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西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西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本屆政府自1998年施政,至今任期已滿。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全力解決改革、發展和穩定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戰勝了多種自然災害,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政府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3年西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3年
  • 地點:西豐縣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西豐縣第十四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五年來的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自1998年施政,至今任期已滿。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全力解決改革、發展和穩定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戰勝了多種自然災害,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政府工作任務。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02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五年年均遞增6.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92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1%,是歷史上增幅較大的一年,年均遞增4.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3億元,比上年增長33.6%,年均遞增15.8%;農民人均純收入2003元,比上年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0元,比上年增長10.7%。五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00個,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2.3億元。
(二)以改革為動力,經濟和社會發展顯現活力。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取得進展,改制面達到90%。縣直工業盤活存量資產3500萬元,償還各種債務、利息350萬元,安置3500人就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基本完成了土地延包30年工作,在具備條件的鄉村,依法試行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行集體山林經營權改革;加強村集體經濟管理,五年化解村級債務5134萬元。流通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商糧系統有償解除3000名職工的身份。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參保率達到75%;城鎮國有企業職工參保率達到100%;農村養老保險參保逾萬人;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實行機構改革,縣委、政府工作機構由28個精簡為26個,壓縮行政編制250個,鄉鎮由20個合併為18個。
(三)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第一產業平穩發展。最佳化農業內部結構,加速了畜牧業和林業的產業化進程。2002年,畜牧業產值實現3.8億元,占農業產值的40.9%。推行舍飼圈養,建成村外畜牧小區38個。鹿飼養量3.65萬隻,年均遞增10.2%,存欄量達3萬隻。梅花鹿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列入“十五”期間國家星火計畫。黃牛五年出欄73.5萬頭。林業取得長足發展,全縣造林29.5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退耕還林8.7萬畝,界定國家公益林79.1萬畝。林蛙、柞蠶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林蛙商品量350萬隻,柞蠶產量3917噸。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糧食與非糧食作物比例由1997年的89:11調整到64:36。綠色食品生產實現零的突破。綠色食品基地環評監測通過省驗收,為建設綠色食品基地縣奠定了基礎。2002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3.5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年均遞增2.9%。
(四)以機制創新為切入點,第二產業在困境中前進。按照“培養民的,發展新的,改造舊的,淘汰差的”工作思路,全縣上下著力構築以建材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工業框架。五年來,縣鄉工業入庫稅金8826萬元,其中,縣直工業入庫稅金1085萬元。2002年,縣直工業實現總產值5000萬元,入庫稅金280萬元,年均遞增3.7%和9.7%;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15億元,入庫稅金1600萬元,年均遞增13.4%和7.4%。2002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年均遞增10.3%。
(五)以市場建設為載體,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全縣積極培育無形市場,加強有形市場建設,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15億元,比上年增長7.8%,年均遞增4%。個體工商戶達13939戶,年均遞增7.2%;私營企業189戶,比1997年增長52.4%;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達3.3萬人,已成為安置就業的主要載體。200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4.29億元,比上年增長7.3%,年均遞增9.8%。
(六)以招商引資為手段,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我們牢固地確立了招商引資的中心地位,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全縣五年引進域外項目761個,到位資金5.8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到位資金2.3億元。新建外商投資企業8家,契約利用外資額460萬美元,外商實際繳資額310萬美元,直接出口創匯520萬美元。
(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著力點,城鄉環境得到改善。確立現代經營城市理念,2002年開始經營和盤活城內土地資產,拓寬了城鎮建設的融資渠道。五年間城鎮完成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是前一個五年的1.7倍。改善鎮內交通條件,完成了大通街、順城路拓寬改造工程,建成了高標準步行街。新修油路172公里,建橋50座、1850延長米,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目標。特別是快速度、高標準完成的遼開公路改造升級工程,被省政府評為精品工程,它打開了西豐加快發展的大門,加速了我縣開放搞活的進程。新開闢營運線路18條,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的目標。投資7200萬元,改善了糧食倉儲條件。投資1.2億元改造城鄉電網,為縣鄉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全縣行動電話已達2.4萬部,固定電話普及率達12%。電視光纖傳輸改造工程於2002年開始啟動。投資5500萬元,完成農村小城鎮建設面積7.5萬平方米。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五年投資2.5億元,動用土石方5661萬立方米,打大口井796眼,修方塘280座,水源截潛16處,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達41萬畝。
