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

鼻鼽,中醫病名。是指由於臟腑虛損、衛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發和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特徵的鼻部疾病。本病為臨床上較常見或多發的疾病,可常年發病,也可呈季節性發作。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鼻鼽  
  • 發病部位:鼻部
  • 其他名稱:鼽嚏
  • 多發群體: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者
  • 疾病分類:五官科—鼻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相關西醫疾病,主要病因,歷史沿革,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臨床診斷,一、診斷要點,二、鑑別診斷,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二、治療原則,三、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是指由於臟腑虛損、衛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發和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特徵的鼻部疾病。

相關西醫疾病

變應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非變應性鼻炎。

主要病因

肺氣虛寒、脾氣虛弱、腎陽不足、肺經有熱。

歷史沿革

《素問》:“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的變應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非變應性鼻炎等疾病可參考本病治療。變應性鼻炎屬I型變態反應,可常年發作,也可於花粉季節發病,更可因氣候突變、接觸粉塵、不潔氣體等刺激而發病。血管運動性鼻炎是鼻部植物神經平衡失調、血管反應性增強所致的一種應激性疾病,其症狀與變應性鼻炎極為相似,常在清晨起床時突然發作,並與情緒變化有關,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細胞陰性,變應原皮膚試驗及特異性IgE抗體陰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非變應性鼻炎臨床症狀及鼻腔檢查所見與變應性鼻炎相同,鼻分泌物中可找到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但變應原皮膚試驗及特異性IgE抗體陰性,其發病多與環境氣候、濕度等非特異性因素有關,病因不明。

病因

肺氣虛寒、脾氣虛弱、腎陽不足、肺經有熱

病機

本病多由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腠理疏鬆,衛表不固,風邪、寒邪或異氣侵襲,寒邪束於皮毛,陽氣無從泄越,故噴而上出為嚏。肺氣虛寒,衛表不固,則腠理疏鬆,乘虛而入;脾為後天之本,化生不足,鼻竅失養,外邪或異氣從口鼻侵襲,;腎陽不足,則攝納無權,氣不歸元,溫煦失職,腠理、鼻竅失於溫煦;肺經素有鬱熱,肅降失職,邪熱上犯鼻竅,邪聚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宣,津液驟停,致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發為鼻鼽。

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部分病人有過敏史或家族史。
2、本病發作時主要表現為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鼻塞,具有突然發作和反覆發
作的特點。
3、在發作期鼻黏膜多為灰白或淡藍色,亦可充血色紅,鼻甲腫大,鼻道有有較多水樣分泌物。在間歇期以上特徵不明顯。

二、鑑別診斷

傷風鼻塞 指因感受風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打噴嚏為主要特徵的鼻病。發病前多有受涼或疲勞史。初起鼻癢,打噴嚏,流清涕,持續鼻塞,嗅覺減退,語聲重濁,數天后打噴嚏停止,清涕漸轉為黏黃涕。可伴有周身不適、發熱、惡風、頭痛等。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四診合參,主要從臟腑虛實來辨證。肺氣虛寒,衛表不固者,鼻癢,噴嚏頻頻,清
涕如水,鼻塞,嗅覺減退,畏風怕冷,自汗,氣短懶言,語聲低怯,面色蒼白,或咳嗽痰稀。脾氣虛弱,清陽不升者,鼻癢,噴嚏突發,清涕連連,鼻塞,面色萎黃無華,消瘦,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腎陽不足,溫煦失職者,清涕長流,鼻癢,噴嚏頻頻,鼻塞,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神疲倦怠,小便清長,或見遺精早泄。肺經伏熱,上犯鼻竅者,鼻癢,噴嚏頻作,流清涕,鼻塞,常在悶熱天氣發作。全身或見咳嗽,咽癢,口乾煩熱。

二、治療原則

肺氣虛寒者給予溫肺散寒;脾氣虛弱者給予益氣健脾;腎陽不足者給予溫補腎陽;
肺經伏熱者給予清宣肺氣。

三、證治分類

1、肺氣虛寒,衛表不固
主證: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鼻塞,嗅覺減退,畏風怕冷,自汗,氣短懶言,語聲低怯,面色蒼白,或咳嗽痰稀。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虛弱。下鼻甲腫大光滑,鼻黏膜淡白或灰白,鼻道可見水樣分泌物。
治法:溫肺散寒,益氣固表
方藥:溫肺止流丹加減。鼻癢甚者,可加僵蠶、蟬蛻;畏風怕冷、清涕如水者,可加桂枝、乾薑、大棗等。
常用藥物:細辛、荊芥、人參、甘草、訶子、桔梗、魚腦石
2、脾氣虛弱,清陽不升
主證:鼻癢,噴嚏突發,清涕連連,鼻塞,面色萎黃無華,消瘦,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弱。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黏膜淡白或灰白,可有水樣分泌物。
治法:益氣健脾,昇陽通竅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腹脹便溏、清涕如水、點滴而下,可加山藥、乾薑、砂仁。畏風怕冷,遇寒則噴嚏頻頻,可加防風、桂枝。
常用藥物:人參、黃芪、白朮、炙甘草、陳皮、當歸、升麻、柴胡
3、腎陽不足,溫煦失職
主證:清涕長流,鼻癢,噴嚏頻頻,鼻塞,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神疲倦怠,
小便清長,或見遺精早泄。舌質淡,苔白,脈沉細。檢查見鼻黏膜蒼白、腫脹,鼻道有大量水樣分泌物。
治法:溫補腎陽,化氣行水
方藥:真武湯加減。噴嚏多、清涕長流不止者,可加烏梅、五味子。若遇風寒即打噴嚏、流清涕者,可加黃芪、防風、白朮。
常用藥物:附子、茯苓、白朮、生薑、白芍
4、肺經伏熱,上犯鼻竅
主證:鼻癢,噴嚏頻作,流清涕,鼻塞,常在悶熱天氣發作。全身或見咳嗽,咽癢,
口乾煩熱,舌質紅,苔白或黃,脈數。檢查見鼻黏膜紅或暗紅,鼻甲腫脹。
治法:清宣肺氣,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清肺飲加減。
常用藥物:黃芩、梔子、石膏、知母、桑白皮、辛夷花、枇杷葉、升麻、百合、麥冬

其他療法

外治法:
1、可選用芳香通竅的中藥滴鼻劑滴鼻。
2、可用白芷、川芎、細辛、辛夷共研細末,置瓶內,時時嗅之。
針灸療法:
1、體針:選迎香、印堂、風池等為主穴,以足三里、肺腧、三陰交等為配穴。每次主穴、配穴各選1-2穴。
2、耳穴:取神門、內分泌、肺、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貼壓。

轉歸預後

本病經積極防治,可控制症狀,但容易復發。部分病人可並發鼻息肉、哮喘等疾病。

預防調護

1、保持環境清潔衛生,避免或減少粉塵、花粉等刺激。
2、有過敏史患者,因避免接觸或進食易引起機體過敏反應之物,如魚蝦、海鮮、羽毛、獸毛、蠶絲等。

文獻摘要

《靈樞》:“人之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