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石刻,因碑文首句“龍城柳”得名,又因傳說出土古劍上有此篇銘文而稱為《劍銘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城石刻
- 類型:石碑
- 銘文:《劍銘碑》
龍城石刻,因碑文首句“龍城柳”得名,又因傳說出土古劍上有此篇銘文而稱為《劍銘碑》,
龍城石刻,因碑文首句“龍城柳”得名,又因傳說出土古劍上有此篇銘文而稱為《劍銘碑》,還因為文中有“匕首”一詞而稱為《匕首銘》。相傳是柳宗元書寫手跡。又傳說是柳宗元得自地下。最早見於唐代鐘輅的《續前定錄》。宋代王銍偽托柳宗元...
清拓唐龍城石刻拓片 清拓唐龍城石刻拓片是一件清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清拓唐龍城石刻拓片外長138.5厘米,外寬69厘米,內長113厘米,內寬57.2厘米。
《石語墨影》薈萃了西曆代石刻之精華。石刻以山為書,以壁為頁,刻字為文,廣西的歷史文化,被記錄在山水之間。書中通過通俗的語言,筆到而意達,實現了與古代石刻的溝通。遺留於崖壁及碑刻上的先人墨寶,字裡行間,真、行、草、隸、篆,筆走龍鳳,洋溢著藝術的風韻,展示出已逝去的歷史和信息,題榜、題字、...
《廣西石刻總集輯校》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海軍 內容簡介 《廣西石刻總集輯校》(三卷本)系作者遍訪廣西,經十多年踏勘尋訪,蒐集涵蓋了包括南寧、柳州以下86個縣市南朝以來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前發生的石刻作品,是廣西歷史上第一部完整全面規範收錄境內現存石刻的文字整理本著作,是我國金石...
唐·龍城石刻 唐·羅池廟碑 唐·李渤南溪詩序與李涉玄岩銘 唐·李諫墓誌 唐·疊彩山記 唐·趙格等還珠洞題名 唐·安玄朗墓誌 南漢·五百阿羅漢記 南漢·新開宴石山記 宋代石刻 宋·太宗題字 宋·燕肅等七星岩題名 宋·王越石《游洞天詩》宋·米芾等還珠洞題名 宋·米芾《自畫像》宋·曾布龍隱洞題名 宋·...
羅池石刻 羅池北龍城勝地也,役者得白石,上微辨刻畫云: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醜,余得之不詳其理特欲隱予於斯歟。劉仲卿隱金華洞 賈宣伯愛金華山即今雙溪別界,其北有仙洞俗呼為劉先生隱身處,其內有三十六室廣三十六里,石刻上以松炬照之云:劉嚴字仲卿漢室射聲校尉當恭顯之際極諫被貶...
羅池石刻 《羅池石刻》是唐朝詩人所做的詩詞之一。詩詞正文 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醜。
散水,門道在南側中間,保存有磚砌踏步。在這一地點出土了大量陶器、瓷器、佛造像、石雕建築構件、石刻經文、銅器和鐵器等。建築年代不晚於遼代,毀棄於元代以後。房址 在營州路南側發掘了2座房址,編號分別為F2和F3。F2和F3都被嚴重破壞,沒有發現活動面。F2僅保留了4塊柱礎石,3塊在一條直線上,為東西向,1...
龍吟水岸廣場,瀘州市瀘縣境內景點,“龍吟水岸”是龍橋文化生態園的龍文化石刻藝術廣場,於2015年建成,它從龍的起源、龍圖騰、中華龍脈的演變發展等各方面詮釋了中華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弘揚了龍的精神和文化,為子孫留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將作為瀘縣“龍城”的地域標誌而永存千秋。“龍吟水岸”廣場以其精美的...
殿堂正中的玻璃櫃裡,金絲絨襯著一塊殘碑,為“龍城石刻”文曰:“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醜。 元和十二年。 柳宗元。 ”原碑出土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因碑文首有“龍城柳”而得名,據說一同出土的短劍上有與其相同的銘文,故又稱“劍銘碑”。 傳為柳宗元所書,其真偽引發數百年...
柳宗元在柳州期間寫過許多文章和詩篇,雖然現存的《龍城石刻》(又稱“劍銘碑”)尚有爭議,但從其密友劉禹錫《為鄂州李大夫祭柳員外》中“篋盈草隸,架滿文篇,鐘索繼美,班揚差肩。”可見其書法是很有成就的。八.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子,唐代詩人。曾在昭州任郡守,雖然...
又與白虎並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雖小勝,後必大敗。天地行殃,禍不久矣!’”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明日正是四耗、九醜之日,合起大風,眼見得都該渰死了的。”(3).指凶神惡煞。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羅池石刻》:“ 龍城 柳,神所守。驅厲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醜。”
清·葉廷琯《吹網錄·龍城柳石刻》:“此碣書法蒼勁,縱非元和間物,亦是宋人臨摹。”郁達夫《浙東景物紀略·方岩紀靜》:“從前看中國畫裡的奇岩絕壁,皴法皺迭,蒼勁雄偉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吳晗《歌唱者家族的命運》:“這個鬚髮斑白的老將軍,用蒼勁高昂的音調,唱出了這首質樸、自然、優美的歌詞。”孔羽...