(八)以財源建設為根本,剛性支出得到基本保證。面對稅源短缺、債務沉重、增支減收因素多的壓力,在向上爭取資金的同時,大力培植財源,強化稅費征管,改革財政管理體制,強化對預算內外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努力構建公共財政框架,不僅保證了公教人員省定標準工資的按時發放和機關的正常運轉,而且投入社會保障資金4362萬元,夯實了穩定工作的基礎。五年來,銀信部門累計發放貸款4.5億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九)以精神文明建設為突破口,社會各項事業明顯進步。全面實施“淨化工程”,五年累計投入3234萬元,建成淨化示範村29個,促進了城鄉衛生和社會環境的淨化。城鄉共建加快了城鄉攜手共進的步伐。科教興縣取得進展。五年來,引進新技術116項,新品種524個,獲得省級科研成果6項、科技進步獎3項。深化教育改革,通過調整布局,撤併學校82所。下大力氣改善教學條件,五年共投入25967萬元,改造危房14.8萬平方米,新增教學樓12棟、5.2萬平方米。大專以上升學率達到全縣人口的萬分之二十一,被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文體事業穩步發展,鄉鎮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建設進一步加強,成功舉辦了第四、五屆全民運動會。醫藥衛生事業日益繁榮,投資503萬元,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成立藥監局,建立了藥品監督網路。計畫生育工作被確定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示範縣,全縣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19‰以內。廣播電視工作發展迅速,被評為省廣播電視工作先進縣。
(十)以民主法制建設為保障,保持了社會的基本穩定。政府各部門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五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5件,建議、批評、意見446件,政協委員提案402件。堅持依法行政,辦理行政複議案件15件。信訪工作不斷加強,共接待民眾來訪1.2萬人次,集體訪484批次,立案296件,結案率98%。全面推行政務、村務、企務公開。加強政府監督,五年審計323戶,查出違規違紀金額7183萬元,處罰收繳241萬元,糾正和歸還原渠道資金6642萬元;強化源頭防範,通過行政執法監察,給予118人以政紀處分。深入開展“三·五”普法活動,及時調處民間糾紛。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嚴打”鬥爭。認真貫徹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實優撫政策,深入開展扶貧幫困活動,五年投入扶貧資金2620萬元,使農村4000人口實現脫貧。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全縣上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完善經濟和社會發展思路,並日益取得共識的五年;是縣鄉兩級政府在困境中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五年;是全縣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兩個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果、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較大成績的五年。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結果,是縣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監督支持的結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豐部隊、武警官兵及中省市直駐西豐各單位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及駐西豐部隊、武警官兵、中省市直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總結五年來的實踐,特別是總結2002年的工作,我們體會比較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解放思想,明確經濟發展思路,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前提。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不斷學習先進地區的新經驗、新做法,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為主線,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體,以開發鹿、牛、林等特色產業為重點,以縣鄉財政實力增強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努力發展特色經濟,使全縣經濟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動力。五年來,政府始終堅持以改革統攬全局,以開放促發展。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結合西豐實際,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同時全面實施對外開放,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改革開放成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的動力。
三是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五年來,政府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儘管財政困難,但我們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改進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樹立了政府的形象,增強了凝聚力、號召力,也為全縣的經濟建設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是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關鍵。五年來,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和改善政府工作,增強駕馭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對一些重大決策,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堅持走民眾路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工作中,堅持責任制度,做到措施到位、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在大的環節上,堅持整體安排,階段推進,有部署、有檢查,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確保了工作目標的實現。
五是堅持黨的領導,主動接受監督,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保證。五年來,政府自覺接受縣委領導,主動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堅持依法行政,保障了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結五年來的工作,我們確實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著許多現實的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也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點和不足。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一是思想解放不夠。部分幹部民眾的觀念仍然比較陳舊,改革開放意識不強,精神不夠振奮,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氛圍不濃。特別是政府機關部分幹部的思想作風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一些幹部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作風和方法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工作和服務不到位,投資環境還不盡如人意。