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文化雲雷紋是龍山文化出現的富有特色的花紋,這種花紋在當時一般裝飾在禮器上,龍山文化雲雷紋的構成樣式和商代青銅器上的雲雷紋十分相似,可視作商代青銅器上雲雷紋的源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山文化雲雷紋
- 類別:圖案花紋
龍山文化雲雷紋是龍山文化出現的富有特色的花紋,這種花紋在當時一般裝飾在禮器上,龍山文化雲雷紋的構成樣式和商代青銅器上的雲雷紋十分相似,可視作商代青銅器上雲雷紋的源頭。
龍山文化雲雷紋是龍山文化出現的富有特色的花紋,這種花紋在當時一般裝飾在禮器上,龍山文化雲雷紋的構成樣式和商代青銅器上的雲雷紋十分相似,可視作商代青銅器上雲雷紋的源頭。山文化遺址除了出土了獸面紋玉錛等大量玉器外,還出土了一...
山東龍山文化陶器是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因龍山文化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的城子崖而命名,又稱“典型龍山文化”。年代約公元前2500一前2000年。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岳石文化。陶器已基本使用輪制,器形規整,器壁厚薄均勻。以黑陶為主,灰陶常見。部分器物如罐類還採用器身、器底分別製成後再接合的“...
禹州瓦店龍山文化遺址是河南省境內遺址。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禹州瓦店龍山文化遺址,探測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 考古發掘共開探方58個,探溝5條,發掘面積1500平方米。出土了大型環壕和祭祀遺蹟群,是迄今為止河南境內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時期的中心聚落,時間是距今約4000多年前的夏代初期。瓦店遺址出土...
在50厘米深度以下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陶片;在80厘米深度以下仍為堆積的蚌殼層。周邶墩遺址 周邶墩遺址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卸甲鎮周邶墩村,距今近4000年,它是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一處具有代表性的聚落遺址。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100餘件,其中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藝術品。最為重要的收穫是,...
西皇姑庵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張家屯鎮西庵村東南部的高台地上,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屬西周文化遺址。西皇姑庵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200米,文化層厚約2~3米。遺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有少量戰國遺存,中層為商周墓地,下層屬於龍山文化。1976年春,發掘出西周時期的一個車馬坑和兩座墓葬,車馬...
南沙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瓜坡鎮南沙村,面積約3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朝時期的古遺址。1958年、1983年~1984,西安半坡博物館考古隊先後兩次在南沙遺址發倔,清理出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遺址。是陝西境內面積較大、堆積比較豐富的商文化遺址之一。清理出房址、灶坑、墓葬、陶窯、灰坑等遺蹟。...
白陶,就是指表里和胎質都呈白色的一種素胎陶器。它是用瓷土和高嶺土為制陶原料,燒成溫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後也逐步採用泥條盤制和輪制。器型種類不多,有鬹、盉、爵、豆、缽、罍、壺、卣、觶等。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帶的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址中皆有發現。陶器歷史 商代晚期...
野店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嶧山鎮野店村南,遺址以大汶口文化遺存為主,兼有龍山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野店遺址發現於1965年,1971年~1972年春,山東省博物館等單位對野店遺址進行了發掘。野店遺址東西寬約700米,南北長約800米,總面積約56萬平方米。發掘揭露面積166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23個、房基7座、陶...
百乳雷紋圓鼎為商代文物,通高24.00厘米,口徑21.7厘米,腹徑21.0厘米,斂口,方唇,折沿,環耳,圓腹外鼓,圜底,三柱足,口沿下飾一圈雲雷紋地夔紋,腹飾雲雷紋地斜方格乳釘紋。文化活動 1999年9月29日至10月20日,菏澤市博物館舉辦《輝煌的歷程——菏澤地區50年建設成就回顧展》。2013年,菏澤市...
