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淇澳後沙灣遺址
- 位於:淇澳島東部
- 面積:500平方米
- 1984年:新石器晚期時代
遺址背景,地理環境,出土文物,發掘詳情,發現,挖掘,報文描寫,
遺址背景
站在淇澳島上最高峰眺望,可以看到遠處的香港機場、深圳蛇口港。那海是一片幽藍。對岸的一抹細膩的沙灘,千百年靜靜地與海水共處。2009年初,就在這片看似寧靜的沙灘上,人們先後撿到一些有粗糙紋路的陶片。經考古學家考證,這裡是一處史前文化遺址,命名為“小沙澳灣遺址”。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廣東省和珠海本地的考古工作者一起,對小沙澳灣遺址先後進行了3次挖掘,出土了一批珍貴的史前文化遺物,文物中有陶豆、夾沙釜、石球、水晶塊和五六個品種的圈足盆,其中一件由三道刻劃縷點花紋作為裝飾的圈足盆,為省內考古首次發現。據中科院測試,其所處年代距今4450多年。考古專家認為,這些史前文化遺物的出土,為研究珠海史前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小沙澳灣遺址是珠海地區早期海洋文明研究的一個重要標本和素材。
地理環境
小沙澳灣位於珠海市淇澳島東南部,海灣灣口朝東南,其餘三面為山崗,東北為白頭石山,北為望慈嶺,西南為老虎山,呈漏斗狀。山崗上長滿了樹木雜草,多股山泉從山崗上的不同方向流向海灣,形成自北向南的一條溪水從遺址的兩邊流過。因受海浪侵蝕及人為盜沙的影響,海灣灣口已向內收縮,灣口兩端呈岬角狀。而小沙澳灣遺址位於小沙澳灣近灣口東南部的沙丘上,與山崗相連。
出土文物
1989年5月上旬,廣東省博物館文物隊與珠海市博物館聯合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為108平方米,最深為3.88米。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也派人專程前來考察,採集標本進行測試研究。 第一期文化遺存距表土(即距現代地面)2.8米處,即第6層,厚度為0.25米至0.3米。出土遺物有陶器、紅燒土等。其中陶器有彩陶圈足盤、彩陶罐、白陶豆、夾砂陶釜、夾砂陶缽,以彩繪、鏤孔、刻劃、壓拍印細繩紋、條紋、壓印編織紋為主要裝飾。據熱釋光對彩陶的測試,年代為距今近5000年。
第二期文化遺存距表土0.5米至1.2米處,即第2層和第4層。出土石器有石鑿、有段石錛、梯形石錛、石球、石網墜、石環和礪石等,出土陶器有夾砂陶釜、夾砂陶罐、泥質陶罐、陶箅、陶紡輪、陶支腳等。陶器裝飾主要有繩紋、條紋、刻劃紋、綯索紋、長方格紋、葉脈紋、凸弦紋、雲雷紋、方格條紋、曲折紋、附加堆紋和素麵等。據熱釋光對陶片的測試,年代約距今4000年。兩期文化地層疊壓關係清楚,中間有一層純淨黃沙土間歇層。
該遺址所出土的彩陶和白陶是珠海地區極為罕見的文物,遠與湖南的大溪文化所出土的相接近,近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東莞龍穴、深圳大黃沙、東莞萬福庵、增城金蘭寺、高要蜆殼洲、澳門路環、香港深灣等遺址所出土的相似。這是唐家灣最早有先民來開發的地方之一,反映了當時的漁獵和採集的經濟生活。
該遺址於2006年被定為珠海市香洲區文物保護單位。
發掘詳情
發現
獨特地理環境,史前部落定居
“這樣的地理位置,存在史前部落的可能性較大,有淡水經過,且地面平整。”參與小沙澳灣遺址考古挖掘的珠海市博物館副館長陳振忠回憶發現該遺址時的情景,說:“這裡周圍都是一些耕地,表面猜不到什麼東西,考古人員就根據正規的探溝鋪方,當挖到一米深左右的地方,就發現有早期人類的遺存了。”
目前在珠海已經發現79處沙丘遺址。總的看來,珠海所發現的沙丘遺址都有非常獨特的地理環境——位於海灣岸邊沙堤內側,背山面海,堤內有古瀉湖,有淡水流經遺址入海。這樣的自然環境對原始居民們攫取生活材料是十分便利的。小沙澳灣位於珠江口西岸,鹹淡水相交,有很多的魚類、蝦類生長,同時,這裡屬於海洋性季風氣候,這種地理環境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先民們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漁獵和採集。陳振忠認為,小沙澳灣遺址是一個規模並不是很大的史前部落留下的。雖然部落並不是很大卻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這就說明當時這個部落是長期定居在這裡的。