二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產業結構調整速度不快,經濟效益不高,二、三產業相對薄弱,經濟發展速度過低,經濟總量不足,導致縣鄉財政極其艱難,僅能解決剛性支出的三分之一。三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業基礎較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產業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牽動力不大,產業鏈條不完善,加工業和流通業發展滯後,商品率和外向度低,農民增收困難。鄉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債務負擔沉重。四是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高。產權制度改革不到位,企業的內在素質較低,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限,市場競爭能力不強,開發力度不夠。五是生態環境建設存在薄弱環節。森林覆蓋率較低,特別是淺山區問題尤為嚴重。退耕還林任務艱巨,水土流失亟待解決。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直接制約著全縣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繁重。城鎮下崗職工和農村富餘勞動力不斷增加,再就業壓力很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還比較困難,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由於縣鄉財力嚴重不足,一些民眾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未能得到及時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形勢和任務
今後的五年,是全縣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五年;是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推進西豐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的五年。我縣所面臨的形勢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壓力與希望同在。我們必須以開拓創新的使命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和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做好各項工作,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面。
今後五年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經濟成長、城鄉居民增收、縣鄉財力增加、集體經濟實力增強為目標,走特色路,打綠色牌,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科教興縣戰略,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奮鬥。
到200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0.5億元,比2002年增長101%,年均遞增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05億元,比2002年增長133%,年均遞增18.5%;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比2002年增長90%,年均遞增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比2002年增長77.4%,年均遞增12.2%;固定資產累計投入力爭達到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億元,比2002年增長84%,年均遞增13%;直接出口創匯額實現800萬美元,比2002年增長433%,年均遞增39.8%。經過五年的頑強拼搏和艱苦奮鬥,全縣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與市內其他縣(市)區的差距明顯縮小,力爭位次前移。努力把我縣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社會文明、生活幸福、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富裕縣。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今後五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是:
(一)調整結構,提高國民經濟整體運行質量
堅持調整最佳化第一產業,突出加強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實現33:30:37。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導向,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發展綠色和特色農業。到2007年,優質、高產、高效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占農作物面積的50%,綠色食品標識達到25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鹿、牛、果菜、柞蠶、林蛙、藥材等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實現規模擴張,帶動基地發展。到2007年,鹿飼養量達到8萬隻,存欄量達到6.5萬隻,鹿業收入實現3.6億元,把西豐建設成全國鹿業生產基地縣。黃牛飼養量32萬頭,存欄15萬頭,黃牛產業收入實現4.5億元。建立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推廣套用體系、農業標準化體系、信息諮詢服務和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快城鎮化進程,轉移農村勞動力4.5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50%。
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化是傳統農業地區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沒有現代化的工業就不會有現代化的農業和發達的第三產業。必須牢固樹立工業意識,舉全縣之力加速工業發展,儘快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堅持以招商引資為手段,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體,一手抓現有存量的重組、盤活,一手抓增量的擴張,通過體制、技術、管理創新,壯大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要堅持最佳化產業結構,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改造提升建材業,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的路子。二年內要完成國有、集體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實現國有資本的有序退出。五年內要在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07年,規模以上企業要實現產值4億元,工業企業入庫稅金要實現3570萬元,努力建成15個以上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使其成為引進項目、培育工業經濟成長點的平台,五年內建成1個產值10億元的工業園區,建成18個產值超億元的工業小區。
樹立發展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的思想,在積極發展傳統第三產業的同時,優先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大力發展旅遊業,積極開展現代服務業。努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新興業態。推動商貿流通企業與知名企業的合作,提高企業經營水平,擴大物流總量。著力發展旅遊業,到2007年,初步構成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田園風光和土特綠產品開發為主攻方向的旅遊產業框架,旅遊業的直接收入實現1000萬元,社會相關產業綜合收入達到5000萬元。加快發展電信、郵政事業。積極發展社區服務、家政服務、信息中介、諮詢等新興第三產業。
