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頭細布
- 生產公司:日商裕豐株式會社上海裕豐紗廠
- 質地:優良
- 註冊商標:“龍頭”
抗日戰爭勝利後,龍頭細布風格獨特,
抗日戰爭勝利後
裕豐紗廠由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接管,更名為上海第十七紡織廠(中紡十七廠)。通過整修設備、調整產品結構,並沿用裕豐廠的經營原則和管理制度,使產品保持原有的特色和質量水平。民國34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該產品處於全盛時期,全廠2780台織機的70%生產龍頭細布。產品長期暢銷國內外。
龍頭細布風格獨特
布面細潔豐滿,質地厚實,色呈奶白,且越洗越白。產品統一使用潑拉脫(P.B.)自動換紆織機生產,原料以較好的美棉為主體,分級時採用的代號對外實行保密。配棉用加權平均計算長度和品級,注意接批穩定;混棉將手工、機械、棉卷混棉融合一體;經紗選用強力較好、長度較長、纖度較細的纖維,緯紗採用光澤較好、色呈奶白、棉結雜質少的纖維。在織物設計上,以23支為經紗,21支為緯紗,上重漿(上漿率32%)以增大紗的橫截面,既收到經緯均勻的效果,又可減少用棉。組織規格為36英寸23×21支64×63平布。整理間對完全符合標準的布匹在布端蓋上藍色龍頭商標印,對不完全符合標準的布匹蓋上紅色龍頭印記作副品出廠,商標印上標明布長40碼、布重12磅,而出廠實際標準掌握在布長41碼、布重12~12.5磅。
由於該產品為當時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新中國成立前夕物價飛漲,曾把龍頭細布每尺價格作為測算“生活指數”項目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中紡十七廠更名為國營上海第十七棉紡織廠。1953年,上級主管部門下達該廠生產18×18支軍用粗斜的任務,龍頭細布生產規模逐漸縮小,到60年代末,已完全被細支、闊幅、化纖混紡等新產品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