出土於二里頭遺址VM1區,通高20厘米,口徑15.3厘米,底徑10厘米,造型和紋飾風格與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脈相承,但材質卻是當時罕見的貴金屬——青銅。這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青銅鼎。二里頭遺址青銅鼎的出現,是王權禮制萌生的象徵。 [13] 格線紋青銅鼎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又名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
出土原始瓷器最早的遺址是山西省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這裡出土了20多片原始瓷器的殘片。經復原處理,可以看出其器形為罐、缽等。這些原始瓷器多為素麵,沒有花紋,少數有藍紋或方格紋。這些瓷器表面有一層綠色薄釉。瓷器質地堅硬,吸水率很低,敲擊時發出鏗鏘之聲。這些原始瓷是在白陶、印紋硬陶的基礎上創製...
璋始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分別出土過3件玉璋,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有玉牙璋,青灰色,通體磨光,光潔鑒人。柄與器身一側各鑽一圓孔,兩面磨刀刃,刃微凹,兩闌出扉牙,長54厘米。二里崗出土的玉璋,為淡青色,後部微殘缺,前部為斜刃,後部兩側有牙狀突起,安柄處鑽一...
典型器物除突出地存在著以鬹為代表的少量白陶外,大量的是磨光發亮的黑陶,其中的蛋殼黑陶高柄杯,有的器壁僅厚0.5毫米,還加以鏤孔和裝飾纖細的劃紋,製作工藝達到了古代制陶史上的頂峰。有些黑陶器上刻劃複雜的雲雷紋、獸面紋等紋樣,這類精緻的陶器,絕非日常用具,可能是一種顯示尊貴身份的禮器。龍山文化...
宜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期,宜陽洛河段及其支流沿岸分布著眾多原始聚落,其時代跨越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印證著洛陽盆地和早期中國走向文明的進程。而且,宜陽地處交通要道,秦楚孔道、晉楚通道、兩京驛道、絲路商道、南北茶道在這裡交匯。宜陽博物館館舍面積共7300平方米,主要分為三大展...
夏、商早中期青銅器,繼承了龍山文化陶器的造型和藝術特點,經過長期的發展變化,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體系。這一階段的青銅器,由小到大,從簡到繁,由樸素無華到富麗堂皇,為商代晚期以至兩周時期青銅器的高度發達奠定了基礎,在考古學和美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錄 序 李學勤 中國青銅器藝術總論 馬承源 夏...
該類器物在陝西神木石峁龍山文化、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但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數量最多,製作最為精美。數字博物館 2013年,三星堆博物館與中文百科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了數位化、立體化的權威知識普及平台:三星堆博物館之百科數字博物館。該數字館通過青銅器、玉石器、金器、陶瓷器,全方位展示了三星堆博物...
四川巫山大溪文化,距今約5800—4400年。浙江嘉興馬家浜文化,距今約5700—4700年。河南陝縣廟底溝文化,距今約5600—4500年。浙江杭州良渚文化,距今約4700—3900年。湖北應變山屈家嶺文化,距今約4500—4200年。甘肅廣河齊家文化,距今約4400—3600年。山東章丘龍山文化,距今約4000—3100年。甘肅山丹四壩文化,距今約...
甗是龍山、岳石文化時期的蒸煮器,其他部分為商至漢代器皿。青銅器 青銅器,較完整器有爵、斝、觚、鼎、豆、壺、匜、舟、劍、戈、鏃、帶鉤、鏡、圈飾、貨幣等。20世紀70年代,村民挖城土造地時,經常挖到銅器片。這些青銅器鑄造精美,爵、斝、匜製作厚重。其中青銅爵飾饕餮紋,襯以雲雷紋,鋬處鑄一銘文,...
中國最早的漆器可以追溯到距今六千年的河姆渡文化,以後在山西龍山文化陶寺遺址中也有出土。夏代遺址發現了最早的雕花漆器。商代的漆器裝飾更趨複雜,掌握了貼金箔和鑲嵌綠松石等技術。但早期漆器得以保存下來的極為稀少,特別是北方黃土地帶,土壤多屬鹼性,漆器更不易保存。比起前代,西周時期漆器出土的數量有顯著增加...