(二)生態立縣,實現可持續發展
生態建設是立縣之本,關係到西豐的現實與未來,關係到人們的生存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實施生態立縣是改善西豐生態現狀的必然要求,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要認真制定《生態建設五年規劃》,著力解決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堅決避免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草場破壞。要把發展林業做為加強生態建設的根本突出抓好,以建立綠色屏障,培育森林後備資源,促進生態良性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為目標,以項目為載體,以深化山林經營權改革為動力,全面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和薪炭林工程。到2007年,全縣要完成植樹造林40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封山育林50萬畝,森林覆蓋率要達到60%以上。主要公路沿線可視範圍內的陽坡要全部綠化。要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搞好城市、村屯和公路的綠化。採取積極措施,妥善解決林牧、林蠶矛盾,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避免短期行為和掠奪式經營。切實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實施節能工程。要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營造保護環境、愛護生態的良好氛圍。
要把加強生態建設和改善農村生產條件結合起來。深入開展民眾性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活動,加強水源建設,發展節水灌溉。到2007年攔蓄地表水1.12億立方米,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6萬畝。搞好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河道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萬畝,其中,要著重搞好東遼河和寇河的治理工程。加強土地管理,合理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範礦業管理,使礦業開採向科學、節能、效益型方向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環境質量,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全面提高環境建設保護能力的水平。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構築開放型經濟
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擴大對外開放。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中心不動搖。搶抓國內外發達地區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資本和技術擴張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堅持以農業產業化項目、工業脫貧和發展項目、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高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土地招商項目、城鎮基礎建設和勞動密集型項目為主,重點抓好同日、韓、東南亞及港澳台的經濟合作。拓寬招商領域,全方位利用外資,在低成本、求實效、重發展上下功夫。五年內要引進300個固定資產投資額100萬元以上的項目。實際利用外資780萬美元,比前五年增長1.5倍。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打出以“鹿”為主的特色和綠色名片,努力擴大出口,五年地產品出口額達到750萬美元。
(四)改善條件,加快城鄉建設步伐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縣經濟發展,影響廣大民眾生活的首要問題。因此,必須把城鄉居民供水問題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突出抓好。力爭在2005年前完成誠信水庫主體工程和城鎮供水工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縣城的缺水問題,堅決保證廣大民眾基本生活用水和城市工業用水。
改善縣城景觀。完善城市的總體功能,全面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搞好寇河帶狀公園規劃,用3年時間完成建設任務。在2004年前完成北山公園的改造任務。加強城市公共綠地建設,到2007年,城區內實現人均半平米綠地、一棵大樹,為逐步把縣城建成森林城市奠定基礎。完成主要街道圍欄和房屋立面的整修、裝飾。完善城市的供水、供電、供暖、通訊以及污水處理、垃圾排放功能。不斷提高居住質量,加速城鎮居民住宅的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進程,到2007年,全面完成縣城中心區的棚戶改造。努力擴大縣城規模,五年內城區面積要達到8平方公里。努力擴大城鎮人口總量,拉動經濟成長。
進一步改善城鄉交通條件。完成縣城主要街路的改造,特別是要搞好沈平線東北出口的道路改造工程。同時完成303線一級路改造和遼開線東段、沈平線二級路改造任務,加大降嶺架橋力度,完成7條村路升級任務,形成村村通、鄉鄉連、全縣環的公路網路格局。
繼續抓好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建設高速率、高可靠性、智慧型化的通信傳輸網。到2007年,全縣電話裝機總容量要達到7萬門。
(五)發展壯大鄉鎮經濟,不斷增強鄉鎮財力
鄉鎮經濟是全縣經濟發展的基礎。必須大力改善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抓好結構調整、招商引資、鄉鎮工業、基本建設和財源建設,這兩個“改善”和五項任務是每一個鄉鎮的重頭戲。西豐鎮作為中心鎮要發揮其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在產業升級、招商引資、環境建設等方面走在全縣前列,成為帶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工業基礎條件較好的安民、郜家店、振興要依託當地資源,利用外資,引進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成平、釣魚等鄉鎮要盤活支柱企業,改進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恢復企業生機。振興、涼泉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天德、平崗、安民等鄉鎮要切實加強環境建設,成為我縣對吉林輻射的視窗。全縣各鄉鎮都要走特色路,打綠色牌,逐步推行標準化生產,實現與大市場的對接。到2007年,形成“三區二帶”即南部林下經濟開發區、東部畜牧區、北部果菜區及集錫線、遼開線兩個高科技農業示範帶的格局。加快小城鎮建設,到2007年,力爭把平崗、天德建成市場導向型小城鎮,把振興、涼泉建成商貿旅遊型小城鎮,把安民、郜家店建成工業開發型小城鎮。各鄉鎮要不斷壯大財力,為振興全縣經濟多做貢獻。到2007年,西豐鎮、安民、郜家店財政收入要超過500萬元,振興、和隆、房木、天德、平崗要超過300萬元,其他鄉鎮的財政收入都要突破100萬元,全縣鄉級財政收入要達到4000萬元以上。
各鄉鎮要全面清查債務,根據債務性質分類排隊,落實個案處理責任制和時間表。縣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對鄉級財政的監管機制。
(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
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今後五年,政府為民眾辦實事的重點就是擴大就業、社會保障、增加收入、改善環境、脫貧解困、保持穩定六個方面。
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縣鄉兩級政府都要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提供就業崗位和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到2007年,新增就業崗位2.5萬個。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農村要將救助式扶貧與開發式扶貧有機結合起來,使1500戶、4500人完全脫貧。進一步解決農村居住危房、險房的優撫對象和特困戶住房問題。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要超過16平方米。要千方百計採取措施,逐步增加公教人員工資。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餘額要達到21.3億元。人民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平均壽命都要有較大幅度提高。
