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津橋位於福建省安溪縣城南街(今大同路)與藍溪溪岸交匯處,即古黃龍渡,後稱龍津渡。龍津橋和上游的鳳池橋(現為安溪大橋),歷史上關係著藍溪兩岸的盛衰。舊《縣誌》載:“建兩橋,邑人物始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津橋
- 橋長:251.2米
- 寬:12米
- 年代:宋紹興八年
龍津橋位於福建省安溪縣城南街(今大同路)與藍溪溪岸交匯處,即古黃龍渡,後稱龍津渡。龍津橋和上游的鳳池橋(現為安溪大橋),歷史上關係著藍溪兩岸的盛衰。舊《縣誌》載:“建兩橋,邑人物始盛。”
龍津橋位於舒城縣城關鎮南門外的南溪河上。南溪又名鷗溪,古稱龍舒水。過去這裡河道寬闊,水量充足,航運發達。給東西水運帶來方便,但也給南北交通造成阻隔。大約在...
龍津橋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千年古村大嶺村。建於康熙年間,是由紅色砂礫岩建成的一墩兩孔拱橋。橋墩兩側有較罕見的分水脊,既防止船隻衝撞,又可減少水對橋體的...
龍津橋位於舒城縣城關鎮南門外的南溪河上。南溪又名鷗溪,古稱龍舒水。過去這裡河道寬闊,水量充足,航運發達。給東西水運帶來方便,但也給南北交通造成阻隔。大約在...
南京市六合區龍津橋工程總投資20848萬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道路、橋樑、綠化、亮化、綜合管線等工程。龍津橋項目地址位於雄州街道,北起紫霞街,南至雙客路,跨越滁河,...
龍津橋位於海城東側龍津河,為東西向。東側橋引40米,全長80米。橋面寬7.5米,橋高7.5米。除兩頭橋墩外,中間設橋墩四個,橋而護以欄桿。...
龍津橋位於福建省安溪縣城南街(今大同路)與藍溪溪岸交匯處,即古黃龍渡,後稱龍津渡。龍津橋和上游的鳳池橋(現為安溪大橋),歷史上關係著藍溪兩岸的盛衰。舊《...
閩侯縣廷坪鄉龍津橋位於閩侯縣廷坪鄉流源村東南約1千米。始建於宋代,明崇禎四年(1631)改建為木拱廊屋橋,清乾隆二十年(1755)、道光二十三年(1843)及1998年...
此橋始建於明萬曆19年(公元1591年),歷經四百多年歷史,位於湖南省芷江縣;橋全長246.7米,寬12.2米,中間過道寬5.8米,高15米(最高處17.99米);2000年被...
龍津橋位於福建省永春縣東嶽廟西面,又名東嶽橋。...... 龍津橋位於福建省永春縣東嶽廟西面,又名東嶽橋。中文名 龍津橋 地理位置 福建省永春縣東嶽廟西面 總...
龍津橋又名玉鎖橋、溪尾橋,位於屏南縣屏城鄉後壠村水尾。橋為東西走向,始建於清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董事張芳等募建,為本縣至今保護尚好的折線型木拱...
侗族特色的龍津風雨橋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跨越流經縣城的舞水河,自明代萬曆十九年(1591年)名僧寬雲帶頭捐建建成起,幾經圯毀,多次修復,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
香港龍津石橋,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條石砌棧橋(具碼頭功能的橋狀石砌建築),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全長200米,寬2.6米,分為南、北兩段,以花崗石建成,...
作品原文龍津橋 宋代:范成大 燕石扶欄玉作堆,柳塘南北抱城回。 西山剩放龍津水,留待官軍飲馬來。1作者簡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
龍津大橋(南門大橋) 古稱龍津橋,在安溪縣城南黃龍渡(今大同路南端)。...... 龍津大橋(南門大橋) 古稱龍津橋,在安溪縣城南黃龍渡(今大同路南端)。...
龍津河位於海豐縣海城鎮的東部,發源於蓮花山南麓銀瓶山,全程15公里,穿過海豐縣城後匯入麗江,從長沙灣出海。龍津河是海豐的母親河,她孕育著一代又一代傑出人物,在...
龍津石橋,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條具碼頭功能的古橋,建於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全長200米,寬2.6米,分為南、北兩段,以花崗石建成,是當時全港最長和最堅固的...
龍津石塔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沙井鎮沙四老村的河涌邊,用粗砂岩材鑿制,當地的人們叫它花塔公。龍津石塔是古代人用於鎮水的風水塔。整個塔並不高大,單層方形塔身,下...
龍津東路在廣州市西南中部,東至人民中路,西至帶河路。長630米,寬10米,瀝青路面。龍津東路口原是“第六甫水腳”,由光復路口到紫來市場一段原是“青紫坊”,...
荔枝灣,荔枝涌,全名荔枝灣涌,是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的一處著名景區。荔枝灣有新舊之分。舊者位於荔灣路駟馬涌彩虹橋附近,是荔枝灣故址。新荔枝灣指位於龍津路到多寶路...
泮塘(傳統外文名:Pun Tong),古代泛指廣州城外龍津橋以西的大片郊區,現特指位於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荔灣湖公園以及泮塘路、泮塘村泮塘五約一帶的地區。古時,廣州...
在縣城最中心地點有一口水井,稱“羅庚井”,時位龍津溪北岸低處而稱“下井仔”(現南嶺橋附近)。 田仔墘 在縣城龍津溪流至東水關內有一大片田園地,其西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