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湖村,位於坑梓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嚇田村、大塘村、新屋村、牛背村、嚇陂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和台地村內有嶺排山、大嶺古山,最高海拔100 余米。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羅氏先祖羅子彥、羅子德兩兄弟以及三嬸賴氏、堂兄弟從廣東和平縣遷此而形成。因村前有個形似“牛皮”的湖曾名“牛皮湖”,後繼用龍田的“龍”字,加上牛皮湖的“湖”字而取名龍湖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湖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
  • 地理位置:坑梓街道西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9 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羅姓、黃姓。第一大姓為羅姓,清雍正年間從廣東和平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黃姓,先祖黃超元150多年前因貿易生意攜妻兒遷至龍湖,其後世子孫全都已遷離龍湖村。目前龍湖村的黃姓居民都是後來遷至此地,主要是黃維敏(滿房)、黃毓安後裔。
2015年末,戶籍人口225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135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8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約4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5人。祖籍該村的華僑1人,居住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4年實行村改居民小組,龍湖村設為龍湖居民小組,村民轉變為城市居民。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財產性收入等。
龍興北路、新湖南路穿村而過。20世紀60年代通電,80年代通電話,1982年通自來水、2000 年通網際網路,2008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龍田國小,共6個年級13個班,2015年在校學生560人、教職工48人;另有龍田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約400人、教職工45人。村內建有籃球場、龍湖公園等。
該村存有《羅氏族譜》,該族譜的作者甚多,其中歐陽修落款最多,最早應修於北宋年間。內有"羅氏家訓""羅珠誡子孫訓""治家祖訓"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宗祠2座。
上圍羅氏宗祠,建於清雍正年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土木石結構,宗祠前有月池。由於年久失修,兩側房屋只剩牆基.習僅剩3間保存完好。
下圍羅氏宗祠,即六秀堂,建於清雍正年間,2009年,由龍湖、務地埔、嶺排圍羅氏宗親捐款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00多工方米,土木石結構。宗祠寬2間,進深3間.列牆、屋頂由青磚、硬山頂、灰瓦構成。祠堂正門前有一寬闊禾坪,禾坪前方有一月池。一有牌坊,上刻"蘭桂騰芳",造型簡潔樸實,工藝精美;二進祠堂,懸山頂結構,祠堂中供奉羅門堂上歷代先祖牌位,龕門對聯"祖德寫流千秋盛;宗枝奕業萬年興"
每年春節,羅氏宗親在各自的祠堂祭拜祖先。
村中逢年過節及舉行慶典時會有舞麒麟表演,該風俗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2000年後,龍湖村與大水灣村合作,將舞麒麟技藝進一步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