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遺址

南沙遺址

南沙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縣瓜坡鎮南沙村,面積約3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朝時期的古遺址。

1958年、1983年~1984,西安半坡博物館考古隊先後兩次在南沙遺址發倔,清理出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遺址。是陝西境內面積較大、堆積比較豐富的商文化遺址之一。清理出房址、灶坑、墓葬、陶窯、灰坑等遺蹟。出土遺物數量眾多,按照質料分為: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卜骨、銅器等。南沙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商文化的分布、商代歷史及商族和西部其他民族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該遺址南部的龍山文化墓地發現了兩具埋葬規則的完整馬骨架,保存這樣完好的馬骨架在龍山遺址或地層中尚屬首次發現,為研究龍山文化的埋葬制度和風俗習慣,為研究馬的馴化史提供了珍貴標本。

2013年5月,南沙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沙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渭南市華縣瓜坡鎮南沙村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朝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429-1-429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56年,調查發現南沙遺址,確認含有商代文化存。
1958~1959年,三門峽黃河水庫考古隊進行了小面積的發掘,認為南沙遺址以商代文化遺存為主。
1973年8月,西安坡考古隊複查過南沙遺址。
1983年6~12月,1984年7~12月,西安博考隊先後兩次在南沙遺址進行了田野考古發掘工作,計開探溝3條,探方6個,總計發掘635.5平方米。確認含有商代文化遺存。

遺址特點

地理環境
南沙遺址位於華縣縣城西南5千米的石堤河西岸台地上,處於瓜坡鎮南沙村與安家河村之間,遺址向南2千米為華縣南源,東南2.5千米為五龍山,發源於五龍山的石堤河由南流來緊靠遺址的東部,向東北約4千米注入渭河,村南不遠處隴海鐵路及西潼公路東西穿過。此地台源相間,依山傍河,水源充足,是先民居住生活的良好場所。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規模平整土地,使遺址地表形成南部略高、北部略低的平緩坡地。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是陝西境內面積較大、堆積比較豐富的商文化遺址之一。
南沙遺址
南沙遺址位置圖
文化層堆積
南沙遺址東部較偏西處文化層堆積較厚,地層堆積可以分為4層,文化層之間有相互和打破關係。第1層,耕土層,黃褐色土,質地鬆散,厚0.20~0.32米,內含植物根莖和小塊陶片。第2層,擾土層,淺棕色土,土質較上層緊密,厚0.32~0.80米,出有大量商代陶片及少量漢代陶片、小件器物。第3層,深灰色土層,土質鬆散,灰土中夾雜有少量紅燒土塊、石塊、木炭屑,厚0.20~1.00米。出土大量商代陶片。第4層,深褐色土層,土質較上一文化層細密,其中夾雜有石塊、燒土塊和木炭顆粒,厚0.44~0.90米。出土大量商代陶片。第4層以下為生土。
南沙遺址
南沙遺址斷面
墓葬
墓葬,共12座。多為豎穴土坑墓,墓口呈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東西向居多,南北向較少。多數墓坑為直壁,平底,未發現二層台和腰坑。人骨多不全,皆為單人葬,其中仰身直肢葬6座、二次葬4座、屈肢葬1座、俯身葬1座。沒有發現葬具,多數墓葬無隨葬品,少數墓葬隨葬數件陶器或骨器等。
南沙遺址
M1
房址
房址,2座,另外發現大片居住面痕跡,其下所疊壓的幾座灰坑填土中還出土有許多房屋建築殘塊。探方所發掘的殘居住面,最大的一塊東西長約4米、南北寬3米多,而該殘居住面分3層,表面多紅色燒結,局部呈青色燒結,3層之間均被厚0.3~0.5厘米的淺灰土分隔開,據此推斷可能是連續建房而形成的疊壓居住面。因無法看出此房址形狀和面積大小,故未編號。清理的兩座房址僅保留居住面及穴壁,其地面上建築破壞無存。
灶坑
灶坑,6個,根據形狀的不同可分為橢圓形灶坑2個、圓角方形坑1個、圓形灶坑2個、不規則狀灶坑1個。因相關房屋被破壞,除K6外其他灶坑與房屋的關係不清。
陶窯
陶窯,1座,編號1983SHNSY1。位於T4西部偏南,開口於4層下。窯址結構為豎穴,由窯室、窯門、火道、火膛、火口和窯前工作面組成。
灰坑
灰坑,32個,依據其口部形狀的不同可分為不規則狀灰坑14個、橢圓形灰坑6個、圓形灰坑7個、方形灰坑5個。一般灰坑內堆積為或深或淺的灰土,灰土內雜有許多紅燒土塊、獸骨塊、木炭屑、木炭、石塊,以及大量商代陶片。

文物遺存

綜述
南沙遺址遺物數量眾多,按照質料分為: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卜骨、銅器等。
陶器
陶系以夾砂陶為主,約占84%,其餘為泥質陶。陶色以灰色為主,褐色其次,有少量的紅陶和極少量的黑陶。部分陶器器表顏色不純,表里不一或內外有別。夾砂陶紋飾以繩紋最多,占50%,其次是弦紋,占19%,素麵占20%,還有少量的重圈紋、篦紋、戳印紋等。附加堆紋大多見於夾砂繩紋陶器。泥質陶紋飾以弦紋為主,占40%,繩紋其次,占18%,素麵占17%,還有少量戳印紋、雲雷紋、突棱紋、篦紋、方格紋、乳釘紋、獸面紋和鏤孔等。器形方面,生活器具主要有鬲、豆、簋、罐、盆、甑、甗、罍、瓮、鼎、缽、斝、器蓋、大口尊、斂口尊等。其中以鬲和各種罐最多。生產工具有紡輪、陶拍、彈丸、刀等。所出陶器絕大多數為碎片。
南沙遺址
南沙遺址出土的鳥紋彩陶缽
石器
石器數量較多,器類包括刀、斧、錛、杵、鏟、鐮、鑿、戈、圭和墊、紡輪坯、砥石、玉石器、石芯等。
南沙遺址
石斧、石刀
骨蚌器
骨蚌器包括鏃、錐、笄、鏟、匕、矛、鑿、牙籤狀器、尖狀器、骨飾、卜骨等。
南沙遺址
骨笄、骨匕
銅器
銅器少,僅見銅鐵和銅刀。
馬骨架
在龍山文化的圓形葬坑內,發現兩具完整的馬骨架,為同期墓葬中少見。

研究價值

南沙遺址發掘發現了約同於商代二里崗期的一批遺蹟遺物,為研究商文化的分布、商代歷史及商族和西部其他民族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資料。還在該址南部的龍山文化墓地發現了兩具埋葬規則的完整馬骨架,保存這樣完好的馬骨架在龍山遺址或地層中尚屬首次發現,為研究龍山文化的埋葬制度和風俗習慣,為研究馬的馴化史提供了珍貴標本。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南沙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南沙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縣瓜坡鎮南沙村。
南沙遺址

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渭南市華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南沙遺址,路程約9.6千米,用時約1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