(七)加快科教事業發展,強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從增強地區核心競爭力出發,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和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點,全面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制定和落實培養、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要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五年發展民營科技企業25個,科技貢獻份額提高到55%。調整教育布局,加強基礎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完成和隆、平崗、郜家店等學校的教學樓建設。積極推進“九年一貫制”示範學校建設。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實現城鄉有線電視聯網。積極改善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環境,認真執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加強農村預防保健和衛生醫療體系建設。深入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全面實施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示範縣項目。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使全縣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廣大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風氣要有明顯好轉,社會治安狀況有較大改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決策機制。繼續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依法治訪,確保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我們提出的目標是明確的,實現目標的任務是艱巨的。我們相信,只要全縣上下團結一致,奮發實幹,五年之後,一個經濟結構基本合理,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開放型經濟基本形成,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較大進步的新西豐就一定會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2003年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奠基之年,工作艱巨,任務繁重。按照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要實現1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2%、25.1%和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必保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力爭實現5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290元,比上年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3480元,比上年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3億元,比上年增長14.1%。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著力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以提高農民收入為重心,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為重點,加強設施農業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打造綠色品牌。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北部的果、菜專業區和遼開線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帶要實現新突破,取得顯著進展。西豐鎮高科技農業示範園要切實發揮作用,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要把發展畜牧業、調優種植業、擴大林果業作為結構調整主攻方向和重要經濟成長點。要強化服務,以牧業小區建設為載體,轉變飼養方式,實施飼料改革,促進畜牧業快速發展。年內建成畜牧小區20個,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50%。大力發展以高附加值產品和綠色產品為主的高效種植業。糧食與經濟作物比例調整到60:40。全年發展8000畝保護地、20萬畝綠色和無公害食品、1萬畝中草藥材,適度增加菸葉面積,完成6個以上的綠色食品標識註冊。發展果樹1.5萬畝,林木育苗3000畝。採取有效措施,促進林下資源的開發和轉化。
切實發揮“龍頭”作用,促進產業化經營。鹿業是西豐的名片,必須做大做強。要拓寬融資渠道,扶持個體養鹿大戶,發展訂單鹿業。全縣鹿飼養量要達到4萬隻,存欄量達到3.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3%。改良品種,年底前建成3個梅花鹿人工改良分站。以金丹藥業有限公司為重點,加大對鹿產品的開發力度,增強生產能力。進一步發揮固有優勢,壯大牛業。深化黃牛飼養方式改革,改良黃牛品種,建立激勵機制,擴大基地規模。黃牛飼養量要達到27萬頭,存欄量達到10.8萬頭,年內建成基礎母牛示範場。全力盤活遼寧北方優質牛肉示範總場,促其建立與基地間的利益機制,形成產業鏈條。完善黃牛市場,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在改進肉鵝加工廠管理機制,擴大加工規模的基礎上,投資45萬元,建成肉鵝孵化廠,使肉鵝飼養量拓展到20萬隻。要依託資源優勢,做大林蛙產業。提高宏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能力,帶動蛙業生產,林蛙商品量要達到500萬隻。繼續發揮鐵嶺永發繭產品有限公司的龍頭作用,提高產品檔次。搞好生態蠶場建設,提高蠶場質量和效益。全年放養柞蠶5000把,產量達到4100噸。
加強生態和水利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確定今後五年為“生態建設年”。要抓好寇河上游的涵養林建設。年內完成造林6萬畝,其中三北防護林1.5萬畝,村屯綠化植樹21萬株,道路綠化300公里;退耕還林4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進一步深化集體山林經營權改革,用政策調動廣大民眾造林、管護的積極性,用機制保證造林質量。個人造林要達到造林總量的90%以上,成活率必保85%以上。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注意把搞好水利設施建設、推廣節水灌溉與改革小型水利投資和管理體制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興建水利工程的積極性。全年要完成農建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工程要完成治理面積10萬畝,其中鞏固面積達到8萬畝,省級樣板工程達到4個;新建方塘30座,打大口井100眼。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大力引進農機新技術和現代農機具。
加快農業信息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和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發展互助合作性質的民辦服務組織,特別要大力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各類農民協會、專業合作社和市場中介組織,搞好農業生產、技術、信息、銷售等方面的服務。
