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天師歸龍虎山

《送張天師歸龍虎山》元代詩人揭傒斯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從張天師進京寫,替張天師占盡身份;頷聯用誇張的手法,渲染天師要回去了,神仙們都來迎接他的法駕;頸聯寫到張天師自身,極言張天師具有崇高的地位與深奧的法術;末聯則是想像天師回到龍虎山後的情況。此詩圍繞著送行一事,表現了他道行高深、自尊自重的高尚品格,也顯示了他的崇高地位和深奧法術。全詩造語置詞深切入微,有真情實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張天師歸龍虎山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揭傒斯
  • 作品出處《揭傒斯全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張天師歸龍虎山1
閉戶京城晝懶開, 初聞北覲卻南回2
馮夷擊鼓乘龍出3, 王子吹笙跨鶴來4
囊里天書明日月, 匣中神劍閟風雷5
回瞻魏闕紅雲擁6, 應在山中看早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張天師:即張嗣成,字次望,號太玄,張與材之子。正一派第三十九代天師,號“太玄輔化體仁應道大真人”。龍虎山:山名,位於今江西貴溪市,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其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
2.北覲(jìn):北上覲見天子。覲,原為諸侯秋朝天子之稱,後為晉見國家元首的通稱。
3.馮夷: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也作“冰夷”。
4.王子:即王子晉,古仙人,傳說曾騎鶴吹笙於緱氏山升仙。跨:騎。
5.閟(bì)風雷:使風雷失聲失色。
6.魏闕(wèi què):朝廷。

白話譯文

他住在京城裡,大白天也懶得打開門。剛聽說他是來晉見皇帝的,現在卻又要回到南方龍虎山去了。
水神馮夷擊鼓乘龍而出,仙人王子喬吹笙跨鶴而來。
他袖裡藏著天書,可參鬼神不測之機,掌造物無盡之化。他腰匣間佩著神劍,這神劍蓄閉著風雷。
當他回憶起在帝京里的情形時,只覺得那是紅塵里擾擾攘攘的事,現在他只管在山中欣賞著早開的梅花。

創作背景

詩作於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時揭傒斯在翰林院任職。江西貴溪的龍虎山是道教聖地,漢張道陵後人歷承衣缽代代相傳,掌教於此地。元代崇尚道教,對歷代天師都有封號,當時天師張嗣成,嗣父張與材位,為三十九代天師,領江南道教,主三山符籙。此詩就是為這位天師送行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是一首送行詩,詩中描寫了張天師進京朝見皇帝時的表現和受到的熱烈歡迎及其袖藏天書、腰匣神劍的不俗形象,表現了他道行高深、自尊自重的高尚品格,也顯示了他的崇高地位和深奧法術。
首聯即替張天師占盡身份。從張天師進京寫起,“閉戶”說明他不接俗客,顯出道行的高深,同時也說明他自尊自重。而用“北覲”二字,說他進京是為見皇帝而來,將上句更推進一層。“卻南回”說明他並不迷戀京師的生活。頷聯用誇張的手法,渲染天師要回去了,神仙們都來迎接他的法駕。此聯是名言佳句,以對仗工整、用典貼切著稱,“龍”“鶴”相對,同氣相求。通過描寫水神和仙人熱情歡迎的場面,表現了張天師馭神驅鬼的高超本領。頸聯寫到張天師自身,極言張天師具有崇高的地位與深奧的法術。末聯則是想像天師回到龍虎山後的情況。
全詩圍繞著送行一事,詩人對天師的道行、法術,生活情性,作了多方面的描寫,塑造了正一道後期教主的形象。送行詩,貴在切合彼此身份,造語置詞深切入微,有真情實感,否則就流入俗套,作者正是做到了這些。此外,揭傒斯於律詩刻意學杜,這首詩就頗似杜甫《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的筆法。

名家點評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李夢生《律詩三百首:圖文本》:此詩可與《送訢上人笑隱住龍興寺》對讀,一贈道士,一贈僧人,均從道行非凡與榮辱不驚的兩個角度為主人公占身分。無論是“用世”還是“出世”,都寫得體面堂皇,由此可體味元人律詩崇尚鋪張揚厲的作風。

作者簡介

揭傒斯(1274—1344年),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人。元代書法家,字曼碩。延祐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元統初官升至侍講學士,贈護軍,追封豫章郡公,諡文安。故世稱“揭文安”。總修遼、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擅長詩文和書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