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年

1436年,史稱明朝正統元年,明英宗正統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436年
  • 外文名:1436
  • 朝代:明朝
  • 中國紀年:明朝正統元年
  • 歷史大事:新編《敕符簿》賜諸王
本年年表,歷史大事,

本年年表

大事記 1)百年戰爭:法國軍隊重新占領巴黎。
2)7月5日——胡斯戰爭結束。
3)8月14日——西吉斯蒙德被選為波西米亞國王。
4)天津文廟博物館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門裡大街。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
5)1436年,北京分別取了"崇文德也"和"武節是宣"之意,修崇文、宣武二門。
6)通過礦石開採、冶煉、鑄造等技術的改進過程,掌握了作為最合理的活字鑄造材料-鉛的印刷特點,1436年發明了鉛活字,朝鮮出版的《通鑑綱目》是世界最早的鉛活字本。
出生 足利義政(永享8年1月2日(1436年1月20日) - 延德2年1月7日(1490年1月27日))是室町時代中期室町幕府第8代征夷大將軍。父親為第6代將軍足利義教,母親為其側室日野重光之女日野重子。乳母為今參局。正室日野富子。兄弟有足利義視足利義勝。異母弟足利政知。幼名三寅、三春。鑄造室町幕府全盛期的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之孫。
林良的灌木集禽圖卷(局部)林良(1436年-1487年),字以善,中國明代宮廷畫家,廣東南海人,以水墨花果翎毛見長。
約翰·繆勒(Johannes Müller,1436年-1476年),德國天文學家。
繆勒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喬治·普爾巴赫的學生,曾經到義大利學習托勒密的天文學。繆勒後來回到德國,在紐倫堡定居下來後,和他的朋友兼贊助人柏那德·瓦爾特(Bernhard Walther)一起進行天文觀測。兩人一同編印航海曆書,他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者有極大的幫助。繆勒是第一個改正天文觀測中光線通過大氣的折射差,也是第一個在天文學上使用機制鐘的人。後來他去羅馬想要改革曆法,但是還沒有改革成功就去世了。
陸容(1436年-1494年)字文量,號式齋,太倉人。
生於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性至孝,嗜讀書,與張泰、陸弋等齊名,時稱“婁東三鳳”。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進士,授南京主事,歷官兵部職方郎中,官至浙江右參政。因忤權貴,奏兩浙政事之弊,被斥為“浮議”,罷歸故里。卒於孝宗宏治九年(1494年)。著有《椒園雜記》。
故事 十萬佛塔
十萬佛塔位於措欽大殿西側,相傳為布頓大師所設計建於公元1436年,集中了各塔之所長。十萬佛塔的正名叫“菩提塔”。藏語稱這座塔為“班廓曲頰”,意為“流水漩渦處的塔”,這流水便是日喀則地區年楚河。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它可是由近百間經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是西藏地區規模最大、製作最精美的佛塔之一。
此塔直徑62米、塔高42米(共13層) ,由十三層石階、塔基、塔腹、塔瓶、寶蓋及金幢等幾個建築單元組成。塔形下大上小,遞層逐漸上收。一至五層每層分20個角,共有108門,佛殿76間。六至九層不分間,六層是圓形塔腹,七層為方形,八層為覆缽形,九層為傘蓋,頂部是寶瓶、寶珠,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珍品。殿堂內繪有十餘萬佛像,另有千餘尊泥、銅、金塑佛像,因而得名“十萬佛塔”。

