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麥33,參試代號“龍03-3424”,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以龍麥26為母本、九三3u92為父本,通過配置雜交組合,利用後代採取生態派生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龍麥33株高95~100厘米,幼苗直立,生育期95天。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角質。灌漿速度快,後期落黃好,籽粒飽滿。對小麥稈鏽病、小麥葉鏽病免疫,中感小麥赤霉病和小麥根腐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麥33
- 別名:龍03-3424
- 審定編號:黑審麥2009001、國審麥2010022、蒙認麥2011001號
- 作物名稱:小麥
- 育種者: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
- 品種來源:龍麥26(母本)、九三3u92(父本)
選育經過,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經過
龍麥33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小麥研究室於1997年以龍麥26為母本、九三3u92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後代採用生態派生系譜法處理,利用生化標記、早代群體採取沉降值測試等進行品質定向跟蹤,高代品系在進行產量等綜合農藝性狀選擇的同時,加強蛋白質、沉降值、穩定時間等主要品質指標的選擇強度,於2003年決選而成,品系代號為龍03-3424。
在2004~2005年採用產量鑑定、異地鑑定、品質測試與病害鑑定同步進行的手段,對該品種進行產量、品質及抗性等進行綜合性狀評價。2006~2008年參加黑龍江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07~2009年參加國家春小麥東北晚熟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09年1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黑審麥2009001;2010年10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0022;2011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蒙認麥2011001號。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龍麥33為春性,中晚熟,旱肥類型,生育期95天。幼苗直立,前期發育較慢。抗旱性突出。分櫱及成穗能力強,株高95~100厘米,稈強抗倒伏。灌漿速度快,後期落黃好,籽粒飽滿。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角質。千粒重38克左右,為麵包和麵條兼用型品種。
- 品質分析:龍麥33品質優良,由強筋麵包小麥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組成,Glu-1位點上各亞基構成為2*,7+9,5+10。2007~2008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兩年品質分析結果平均為:蛋白質含量18.12%,濕麵筋含量38.2%,穩定時間14.5分鐘,容重816克/升,抗延阻力681E.U,延伸性18.5厘米,拉伸面積154.5平方厘米。各項測試結果均達強筋小麥的品質標準。
產量表現
2004~2005年參加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產量鑑定試驗,平均產量6654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龍麥26增產11.3%;2006~2008年參加黑龍江省北部晚熟組區域試驗,3年平均產量4414.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號增產6.9%。2008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908.1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號增產9.2%。
2007~2008年參加國家春小麥東北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971.4千克/公頃,比對照克旱20增產7.1%。2009年參加國家春小麥東北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437千克/公頃,比對照克旱20增產9.0%。
適種區域
龍麥33適應面較廣,一般栽培條件較好的地區均可種植,尤以黑龍江省北部高寒區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地區等地更為適宜。
栽培技術
- 選茬整地:前茬以豆茬或夏翻地為最佳,採用“松、耙、耮、壓”相結合的耕作方式及時整地,建立土壤水庫,確保秋雨春用。
- 播前準備: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播種,播前精選種子,做好發芽試驗,進行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預防病蟲害。
- 播種技術:一般以寬苗帶種植,保苗650萬~700萬株/公頃,播後鎮壓。
- 科學施肥:經驗施肥與測土施肥相結合,在土壤有機質含量3~5%的地區,施底肥純氮67.5~82.5千克/公頃,磷肥(P2O5)75.0~80.0千克/公頃,鉀肥(K2O)37.5~52.5千克/公頃;在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5%時,施底肥純氮52.5~60.0千克/公頃,磷肥(P2O5)60.0~67.5千克/公頃,鉀肥(K2O)30.0~45.0千克/公頃。施肥方式最好採取秋施肥和3葉期結合除草補施氮、鉀肥。揚花期結合防病增施氮、鉀肥提高品質等健身防病技術措施,以確保高產優質。
- 化學除草:3葉1心和4葉1心時各鎮壓1次,同時在3葉期和拔節期噴矮壯素各1次,達到壯稈防倒的目的。3~4葉期為防除田間單、雙子葉雜草,採用10%苯磺隆150~180克/公頃+6.9%驃馬900毫升/公頃,在闊葉草密度大的地塊,可加入72%2.4-D丁酯375毫升/公頃進行復配。
- 適時收穫:小麥成熟時要及時收穫,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