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6日在溧陽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發布2003溧陽政府工作報告。
一、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國民經濟躍上新台階
2002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2.2億元(預計數,下同),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2.5%;全口徑財政收入8.8億元,同比增長2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7億元,同比增長30.3%。農業基礎地位加強。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24.5億元,同比增長5.6%,多種經營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3.4%。全年新增結構調整面積8萬畝,特種水果、優質牧草、花卉苗木、設施栽培、特種水產優勢顯現。“三資”開發農業強勢推進,全年投資農業項目36個,新辦農業企業13家,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20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日益壯大。組織啟動了2.9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開始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試點。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引進38個農業新品種,推廣10餘項新農藝,農機化綜合水平達69%。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穩步推進,實施了北河整治三期和上沛河、周城蘆盪河拓浚土方工程,全年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650萬方。土地復墾力度加大,全市新增耕地面積5000畝。工業經濟發展加快。全市完成工業產值177億元,銷售收入15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和17.6%;實現利稅9.5億元,其中利潤2.68億元,分別增長19.3%和13.8%。全市工業用電量增長23%,工業納稅銷售增長21.5%。至年底,全市已有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4家,利稅超千萬元企業11家。工業投入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12億元,增長50.5%,新增工業用地3500畝,為前五年累計總和的4.9倍。工業園區加快推進,部分示範園區初具規模,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量1.3億元,進區企業40家。私營工業發展迅猛,全年新辦企業530家,新增註冊資本2.7億元。建安業競爭力培強。重新認定資質企業70家,其中施工總承包序列一級1家、二級17家,專業承包序列一級6家、二級8家,勞務分包資質3家。全年完成建安施工產值52.4億元,實現勞務收入16.2億元,分別增長12%和11.7%,累計施工面積350萬平方米,獲省優以上工程8項。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市實現三產增加值35.3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7億元,分別增長11.5%和12%。蘇浙皖邊界市場南移工程二期竣工,華地百貨、揚子長城分店相繼開業。旅遊業在假日經濟的拉動下加快發展,完成了山水園二期、百花廣場改造,天目湖賓館、溧陽賓館四星改造順利實施,旅遊內涵得到充實提升,全年接待遊客16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6.1億元,分別增長25%和30%。銀行、證券、保險業穩步發展,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切實推進,年末各項存款餘額94.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7億元,分別增長18.7%和21.4%,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作用充分發揮。郵電通信、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業繁榮興旺。
二、深入推進各項改革,經濟發展顯示新活力
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稅費改革成效鞏固,村級債務得到有效化解,村級經濟管理逐步規範。企業改製取得攻堅性成果,妥善處理了困難企業改革中的問題和矛盾,全面完成市屬工業、供銷、糧食等系統的企業改制,紮實推進了建安、交通等行業的企業改制,盤活和重組了大量閒置資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二輪審改有序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規範,實現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障的並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實行了鎮(區)財務“零戶統管”,調整了開發區財政管理體制,推行了教師和行政事業單位工資統發,啟動了12個部門綜合預算試點。人事制度改革穩健展開,推行了行政機關中層幹部競聘上崗,順利實施了事業單位改革,初步建立了市場化的就業和用人新機制。不斷完善以貨幣化補貼為重點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加快城鎮退役士兵貨幣化安置步伐。
三、致力創優投資環境,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
通過狠抓投資軟環境建設,建立“一把手”負責制、“一票否決制”等六項制度,增強了全市上下的責任感和壓力感,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招商引資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8家,其中500萬美元以上項目18個,契約利用外資2.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190萬美元,分別增長508%和59.2%。對外貿易明顯好轉,完成自營出口8095萬美元,其中三資企業出口3783萬美元,分別增長47%和80%。全年新簽外經契約額2172萬美元,實現營業收入1639萬美元,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經濟開發區環境建設和功能開發取得重大進展,新批進區工業項目17項,完成投資2.1億元,分別增長42%和68%。
四、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城鎮建設呈現新面貌
全面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啟動編制五項全市性專業規劃,完成了天目湖二期和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再掀高潮,全年投入6億元,寧杭高速溧陽段建設進度加快,老明公路養護改線工程竣工通車,戴埠至戴北等7條市鎮道路建設順利完成,同時實施鎮村道路通達工程60多公里,改造危舊農橋47座。客運總站南移主體工程竣工,投入資金6000萬元。市政工程建設再邁大步,全年拆除房屋面積突破10萬平方米,年初確定的12個建設項目全面竣工,投入資金1億元。完成了南大街延伸段、清溪路快車道等8條道路建設,改造了東大街、萬太街等街道路面,完成了灣溪河拓浚一期工程,全年新增市政道路12.5公里。房地產開發勢頭良好,全年完成投資3億元,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2萬平方米,燕山中路街景建設順利實施。農網改造二期全面完成,城網改造加快實施,沙河抽水蓄能電站併網發電。通信能力顯著增強,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經營城市初見成效,土地收儲中心運作規範,全年實現土地淨收益3000萬元。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市容環境明顯好轉,完成了丁園綠地建設和人民廣場一期改造。環境保護切實加強,水泥粉塵污染治理成效明顯,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小城鎮建設快速推進,綜合開發力度加大,城鎮面貌大為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