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德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鎮江
- 出生日期:1914年6月
- 逝世日期:1952年4月26日
- 職業:紡織工程專家及紡織教育家
- 代表作品:《棉紡工程》
簡介,人物評價,
簡介
呂德寬,字詔同自幼勤奮好學,12歲國小畢業,去南京入金陵中學讀國中,又去上海入聖約翰大學附中讀高中,畢業後考入滬江大學讀電機專業。因感於中國要富強,宜從發展紡織工業開始,於1934年轉入南通學院紡織科學習。1937年夏畢業後,自費去英國留學深造,先入波爾頓紡織學院,復入曼徹斯特大學作研究生,1940年5月畢業,獲紡織工程碩士學位。留學期間,因成績始終特優,每年獲得獎學金,並受麥克勞倫棉業研究獎及中國駐英大使館的頒獎。1940年秋,呂德寬回到上海,受聘於誠孚信託公司任設計室研究員。任職期間,自己動手裝配並調試單纖維強力試驗機、織物強度試驗機等先進精密儀器,為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創造條件。與此同時,呂德寬還兼任誠孚信託公司高級職員養成所(後正名為誠孚紡織專科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併入華東紡織工學院,即今中國紡織大學)教師,擔任棉紡工程、紡織試驗等課程的教學。他以先進的紡織理論與技術,聯繫國內紡織工業實際編寫講義。例如,他運用國外40年代開始發展的數理統計理論,講述隨機取樣及機率論原理,以利於紡織原料研究與產品質量管理,這在當時具有重要的開拓意義。
1943年,他受聘任申新五廠工程師,負責恢復生產,短時間內開出5000紗錠,挽回了該廠在日軍軍管期間遭受停產破壞的損失。呂德寬出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熱忱,1943年下半年去重慶,任申新苧麻紡織廠副廠長,進行苧麻脫膠及麻棉混紡的開發研究,生產出麻棉混紡線及麻棉混紡平布,對後方紡織工業的發展及麻纖維的利用起到開拓作用。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呂德寬應剛成立的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之聘,於同年年底回到上海,出任中紡公司上海第十七紡織廠副廠長。該廠原為日商在華設立的裕豐紗廠,經接收後恢復生產,計有紗錠及線錠共12.5萬錠,織機近3000台,另有毛紡環錠及走錠近3萬錠,是當時遠東最大規模的紡織企業,生產“仙桃紗”及“龍頭細布”等產品。呂德寬任職後,除負責全廠的生產行政工作外,著重推行先進的技術管理與產品質量的研究實踐,使龍頭細布的優質特點得到進一步發揚,成為有國際聲譽的名牌產品。1948年底,呂德寬升任中紡十七廠廠長,上海解放後繼續留任廠長。
在中紡十七廠任職期間,呂德寬利用業餘時間,總結在英國留學的研究心得,整理多年進行教學的教材與經驗,結合在工廠的技術實踐,並蒐集新資料參考,精心撰寫出《棉紡工程》專著,於1947年5月出版發行。
呂德寬十分重視紡織技術人員的培養。除在誠孚養成所及申新研究班授課外,從1947年起,還為中紡公司舉辦過3期“原棉研究班”及1期“工務人員技術進修班混棉組”,任班主任並講課,培訓了一批原棉檢驗、配棉、混棉的技術骨幹。1947年他還為“中紡公司高級業務人員訓練班”主講開清棉工程,提高全國各地原棉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中國紡織學會開辦紡織技術補習學校,他任滬東校教務長,由各紡織廠選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為學員,通過一年的系統培訓,使他們達到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技術員水平,從而創造條件為內地新建紡織廠輸送了一大批技術人員。他在紡織教育事業中,周密組織教學,精心授課,直接培養出上千名紡織人才,為此在紡織界享有很高聲望。
人物評價
呂德寬於1952年4月26日不幸去世,年僅38歲。中共上海龍頭(十七棉)股份有限公司委員會在正式函件中稱:“呂德寬先生是一位潔身自好、奉公守法的好同志”,應該“公正地評價他的成就和一生”。呂德寬先生秉性正直,治學嚴謹,事業心強,成就卓著,為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