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金蘭寺遺址

增城金蘭寺遺址

增城金蘭寺遺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金蘭寺村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

2021年12月23日,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院、廣州博物館聯合召開發布會,正式公布“廣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與十大重要發現”評選結果。入選廣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的文物包括增城金蘭寺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彩陶缽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城金蘭寺遺址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金蘭寺村北部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 
  • 所獲獎項: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遺址概述,考古發現,價值影響,歷史文化變遷,地層根據,

遺址概述

金蘭寺遺址位於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金蘭寺村北部,縣江河西岸,為珠三角平原北緣一處重要的史前貝丘遺址。

考古發現

1958年 - 1961年,由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歷史系先後對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總計發掘面積216平方米),發現了距今約6000年的彩陶遺存。
1961年,發現金蘭寺遺址共有上、中、下三個文化層。上層屬於戰國時期文化遺存,中層和下層是新石器時期遺存。下層出土有砍斫器、敲砸器,有肩石斧、錛、鑿等打制和磨製石器,陶器以粗砂陶為主,還有部分磨光泥質紅陶和少量彩陶;中層的幾何印紋陶已有初步發展,其時間可能稍晚。這個有三疊層文化堆積的遺址,是廣東省較早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址之一,它為研究廣東省古文化遺址的早晚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地層根據。
增城金蘭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M10全景及隨葬品
2020年11月 - 2021年5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金蘭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500多平方米的貝丘堆積文化層,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後)墓葬44座、戰國時期墓葬2座以及各時期灰坑、柱洞(1200多個)、牆、灰溝、水井等遺蹟,出土陶器、石器、瓷器、瓦當等文物208件/套,另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遺骸42具和動物骨骼標本等,為研究珠江三角洲變遷、重構新石器時代晚期環珠江口地區人類生產生活及文化發展歷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材料。

價值影響

歷史文化變遷

金蘭寺遺址是珠江三角洲變遷、重構新石器時代晚期環珠江口地區人類生產生活及文化發展歷史的重要的歷史材料依據。
貝丘遺址中貝殼的14C測年結果是距今6500年左右,至少可以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金蘭寺先民就開始把貝殼當重要的食物來源。
古人類遺骸是金蘭寺遺址最震撼的發現。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介紹,多數骨骸保存比較完整,在珠江口以至嶺南地區都十分難得。位於環珠江口範圍的南沙鹿頸遺址保存下來的大約距今4400-3500年的沙丘和貝丘遺址堆積中,也發現了大量的貝殼魚類、水陸動物的骨骸。此外曹耀文指出,在白雲新市的葵涌遺址中發現的貝丘,雖然準確的年代難定,但應當也處於新石器晚期到商周之間。說明逐水而居,漁獵為生,曾是廣州先民普遍的生活樣貌。

地層根據

廣東省古文化遺址的早晚關係的重要的地層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