第一階段的陶器以夾沙和泥質灰陶、黑陶為主,紋飾以繩紋、籃紋、方格紋為主,文化面貌與王油坊類型的龍山文化相類似;第二階段的陶器以泥質黑陶、灰陶為多,紋飾以凸棱紋、附加堆紋、弦紋為主,文化內涵與尹家城類型的岳石文化相類似;第三階段的陶器以幾何印紋、硬陶為主,常見紋飾有雲雷紋、方格紋、回紋、水...
原始青瓷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河南鄭州安陽殷墟、洛陽龐家溝、輝縣琉璃閣、河北藁城、山東的濟寧、益都、北京琉璃河、江西清江吳城、湖北黃陂盤龍城、浙江德清、安徽屯溪、廣東饒平、山西侯馬等地都有發現。經化驗後證明,這些原始青瓷的瓷胎系用高嶺土燒制而成,瓷釉光潤、多施在器表及口沿內,器內施釉的...
夏商時器形主要有酒器和豆、缽等食器,器表多刻饕餮紋、夔紋、雲雷紋和曲折紋等精美圖案。是仿同期青銅禮器的一種極珍貴的工藝品。彩陶 彩陶是我國新石器時期廣泛流行的一種精美陶器,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彩陶藝術,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多為手工製作,常見的器形有碗、盆、缽、罐、瓶...
至山東龍山文化時期,已普遍採用輪制,加之陶窯的改進和封窯技術的掌握,使工藝有了極大的提高。因而使所制黑陶,器形多呈正圓形,胎體極薄且勻,具有黑、薄、光等特點,故有“蛋殼陶”之譽。黑陶的裝飾極簡樸,除早期採用泥條盤築法而留有編織紋、籃紋、繩紋及某些以鏤空的手法雕鏤出的花紋外,一般不重裝飾...
舊石器時代的丁村文化遺址和陶寺的龍山文化遺址均在襄汾境內,春秋兩漢隋唐五代都在這裡留下了許多 珍貴文物。為雲岡、龍門兩石窟的中間地帶,從北朝開始對佛教的信仰崇拜在這裡已很盛行,直到隋唐五代不衰,從侍主身份看,有將軍、太守之屬、邑子平民之眾,這表明了在建都洛陽前後,北魏佛教的泛濫從平城(大同)及...
嚴文明說,把眼光放大一點,在中國文明的第一個高峰時期--夏商周,可以看到良渚文化時期特有的許多文化符號。如鼎、玉璧被當作重要的禮器。再如良渚文化玉器和一些陶器上的雲雷紋、獸面紋,也成了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主體花紋。“後世中國的主體文化繼承了良渚文化很多因素。良渚文化對整箇中國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起了...
銅斝與銅爵一樣,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中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之一,而其源頭則是龍山文化廣泛出現的陶斝。據考察,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這件青銅平底銅斝為夏王朝晚期遺物,是所知年代最早的銅斝之一。鳳鳥柱銅斝 規格:商代晚期,原器通高41厘米,口徑19.5厘米,重2.9公斤。1973年出土於陝西省歧山縣賀家村,現藏於陝西...
玉石被人們發現和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實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現,特別是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國史前玉器製作的最高成就。現就玉器中的玉璧談談它的淵源、用途及其如何鑑定。在未談到璧的具體情況之前,不妨先將有關璧的民間故事敘述一下:一則是在我國春秋...
陶片有夾砂紅陶、夾砂灰陶、泥質灰陶、夾砂黑陶和印紋硬陶;紋飾有回紋、菱形紋、人字紋、波浪紋、繩紋、籃紋、方格紋、附加堆紋與鏤孔等,其中以方格紋多見;器形有罐、釜、壺及鍋形器等。文化堆積主要分為兩個時期,下層以夾砂紅陶為主,屬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時期;上層以印紋硬陶、泥質灰陶為主,...
因而,觚爵的缺少,從深層向我們表明:很有可能虎方與中原殷人並非同族,可能分屬不同的政治集團,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虎方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樊城堆文化中的陶器組合方式就表現為以鼎、豆為中心的重食組合,與同時期中原地區龍山文化中的尊、@⑨、@⑩為中心的重酒組合方式不同,也就是說,虎方地區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