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年

1431年

1431年是農曆辛亥年(年);明宣宗宣德六年;日本後花園天皇永享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431年
  • 大事跡:歐日納四世當選為教皇
  • 出生名人亞歷山大六世
  • 逝世名人:賈曹傑等
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出生,逝世,故事,歷史記載,

歷史事件

1、2月21日,對貞德的審判開始,5月30日 貞德被燒死.
2、3月3日,歐日納四世當選為教皇。
3、高棉吳哥王朝遭暹羅擊破,吳哥被掠,金邊成為暫時首都。
4、鄭和、王景弘第七次下西洋。
5、法國普瓦捷大學建校。
6、明孝陵完工。

歷史人物

出生

亞歷山大六世1431年1月1日-1503年8月18日),原名Roderic Llançol de Borja i Borja(加泰羅尼亞語)(1492年8月11日—1503年8月18日)在位。出生於西班牙瓦倫西亞。在位期間的1493年,曾為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劃定了殖民擴張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埃爾科萊·德斯特一世義大利語:Ercole d'Este I,1431年10月26日費拉拉-1505年6月15日),費拉拉公爵,埃斯特家族成員。埃爾科萊出生於費拉拉,其父是費拉拉侯爵尼科洛·德斯特三世,其外祖父是薩盧佐伯爵托馬斯三世。
亞歷山大六世亞歷山大六世
1445年至1460年,埃爾科萊在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五世那不勒斯宮廷中接受教育,學習軍事藝術、騎士品質、建築和美術鑑賞等,使得其日後成為文藝復興的重要資助人之一。
羅倫(1431年-1478年),字彝正,號一峰,江西永豐人。明朝成化二年,與上對策萬餘言,直斥時弊、名震都下,擢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兩年後告病回鄉,不復仕。於金牛山著書講學,學者甚眾。卒後追贈左春坊諭德,諡文毅。著有《一峰集》。《明史》有傳。
弗拉德三世(羅馬尼亞語:Vlad al III-lea Ţepeş,1431年11月或12月—1476年12月)瓦拉幾亞大公(1448年,1456年—1462年,1476年11月—12月)。“采佩什”在羅馬尼亞語中的意思是“穿刺”,他被人稱作穿刺公。是著名的吸血鬼德拉庫拉伯爵的原型。

逝世

賈曹傑(1364年一1431年),全名為賈曹·達瑪仁欽,格魯派高僧,是宗喀巴大師的大弟子之一,繼宗喀巴大師之後任甘丹寺法台,為第一任甘丹赤巴。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徒,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
聖女貞德畫像聖女貞德畫像
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嘉烈和聖凱薩琳,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占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並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了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當代。
教宗馬蒂諾五世(1368年-1431年2月20日),原名Otto di Colonna,於1417年的聖馬蒂諾日被選為教宗,並曾在任內的1425年舉行過禧年慶典。1431年2月20日逝世。

故事

永樂十年(1412年)鄭和奏請朝廷新建了南山天妃宮,作為“官軍祈報之所”,還修葺了塔旁的南山塔寺;宣德六年(1431年)春,在天妃宮旁新建了三清寶殿。鄭和還在南山的東北麓開鑿天妃宮大井,建造“母夢樓”。在第七次下西洋前夕,鄭和鑄了一口銅鐘,掛在新建的三清寶殿里,這就是著名的“鄭和銅鐘”;在南山天妃行宮,鄭和刊立第七次下西洋任務的石碑,記載了擔負和平友好使命的外交使團的名單。這塊珍貴的碑刻內容可以補正《明史·鄭和傳》的不足,是研究鄭和極為重要的史證。1985年,在鄭和史跡薈萃的長樂南山上建造了“鄭和史跡陳列館”,《天妃靈應之記》碑和“鄭和銅鐘”成了鎮館之寶。
馬六甲鄭和廟內的鄭和石像馬六甲鄭和廟內的鄭和石像

