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英國統一法案是英國最後一個宗教統一法案。1662 年 5 月 19 日英王簽署執行。重述伊莉莎白一世 1558 年頒布的關於統一全國禮拜儀式和禱告詞的命令,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該法案所附的《通用禱詞》手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662年英國統一法案
- 實施時間:1662年5月19日
1662年英國統一法案是英國最後一個宗教統一法案。1662 年 5 月 19 日英王簽署執行。重述伊莉莎白一世 1558 年頒布的關於統一全國禮拜儀式和禱告詞的命令,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該法案所附的《通用禱詞》手冊。
1662年英國統一法案是英國最後一個宗教統一法案。1662 年 5 月 19 日英王簽署執行。重述伊莉莎白一世 1558 年頒布的關於統一全國禮拜儀式和禱告詞的命令,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該法案所附的《通用禱詞》手冊。並規定...
(二)1552年通過。宣布推行經修訂的第二部《公禱書》,同時加重對不服從者的處罰。以上兩個法案在瑪利一世統治時均被廢止。(三)1559年由伊莉莎白一世頒布。恢復使用《公禱書》,對不去教堂祈禱者每周處罰金12便士。(四)1662年查理二世在位時通過。再次恢復使用在共和國時期停用的《公禱書》,以重新確立國教的權威...
1662年,根據“信仰劃一法案”,有2000名包括公理會在內的非國教教員被免職,部分被監禁,並被從軍隊、政府和大學中清洗出去,遭到嚴重打擊。1688年光榮革命後,獲得宗教寬容與信仰自由,但未得中興。至18世紀衛斯理宗興起後,其信徒大批加入衛斯理宗,從此,該宗在英國趨於沒落。今英國僅有公理宗信徒40萬人。社會影響...
清教主義在南北戰爭和共和時期的英格蘭十分興盛;政府強迫教會採用一套加爾文派的教會組織制度,效忠英國國教的人士紛紛被速審速決地驅逐出境。隨著王政的復辟,政府在1662年頒布法律,約2000名清教徒牧師因而遭到罷黜;1661—1670年,英國政府頒布“克拉倫登法典”,通過一系列的懲戒法嚴酷對待清教徒。此後宗教迫害時期...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3、瑪麗二世(1662-1694)(英格蘭女王,蘇格蘭女王1689-1694)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蘭國王1689-1702)此時為瑪麗二世與威廉三世共同加冕英國國王。4、安妮女王(1664-1714)(英格蘭.蘇格蘭女王1702-1707,聯合王國女王1707-1714)
1650年11月6日)母親:瑪麗·亨利埃塔·斯圖亞特(1631年11月4日—1660年12月24日)妻子:瑪麗二世(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岳父:詹姆斯二世(1633年10月14日—1701年9月16日)妻妹:安妮(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影視形象 2015年電影《海軍上將》埃伯特·楊·韋伯飾演威廉三世。
1662年(清康熙元年,南明永曆十六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李定國、鄭成功相繼去世。南明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宣告結束。1664年(清康熙三年,南明永曆十八年)“夔東十三家”為清軍攻滅。清軍攻占舟山等沿海島嶼,張煌言遇害。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南明永曆二十八年)台灣鄭經大舉進攻福建,後為清軍擊退。1683年...
1666年,英國下議院通過了一項對所有無神論者和“不敬神者”不利的法案,這時國王查理二世再次保護了霍布斯免受迫害。當時霍布斯的《利維坦》被視為是無神論和褻瀆的代表作,霍布斯很擔心會被貼上異教徒的標籤,於是他燒掉了許多可能會對自己不利的文稿。這次危機也使霍布斯開始檢視異端的真相,他將研究結果集合於三篇...
查理一世(英語:Charles I,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又譯查爾斯一世。斯圖亞特王朝的第十位蘇格蘭國王、第二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1625年3月27日—1649年1月30日在位)。詹姆斯一世和丹麥公主安妮的次子,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特點就是...
1662年——李自成義子、反清領袖李寶國 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 1892年——德國化學家肖萊馬 1947年——中共黨員陳樹棠壯烈犧牲,年僅22歲 1957年——日本政治家、外交家重光葵 1962年——滇軍將領龍雲 1980年——劉國鈞,中國圖書館學家。1998年——鄭作新,中國鳥類學家 2003年——喀麥隆國家足球隊運動員...
1658年,隨著克倫威爾之死,該宗失去了權力,在查理二世復辟時期(1660-1685)受到迫害。1662年根據“信仰劃一法案”,有2000名包括公理會在內的非國教教員被免職,部分被監禁,並被從軍隊、政府和大學中清洗出去,英國的公理宗遭到了嚴重打擊。儘管在1688年 “光榮革命”後獲得宗教寬容與信仰自由,但由於該宗已失去了...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全面恢復英格蘭國教會原有的典章制度,1662年頒布的《加拉登法典》,以伊莉莎白時代的《公禱書》為藍本,作少量修訂;並規定所有教士必須公開贊成和擁護該書;凡未經祝聖的教士,必須履行主教祝聖的儀式,還要對國教會宣會效忠。結果導致約2000 名長老會、浸信會和獨立教派的教士被...
於是坎特伯里的蘭柏宮成為英國國教安立甘教會(Anglican Church)(即:聖公會)的精神中心。伊利沙白女王強調兩點,第一點是英王是英國教會的首領,第二點是全國教會崇拜時要用統一儀式,就是使用《公禱書》。《公禱書》曾分別於1662年及1921年再被修訂,英國聖公會一向奉行,及至1981英國聖公會因禮儀更新的關係,...
1604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觀察到超新星SN 1604的爆發。1662年——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以四十萬鎊的價格將敦刻爾克賣給法國。1752年——清代著名詩人、學者厲鶚逝世。1777年——英軍統帥柏高英將軍在薩拉托加向美國獨立軍投降。1781年——英軍統帥康華利將軍在約克鎮向美國獨立軍投降。1831年——英國科學家...
克藍麥的《公禱書》也有三個信經(Creeds),整體神學思想與三十九條相近,只不過是以靈修方式來表達。它對英國教會的影響,遠比任何其它歐洲的教會儀式為深,尤其是1662年的修訂本,直到近代仍是聖公會最重要的合一力量。教派 自十六世紀起,安立甘主義內興起了不同的神學學派——清教徒派(PuritanTh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