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些民族醫藥研究機構及專病專科的建設突出了民族醫藥特色,為挖掘整理、繼承、開發和研究黔東南的民族醫藥打下了良好基礎。
位置
黔東南苗族
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07°17′20″~109°35′24″,北緯25°19′20″~27°31′40″,西連本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義、銅仁兩地區,境內東西寬220公里,南北長240公里,總面積30337.1平方公里。州轄15縣1市2區,共有115個鄉、90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自治州首府駐凱里,西距省府貴陽160餘公里。
人口
黔東南是以苗族侗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居住在這裡的民族達33個,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中最多的自治州。2006年全州總人口為444.6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64.01萬人,占總人口的81.87%,苗族人口187.12萬人,占42.09%;侗族人口141.63萬人,占31.8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35.26萬人,占7.93%。
環境
黔東南自治州境內是一個峰戀起伏、江河縱橫、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景象萬千,具有古樸原生態的民俗風情旅遊勝地,豐富的民族藥源基地和獨特的民族醫藥資源。州內以苗族、侗族為主的民族醫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個民族的民間醫生走鄉串寨、不辭辛苦、不計報酬地為廣大民族同胞的生存繁衍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各族人民的身體健康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但是由於社會發展歷史的諸多因素限制,尤其在文化落後、經濟不發達、交通閉塞的邊遠地區,民族民間醫得不到必要的重視和扶持,發展步伐非常緩慢,大多數都是處於艱難生存、自生自滅的境地,加之有些政策限制,民族醫藥隊伍得不到發展,民族醫藥事業得不到振興等等,所以如何按照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認真抓好民族醫藥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切實解決好民族民間醫藥人員行醫許可是很關鍵的問題。我州根據黨和國家以及省、州有關民族政策,參照有關衛生法律法規,結合本州衛生工作的實際,在解決民族民間醫生行醫許可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關信息
一、黔東南民族醫藥在社會發展各個時期的作用和貢獻
大家知道,在歷史的進程中,人們的一切實踐無不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社會對醫療的需要是醫藥發展的推動力量,醫療衛生是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醫療活動的歷史就是同疾病作鬥爭的歷史。據歷史資料調查證實,黔東南的苗族和侗族醫藥起源較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和清朝鹹豐年間,就已有專職行醫的苗族醫生和侗族醫生(在當時侗家人叫“藥匠”)。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醫藥的需要日漸增加,於是民族醫生中就開始出現家傳,或以師帶徒,通過口傳、耳授、山中教認草藥,治病中傳診療技術,配藥中傳藥方,炮製中傳加工技藝等傳承方式,一代一代往下傳承套用,各民族民間醫生人員逐漸增多,形成了一支為各族同胞養生、防病、治病保護人們健康的生力軍,如我州劍河縣南明鎮建國前有人口7400多人,其中有職業醫生7人,平均約每1005人中有一個民族醫生;有一技之長的業餘民間醫有31人,約238人中有一人。這些史料說明,建國前的歷史時期,在黔東南廣大農村既無西醫藥,也無中醫藥的情況下,人們生病後,只有求助於民族民間醫藥,充分說明了我州民族民間醫藥在歷史進程中對社會發展,對各族人民健康事業是做出過巨大貢獻的。
二、建國以來黔東南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視民族傳統醫藥學的挖掘、整理、繼承工作,1958年5月16日全州首次中醫、民族民間醫藥代表會議在鎮遠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有336人,州人民委員會副州長王耀倫主持會議,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所長武大黨,省衛生廳中醫科副科長王祖雄應邀參加會議並作了講話,會議代表獻出秘方、驗方、單方1212個,會上統計全州有中醫、民族民間醫藥人員2242人;同年10月州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衛生科學研究所”,1960年9月州衛生科學研究所對雷公山中草藥源分布、品種、產量進行了調查,同時收集到民族民間單驗秘方20600個(以上所收集資料可惜在文革時期被付之一炬);1978年4月23日,全州民族醫藥調查工作會在凱里召開,參加會議的人員有各縣政府分管領導和科委、民委、衛生局等部門的負責人,會議傳達了全國民族醫藥工作會議精神,安排全州民族醫藥調查整理工作,拉開了我州民族醫藥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的序幕。