深化農村改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試行土地承包使用權流轉;完善鄉村政務、村務公開制度,全面推行村財鄉代管;全年化解村級債務1135萬元,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二)以壯大支柱產業為重心,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
確定今後五年為“工業經濟發展年”。樹立“興工求富,興工保穩”的思想。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要實現12800萬元,比2002年增長24.3%;縣直工業總產值實現6000萬元,實現稅金372萬元,同比均增長20%;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18億元,實際入庫稅金192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65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0%、20%和15%。
堅持抓改革,注活力。以並軌償還債務為契機,推進企業改革,年內11戶國有企業力爭完成以出售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
堅持上項目,擴總量。深入研究產業政策,蒐集項目信息,扶持、引導企業申報項目,爭取資金。要完成5—10個規模以上生產加工型項目的論證工作,年內爭取有4個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堅持壯規模,強支柱。把做大現有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做為工業發展的突破口。要做大做強以水泥為主的建材業,改造提升以絹紡為骨幹的紡織及服裝加工業,加速發展以鹿、牛等特色資源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著力壯大以泰格化工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加工業,鼓勵支持各類企業增加投入,實現規模擴張。
堅持建載體,促調整。加快縣工業園區、安民鎮工業園區的選址、規劃及郜家店鎮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樹立經營園區意識,認真研究和制定準入政策,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創造優良環境。
堅持抓創新,增效益。推進重點企業的技術創新,增加技改投入,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競爭能力。實現管理創新,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方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重心,以發展新興產業為重點,加強市場體系建設,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是西豐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要加強政策扶持、依法保護的力度,實行市場準入平等、稅費平等、融資平等,為其創造公平競爭、平等待遇的社會環境。今年科技三項費用、企業挖潛改造等財政資金,在使用上實行共享,以效益和貢獻為標準,一視同仁,擇優扶持。各職能部門要切實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審批手續,加快審批節奏,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嚴禁“三亂”行為發生,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鼓勵民營企業收購、兼併或參股國有、集體企業,實現國企資本民營化。引導他們向高科技、外向型、集團化方向發展。要加強培訓,充分發揮工商局、工商聯和非公有制經濟工委的作用,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強行業自律,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照章納稅,關心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2003年,全縣個體工商戶要達到1.5萬戶,比2002年增長7.6%;私營企業208戶,比2002增長10%。
培育新興業態,促進第三產業最佳化升級。結合縣城總體規劃,圍繞構建流通產業的新格局,著手制定商貿物流發展規劃。加速旅遊業的發展,組建專門的旅遊機構。加快冰砬山森林公園的建設步伐,完善旅遊功能,實現旅遊收入100萬元。加快城子山旅遊景點的論證、開發步伐。進一步理順縣、鎮和社區管委會、居委會的關係,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區管理職能,開展社區服務。大力發展信息傳媒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加快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構築以市場牽動結構調整,帶動基地建設,推動產品開發,拉動產業發展的格局。要積極培育和發展人才市場,建設勞務市場,規範運作房地產市場。改造擴建有形市場,盤活閒置資產。要積極建設以鹿產品為主的土特產品批發市場;擴建平崗蔬菜批發市場;建成木材批發市場。大力發展中介組織,促進各類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加強管理,規範整頓市場經濟秩序。
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糧食、商業、供銷、物資等企業要遵循市場取向,實行集團化經營,動態化運作,標準化管理,提高企業運行質量。要深化改革,積極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和綜合服務站,不斷擴大自主經營的範圍和能力,努力尋求新的經濟成長點,提高服務水平,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
(四)以引進實體項目為重心,以加速資源開發和主導產業發展為重點,加強投資環境建設,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切實搞活招商方式。要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招商人員。在精心準備、嚴密組織的基礎上,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把組團招商、能人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和網上招商相結合,把項目招商與貿易、勞務等捆綁式招商相結合。要以務實的精神搞好招商引資工作,對已簽約的項目,要逐一落實;在談項目,要緊追不捨。
繼續實施“項目牽動”戰略。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閒置資產盤活、資源開發,抓好招商引資項目的論證、儲備和包裝工作,下力氣抓好項目源建設,搞好項目開發。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項目上,以能否抓住項目評政績、論英雄。不斷拓寬招商領域,吸引外商在旅遊、商貿、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投資。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和對外經濟合作。在加強肉牛、糠醛、針織品、土特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的同時,注重品牌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培育出口的拳頭產品。出口創匯要實現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3%;實際利用外資總額1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2.9%。
加強環境建設。兌現招商引資的各項政策,取信於民。繼續實施縣級領導聯繫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制度。建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全面實行一般事項直接辦理制、特殊事項承諾辦理制、重大事項聯合辦理制、上報事項負責代辦制,創造一個鼓勵投資者幹事業,支持投資者乾成事業的優良環境。全年要實現招商引資額2.6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項目引資額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5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契約利用外資額150萬美元。
(五)以財源建設為重心,以增收節支為重點,加強稅收征管和財政巨觀調控,保證財力增長
牢固樹立“財政收入是第一指標”的觀念,把增加財政收入作為縣域經濟的根本來抓。