挖掘
出土文物眾多,研究價值巨大
這次小沙澳灣出土的文物之多,是超乎所有工作人員想像的。
“看!這是珠海先民曾用過的陶紡輪!”珠海市博物館研究室主任肖一亭拿著一枚小沙澳灣遺址出土的文物對記者說。肖一亭當年曾參與挖掘國家級文物保護項目寶鏡灣遺址。他說,小沙澳灣遺址出土的二十多件陶紡輪,數量之多,在珠海已發現沙丘遺址中所見不到的。這說明當時的紡織業已有一定發展水平,這也成了這次考古發掘的亮點之一。“這些陶片上還有煙燻的痕跡,說明當時珠海的先民已經懂得吃熟食。”肖一亭估計,這次出土文物估計有幾十件可以復原,目前現場發掘工作剛剛結束,文物修復專家正在進行陶器的拼對。
小沙澳灣遺址出土遺物豐富,陶片較多,同時出土有五十多件小件。據介紹,這些陶片以泥質陶和夾砂陶為主,紋飾有繩紋、交錯繩紋、方格紋、曲折紋、重菱形紋等,泥質陶還有部分素麵,器形有釜、罐、豆、箅形器等。“這是一個完整的石錛,是珠海先民用於木作的工具,說明當時人們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漁獵生活。”市博物館考古人員郭雁冰說,出土的此類小件生產工具還有石鏃、石砧、石斧、石鑿、石刀、礪石、網墜、穿孔石墜、環砥石、紡輪、陶拍等等。這些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各種生活情況。如網墜、穿孔石墜等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漁業情況,紡輪、陶拍等反映了當時的手工業情況。“這個是石璜,是裝飾用的,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有了精神方面的追求。”郭雁冰認為,這次出土的部分石器較為精美,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加工技術的水平,而石璜、水晶碎片、環砥石等可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信仰。
價值
研究珠海海洋文明的重要標本
小沙澳灣遺址是迄今在淇澳島東南部海灣一帶發現的8處遺址之一,其中經正式發掘的有後沙灣和東澳灣兩個遺址,今年已被列入廣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小沙澳灣遺址正好位於這兩個遺址之間。
專家認為,小沙澳灣遺址的發現和挖掘是珠海市境內又一重要考古發掘。珠海市博物館館長張建軍說,小沙澳灣遺址屬於商周時期的海灣沙丘遺址,是珠海早期古文化遺址中最重要、最有特點的一種遺址。談到該遺址的性質,張建軍如是說:“儘管規模較小,但小沙澳灣遺址是珠海地區早期海洋文明研究的一個重要標本和素材。”
沙澳灣遺址的發現和挖掘又一次表明了,在遠古時代,珠海先民已經熟練掌握了架舟航海技術和水上停船技術,以漁獵為生,創造了中國文明史上遠古海洋文明。長期在變幻莫測的大海上生存,珠海先民逐步養成了勇於冒險的精神,海洋文明更是珠海地域文化中開拓精神的發軔和源頭。對於研究沿海史前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經濟模式,探索早期人類發展規律,完善珠海古代編年史,具有重要的考古學術研究價值。
連結
沙丘遺址保護的兩種模式
沙丘遺址是早期海洋文明的縮影,珠海的沙丘遺址可以說是珠海文化的根脈,而且對環珠江口史前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是珠海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由於人們長期在沙丘遺址挖取建築用沙,後沙灣沙丘遺址和東澳灣沙丘遺址已遭到一定的破壞。加上一些農耕戶在這裡放牛、搭篷,遺址遭到加速度破壞,其它已發現的沙丘遺址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類似的破壞情況。
