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穿峽風景區
- 地理位置:天台縣白鶴鎮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風景
- 著名景點:台岳春秋景區,太白臨風區
主要景點,旅遊信息,自駕路線,客運路線,地理環境,景區古文,
主要景點
龍穿峽風景區分為十大景區,台岳春秋、秀溪觀瀑、五泄流泉、太白臨風、游龍戲鳳、龍穿破壁、石門叩關、天池浴翠、山峽探險、空谷鳥鳴景區。台岳春秋景區包括台岳仙蹤、春秋軒、霞客坪、桐坑溪電站,讓你一步踏入文化廊,走進千年天台史。 秀溪觀瀑區一橋、一湖、一亭、一瀑和諧自然,恍若天成,橋粗獷純樸、野趣漾然;子薇亭乖巧秀麗,充滿詩情畫意;秀湖水清澈見底,一群群石斑魚就象湖中的精靈,輕盈游弋;司馬瀑更是氣勢非凡:溪水流經峽谷陡遇懸崖,跌落入醉池,迴旋澎湃後由前面一處裂口衝出,洋洋灑灑從80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嘯而下,飛珠濺玉,晶瑩剔透。五泄流泉區以瀑布和絕壁為勝,瀑布總體落差高達一百多米,分五疊層層貼崖而墜,瑩如白練,柔若雲錦,冬夏不竭。石壁山勢陡峭,壁面如削,上面密布的石紋有如一部散落的天書,讓你剛為銀瀑飛泉驚嘆過,又情不自禁的為眼前的石壁叫絕。
台岳春秋景區
台岳春秋景區包括入口大門,遊客中心,龍川飛渡廊、台岳文化長廊,讓你一步踏入文化廊,走進千年天台史。秀溪觀瀑區一橋、一湖、一亭、一瀑和諧自然,恍若天成,橋粗獷純樸、野趣漾然;秀湖水清澈見底,一群群石斑魚就象湖中的精靈,司馬瀑更是氣勢非凡,溪水流經峽谷陡遇懸崖,跌落入醉池,迴旋澎湃後由前面一處裂口衝出,洋洋灑灑從80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嘯而下,飛珠濺玉,晶瑩剔透。
太白臨風區
位於懸崖頂,也是司馬瀑的出口,站在頂端的青蓮台上,群山、秀湖盡收眼底,大手一揮,竟有指點江山的豪氣。游龍戲鳳區即峽谷區,由七仙女、戲鳳坪、龍穿濯足、陶然居、三星潭組成。一路溪水叮噹,如歌如訴,兩岸樹林陰翳,水影斑駁,溪邊卵石堆疊,天然成趣。走到這裡,不妨脫鞋濯足,疲勞會在清清的溪水中悄悄溜走,給人無限享受. 龍穿破壁為“一線天”景色,幾萬年前因地殼運動產生裂縫,又常年被水沖刷而成的摩崖雙聳夾壁,斷崖壁立,高近百米,頂端寬不及米,形同門戶,徐霞客認為它似“石門雙插”,內有龍潭,深不可測,令人遐想無限,壁上水珠飛濺,立足潭邊,如沐甘露。佇立潭邊,你還可以看到景區最“人工”的景點—雙曲拱壩,雙曲拱壩古樸自然,壩型圓潤優雅,整個大壩就地取材,用粗粒花崗岩條形石材建成。天池浴翠區擁有天池、醉瓊樓、凝翠軒、銀河渡等景點。天池水色碧綠無暇,繞以一個個如披龍鱗的金色沙灘,純淨秀美,此刻如果再能碰上幾位披紅戴綠的紅著臉兒,美得天仙般的嫵媚少女款款而來,那天下的美在這兒就算是都湊齊了。
外圍景點
三門
旅遊信息
自駕路線
◆上海到龍穿峽風景區(425公里)
龍穿峽地圖 天台山龍穿峽交通地圖
![龍穿峽地圖 天台山龍穿峽交通地圖 龍穿峽地圖 天台山龍穿峽交通地圖](/img/a/3f0/cGcq5iY1UmYhdzNzU2MjVWZjRzNxUTZhFWNy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杭州到龍穿峽風景區(約232公里)
◆寧波到龍穿峽風景區(約160公里)
從寧波駕車走甬台溫高速公路至三門,經S224、瀋海高速、常台高速到天台山龍穿峽景區
◆金華到龍穿峽風景區(約200公里 約需2小時)