歷史大事

新編《敕符簿》賜諸王
正統元年(1436)五月初二日,英宗派遣內官齎送新編《敕符簿》於代、慶、寧、周、楚、魯、蜀、肅、沈、遼、韓、唐、伊、鄭、襄、荊、淮、梁、趙、秦、晉、靖江等二十二王府各一扇,仍賜各王書,以易世紀元,更屬稱、換年號。
顧佐 (?-1436),字禮卿,河南太康人。建文二年(1400)進士。歷任莊浪知縣、監察御史。永樂七年(1409),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選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顧佐為其中之一。遷江西按察副使,召為應天尹。因其剛直不撓,吏民畏服,被比作包公。北京建都後,改任順天府尹,為權貴所忌,出為貴州按察使。洪熙元年(1425)召為通政使。宣德三年(1428),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薦顧佐公廉有威,並著風采,為京尹,政清弊革。宣宗大喜,立擢為右都御史,賜敕獎勉,命考察諸御史。宣宗北巡,命顧佐偕同尚書張本等居守。又令約束諸御史糾絀貪縱,朝綱為之肅然。後有奸吏誣奏顧佐受隸賄,私遣歸。宣宗乃以吏之章奏交付顧佐曰:你自己處置吧!佐頓首謝恩,召吏善處。正統初,考察御史不稱職者十五人,皆予降黜。而後兩度為英宗切責,顧佐遂上章求致仕。英宗賜敕獎慰,賚鈔五十貫,命戶部免其家之賦稅。正統元年(1436)六月致仕,十一年九月卒於家。顧佐有孝行,親朋友,自身操履清白,然性堅毅,持法深,為言官不喜。是明中期政績卓著有大臣之一。
京軍屯種
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之建言:國家每年所用糧儲浩大,皆仰給江南軍民轉運至京,不勝勞苦。況且河道偶有阻窒,則糧餉不充,實非長久之策。目前在京官軍為數甚多,除操練造作套用之外,可令剩餘軍士於北京八府空閒田地上屯種。倘遇豐年,必有積蓄,亦可省南方轉運之費。英宗從其言,於正統元年(1436)正月二十五日下詔:髮禁軍三萬就近地屯種。接著又據楊士奇等建議,令大寧都司及南、北直隸衛所官軍,不必赴京操備,俱下地屯種,既省轉運之勞,又養精銳之氣。
廣西蒙顧十六峒人民起義
正統元年(1436),廣西蒙顧十六峒與湖廣逃民,因不堪窮苦,相率起義。十二月二十五日,英宗命湖廣、貴州總兵官蕭授前往鎮壓。蕭授督兵圍殲,擒其首領。起義失敗。
瓦敕韃靼二部仇殺
正統元年(1436)冬,瓦敕脫歡以兵迫逐韃靼朵兒只伯。當時二部相仇殺,而阿台朵兒只伯竄居在外,非瓦敕之敵。敵韃靼部陽乞明朝保護,而陰行寇掠邊境。英宗納成國公朱勇之言,命各邊廣積儲糧以備不虞。
內供撙節
正統元年(1436),英宗改元初期,三楊當國。全國各地坑治,悉詔封閉。撤去了永樂、宣德年間新增之閘辦官,又罷停諸處採辦及造下西洋船木等項冗費,使民困少蘇。內供之物,如糖蜜、果脯、酥油、茶芽、粳糯、粟米、藥材,或較舊數減半,或減三分之二。皇上所用膳食器皿,如南京工部所造金龍鳳白瓷諸器,饒州造朱紅膳盒諸器,也多有裁省。後來中官用事,征索漸繁,而民困益厲。
造“逃戶周知冊”
正統元年(1436),英宗命山西、河南、湖廣、陝西、南北直隸、保定等府州縣,造“光戶周知文冊”,備開逃民鄉里、姓名、男女口數、軍民匠灶等籍,及遺下田地若干,原籍有無人丁應承糧差。若系軍籍,則開列某衛軍役及有無缺伍,送各處巡撫並清軍御史處,督令復業。其已成家業願入冊者,給與戶田執照,仍令照數納糧。若本戶原有人丁多,稅糧十石以上,而今止存一二丁者,認種地五十畝。原籍有人辦糧者,每人認種地四十畝,俱照輕則民田例征賦。原系軍匠籍者,仍作軍匠附籍,該衛缺人,則發遣一丁補役。該輪班匠,則發遣一丁當匠。原籍為民灶籍,灶戶免鹽課,量加稅糧。如仍不自首,或自首而所報人口不實,或輾轉逃移及窩家不舉報者,俱發甘肅衛所充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