龍城特色建築 龍城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多彩的門樓,據說原有八座之多,但現存的僅三座:榮秀坊、保華坊和翔鳳里。猶存的三座門樓中,前兩座的建築形制相仿,均是小屋營構,別具一格的則是翔鳳里,是牌樓式:步上九級台階,平步小平台,便可拱門而進。門樓上方鑲嵌著“翔鳳里”三個正楷陰文大字的麻石石刻,雖然...
入時,拼音是rù shí,漢語詞語,意思是合乎最新時尚,出自《近試上張籍水部》。出處 唐·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詩:“妝罷低聲問夫壻,畫眉深淺入時無?”宋·林希逸《代石虛中謝表》:“伏念臣樣不入時,器非適用。”用法 示例 清·葉廷琯《吹網錄·龍城柳石刻》:“今廟中所刻,並非白石,筆法...
南朝蕭績墓石刻“雕龍銜珠”龍頭山“風月”無邊 柳毅井“龍女廟”龍城常州“三吳重鎮 八邑名都 石壁“龍王井”太湖“龍洞山林屋洞”宜興陶亭“盤龍立柱”浙 江 龍井“龍井村”玉龍山“登頂覽美景”龍興寺經幢 吳山“盤龍峰”黃龍洞“有龍則靈”大滌山“蛻龍洞”龍門山“龍門古村”西峰“龍王山”西天目山“...
這從漢代畫像石刻寫意、抽象的藝術特點來看,恐怕當年的石刻作者們直接受到了水墨岩的啟發點染。這種水墨畫石,從色彩看,石表的“畫面”赤橙黃綠黑紫各色俱全,只是裸露在外時間較長的畫石畫面經風、水化解後多呈黑褐色,石胎多為黃白色。近年,此處開山採石(因其大理石性被鐵路部門看中,適宜作鐵路加速後的鋪路...
人們又將“一片忠肝”石刻移於神座前,整天香菸繚繞,遊人不斷。號稱江南七才子的邑人郜煥元,曾賦詩進行讚頌。詩曰:“勁草堂前古柏垂,雙忠遺留使人悲。欲知直節匡前代,更讀中原三絕碑。”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勁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兩位忠臣的事跡又使人感到可悲。要想用率直的行為匡正前代,更需要讀一讀...
何氏百歲坊坐落在重慶市璧山區來鳳街道安樂村,原成渝古道上,座東北朝西南。是一座有168年歷史的精美石牌坊,建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間,系紀念奉直大夫周紹熙之妻何氏百歲而建,保存完整。對於研究清代石刻藝術及民風民俗提供了重要依據,被譽為“重慶市清代石質建築的代表作”,是重慶市1992年首批確定的...
據史稱,佛高“二百尺”(約63米)略低於四川樂山大佛,但早於樂山大佛162年,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是山西乃至世界佛教、建築、雕刻史上的一大奇蹟,有極高的保護和開發價值。近年來,蒙山大佛引起了國內有關學界的高度關注;在海外...
12.《西安碑林——石刻書法藝術寶庫》,《文史知識》1992年第6期。13.《唐文獻有關陸贄事跡之考辨六則》,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六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4.《〈毗陵集〉史料價值略述》,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七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5.《〈昭陵碑石〉案語摘瑕釋疑》,《古籍整理研究學...
在斬蛟台中央,這個呈八卦形的圖案石刻所展示的就是五條河的濃縮示意圖。相關地點 樂山龍神祠 趙昱字仲明,早年隱居在青城山,向道士李珏學習。趙昱26歲時,朝廷聽說他有賢能便下詔征他入朝。他不肯去,結果益州太守不得不強迫趙昱到京城。隋煬帝要封爵位給趙昱,趙昱不肯接受,只希望成為蜀地的一個太守,於是隋...
6 蒙古國:探尋匈奴龍城的前世今生丨陳永志 橫掃歐亞大陸的匈奴留下的歷史印跡 / 如何從漢代摩崖石刻中找尋失蹤兩千年的“龍城”?/ 匈奴“龍城”為何沒有人的居住痕跡?7 孟加拉國:尋找失落的佛國傳奇丨柴煥波 孟加拉國,一段失落的佛國傳奇 / 揭開納提什瓦遺址的面紗 / 神秘古城的重現天日 8 高棉:拯救古代...
吳大澂與龍虎石刻 曹雪芹與南京 吳敬梓在第二故鄉南京 睢寧孫一摸 韻香及《空山聽雨圖》冊 顧光旭與樂山《海師洞記》段玉裁編著《說文解字注》陳玉標與幅軍 天下第一巧匠徐壽 詩畫醫音融一爐的江石溪 李金鏞捐資造橋 從狀元到實業家 何士準的早期革命生涯 文才武略陶將軍 開國名記者徐血兒 江東筆大王周琪 閶門...
與此同時,又十分注意石刻和碑帖拓本的鑑別與研究。1947年得故宮博物院馬衡院長之器重,被招聘入故宮傳拓銅器,並從事金石鑑定研究至終身。幾十年間經其鑒選入藏的碑帖數以萬計,其中不少為珍本和善本。1973年以後,在馬子云主持之下對故宮院藏碑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排比、定級、編目工作,每有所得先生必一一記下,並...
三洞社稷壇 龍城街道三洞社稷壇被列為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龍門縣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該社稷壇,是龍門縣迄今為止發現的首個保存完好的古祭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