歷史記載

遣官督陝西屯田
陝西參政陳瑛奏陳:寧夏、甘肅的田地可以引水灌溉,雖然遇天旱也有收穫。但兩處肥沃土地皆被鎮守官及各衛豪強霸占,全不向官府報告、交糧。偶爾有報告的,也只是實際數字的十分之一。而那些貧瘠的土地則分為屯田的軍卒。以致屯糧虧欠,兵士飢餓困苦,而官員豪強則日益恣橫。並且陝西各衛所的軍士是二、三成負責守城,七、八成屯田。以七、八個人耕作來養活二、三個人,是不應該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而各衛往往缺糧,有司疲於運輸補給。大概這是由於各衛官員及負責屯田的官員各自損公肥私,凡是屯田軍士被派往別處,就不再撥補,除去其名,而占據其土地。請朝廷派官巡視,治其侵占土地、欺騙朝廷的罪行。宣宗同意陳瑛建議,於宣德六年(1431)二月初二日派工部右侍郎羅汝敬赴陝西督辦屯田事宜。
浚河以利漕運
宣德六年(1431)二月初四,宣宗採納御史白圭的建議,命疏通封邱(今河南封邱)金龍口,引黃河水到達徐州,以利於漕運。又根據河南布政使的請求,疏通了自祥府(今河南開封)到儀封(今河南蘭考東)黃陵岡的淤塞河道四百五十里。
巡按御史陳祚上疏請命儒臣講《大學》,刑部主事郭循諫拓西內皇城、修離官,均下獄。陳瑄請行兌運。吏部尚書蹇義等定則例,命官軍兌運民糧,令民兌與附近衛所官軍,以遠近為差,給以路費耗米,由軍運載至京。宦官袁琦等十餘人在各地出差時貪暴不法,被捕處死。鄭和第七次遠航,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同行。溧陽人錢成以迷信聚眾起事,被捕殺。都督陳懷鎮壓松潘“叛蠻”。命黎利權暑安南國事。
張本逝世
張本(1367-1431),字致中,山東東阿人。洪武中以國子生任江都知縣,建文中降朱棣,遷揚州知府,以功進江本右參政。不久召為工部左侍郎,以事謫交趾。仁宗在東宮,召其為刑部右侍郎,後遷南京兵部尚書兼掌都察院事,洪熙元年(1425)改行在兵部。宣德元年(1426)加太子賓客。廉介有持,尚刻少恕,時號窮張。宣德六年正月初八日卒,年六十五。
宣宗作《招隱詩》
宣宗朱瞻基屢詔求賢、慮尚有遺逸,特於宣德六年(1431)二月初一日作《招隱詩》示群臣,且自為序。詩稱:天之生賢,道蘊其身。幼學壯行,致君澤民。伊尹孔孟,皆古君子。孜孜行道,未嘗忘世。秦漢之襄,以退為賢,絕類群倫,豈勿違天。嗟哉若人,於世奚補,區區百年,草木同腐。予嗣祖宗,統臨萬邦,求賢圖治,宵旰皇皇。群才皆來,布列在位,道行身尊,百業之貴。緬彼山楂,豈天遐遺,往而不來,悠悠我思。漱石枕木,遠引高蹈,雖佚其身,而悖於道。卷舒之詩,梧桐飛凰,爾其幡然,予將爾揚。
宣宗作《憫農詩》
宣德六年(1431)六月十五日,宣宗朱瞻基作《憫農詩》示吏部尚書郭璉:農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憂勞互晨昏,半年僅能給,欠歲安可論。既無糠核肥,安得綿絮溫。恭維祖宗法,周悉令具存。遐邇同一視,復育如乾坤。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惟當慎所擇,庶用安黎元。
金幼孜逝世
