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病

鼻鼽病

鼻鼽病(變應性鼻炎AR)是以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及鼻黏膜蒼白水腫為表現的臨床常見難治病,好發於變應性素質患者。其症狀表現與中醫寒象類似,但火熱論者劉完素認為“陣發性鼻癢和噴嚏頻作”為熱象,既往初步實驗顯示鼻鼽易發生於虛寒證候豚鼠。本文從鼻鼽體質特徵探討其寒熱屬性,進而探討變應性素質特徵。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鼻鼽病
  • 中醫學名:變應性鼻炎AR
  • 發病部位:鼻子
  • 主要症狀: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及鼻黏膜蒼白水腫
  • 出處:《中醫診斷學》
簡介,中醫診斷,病史調查,

簡介

鼻鼽病及鼻窒患者來源於廣西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其中鼻鼽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8~45歲,平均29.4歲;病程1.5~10.4年,平均4.3年。鼻窒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12~50歲,平均33.2歲;病程1.2~9.6年,平均3.9年。正常人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18~45歲,平均30.1歲。各組中年齡、性別、病程等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中醫診斷

參見鄧鐵濤主編的《中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年)制定。肺氣虛弱型:鼻癢、噴嚏、流清涕,反覆發作,遇涼易犯,鼻黏膜蒼白水腫,舌淡苔白,脈弱。脾腎陽虛型: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經久不愈,畏寒怕冷,或見便溏、身倦,或見腰膝冷痛,夜尿多,鼻黏膜蒼白水腫,有清稀鼻涕,舌淡胖或有齒印,苔白,脈沉細。肺經鬱熱型:交替性鼻塞,流涕粘黃,可有少量噴嚏,鼻黏膜暗紅腫大,舌紅或淡紅,苔薄黃,脈略數。氣滯血瘀型:持續性鼻塞,流涕粘白,鼻黏膜暗紅腫大,觸壓質地較硬,收縮性差,舌暗紅或有瘀點,脈弦或澀。

病史調查

鼻鼽患者有明顯吸入物過敏史者占83.3%(21/30),常見為灰塵、冷空氣、花粉等;有過敏性疾病遺傳史者占56.7%(17/30);有食物或藥物過敏史者占26.7%(8/30),常見有蝦、磺胺等。說明鼻鼽發病有明顯的遺傳史及藥物、食物過敏史。有60.0%(18/30)的鼻鼽患者表現為早晚發病或加重,或表現在冬天發病或加重,顯示鼻鼽發病與“寒”相關。
鼻鼽是臨床難治病,難治的根本原因在於難以改善其變應性素質,而且到目前為止對變應性素質研究甚少。我們從中醫鼻鼽入手,通過研究鼻鼽體質證候特徵初步顯示了變應性素質特徵,即是以“低皮質醇水平、嗜鹼性粒細胞異常活化(即易於脫顆粒)及鼻局部免疫功能障礙(sIgA低下)”為特徵,這為鼻鼽(變應性鼻炎)研究顯示了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