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龍潭鎮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28千米。面積265平方千米。轄趙莊、龍泉2個社區,包家、石營、渤海、柏香、梅樹、川主、五育、堰堤、官償、棗木、新田、花蓮、鵝塘、柳樹、江豐、潮水、深溪、丹泉、桐嶺、柳家20個行政村。渝懷鐵路、319國道過境。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趙世炎同志故居”。
[代碼]500242101:~001趙莊街社區 ~002龍泉街社區 ~200包家村 ~201石營村 ~202渤海村 ~203柏香村 ~204梅樹村 ~205川主村 ~206五育村 ~207堰堤村 ~208官償村 ~209棗木村 ~210新田村 ~211花蓮村 ~212鵝塘村 ~213柳樹村
沿革
1935年置龍潭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鎮。1997年,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瓦廠彎、永興街、中心街、永勝街、永勝下街、操坪、順河街7個居委會和燈籠、復興、黃土3個行政村。
2001年區劃調整後,龍潭鎮管轄原龍潭鎮、渤海鄉、龍東鄉、青華鄉、木桶鄉和苦竹鄉的川主村、文家村、五育村、席家村、雙江村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258平方千米,總人口54461,其中非農業人口25000人,轄49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鎮政府駐地龍潭。
2004年,龍潭鎮劃入後溪鎮的蓋坪村4個組和江豐鄉的深溪村4個組及岩口村1組後,共轄14個村和2個社區、55518人,面積265平方千米。
附:渤海鄉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24千米。319國道過境。 [沿革]1924年置渤海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包家、渤東、石營、渤海、團山、柏香、新壩、梅樹、伏龍、青 、長壩、下河、上河13個行政村。
附:龍東鄉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30千米。龍潭鎮至木桶公路過境。 [沿革]原屬龍潭鎮,1953年析置龍東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八一、新田、高堤、堰堤、官償、新寨、大帽、溪溝、棗木坪、面山、中寨、長溝、楓香、澄泉、洞坎、筆架16個行政村。
附:青華鄉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40千米。林區公路過境。 [沿革]1950年置青華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花蓮、鵝塘、水溪、陽橋、花秋、元壩、筍岩、保家、河口9個行政村。
附:木桶鄉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43千米。 [沿革]原屬龍潭鎮境地,1953年置木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柳樹、洞家、段家3個行政村。
概況
龍潭鎮位於渝東南
武陵山區腹地,面積1.5平方公里,龍潭因
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氽
水洞常積水成潭,古鎮自“龍眼”之間穿過,形如“龍鼻”,因而得名。龍潭自蜀漢以來,曾相繼為“縣丞”、“巡檢”、“州同”、“縣佐”所在地,相當於州縣的分司或副職,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自宋及清600餘年的“蠻不出洞,漢不入境”土司統治政策,造就了龍潭這一千年古鎮獨有的建築藝術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古鎮順湄舒河而建,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現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鑑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時隱時現。50多座
土家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街上店鋪林立,巷道相互連通。封火牆壁壘森嚴,氣勢恢弘。
四合院古樸幽靜,頗具特色。
湄舒河自古以來就是連結酉水匯入
沅江,通往江浙的大通道,自雍正末年廢除
土司制度,取消“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禁令後,江浙、湖廣、重慶等地客商紛紛雲集
龍潭古鎮,運來大宗食鹽、布匹等日用百貨,運出桐、茶、漆、硃砂、水銀等特產。古鎮上鹽號、商行、店鋪林立,有“貨龍潭”之稱。江西商人會館
萬壽宮、湖南商人會館
禹王宮等相繼建立起來,促進了當地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抗日戰爭日期,龍潭古鎮成為淪陷區民眾避戰的大後方,1.5平方公里的小鎮上雲集了8萬人,商賈雲集,人煙阜盛,使龍潭一時蜚聲全國,被譽為“小南京”。
龍潭鎮磚木結構的居民房屋鱗次櫛比,建築工藝各有千秋。木結構的房屋,一般人家是“三柱四騎”、“三柱六騎”。大戶人家則是“四合天井”大院。青石柱砌成古樸典雅的大朝門,院內有“中堂”,用作祭祖、迎賓和辦理婚喪大事。臨街底層用木板裝修或磚泥砌成的櫃檯,是主人出售貨物的門市。
文昌宮、
軒轅宮、禹王宮、萬壽宮等古建築,窗花門楣、畫棟雕梁,飛檐翹角,秀麗美觀。昔日在
春秋閣關公像前,有河北詩人題的“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齊喪膽。單刀會
