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莊嚴序曲

1812莊嚴序曲

1812序曲》(外文名《Overture 1812》)(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

管弦樂,柴可夫斯基曲,又名《1812年序曲》,完成於1880年10月,是尼古拉·魯賓斯坦委託柴科夫斯基為莫斯科藝術工業博覽會創作的作品,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們歡迎的作品之一。作品於1882年8月8日首次演出時,就受到了聽眾極其熱烈的歡迎。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加上樂隊宏大的氣勢及樂曲末段的鐘、鼓和排炮齊鳴的熱烈氣氛,使當時的聽眾非常興奮,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演出中動用了超大規模的樂隊,並在結尾處加了一個軍樂隊,還動用了大炮。這部序曲能為柴科夫斯基贏得聲譽並被推為他的代表作品,是作者沒有預料到的。
《1812年序曲》的歷史內容是:法國拿破崙於1812年調動了上萬大軍侵入俄國境內,付出了很大代價,才逼近莫斯科。俄軍司令庫圖佐夫採取堅壁清野的戰略,下令放棄莫斯科,三十萬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農民們紛紛加入游擊隊,燒掉了糧食,使拿破崙的侵略軍在冰天雪地里餓著肚子作戰。拿破崙的軍隊由於經不起俄軍的反攻和游擊隊的襲擊,結果慘遭失敗,拿破崙繞道德國國境才逃回法國。俄國人民以驕傲的心情讀著庫圖佐夫對軍隊的文告:“勇敢和勝利的軍隊!你們終於站在帝國主義的邊疆了。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祖國的救星,俄羅斯用這個名字來歡迎你們,你們在這次迅速進軍中建立起來的不平凡的功績,使全國人民都感到驚奇,並帶來了我們永遠的光榮。”
序曲的前半部分是莊嚴的眾讚歌,用以描寫拿破崙侵入俄國境內時民眾的苦惱情緒和人民在大難臨頭時祈求上帝保佑的情景。旋律選自宗教歌曲《上帝,拯救你的眾民》。隨後力度加強,速度加快,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抗敵熱情的高漲。序奏最後,圓號吹出騎兵的主題。
音樂的主部主要是描寫戰鬥的,描寫了拿破崙軍隊的逼進。音階上行下行相互對抗,描寫雙方敵對勢力的搏鬥,旋律如旋風,節奏酷似痙攣。中段,銅管、木管和弦樂交替奏出法國《馬賽曲》片段,描繪了法軍的猖狂暴虐。
熾烈的戰鬥平靜下來之後,副部主題揭示了俄國戰士們思念家鄉的心情,俄羅斯的民間旋律展示了士兵們熱愛祖國,懷念親人的心情,也描寫了戰士門休息時的歡快場面。其後是另一個以俄羅斯民歌為旋律的主題,幽默而熱情,反映了俄羅斯人民自信、樂觀的精神面貌。
音樂的展開部和再現部,運用了以上各種音樂材料來描寫戰鬥的場面,但《馬賽曲》已逐漸失去耀武揚威的性格,轉入底音區,旋律顯得支離破碎,預示著侵略者必將失敗的命運,而俄羅斯人民卻節節進逼,並最終贏得了勝利。
結尾部分極其輝煌壯麗,開始時再現莊嚴的眾讚歌,之後變為謝神曲和凱旋歌。鼓聲、鈸聲和鐘聲齊鳴,同時出現了活潑而熱烈的騎兵主題。接著,低音銅管和低音弦樂奏出俄國國歌的前半部分,並與騎兵主題相結合,伴隨著大炮的轟鳴,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歡慶抗戰勝利的盛大場面。全曲在歡欣鼓舞、充滿勝利喜悅的氣氛中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