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同翅目(Homoptera ),蠟蟬科(Fulgoridae)。 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和雲南,及印度和錫金等。主要危害龍眼、荔枝、芒果、烏桕、黃皮和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脊龍眼雞
- 別稱:長鼻蠟蟬、黑脊長鼻蠟蟬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insecta
- 目:同翅目 Homoptera
- 科:蠟蟬科 Fulgoridae
- 屬:東方蠟蟬屬 Fulfora(Pyrops)
- 分布區域:湖南、廣東、廣西和雲南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人工防治,藥劑防治,生物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37~42毫米,翅展68~79毫米。體色艷麗。額突出如長鼻,略朝上彎曲,額突背面紅褐色,腹面黃色,有許多白色小點。觸角基部2節膨大如球,鞭節剛毛狀,暗褐色。胸部紅褐色,有零星小白點。前胸背板呈凸字形,具中脊和兩個明顯的刻點,兩側前緣略呈黑色。中胸盾片顏色較深,有3條縱脊。前翅略厚,翅脈綠色,膜質部分黑色,有明顯的黃色斑點,斑點邊緣白色,近基部的斑點集合成“IX”形,近外緣有明顯的5~7個小斑點,以及色澤較淡的幾個點。後翅略呈三角形,橙黃色,外緣近1/3黑色。腹部背面黃色,腹面園褐色,被有蠟質白粉。
卵
白色,漸變為淺黃色,腹面黑褐色,被有蠟質白粉。卵白色,漸變為淺黑色,倒桶形,長2.5~2.6毫米,背面中央有縱堤,前端有一錐狀突。卵排列成整齊的長方形卵塊,卵粒間由膠質物粘連,卵塊上覆蓋有白色蠟粉。
若蟲
初齡若蟲體長4.2毫米,酒瓶狀,黑色。頭部略呈長方形,前緣稍凹陷,背面中央具一縱脊,兩側從前緣至複眼有弧形脊。中脊兩側至弧形脊間分泌有點點白蠟,或相連成片。胸部背板有3條縱脊和許多白蠟點。腹部兩側淺黃色,中間黑色。
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長,以成蟲靜伏在果樹枝條分叉處下側越冬。第二年3月上、中旬恢復活動,4月後飛翔活躍,5月為交尾盛期,交尾後7-14天開始產卵,卵多產在2米左右高的樹幹平坦處和徑粗為5-15毫米的枝條上。每雌蟲一般產1卵塊,每塊有卵60-100粒,數行縱列成長方形,並被有白色蠟粉。卵期19-30天,平均25天左右。6月份卵陸續孵出若蟲,初孵若蟲靜伏在卵塊上1天后才開始分散活動。9月出現新成蟲。若蟲善彈跳,成蟲善跳能飛。一旦受驚擾,若蟲便彈跳逃逸,成蟲迅速彈跳飛逃。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在越冬成蟲產卵前捕捉成蟲。在產卵期結合修剪或疏梢,刮除卵塊。若蟲期,掃落若蟲,放雞啄吃。
藥劑防治
在若蟲低齡期噴藥,可選用80%敵敵畏乳劑800-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加0。2%洗衣粉,或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30%雙神乳油2000倍液噴灑。
生物防治
成蟲常被一種龍眼雞寄蛾寄生,每年6月寄生率較高,要保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