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驢之技

黔驢之技

黔驢之技,是漢語中源自古代寓言的一則成語,語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這則成語比喻拙劣的技能已經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它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黔驢之技
  • 拼音:qián lǘ zhī jì
  • 近義詞黔驢技窮
  • 反義詞神通廣大
  • 注音:ㄑㄧㄢˊ ㄌㄩˊ ㄓ ㄐㄧˋ
  • 出處:《三戒·黔之驢》
  • 語法功能:作主語、賓語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㘚,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成語故事

據說,古時候貴州沒有驢子。有個商人從外地運進來一頭驢子,但是貴州多山,驢子派不上用場,商人只好把驢子放到山下,聽任它在那兒吃草。
有一天,從山上下來一隻老虎。這隻老虎從來沒有見過驢子,突然看見這么一個龐然大物,不禁大吃一驚,以為是什麼神靈下凡了。老虎慌忙躲進樹叢,偷偷地察看驢子的動靜。
一天過去了,老虎沒有看出驢子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第二天,老虎躡手躡腳地走出樹林,想到驢子跟前摸摸底細。它還沒走幾步,猛然聽見驢子一聲大吼,嚇得轉身就逃。跑了一陣,老虎發現後面沒有動靜,又小心翼翼地踱了回來。慢慢地,老虎習慣了驢子的叫聲,又壯著膽子向驢子靠近。
老虎先用前爪去挑逗,又用身子去碰觸。驢子惱羞成怒,向老虎踢去。老虎側側身子就躲過去了,心裡不禁- -陣高興:“原來這個傢伙就這么點兒本事呀!”餓了一天一夜的老虎大吼一聲,猛撲過去,把驢子咬死,美餐了一頓,上山去了。

成語寓意

這則成語可以從多個角度解讀寓意。從老虎的角度而言,不要被對手的氣勢嚇倒,不要一見貌似勇猛、貌似強大的對手就不敢上陣、不敢對抗。事實證明,架子大、派頭大的傢伙往往外強中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輕視對手,可以在心理上藐視它,但在行動中,在細節上則要十二萬分地關注、觀察對手的動向,只有認真研究清楚對手的所有情況,才能擁有正確的決心與行動。這隻老虎就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最開始,在樹林裡悄悄觀察,驢子一叫,嚇得要命;後來習慣了,就在驢子身前身後轉悠,還是在觀望;最後惹惱了驢子才探到它的底牌,於是果斷出手,橫掃而去。
這則寓意還可以從驢子的角度來看。驢子的遭遇告訴人們,如果沒有任何真才實學,就不要虛張聲勢、張牙舞爪。生活固然美好,也固然善良,但它有時候會很殘酷,也會不留情面。總有一天,虛假的西洋鏡會被無情的生活拆穿。面具再華美艷麗、威猛剛毅,也終究只是面具,不是自己的真實面孔。而面具一旦滑落,就會暴露出乾癟醜陋的本來面目,到那個時候才會真正明白,品嘗苦果的到底是生活還是自己。
驢子之所以被吃掉,主要不是因為沒本事胡亂虛張聲勢,而是不善於偽裝自己。其實只要驢子憑著高大的形體,保持沉默的態度,不隨隨便便暴露自己的短處,裝作一個深沉而有內涵的“巨無霸”,就可以永遠確保自己性命無虞。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黔驢之技形容虛有其表,本領有限,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在句中可充當主語、賓語。
運用示例
南宋·李曾伯《代襄閫回陳總領賀轉官》:“雖長蛇之勢若粗雄,而黔驢之技已盡展。”
現代·毛澤東《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柳宗元曾經描寫的黔驢之技,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