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正一真人,明朝中央朝廷賜予龍虎山(今江西貴溪縣西南) 道士張氏 (漢張道陵後裔) 的世襲封號,全稱“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范領道事張真人”,正二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虎山正一真人
- 性質:世襲封號
- 朝代:明朝
- 品級:正二品
龍虎山正一真人,明朝中央朝廷賜予龍虎山(今江西貴溪縣西南) 道士張氏 (漢張道陵後裔) 的世襲封號,全稱“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范領道事張真人”,正二品。
龍虎山正一真人,明朝中央朝廷賜予龍虎山(今江西貴溪縣西南) 道士張氏 (漢張道陵後裔) 的世襲封號,全稱“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范領道事張真人”,正二品。...
正一真人為道教封號,全稱是龍虎山正一真人。在明清掌道教,統領龍虎山上清官道眾。洪武元年(1368)張正朝入朝,封為真人,秩二品,世襲。...
真人及南宗陳楠真人均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正一各宗逐漸合流,清微法脈合入正一天師派,於三十代天師時形成清微弟子授籙於龍虎山必需習練清微雷法的正一天師清...
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淨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
著《漢天師世家》一卷,宋濂為之序;又輯《龍虎山志》三卷,行於世。誥封“正一嗣教凝誠志道闡元宏教大真人”,贈太子少保。 [2] ...
張陵:或作“張道陵”,字輔漢,張大順之長子,張衡、張權之父。天師道創始者,正一真人,第一代天師。孫氏:貞女,一雲雍氏,名不詳。張陵之妻,生有二子四女。子...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
此後,歷代正一天師都被元統治者封為真人。第39代天師張嗣成,在泰定二年(公元 1325年)被封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並被授權常管全國道教事務。元代,龍虎山天師府...
以後劉淵然在仁、宣之世被賜號真人、大真人,給二品印誥,與正一真人等,成為明代著名的高道。太祖以後諸帝繼續崇奉正一道。據婁近垣《重修龍虎山志》卷七所載,僅...
由於張天師祈雨有功,元朝一百年都對天師道推崇禮遇,封張天師為“正一教主”主管三山〈茅山、閤皂山、龍虎山〉符籙。 由於張宗演天師的志誠邀請,狐仙母女便常到...
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齋醮科儀簡介 編輯 正一天師道的齋醮科儀,是道教特有的宗教儀式,是道教中溝通人與神的聯繫,祈禱神仙保佑,賜福消災或為亡者追薦超度的宗教活動。
龍虎山天師府,全稱為“嗣漢天師府”。明太祖易天師之號為“大真人”,故亦稱“大真人府”,是歷代天師祀神和起居之所。天師府坐落在今鷹潭市上清鎮的中部,面對...
送張天師歸龍虎山詞句注釋 1.張天師:即張嗣成,字次望,號太玄,張與材之子。正一派第三十九代天師,號“太玄輔化體仁應道大真人”。龍虎山:山名,位於今江西...
上既頒詔,復遣使往江西廣信府貴溪縣龍虎山,召三天大法師正一張真人,詣京設延禧萬壽禳妖護國清醮一壇。使者至真人府,見書金字牌雲:正一天師洞府上清宮。左右聯...
由於張天師祈雨有功,元朝一百年都對天師道推崇禮遇,封張天師為“正一教主”主管三山(茅山、閣皂山、龍虎山)符籙。由於張宗演天師的至誠邀請,狐仙母女便常到天師...
創立了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漢順帝時永壽元年在鶴鳴山創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自稱“三天法師正一真人”,並纂道書24篇。漢桓帝...
子孫世襲領江南道教,主領三山符籙。”這是龍虎山張天師世稱“正一真人”之始。 《通鑑?輯覽》稱:“元世祖詔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演道靈應沖和真人。”此實...
”這是龍虎山張天師世稱“正一真人”之始。 《通鑑 輯覽》稱:“元世祖詔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演道靈應沖和真人。”此實為張氏世襲天師之始。據《元史 成宗...
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龍虎山(正一宗壇)、茅山(上清宗壇),以及閣皂山(靈寶宗壇)三家,合稱三山符籙。南宋末和元代,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道門中及民間習慣稱張天師)...
“大真人府”;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御賜“大真人府”匾額;民國十六年(1927年)道教正一道龍虎宗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維修天師府,“大真人府”便改用原名“嗣...
奉旨撰《續道藏》,授正一嗣教闡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緒堂弟永紹之子 娶駙馬謝公之女為妻,補寫《天師世家》,輯《龍虎山志》三卷,編《續...
”這是龍虎山張天師世稱“正一真人”之始。《通鑑?輯覽》稱:“元世祖詔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演道靈應沖和真人。”此實為張氏世襲天師之始。據《元史-成宗...
整個景區規劃面積320平方公里(其中,龍虎山景區管委會管轄範圍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宮、正一觀、仙水岩、應天山、馬祖岩、洪五湖六大景區,景區內共有99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