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呼吸科
- 常見病因:人因接觸感染鼻疽假單胞菌的馬、騾、驢等病畜而致
- 常見症狀:寒戰高熱、胸痛、咳嗽、咳痰,四肢關節酸痛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通過與病馬類接觸而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臨床表現
隨感染途徑不同,可分為皮膚疽、鼻疽和肺疽3種。潛伏期一般為數小時至3周,平均4天,甚至延遲至10年之久。
1.急性鼻疽
通常伴有寒戰高熱、胸痛、咳嗽、咳痰(痰可為血性)、全身肌痛、頭痛等症狀。肺部可聞及濕性囉音或肺實變體徵及相應的胸腔積液體徵。如損害局限於皮膚感染部位,可出現急性蜂窩織炎,局部腫脹,繼則壞死及潰破,形成邊緣不整、創底灰白的潰瘍,並覆有灰黃色的滲出物。可並發淋巴管炎或所屬的淋巴結炎,偶有頸部淋巴結及脾大。嚴重者形成結節性膿腫,破潰後可形成瘺管,排出紅色或灰白色膿液。病原菌亦可由病灶入血,引起全身性丘疹性皮疹,繼而發展成膿皰疹,中央有臍凹,豆粒大。膿皰逐漸結痂,蛻皮後遺留瘢痕。如損害原發於鼻部可出現鼻蜂窩織炎和壞死,鼻中隔穿孔,齶和咽部均有潰瘍形成,常先排出血性分泌物,繼而流出膿性分泌物,發展為廣泛性潰瘍性肉芽腫。
2.慢性鼻疽
全身症狀可不明顯,僅有低熱或長期不規則發熱,四肢關節酸痛,肺部症狀不明顯,間有敗血症或膿毒血症發作。皮膚或軟組織出現膿腫,附近淋巴結腫大,有時膿腫潰破流出多量膿液,亦可形成長期不愈的瘺管。關節、骨髓、肝、脾、眼和中樞神經系統均可累及,病程遷延數月至數年以上。患者常逐漸消瘦,呈惡病質,常因逐漸衰竭而死亡,但也有自行痊癒的報告。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或升高,並可出現核左移。補體結合試驗陽性率可達95%以上。
2.其他輔助檢查
診斷
主要根據有無與病馬類直接或間接的接觸等流行病學接觸史;血培養、痰液或膿液培養獲陽性結果;分離菌施特勞斯反應陽性;血清凝集反應滴度1:160以上,或補體結合試驗滴度達1:20,均有助於本病診斷。
鑑別診斷
治療
1.一般治療
病人需隔離。分泌物、排泄物及換藥的敷料紗布應徹底消毒。對急性感染者應給予對症及支持療法,慢性化膿灶應切開引流,但需避免感染擴散。
2.抗菌治療
磺胺類、四環素、氯黴素和氨基糖甙類抗菌藥物均有一定療效。磺胺嘧啶療效良好。一般推薦鏈黴素與磺胺嘧啶或四環素聯合套用,直至症狀消失。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不斷增多,頭孢他啶、環丙沙星、哌拉西林、妥布黴素、亞胺培南(依米配能)等抗菌藥物具有較好的抗假單胞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