廣辟稅源,培植財政收入增長點。確立鞏固農業基礎稅源、擴大工業稅源、提高第三產業後續稅源的思路,擴大經濟作物面積,發展特色養殖,增加農業稅收;大力扶持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等重點企業的發展,支持科技含量高、稅收彈性係數大的產品生產,培育支柱稅源;進一步搞好城市土地的管理與經營,盤活國有資產。
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強稅法宣傳,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理順稅收體制,完善稅收崗位責任制。不斷改進徵收方式、方法,科學界定納稅行業、部門的任務指標,落實獎懲責任。進一步加強對財稅幹部的培訓和教育,狠抓正反兩方面典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稅務稽查,依法打擊偷、逃、漏稅等違法行為,減少稅源流失,努力做到應收盡收。2003年,國稅、地稅要分別完成326萬元和3864萬元的稅收任務。
加強非稅收入征管。規範收費行為和審批程式,嚴把收費政策入口關。加強行政性收費和罰沒款的管理,改進、規範預算外收入管理辦法,增加政府可支配財力。逐步實行罰繳分離、票款分離,堅決清理坐收坐支,取締“小金庫”和“帳外帳”。努力推進綜合預算編制進程,擴大行政事業單位經費統管範圍,擴大政府採購面,構建公共財政體制框架。要嚴格財政支出管理,厲行節約,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努力壓縮一切不合理開支。嚴格控制黨政機關和財政撥款事業單位購買小汽車、微機、行動電話,大力精簡會議。嚴格控制財政撥款單位的人員調入,嚴格劃分財政供給界限,減少不必要的財政開支。集中財力保工資、保穩定、求發展,使公教人員的工資水平有新的提高。
強化債務管理,化解財政風險。要嚴肅財經法紀,切實加強財政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強化對農業、水利、社會保障等專項資金及重點工程、重點項目資金運作情況的審計,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損益情況的審計,搞好縣直經濟主管部門及鄉鎮領導的離任審計,嚴肅查處各種違反財經紀律案件,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最佳化貸款結構,提高信貸質量,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六)以增強城市功能為重心,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強市場化運作,改善城鄉環境
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推進城鎮資產運營,加大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力度,最大限度地經營和盤活土地資產。完成城鎮整體規劃的修編工作,確立把西豐建成具有北方特色山水之城的目標。要加強對城市發展戰略的研究,提高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超前性、景觀性,搞好形象工程、精品工程的規劃設計,提高城市品味。要強化規劃管理,提高規劃實施的嚴肅性。
進一步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確立2003年為“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年”。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人民城市人民建和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採取招商引資、貸款、財政適當投入、集資等多種渠道,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增強城市功能。要打好綠化美化戰役,搞好公園、小區、街道綠化,著手寇河帶狀公園的建設工作。打好舊城改造戰役,加快對棚戶區的改造速度,建設面積和質量要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努力改善城市環境,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打好清理違法、違章建築戰役,清除主次幹道的違法、違章建築;打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戰役,清理“三堆”、“三馬”,特別是要抓好小街小巷髒亂差的治理,要發動全民參加實施“四化”工程,使我們的縣城真正潔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整頓城市交通秩序,清理城內主幹道占道經商行為,真正做到行商歸市、坐商歸店。要改善城市運輸環境,清理規範城內三輪車輛,逐漸改變車型,提高客運水平。
完善城鄉交通網路。搞好安振線、河樺線路基改造,為公路提級和修建油路做好準備;全面做好303線和遼開線東段的各項準備工作,一旦省里批准立項,馬上破土動工。
加強電力通訊設施建設,投資600萬元,完成房木變電所建設任務;投資600萬元,完成移動通訊傳輸網建設任務;投資200萬元,完成程控交換機擴容5000線;投資100萬元,建設1個移動通信機站。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緊修訂完善小城鎮建設規劃。加快小城鎮道路、通訊、供水、排水、排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和提高小城鎮的整體功能。要走建管結合,形象工程與配套設施並舉的建設之路,加速平崗、郜家店、和隆、振興等小城鎮的配套工程建設。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努力創造文明城鎮。
(七)以提高人的素質為重心,以載體建設為重點,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堅持以人為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不斷提高全縣公民的整體素質。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鞏固“淨化工程”成果,建設18個“淨化示範村”。加速“城鄉共建”進程,促進城鄉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
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和套用,把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提高8個百分點。壯大民營科技隊伍,年內建立民營科技企業3家。堅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原則,鞏固“普九”成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職業教育,改善職業中專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水平。最佳化資源配置,繼續搞好農村中國小的布局調整,加快危房改造步伐,建成郜家店中學教學樓,建立2所寄宿學校。進一步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努力提高升學質量。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強文化市場建設與管理,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各類民眾文化。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提高醫療水平,改善醫療環境,完成縣婦幼保健站的改造建設任務。組建衛生監督所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一步規範醫藥市場,加強藥品監督管理。大力發展廣播電視工作,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提高收視質量。推進計畫生育避孕措施“知情選擇”及“兩費”票款分離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提高氣象部門的預測能力,建成地面氣象自動觀測傳輸站。
(八)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重心,以化解社會矛盾為重點,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推進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參加社會保險,新增參保人員300人。要堅持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使個人建帳率和個人帳戶微機錄入率達到100%。對企業離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全面完成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任務。大幅度提高醫療保險覆蓋面,首先保證公教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穩妥地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縣新增加就業崗位3400個。