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的楹聯。
龍潭鎮人傑地靈,是革命先驅
趙世炎、原北京市委第一副書記
劉仁、孫中山大總統府秘書、同盟會員王勃山、
瞿秋白夫人
王劍虹的故鄉。著名作家
沈從文20世紀20年代住在龍潭,寫過18歲古怪“女匪首”王么妹的動人故事,他在作品中多次描寫了龍潭古鎮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著名女作家
丁玲也描寫過古香古色的
龍潭中學;著名戲劇作家
田漢在他離別龍潭時,吟了“酉陽孤塔隱山嵐,巨石撐天未可探,聞道鯉魚多尺半,把竿何日釣龍潭”的七絕。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按照縣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總體工作部署,以龍潭新城區一體化建設管理、龍潭古鎮保護開發暨古鎮旅遊景區建設、酉陽一中高中部擴建工程建設、招商引資及龍江工業園區建設為主要抓手,解放思想,創新機制,苦幹實幹,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12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億元,同比增長1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同比增長24.3%;實現財政稅收8182萬元,同比增長41.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783元,同比增長20%。
人口
龍潭鎮轄20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4萬人,幅員面積376平方公里。龍潭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中國旅遊名鎮、中國特色鎮旅遊新幹線試點鎮、重慶市魅力小城鎮、重慶市市級中心鎮、重慶市百強鎮。龍潭歷史文化悠久,曾有“貨龍潭”、“小南京”的美譽,趙世炎、王勃山、趙君陶、劉仁、王劍虹等仁人志士、革命先賢誕生於此,也曾留下賀龍、沈從文、丁玲、田漢等名人足跡,李鵬、楊汝岱、羅豪才、費孝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臨視察。
主要領導
陳宏波:主持鎮黨委工作,側重龍江園區工作,聯繫酉一中、天雄錳業、武漢凱迪。
陳 偉:負責渤海組團新區及趙莊工程建設,聯繫酉一中、浩渝錳業、園區110變電站。
吳小明: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協助陳宏波同志主持黨委工作和龍江園區工作,聯繫龍潭希望國小、天吉錳業、佐弦瑩石、驪馬彩瓦。
吳吉福:主持鎮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分管林業、烤菸工作。聯繫林業站、飛播站、菸草站,聯繫川主村、五育村、南翔國小、香桂加工廠、神州氣體、興友蔬菜有限公司,負責泔江公路建設。
白明躍:分管黨建、群團、旅遊、科技、文化;聯繫文化服務中心、工會、婦聯、團委、老協、趙世炎烈士紀念館,聯繫花蓮村、鵝塘村、青華國小、強洪化工廠、漢森公司,負責“百家祠堂”建設和古鎮保護與開發。
田 輝:分管紀檢、監察、教育、衛生、社保、勞務工作,聯繫紀檢辦、教管中心、衛生院、社保所,聯繫趙莊社區、柏香村、渤海中學、柏香國小、酉州複合肥廠、東能水電開發公司,負責“酉一中擴高”工程。
冉國安:分管城建、國土、中心鎮(百強鎮)工作,聯繫城建辦、國土所、規劃執法分局、梅樹村、渤海國小、業成鐵合金廠、方大化肥公司,負責快速通道和新城區建設。
張 飛:協助陳宏波同志抓好龍江園區規劃建設工作,聯繫光和生物化工公司、富騰集團紗廠、裕能集團。
石敦常:分管招商引資、機關、財稅、爭資立項、工商經濟、環保、統計、檔案工作,聯繫黨政辦、財政所、經發辦、工商所、國稅所、地稅所、農行、農商行、糧站,聯繫龍泉社區、堰堤村、龍潭中學、銘久有色金屬公司、龍潭水泥廠,負責聯繫工業園區建設。
曾 玥:負責宣傳、統戰工作,分管民政、電力、廣電、郵政工作,聯繫社事辦(民政辦)、供電所、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視站,聯繫新田村、龍東國小、四達機械廠、華西公司,負責趙莊工程建設和殯葬改革工作。
石 義:負責人武工作,分管政法綜治、信訪穩定、安全生產、城管工作,聯繫安辦、城管辦、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交警中隊、鐵路派出所,聯繫包家村、棗木村、包家國小、九鑫水泥廠、烏電集團高純矽項目,負責集鎮基礎設施建設。
陳長成:負責組織、人事工作,分管計生、交通工作,聯繫計生辦、組織辦、火車站、汽車站、公交公司,聯繫渤海村、柳樹村、木桶國小、金派化工、龍雨化工廠,負責鎮北片區開發建設。
倪建偉:協助吳吉福同志抓好林業工作,協助石權同志抓好農業農村工作,聯繫渤東國小、益定、機制頁岩磚廠。
石 權:負責農業、畜牧、水利、扶貧、藥業工作,聯繫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站、自來水廠、供銷社,聯繫官償村、石營村、官償國小、工貿小區、群英機械廠,負責“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和泔江公路建設。
五項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信息交流平台。二是提升大學生“村官”政治素養和經濟管理水平。三是繼續做好大學生“村官”管理服務工作,確保大學生村官住得下、留得住、學得好。四是實施大學生“村官”幫扶農戶科技致富工程。大學生“村官”每人選定一個科技致富項目,選定一戶貧困農戶實施定點幫扶。五是引導大學生“村官”做好兼職科普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