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時間:1274年
- 歷史記事:元世祖下詔攻寧,以伯顏為帥等
- 文化記事:吳自牧著《夢梁錄》
- 大事記:世祖頒伐宋之詔等
歷史記事
文化記事
大事記
世祖頒伐宋之詔
丁家洲之戰
元軍侵日
謝太后聽政
謝太后,字道請,天台(今浙江)人,宋理宗皇后。度宗時尊為皇太后。鹹淳十年 (1274)七月,度宗死,趙顯即位,是為恭帝,年僅四歲,尊謝太后為太上皇太后。謝太后臨朝聽政。當時伯顏率元軍大舉攻宋,宋軍望風敗降。次年二月,賈似道兵潰魯港,逃奔揚州,朝臣要求明正其罪而誅之。她曲護賈似道,只削奪其官職,後經大臣們多次要求,才加以貶謫。屢次遣使向元軍求和;願稱侄或稱孫,納幣,元將不允。下詔各地勤王,回響者甚少。朝中官員多棄職逃走。德祐二年(1276)初,元軍將入臨安,遣使向元奉表稱臣,交出傳國玉璽投降,並卜令天下州郡投降。八月,被遷至燕(大都),降封壽春郡夫人。
伯顏揮師滅宋
元軍占領襄樊,已扼宋咽喉。至元十一年(1274)、宋鹹淳十年正月,忽必烈採納阿術、阿里海牙等將帥的意見,決定興師滅宋。出兵之前,先將淮北諸處行省改為行樞密院,實行軍政合一,以一號令。並進行了人力、物力的充分準備。六月,忽必烈頒詔南征,以拘留郝經為口實,問罪於宋。以伯顏總領伐宋之事,史天澤副之。鑒於宋兩淮城堅兵精,利於長期固守的情況,根據劉整“先渡江翦其根本,留兵淮甸絕其救援”的建議,分兵為二:右路軍受伯顏、阿術節度,浮漢入江,攻取臨安,左路軍由博魯歡節制,攻揚州,牽制兩淮。九月初一,伯顏大會諸軍於襄樊。十三日,伯顏與阿術統兵二十萬從襄陽出發,水陸並進。元軍浮漢入江後,沿江南下,攻降沿江諸郡,占領建康。繼分兵三路,直指臨安。
張世傑守郢州
鹹淳十年(1274)、元至元十一年九月,伯顏、阿術領元輩出襄陽,向郢州(今湖北鐘祥)進發。宋已夾漢水依山而築就郢州兩城,沿江九郡精銳盡聚於此,兵糧皆足。名將張世傑領兵屯郢,陳兵兩岸,置樹樁木於江中,再以鐵鏈橫江,分布戰艦數千艘於江上,封鎖了江面,元軍不得進。伯顏勸降無效,屢次攻城不能近其旁。後元軍偵知郢州下游黃家灣堡以西有溝渠通湖,距漢江僅數里,淋雨水漲時,戰艦可由此入漢江。伯顏遂遣李庭、劉國傑等攻占了黃家灣堡。一面派兵佯攻郢州,一面拖船入湖,迂行幾百里,進入漢江。十月,元大軍合郢順流而下,浮漢人江。十二月,元軍克鄂州(今湖北武昌)後,大軍繼續東進,留阿里海牙用兵荊湖。郢州拒絕招降,繼續為宋堅守,成為鄂之隱患。德祐元年(1275)二月,張世傑領兵一萬赴衛臨安。三、四月間,岳州 (今湖南嶽陽)、江陵相繼降元,郢州失去依託,安撫趙孟遂以城降。
沙洋、新城之役
鹹淳十年(1274)、元至元十一年十月,元軍棄郢(今湖北鐘祥)而進,進次沙洋 (今湖北荊門東南)。伯顏屢次遣人入城招降,均為守將王大用、王虎臣拒絕。於是元軍水陸並進,在金汁炮的助攻下,破沙洋堡,俘王虎臣、王大用等人,城中參與抵抗的軍民遭到屠戮。降將呂文煥隨即領兵進攻沙洋南面五里處的小城新城,遭到守將邊居誼的頑強抵禦。元軍縛王虎臣、王大用,並斬首級於城下相脅,邊居誼仍不動搖。呂文煥到城下招降,被宋軍射傷,險些被俘。伯顏見說降無效,調兵水陸猛攻。李庭領兵破外城後,元軍豎立雲梯,蟻附而上,新城告破。邊居誼舉家自焚。元軍攻占沙洋、新城後,即進入漢水下游。
漢鄂之戰
鹹淳十年(1274)、元至元十一年十一月,元軍逼降復州(今湖北天門)後,二十三日,進次蔡店(今湖北武漢西北)。當時宋淮西制置使夏貴領漢鄂舟師分據要害,荊湖宣撫使朱禩孫以游擊軍扼守大江中流,元軍不得進,伯顏派兵圍漢陽,申言由漢口渡江,引夏貴移兵來援,乘機派阿速罕領兵襲取了長江北岸的沙蕪堡(今陽邏堡西北)。十二月九日,元軍自漢口開壩,引船入淪河,轉沙蕪口,到達長江北岸。夏貴率舟師順流而下與元軍交戰,不利,子夏松敗死。伯顏派人前往陽邏堡招降,夏貴不予答理,並以戰艦數千艘橫截江面,阻止元軍過江。伯顏指揮諸將進攻,竟日不克。十三日,伯顏令阿里海牙等領步騎繼續攻陽邏堡,麻痹宋軍;另派阿術領兵溯流十餘里,泊青山磯(陽邏堡西面)對岸,當夜乘雪由江中沙洲渡江。宋都統程鵬飛敗走,元軍追擊宋軍至鄂州(今湖北武昌)東門。十四日,伯顏聞阿術渡江成功,指揮大軍急攻陽邏堡。宋都統王達陣亡,陽邏堡為元軍所據,江陵、鄂州失去禁止。夏貴聞元軍渡過長江天塹,領兵退往淮西,歸廬州;朱禩孫也還軍江陵。宋軍餘眾皆潰,長江中遊蕩無備御。十七日,元軍水陸並進,伯顏南攻鄂州,阿術北取漢陽。宋權知漢陽軍王儀以城降,鄂州更加孤立。十八日,權守張晏然以城降。荊鄂局勢遂為元軍控制。二十七日,伯顏留阿里海牙戍守鄂州,用兵荊湖,自與阿術領大軍繼續東進。
宋詔勤王
鹹淳十年(1274)十二月,元軍攻克漢陽、鄂州,順江東下,宋廷非常恐慌,詔令天下勤王。李庭芝派兵入援臨安。明年二月,賈似道率領的十三萬精兵大敗於丁家洲,形勢危急,朝廷急詔諸將勤王。各地將官自顧不暇,只。有張世傑、文天祥、李芾回響。張世傑從駐地郢州領兵入衛,途中曾收復饒州 (今江西波陽)。右相陳宜中因張世傑來自元軍後方,懷疑其與元軍有關係,不加信用,調換了他統率的軍隊。文天祥時為贛州知州,立即聯絡當地豪傑,募兵萬人人衛,四川至吉州。有人攻擊文天祥部為一群烏合之眾,結果被命令留屯在隆慶府。湖南提刑李芾應詔遣將率壯士三千入援,如同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