張建軍研究認為,沙丘遺址的保護可以有兩種模式:
其一,對於規模大、位置好的沙丘遺址,可以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劃定範圍和建築控制地帶,依法永久保護。在這種保護方式中,也可以對遺址所在的環境做整體規劃,採用遺址公園的形式進行開發與利用,比如在遺址表面鋪上草皮,這樣既美化環境又固沙固土,這是沙丘遺址保護的一種良好選擇。如果能在原址建立遺址博物館保護則更好,對遺址進行挖掘後,房屋、墓葬、窯址、作坊等等這些數千年前的珠海先民居住的痕跡就會一一展現,然後復原一些場景,讓今天的人們看看我們的祖先當年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生產的場景。
其二,對於規模小、環境差的零星小遺址,在不具備原狀永久保護的情況下,可以逐一進行考古發掘,採集標本,建立資料庫,形成系列,在珠海市博物館珠海歷史陳列中對外展出,再將原遺址填埋。
報文描寫
古丘上的千年珠海 史前文明熠熠閃光 歷史價值大 珠海特區報
引言
從古至今,文化之神奇魅力一直為人們所詠嘆,文化的力量更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今年以來,“文化大省”、“文化盛市”等戰略相繼提出,文化對一個地區發展的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看,這裡有多少寶貝啊,套用印第安人的說法:你不小心一腳踢到的石頭,可能就是上千年的文物”,珠海博物館的肖一亭研究員感慨地說。
不熟悉珠海歷史的人,可能很難相信肖一亭這裡指的就是珠海。作為新興城市,珠海容易給人“根底淺”的感覺。其實,有多少人知道:現在的海濱泳場,就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珠海先民的居住地之一呢。
市區裡的先民遺址如今當然已不可見了。但在許多島嶼上,仍然可以找到6000到3000多年前珠海先民的生活遺蹟。
肖一亭就是在淇澳島的一處沙灘上說這番話的。他是南海史前沙丘遺址研究方面的專家,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課題《南海沙丘遺址文化與生態研究》就由他主持。
沙丘遺址代表的是海洋文明,專家認為其與北方遊牧民族文化、中原龍根文化並存為中國三種文明形態。在環珠江口史前文化圈中,珠海正好居於珠江入海口,其歷史遺存的價值不言而喻。
一個曾被認為是“文化沙漠”的城市,實際上卻有著熠熠閃光的史前文明,這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據肖一亭推斷,雖然珠海已經發現77處6000到3000年前的沙丘遺址,幾乎遍布人們能叫出名來的所有海島,但一定還有不少遺址有待發現。
其實珠海的文化積澱還遠遠不至於史前遺存。始於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珠海附近海域堪稱要道,有多少寶藏失落於此?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漁民在外伶仃和荷包島海里撈起來的兩批唐代陶瓷多半只是冰山一隅。而宋元大海戰,一定還有許多沉船正靜躺在珠海水域。
10年以前就有專家建議珠海進行水下考古,而今,先行一步的陽江明年將正式打撈有上萬文物的宋代商船,並打算以此為基礎建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就在這次的淇澳之行中,在沙丘上尋尋覓覓的我們突然發現一堆半掩在沙土裡的瓷片。肖一亭一望之下立刻興奮起來:可能是宋元的瓷碗!而且,大瓷片裡套小瓷片,說明碗是重疊放置的,那么可能不是日常用品,而是商貿船上的。莫非附近就有沉船?
未知的歷史總容易令人遐想:珠海到底有多少史前遺址?為什麼這些遺址的生活堆積在3000年前嘎然而止?先民們來自哪裡?又都去了哪裡?高欄島寶鏡灣岩畫上那些謎一樣的線條到底述說了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