在330國道/330國道向右轉11.4公里,金麗溫高速入口向左轉6米,上匝道走金麗溫高速12.4公里,出口走杭金衢高速16.9公里,轉甬金高速108公里轉上三高速,走42公裏白鶴殿出口下,右轉800米至白鶴鎮---沿路標指示約5公里上山公路(有專人調度)—景區大門
◆麗水到龍穿峽風景區(約300公里 約需3小時)
走金麗溫高速110公里,金華出口走杭金衢高速16.9公里,轉甬金高速108公里轉上三高速,走42公裏白鶴殿出口下,右轉800米至白鶴鎮---沿路標指示約5公里上山公路(有專人調度)——景區大門
◆衢州到龍穿峽風景區(約280公里 約需3小時)
衢州走杭金衢高速約130公里轉甬金高速108公里轉上三高速,走42公裏白鶴殿出口下,右轉800米至白鶴鎮---沿路標指示約5公里上山公路(有專人調度)——景區大門
客運路線
天台客運站乘坐“天台-白鶴”的中巴,在白鶴下,換乘白鶴鎮至景區摩的(參考價15元/人),計程車、麵包車(參考價25元/車)。
◆天台到龍穿峽風景區
地理環境
萬峰攢翠澗瀑泄銀的龍穿峽風景區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天台山的十三大景區之一桐坑溪──萬年寺景區境內。景區融山水、峽谷、飛瀑、洞泉、名木、花草、鳥獸為一體,以峰險、壁絕、洞奇、霧幻為主打特色。龍穿峽風景區是江浙一帶不可多得的自然山水畫廊,它以八瀑一湖自然景觀為構架,道教文化為精髓,霞客文化為指引,吸引著不少海內外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龍穿峽景區內群山環抱,擁山為屏,飛瀑流泉,以水傳情,
區內峽谷縱橫,奇石嶙峋,其山勢、雲海和奇松酷似黃山,又自有一番獨特風韻。遊人進入景區,但見兩側險峰上懸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看群峰競秀,千姿百態,山間常年雲繚霧繞,姿態萬千,如臨仙境。山里空氣水洗似的純淨,深吸一口,流連不已。景區山巒峻俏,樹木蔥蘢,植被覆蓋率高且種類豐富,路邊常見為針闊混交林。
景區古文
游天台山賦(序言)
東晉-孫綽
天台山方外志(節錄)
明-傳燈
天台山者,東瀕大海,界水而止,為東南一大結局。而父於南嶽,祖於峨山,曾於崑崙,高於雪山。自雪山東南而下,不減四五萬里。所有靈粹之氣,莫不畢集於此。為神仙之窟宅,羅漢之道場,間生聖賢,養育英哲,豈徒然哉。
若夫春日載陽,草木生香,山花奪目,好鳥相將,則有春景之勝。朱明赫赫,樹蔽原濕;數里無塵,泉流澗側,則有夏景之勝。涼風振條,林木蕭蕭;蹲鴟黃獨,山家正饒。則有秋景之勝。玄英司職,喧塵時息,幽溪泉鳴,圓通之宅,則有冬景之勝。
蓋台山之勝,無論四時之佳。雨霽雪月,朝雲暮霞,無不可入者。余謂台山之勝,故當過之識者,必以余為知言然。
台岳賦
鄂東-方原林
南龍入海兮,台岳橫空。千巒拱秀,萬壑爭流。海雨乘風播甘霖,蔥蘢莫辨春冬。更雪山之西來,得靈粹之畢集,吳開道源,陳創佛宗,林泉畫棟,鐘鼓晨昏。天之台兮華之頂,引風流無數遺芳蹤。丹青與四時爭妍,辭情攜山水共榮。萬里記游開篇地,五嶽尋仙天姥夢。神靈獨佑兮,霧露半涵凝細婉,匯成秀溪九里;路斷危崖無反顧,跌做龍穿八瀑。眺瀟湘晴嵐,琴心三疊識靈寶;窺白鶴掠翅,石泄月華織繚綾。飛流直下勢破壁,濯清波游龍戲鳳;縱灑懸河入醉池,領三友大白臨風。緣階鑄鏡登桐柏,仗劍叩關越石門。雙曲回音,聳為高壩;天池浴翠,瓊樓醉仙。仰蒼穹而魄動,俯裂谷而魂驚。舟泛三峽銀河渡,歸尋古道百鳥鳴。回首兮,天台四萬八千丈;一領龍穿秀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