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雞

龍眼雞

龍眼雞,昆蟲名,為 同翅目(Homoptera ),蠟蟬科(Fulgoridae)。 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都廣有分布。國外東南亞多國亦有分布。除龍眼、荔枝外,尚危害芒果、橄欖、柚子等,是熱帶、亞熱帶果園中常見的害蟲,無論成蟲、若蟲均吸食寄主枝幹汁液,使枝條幹枯、樹勢衰弱;其排泄物還可誘發煤煙病。

龍眼雞是東方蠟蟬屬的模式種,一如其他同屬物種,龍眼雞以吸食樹液為生,本種主要吸食龍眼以及荔枝的樹液,而方法是以其細長的啄刺破樹皮吸食流出的樹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龍眼雞
  • 拉丁學名:Fulfora candelaria
  • 二名法:Fulfora candelaria (Linnaeu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真節肢動物亞門 Eu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Pterygota
  • :同翅目Homoptera
  • 亞目:同翅亞目 Homoptera
  • :蠟蟬科 Fulgoridae
  • :東方蠟蟬屬
  • 分布區域:東南亞,中國南部。
形狀特徵,分布情況,寄主範圍,生活習性,危害情況,天敵,防治意見,

形狀特徵

成蟲體長(頭突至腹末)37-42mm,翅展68-79Mm,體色艷麗。頭額延伸如長鼻,額突背面紅褐色,腹面黃色,散布許多白點。複眼大,暗褐色;單眼1對紅色,位於複眼正下方。觸角短,柄節圓柱形,梗節膨大如球,鞭節剛毛狀,暗褐色,胸部紅褐色,有零星小白點;前胸背板具中脊,中域有2個明顯的凹斑。兩側前沿略呈黑色;中胸背板色較深,有3條縱脊。前翅綠色,外半部約有14個圓形黃斑,翅基部有1條黃赭色橫帶,近1/3至中部處有兩條交叉的黃赭色橫帶,有時中斷;這些圓斑和橫帶的邊緣常圍有白色蠟粉。後超橙黃色,頂角黑褐色。足黃褐色,但前、中足的脛、跗節黑褐色。腹部背面桔黃色,腹面黑褐色,被有蠟質白粉,各節後緣為黃色狹帶,腹末肛管黑褐色。
卵近白色,將孵化時為灰黑色,倒桶形,長2.5-2.6mm,背面中央有縱堤,前端有一錐形突起,有橢圓形的卵蓋,60多至100多粒集聚排列成長方形卵塊,卵粒問由膠質物粘連,卵塊上被有白色蠟粉。
初齡若蟲體長約4.2mm,酒瓶狀,黑色頭部略呈長方形,前緣稍凹陷,背面中央具一縱脊,兩側從前緣至複眼有弧形脊。中脊兩側至弧形脊間分泌有點點白蠟,或相連成片,胸部背板有3條縱脊和許多白蠟點,腹部兩側淺黃色,中間黑色。

分布情況

東南亞,中國南部。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已知:福建(福州、莆田、仙遊、泉州、晉江、廈門、漳州、詔安、漳浦、長泰、全省分布,閩北較少)浙江(平陽、蒼南)江西(戈陽、定南)、湖南(湘西、湘中、湘南)、金門、廣東(湛江、徐聞)、香港、廣西(南寧、欽州、玉林)、海南(萬寧)、貴州、四川、雲南(景洪、河口、付寧、耿馬、勐海、峨山、元江)。國外印度、錫金、緬甸、泰國。

寄主範圍

主要危害龍眼,也危害荔枝、橄欖、柚子、柑桔、黃皮、鳥柏、桑、臭椿、芒果、梨、李、可可。產卵多在龍眼樹幹,其次荔枝、梨、榕、百合歡、術麻黃也有,以及其他寄主植物。

生活習性

龍眼雞在廣東每年出生1代,以成蟲在樹枝主幹越冬。每年3月開始活動,分散在寄主枝幹上刺吸取食,補充營養,直至5月始交尾產,卵塊多產於離地面1.5-2米的主幹或主枝,通常每雌僅產一卵塊,有卵60-100粒,卵期20-30天。
6月若蟲盛孵,初孵若蟲有群集性,若蟲活潑,善跳躍,發生嚴重時蟲口密布於枝葉叢間。
9月上中旬若蟲逐漸羽化。
成長一年發生1次,以成蟲靜伏在果樹枝條分叉處下側越冬。第二年3月上、中旬恢復活動,4月後飛翔活躍,5月為交尾盛期,交尾後7-14天開始產卵,卵多產在2米左右高的樹幹平坦處和徑粗為5-15毫米的枝條上。每雌蟲一般產1卵塊,每塊有卵60-100粒,數行縱列成長方形,並被有白色蠟粉。卵期19-30天,平均25天左右。6月份卵陸續孵出若蟲,初孵若蟲靜伏在卵塊上1天后才開始分散活動。9月出現新成蟲。若蟲善彈跳,成蟲善跳能飛。一旦受驚擾,若蟲便彈跳逃逸,成蟲迅速彈跳飛逃。

危害情況

主要危害龍眼,盛發時,蟲口密布於枝葉叢問。成蟲、若蟲以口針從栓縫插人樹幹和枝梢皮層吸食汁液,被刺吸後皮層漸次出現小黑點 數量多,發生嚴重時,能使樹勢衰弱,枝條枯乾,落果或果實品質低劣。其排泄物可致煤煙病。在龍眼、荔枝、橄欖、芒果混栽之處,發生蟲口數量尤其多。若蟲善彈跳,成蟲善跳能飛。稍受驚憂,若蟲便彈跳逃逸,成蟲彈跳飛逃。

天敵

龍眼雞寄蛾
龍眼雞成蟲體上有一種寄生性天敵,龍眼雞寄蛾Fulgoraecia bowringii Newman以幼蟲在龍眼雞成蟲腹部背面寄生,是為外寄生。成蟲體長約10mm,翅展約23mm,黑褐色。前翅散布銀灰色鱗斑,緣毛色淡。觸角雙櫛狀,雌蛾的櫛支較長。卵產於寄主恬動的樹木上,孵出幼蟲尋找到寄主後,脫皮變成蛞蝓型幼蟲,體淡黃白色,靠趾鉤牢固的附著在寄主腹部背面節間膜附近,由幼蟲吐液形成的絲道上,隨寄主飛翔而不會脫落。成長幼蟲體粗短,肉色,橢圓球形,約有半個蠶豆大小,背面復白色蠟粉,頭縮在前胸下,腹部短,腹足5對,趾鉤單序扁橢圓環形,鉤的基部有齒。常一或兩三頭一起,寄生於龍眼雞腹部背面,頭部插進節間膜下,吸吮體液。這種外寄生可能導致寄主失去繁殖力。蛹在包有幼蟲蠟被的白色繭中,羽化時黑褐色的蛹殼半露在繭上。

防治意見

結合荔枝蝽等重要害蟲,進行綜合防治。越冬期捕捉成蟲。卵期結合修剪、疏梢刮除卵塊。若蟲期掃落若蟲,放雞鴨啄食。必要時低齡若蟲期噴藥,儘量少施農藥5、6月保護利用天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