金幼孜(1368-1431)名善,以字行,號退庵,江西新淦(今江西清江縣東北)人。建文二年(1400)進士,授戶部給事中。成祖即位,孜翰林檢討,與解縉等同值文淵閣,遷侍講。曾為皇太子講授《春秋》,並進呈《春秋要旨》三卷。永樂五年(1407)升右春坊右諭德,仍兼侍講。成祖巡狩北京及北征,幼改皆扈行。永樂十二年(1414)與胡廣楊榮等同纂《五經四書大全》、《性理大全》,遷翰林學士。永樂十八年,與楊榮同進文淵閣學士。仁宗即位,拜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學士。不久,加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洪熙元年(1425)進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宣宗立,任修太宗、仁宗實錄總裁官。幼孜為人樸實靜默,寬容大度。雖然位尊望隆,卻無驕縱之色,更加謙恭有禮,將其宴居之室命名為“退庵”。其學賅博,文章寬厚和平,如其為人,不伐善,不求驚人之名。臨終前,家人讓他為子求承其恩澤,不聽,曰:此君子所恥。宣德六年(1431)十二月十六日卒,年六十四。贈榮祿大夫少保,諡文靖。
考察外官
吏部巡撫江西侍郎趙新奏言:今地方大員雖然出身不同,但皆由資歷升遷,有的沒有施政才幹,有的則貪贓枉法地,名實不符,言行不一。近吏部勘合令其考察郡縣官吏,己之不正,怎能正人!所以好惡不公,去取多謬。請求令吏部先考察布政、按察二司長官品德才能,分別決定留任或者罷黜,然後才能命他們考核屬吏。宣宗表示贊同,遂於宣德六年(1431)三月十一日命吏部考察外官必須由布政司、按察司開始。並著為令。
柴車經理山西屯田
巡按御史張勖奏言:大同這地方雖然寒冷,但是原野平坦廣闊,種植的麥粟也有所收穫。而其地卻多被官軍優勢占據,平民百姓則無地可種,生活日益貧困。請派官同三司長官前去按察,將那些多占的耕地分給無地的軍民為宜。宣宗納其議,於宣德六年(1431)四月十五日,派兵部侍郎柴車前往山西經理屯田事務。
申明迎送之禁
御史傅吉巡按江西,布政使孟桓等率官屬出郭迎候,又陪朝王。寧府官奏其違法。宣宗令傅吉等自陳,皆服罪,宣宗免其罪。於宣德六年(1431)五月初六日諭都御史顧佐等:風憲官須守法乃能以法治人。今御史多輕薄少年,不以禮德自治,喜人阿諛奉承,苟失迎送,輒生事挫辱。在外官亦不能自執禮法,諂諛成風。其榜示禁約,申明御史巡按有司迎送之禁。違者治罪。
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
宣德三年(1428)李琦自交趾返京後,黎利派使節奉表謝恩,詭稱陳氏子孫已絕,交趾民推舉黎利治國,以等待明朝的正式策封。宣宗命黎利繼續尋找陳氏後代,但也明白即使陳氏有後,黎利決不會上報。而宣德六年(1431)五月初四日,黎利又遣使謝罪,並以當地土官長老名義為其請封,於是宣宗便於同年六月初七,派禮部右侍郎章敞、右通政徐琦持詔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其時,黎利實際上已稱帝,紀元為順天,建交州府為東都,清華府為西都,分十三道,各設承政、憲察及總後使司,其制度多是模擬明朝。
渾河溢決
宣德六年(1431)六月,渾河水暴漲,於徐家等處決口,造成順天(今北京)、保寧真定(今河北正定)、河間(今河北獻縣)等二十九個州縣發大水,莊稼被淹。七月,黃河水位猛漲,於開封決口,淹沒了其所屬祥符(今河南開封縣)、中牟、陽武、通許、滎澤尉氏原武、陳留等八縣的居民、莊稼。
許三衛互市
