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詞語解釋,基本信息,文獻記載,龍輅歷史,歷代制度,考古發現,相關閱讀,
詞語解釋
基本信息
【詞目】龍輅
【拼音】lóng lù
【釋義】天子之車。亦作“龍路”。
文獻記載
《文選·張衡〈東京賦〉》:“龍輅充庭,雲旗拂霓。”薛綜註:“馬八尺曰龍;輅,天子之車也,故曰龍輅。”唐錢起《朝元閣賦》:“農務暇,霜氣澄,天門辟,龍輅升。”宋姜夔《鐃歌吹曲·上帝命》:“璇題玉除,龍路孔蓋。”
龍輅歷史
歷代制度
《逸禮·王度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四,大夫駕三,士二,庶一。”原來,在夏、商、周時期,車馬是主人等級身份的象徵,全國僅有天子才可以乘6匹馬拉的車。但儘管史書上有記載,考古專家卻從未發現這一實物,因此,“天子駕六”成了千古之謎。
考古發現
湖北九連墩戰國古墓群發現與天子齊尊的6乘車
2002年9月,為配合湖北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建設,湖北省文化廳、文物局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對九連墩戰國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九連墩戰國古墓群,位於湖北棗陽市區東南約21公里吳店鎮與興隆鎮交界處的一條土崗上,由9座南北走向的大中型墓葬封土堆組成,綿延約3000米。 此次發掘,共發現了兩個車馬坑和兩個墓室,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車馬、禮器、樂器、兵器和漆器。已發掘出的一號墓車馬坑長52米、寬12米,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車馬坑,有33駕戰車,其中包括與周天子齊尊的6乘(6匹馬)車。河南洛陽東周王陵發現“天子駕六”
2002年10月,洛陽為興建河洛廣場進行先期文物鑽探和考古發掘,在1.6萬平方米的範圍內一下子發現了397座東周墓葬、18個車馬坑。考古人員在其中一處車馬坑裡,清理出了6匹駿馬拉一車的遺蹟,這印證了古文獻中有關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之說,被譽為堪與西安兵馬俑媲美的考古奇蹟。2006年8月16日,洛陽市唐宮西路國小的文物發掘現場,一座“天子駕六”的車馬坑發掘完畢呈現在記者面前,此略小一號的“天子駕六”,與2002年發掘的“天子駕六”出土地方僅僅相距500米。
2008年3月,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對唐宮西路國小規劃綜合樓工地進行考古發掘時,再次發現車馬坑。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中一個車馬坑竟然是一車六駕,即“駕六”。經鑑定,此車馬坑距今2000多年,屬東周時期,區域位於“東周王陵”區。 雖然“身材”較小,但卻比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的“駕六”保存得完好一些。無疑,這是又一個重要的考古新發現。
陝西神禾塬戰國秦陵園發現“天子之乘”
2005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神禾塬戰國秦陵園遺址”。遺址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南郊。布局分為南、北兩區,設有五門。整座大墓的陵園占地達260畝,南北長550米,東西寬310米,由兆溝、城牆圍繞“亞”字形大墓組成獨立陵園。2006年,考古人員在一陪葬坑中發現了一車挽馬六匹的“六馬一車”。在2007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再次在另外的陪葬坑中發掘了兩個“六馬一車”。
相關閱讀
中國車乘制度的變遷
漢代以後,牛車成為商賈們載貨販運的運輸車,商人雖富,但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地位,漢代車輿制度明確規定:“賈人不得乘馬車。”至於漢初“將相或乘牛車”,那是因為當時馬匹極度缺乏,是被作為一種反常現象載入史冊的。
東晉南渡後,江左牛多馬少,牛車興起。但乘牛車和乘馬車一樣,也有個上下等級之分。分的辦法,除牛的多少外,還有形制和裝飾。
明清時代“轎車”勃興,有騾駕、馬駕、驢駕等。轎車是木製的,皇室和貴族的車用楠木、紫檀、花梨的,百姓的車則用柳木、榆木、槐木。轎車在裝飾顏色上,等級森嚴,不得僭越:皇帝用明黃,龍鳳裝飾;親王及三品以上官用紅色;其餘用寶石藍、古銅、絳色、豆綠等;庶民百姓的轎車,只能是棉布或麻布製成,顏色也只能用皂青色或深藍色。
辛亥革命後,中國人開始把小汽車稱為“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