要確保社會穩定。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及時調處民間糾紛,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要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防範和懲治“法輪功”等各種邪教組織的活動。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開展“扶貧幫困”活動,不斷改善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加強安全生產,全面整治事故隱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在做好上述八項工作的同時,2003年還要辦好12件實事:
1、解決鎮內民眾吃水難的問題,力爭年內促成誠信水庫主體工程開工。
2、解決民眾缺少休閒娛樂場所的實際問題,投資870萬元,建成14443平方米的中心廣場。
3、改善鎮內交通環境,投資400萬元,完成紅旗路改造。
4、改善居民住宅條件,投資1.5億元,完成15萬平方米、六個住宅小區的建設任務。
5、改善鎮內居民生活環境,加強園林建設,投資350萬元,建設北山帶狀公園。
6、改善居民供熱條件,投資380萬元,建成第四供熱站。
7、加快市場建設,投資400萬元,完成西豐鎮蔬菜批發市場擴建。
8、加強文化、教育設施建設,分別投資300萬元以上,建立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縣職業教育中心。
9、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投資300萬元以上,完成縣醫院的改擴建工程;年末前開通“120急救中心”。
10、豐富農村民眾文化生活,投資600萬元,推進城鄉有線電視光纖聯網工程。
11、改善鄉村交通條件,投資1461萬元,完成大肇線、東德線30.7公里油路建設任務。
12、從2003年1月份開始,適度提高公教人員工資標準。
四、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努力塑造讓人民滿意的政府形象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人,重在真抓實幹。我們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紮實的工作鼓舞人心,以良好的形象凝聚人心,以出色的政績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要與時俱進,增強創新能力。全體政府公務員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徹底打破封閉保守、墨守成規的思想束縛,摒棄怨天尤人、無所作為的悲觀情緒,克服牢騷滿腹、不思進取的消極傾向,牢固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發展意識,敏銳觀察、適時搶抓的機遇意識,不甘平庸、無功即過的創新意識,在位謀政、當仁不讓的責任意識,堅決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研究新思路,採取新舉措,取得新突破,開創新局面。
要依法行政,提高執政水平。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世貿組織原則的要求,制定與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地方政府規範性檔案。要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行政執法部門貫徹執行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檢查。進一步規範執法程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加強行政複議,切實糾正違法和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維護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
要轉變職能,提高服務水平。大膽放權,把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權真正交給企業,把社會可以自我調節與管理的職能交給社會中介組織。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思考、研究和解決戰略性、全局性問題上,放在法律、政策的執行和監督上,放在市場引導和信息服務上,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
要求真務實,改進工作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和制止弄虛作假、虛報浮誇、報喜不報憂等惡習。縣政府班子成員要忠於職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遇到困難和問題,要親歷親為,靠前指揮,絕不能事不關己,聽之任之;絕不能大而化之,一推了之。要嚴格實行工作目標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強化政務督查,對縣政府重要會議決定的事項、重要檔案的貫徹執行情況、領導重要批件和交辦事項落實情況以及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情況,都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保障落實。
要發揚民主,完善決策機制。加快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步伐,不斷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民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逐步完善決策的規則和程式,逐步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實行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建立專家、法律顧問諮詢制度,實行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
要廉潔自律,樹立良好形象。堅持從嚴治政的方針,加強政府機關的廉政建設,實施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源頭防範,不斷剷除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滋生蔓延的土壤。領導幹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密切政府與民眾的血肉聯繫。要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加大對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整治力度,堅決懲治“三亂”行為,營造發展經濟的良好環境。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的感情所系,我們一定要把政府建成為民的政府、務實的政府、高效的政府、廉潔的政府。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幾代西豐人為西豐的振興與繁榮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和努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展望未來,我們正趕上一個大有機遇、大有希望、大有作為的時代。在我們的肩上,擔負著全縣34萬父老鄉親的重託,擔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儘管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但前途是無限光明的。我們相信,有縣委的堅強領導,有縣人大、政協的嚴密監督和鼎力支持,新一屆政府一定會與勤勞、善良、淳樸、奮進的西豐人民一道,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勵精圖治,艱苦創業,一心一意求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在西豐這片熱土上描繪出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圖畫。一個美麗、富庶、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西豐,一定會勝利地跨入小康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