宣宗即位以來,兀良哈朵顏三衛掠永平、山海間,宣宗將親自率兵征討,三衛頭目紛紛謝罪入貢。至宣德六年(1431),仍施以安撫之策,於同年七月二十日,遣錦衣衛指揮齎敕諭朵顏三衛,許其來朝及往來互市交易。
宣宗好微行
宣宗朱瞻基嗜好微行。宣德六年(1431)七月之一日,漏下十二刻,宣宗朱瞻基率四駿至楊士奇宅。士奇倉皇出迎,頓首說:陛下何以宗廟社稷稷身自輕?宣宗說:欲與卿一言而來。次日,宣宗遣中官問士奇:微行有何不可?士奇答道:陛下尊居九重,豈能遍洽幽隱!萬一冤夫怨卒,窺間竊發,誠不可不慮。十餘天后,獲二盜,經審訊得知其有異謀。宣宗召士奇說:今知卿愛朕。
朱高燧逝世
朱高燧(?-1431)為成祖第三子,母仁孝皇后。永樂二年(1404)四月封趙王,命居守北京,恃寵多不法,邪說左道之人多被其進用。洪熙元年(1425)四月往封地彰德。高燧寡學好武事。永樂七年(1409)成祖初巡狩至北京,聞其過失,震怒,誅長史顧晟,盡執其所用小人,奪其冠帶,選國子司業趙季通、董子莊為長史,講經論史,改簡易行。成祖病危,高燧令護衛指揮孟賢等結內侍造偽詔,謀進毒於成祖,廢太子而自立。事發,孟賢伏誅,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仁宗初,力辭二護衛,奉藩甚恭。及宣宗擒漢王高煦歸,詞連高燧,命盡收其護衛。宣德六年(1431)八月二十六日卒,謚簡。
始命官軍兌運民糧
宣德四年(1429),命尚書黃福奉命協助陳瑄經略漕運,建議恢復支運法。令江西、湖廣、浙江民工運糧一百五十萬石於淮安倉,蘇、松、寧、池、廬、安、廣德民工運糧二百七十四萬石於徐州倉,應天、常、鎮、淮、揚、鳳、太、滁、和、徐民工運糧二百二十萬石於臨清倉,再令官軍接運到京、通二倉,這樣民力稍減。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陳瑄又奏:江南民工運糧到各糧倉,往返近一年,有誤農業。若令民兌運附近衛所官軍,運送至京,給與路費耗米,則軍民兩利。此謂“兌運”。宣宗命群臣商議。吏部尚書蹇義等上《官軍兌運民糧則例》,其加耗米數按路途遠近為差,每石湖廣為八斗,江西、浙江七斗,長江以南為六斗,長江以北為五斗;民有運到淮安的只加四斗。如有兌運不完,仍令民自運到糧倉,其不願兌運者,聽其自便。自此,兌運與支運參行。而軍既加耗,又給銀兩做為盤撥費用,且能附載他物,皆樂於從事,而民多以遠運為艱。因此,兌運的多而支運的少。
懲治宦官
宣德六年(1431)十二月初四,誅宦官袁琦及阮巨隊、阮誥、武莽、武路、阮可、陳友趙淮王貴、楊四保、陳海等。袁琦自幼侍奉宣宗,伏勢貪縱,擅自派宦官阮巨隊等往廣東等地以採辦為名,掠奪軍民財物。事發,下錦衣衛獄,抄沒其家金銀寶物千萬計,所用金玉器皿皆僭侈非法。宣宗命凌遲袁琦,斬阮巨隊等十人,又命都察院將袁琦罪行榜示於天下。其黨羽裴可烈在蘇、松諸郡尤為貪暴,被逮至北京後,下錦衣衛獄死。
嚴禁內官怙寵作威
宣德六年(1431)十二月初五日,宣宗朱瞻基都察院揭榜,嚴禁內官內使怙寵作威:凡先所遣內官內使在外侵占官民田地及擅造房屋,所在官司取勘明白,原系官者還官,軍民者還軍民。中外官民人等有受內官內使寄屯財物,許首免罪;若匿而不首,事發之後,與犯者同罪。自今內官內使出外,敢仍前有犯,令所在官司具奏,治以重罪;知而不舉罪同。若中外軍民人等有投托跟隨內官內使因而撥置害人者,全部判以死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