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假單胞菌

類鼻疽假單胞菌(P.pseudomallei)又名惠特莫爾氏假單胞菌,為革蘭陰性、兩端濃染短桿菌,存在於土壤中,在東南亞及澳洲多見,常寄居水和土壤中,能經創傷引起人的類鼻疽和感染馬、牛、綿羊、豬、狗、貓等動物。與鼻疽假單胞菌有共同抗原,鼻疽菌素試驗能產生交叉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類鼻疽假單胞菌
  • 外文名: P.pseudomallei
  • 分布:東南亞及澳洲
  • 又名:惠特莫爾氏假單胞菌
簡介,特點,特徵,抗原,培養,實驗室檢查,診斷與治療,

簡介

類鼻疽假單胞菌(P.pseudomallei)又名惠特莫爾氏假單胞菌,為革蘭陰性、兩端濃染短桿菌,存在於土壤中,在東南亞及澳洲多見,常寄居水和土壤中,能經創傷引起人的類鼻疽和感染馬、牛、綿羊、豬、狗、貓等動物。因馬的症狀似鼻疽而得名。人類感染系因破損皮膚污染土壤引起,故又有土壤相關性疾病(soil-relateddi-sease)之稱。

特點

對磺胺、四環素、卡那黴素和新生黴素都敏感。與鼻疽假單胞菌有共同抗原,鼻疽菌素試驗能產生交叉反應。

特徵

類鼻疽假單細胞菌本病病原體為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本菌被Whitmori和Krishnaswami確定。因其形態與培養特性類似鼻疽桿菌,血清學上又有明顯交叉,將其命名為類鼻疽桿菌(Pseudomonaspsedomallei),後又將其改名為類鼻疽假單胞菌。1993年國際上根據其新發現的生物學特性,將其定名為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類鼻疽桿菌為短而直的中等大革蘭陰性球桿菌,長1~2μm,寬0.5~0.8μm,多單在,偶成對或叢集,不形成莢膜及芽孢。一端有三根以上鞭毛,故運動活潑。普通染色常見兩極濃染,用感染臟器樣品製備的壓印片染色時,可見菌體周圍有不著色的白圈,即所謂偽莢膜。本菌為需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加入甘油可促進生長。在4%甘油營養瓊脂上培養24h,形成正圓形,中央微隆起,呈光滑型菌落,48~72h後變為粗糙型,表面出現蜂窩狀皺褶,並呈同心圓狀,培養物有強烈的霉臭味。本菌生化反應特性活潑,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左旋核糖及蔗糖等,產酸不產氣,但不分解左旋木糖。

抗原

本菌含有兩種主要抗原,一為特異性耐熱多糖抗原,另一為與鼻疽桿菌相同的不耐熱蛋白質共同抗原;其次還有鞭毛抗原。根據其不耐熱抗原的有無,又可分為兩個血清型:Ⅰ型菌具有耐熱和不耐熱兩種抗原,主要分布於亞洲地區;Ⅱ型菌只有耐熱抗原,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和非洲地區。類鼻疽桿菌在外界環境中的抵抗力較強,在糞便中存活27天,尿液中17天,腐敗屍體中8天,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在自來水中也可存活28~44天,據觀察該菌在約含40%水的土壤中經726天仍存活。加熱56℃,10min可將其殺死,各種消毒劑常用濃度迅速殺滅本菌,但苯酚和甲酚皂溶液的殺菌效果不理想。一般選用5%的氯胺T(chloramines-T)作為常規的消毒劑。

培養

在血平板上經24小時培養呈細小菌落,48小時後菌落增大至中等大小,灰黃色,外形似車輪狀或菊花樣。菌落周圍呈半溶血狀態。在液體培養中,初為混濁生長,後形成皺褶菌膜。在麥康凱平板上為分解乳糖的紅色菌落;在SS平板上生長不良;在含2%和3%NaCl營養瓊脂平板上不生長。所有生長菌落的平板均有濃烈的異味。菌體形態為革蘭陰性、兩端濃染短桿菌,單極端有1~4根鞭毛。2.生化反應:氧化酶、磷酸酯酶、硝酸鹽還原酶陽性,色氨酸、尿素、DNA酶、乙醯胺酶、枸櫞酸鹽、H2S、水楊素、丙二酸鹽、七葉苷、亞碲酸鹽、VP、賴氨酸、鳥氨酸、鼠李糖及ONPG均陰性。3.血清學試驗:分離菌株與標準類鼻疽假單胞菌診斷血清凝集反應陽性。分離菌株與病人血清亦凝集反應陽性,效價1∶160。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增多,中性粒細胞數增加。經防污染採樣技術獲得的痰標本,診斷價值較大。痰塗片發現革蘭陰性球桿菌可成為診斷的重要線索。

診斷與治療

類鼻疽病(melioidosis)的臨床表現變化無常,潛伏期少則2~3天,多則數年,起病可急可慢,雖最常累及肺部,但人體內幾乎每一器官均可侵犯,因此,誤診率極高。肺類鼻疽病為最常見感染類型,表現為原發性或血源播散性肺炎。前者最易誤診為肺結核,除臨床表現相似外,X線胸片是導致誤診的重要原因,其多侵襲上葉,呈實變或濃煙樣浸潤,並可有薄壁空洞(2cm~7cm)。少數病人並發胸腔積液、胸膜粘連及肺門淋巴結腫大。至於類鼻疽敗血症及多部位膿腫的診斷,如無病原學根據,則更為困難。Puthucheary等複習了50例類鼻疽病人資料,發現76%的病人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或實體腫瘤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泰國報告類鼻疽假單胞菌是該國肝膿腫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凡生活在疫區(熱帶、亞熱帶),有上述基礎疾病者,患有原因不明發熱,或抗結核治療無效的“肺結核”病,或化膿性疾病均應考慮本病,應及時作病原學檢查,包括滲出物、膿液等作塗片、培養和免疫學試驗,儘快確診。
類鼻疽病治療的關鍵在於抗菌。文獻報告類鼻疽假單胞菌對氯黴素、哌拉西林、頭胞噻肟、頭孢他啶、西力欣、複方新諾明敏感,並推薦頭孢他啶作為治療重症如敗血症的首選藥[3]物。根據我院藥敏試驗,頭孢他啶敏感率僅為13.3%,而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及泰能則更為敏感,應作為首選治療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