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語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魯番焉耆庫車一帶的語言。分焉耆與龜茲(庫車)兩種方言,差別較大。前者曾稱吐火羅語A,後者曾稱吐火羅語B。屬印歐語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羅米字母斜體。20世紀初以來,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焉耆、庫車等地發現了此語言的文獻,多屬7-8世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龜茲語
  • 外文名:無
  • 簡介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魯番的語言
  • 曾稱:吐火羅語B
  • 相關論文:《所謂乙種吐火羅語即龜咨語考》
相關研究,地位,

相關研究

法國語言學家列維研究1907年伯希和從新疆庫車和敦煌帶回巴黎的婆羅米木簡,在1913年發表論文《所謂乙種吐火羅語即龜咨語考》,斷定庫車的婆羅米木簡屬於吐火羅語B;由於吐火羅語B不僅用於庫車佛寺而且用於官方通行證,列維將吐火羅語B定名為龜茲語。列維根據婆羅米木簡有“大王Swanata”字句,考訂為《唐書》中於唐貞觀四年來朝的龜茲王蘇伐疊,由此斷定龜茲語木簡的年代是唐貞觀年間。列維又根據中國最早的2世紀佛經譯本中的佛教用語如“沙門”、“沙彌”不能對上梵文的sramana、sramenera,但與龜茲語的samane、sanmir很近,斷定中國2世紀佛經必定是從原始的龜茲語翻譯而來。
列維將吐火羅語B考訂為龜茲語根據有三:(1)吐火羅語B婆羅米木簡出土自庫車。(2)吐火羅語B用於庫車佛寺和用於庫車官方通行證。(3)吐火羅語B婆羅米木簡有人名“Swanata”,可考為龜茲王蘇伐疊。列維考證吐火羅語B為龜茲語,論據充分,已為學界普遍接受為定論。

地位

龜茲語屬於印歐語系中Centum語組的吐火羅語方言B,用印度的婆羅米字母(Brahmi)書寫。由於在語言學分類學上吐火羅語與其近鄰—印歐語的主要東方分支Satem語組的印度-伊朗語(Indo一Iranian)的距離較遠,反而與分布於歐洲的Centum語組的拉丁-凱爾特語與日爾曼語有較近的關係,故它在印歐語分類學的研究中占有舉世公認的重要地位。這使得龜茲成為古印歐語在東方分布最遠點的標誌地名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