如皋"愛心郵路"被作為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重大典型、全國首家政府命名"無紅包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先進經驗在全國推廣。民主法制建設進程加快。政務公開範圍進一步擴大。"市長熱線"、"市長信箱"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民主建設得到加強。"四五"普法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切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信訪總量、集訪批次雙下降。深入推進新一輪"平安南通"建設。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和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類糾紛調解成功率97.6%,人民民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98.6%、居全省第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會治安安全市"稱號。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得到加強,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強化。國防教育、徵兵、民兵預備役、"雙擁"、優撫安置、人防、國家安全工作取得新成績。外事、僑務、台灣事務、民族、宗教、審計、統計、機關事務管理、氣象、防震、無線電管理、檔案、保密、新聞出版、哲學社會科學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