(一)建立民族醫藥機構
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於1984年4月批准成了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醫藥研究所(是當時西南片區成立較早的民族醫藥研究機構),到2006年底止,全州有民族醫藥研究所9個、其中國有單位1個,民營8個,三個縣有民族中醫院,還有天柱縣侗醫精神病專科醫院,台江縣民族醫院,以及各縣的民族醫生開設的民族醫藥診所等。這些民族醫藥研究機構及專病專科的建設突出了民族醫藥特色,為挖掘整理、繼承、開發和研究黔東南的民族醫藥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民族醫藥理論研究和專科專病建設概況
1、苗族侗族醫藥理論研究結碩果
民族醫藥工作者經過調查蒐集,並對收集到的苗族、侗族醫藥史料進行了整理研究,編輯出版了《苗族藥物集》、《侗族醫學》和《侗醫吳定元小兒推拿經驗》、《苗族醫學》等本民族醫藥專著,發表民族醫藥論文100多篇,不僅將苗族、侗族醫藥的基本理論及臨床經驗初步展現出來,而且結束了苗族侗族醫藥無文字記載的歷史,為深入研究和發展苗族侗族等民族醫藥理論及民族醫藥文化提供了依據,為開發研製民族藥新藥提供了理論基礎。現在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已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侗族藥物方劑學》課題,並編寫完成了《侗族藥物方劑學》書稿,等待驗收後即將出版,已編寫完成的《侗族常用藥物圖鑑》、《苗族常用藥物圖鑑》和《黔東南州中醫、民族民間醫生名錄》即將出版發行。正在整理編寫的有《侗醫吳定元——(草木春秋)書稿整理研究》、《黔東南中草藥、民族藥物名錄》、《仫佬族單驗方集》、《侗醫診斷學》等民族醫藥書稿。
2、民族醫藥臨床療效凸現民族醫藥特色
⑴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從民族民間請來民族醫生,共同開設了以下幾個專病專科。
侗醫專科,由龍運光主任醫師坐堂應診。套用侗醫藥、中醫藥結合方法治療各種肝病、肝硬化腹水、肝腫瘤、糖尿病、癌症術後康復、婦科病、中老年慢性疾病療效顯著。凸現了侗民族醫藥之特色。許多省內外的病人都慕名前來就醫。
蜂醫學療法專科,由侗醫楊燦中醫生主診,套用人工培養的藥用活蜜蜂的針贅點穴位治病,可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偏癱、高血壓、各種神經痛、頑固性頭痛等80多種疾病,從1996年開始到現在,接治了5000多例來自北京、江西、湖南、雲南、四川、重慶、廣東、廣西等省區和省內各地區的患者,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骨髓炎專科,由任階廷醫師主診,主要是套用有排毒消炎、止痛拔膿、補體虛,散血生肌,加快壞死骨排出,促進受損骨的修復和瘺管口癒合作用的新鮮民族藥,外敷和內服治療,共收治骨髓炎病人200多例,總有效率達97%,對治癒患者進行回訪未發現復發病例,並保持了無1例患者截肢的紀錄。
⑵黔東南州中醫醫院開設苗醫專科,由副院長、副主任醫師郭韋韋主診,套用苗醫藥方法治療結核病、婦科病、中老年慢性疑難病方面很有特色,現在承擔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苗醫治療肺結核病的苗藥研究課題。
⑶全州各縣的民族民間醫套用苗族、侗族等民族醫藥治療各種疑難病,都獲得了很好的療效。例如天柱縣精神病專科醫院的侗醫龍之榮,套用侗醫藥治療精神病、癲癇病1000餘例,不僅治癒率高,而且復發率非常低;
苗族醫師龍金光套用苗要配合針灸療法治療白內障療效好,很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錦屏縣苗醫楊忠華醫生(苗醫第五代傳承人),他左手傷殘,但套用自製骨折復位牽引器具,一個人一隻手能做長骨骨折復位、包紮固定手術,敷上自己煉製的苗醫接骨藥膏,患者很快得以康復,楊醫生的醫德醫術在錦屏縣和周邊地區享有比較高的信譽。
⑷近年來的調查中,發現全州各縣民族民間有許多民族醫生,在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蛇咬傷、飛疔(皮膚炭疽病)、骨折、骨質增生、肝病、外傷性和中風后遺症引起的癱瘓等慢性疑難病都有很好療效。實踐證明民族醫藥真正體現了簡便實用,療效好,經濟價廉,使農民看得起病,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歡迎。
(三)民族藥開發初見成效
到目前為止,我州共開發研究出5個民族藥(楓荷除痹液、益肺止咳膠囊、金龍含片、齲齒寧口服液、蘄蛇藥酒),已由地方標準升為國標藥,由4家製藥廠生產投放市場,2003年以來藥品生產總值每年都在3000萬元以上。從民族藥中開發自用製劑品種較多,僅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州中醫院就有近二十個,各縣市的民族醫生手中的就更多,這些自用製劑不但服用方便,而且療效好,如骨髓炎外敷方、骨髓炎膠囊、吉芝胃靈膠囊、侗醫降糖散等,有的製劑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四)建立全國第一個苗族侗族藥物標本庫
在全州中草藥材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州民族醫藥研究所經過多年努力,基本摸清了黔東南中草藥(包括民族藥)的自然資源,現在已知在黔東南州境內有藥用物種2800餘種。黔東南自治州的面積僅占全國面積的0.3%,占全省面積的17.2%,然而就在這片小小面積的地區,卻蘊藏著豐富的藥材資源和豐富的少數民族民間驗方資源,其中藥用植物2624種、占全國藥用植物物種23.5%(2624/11146),占全省藥用植物物種的66.87%(2624/3924)(引自1987年的統計結果,還不包括僅為當地少數民族套用而不被外人所知的數百種天然藥物),並編寫出《黔東南中草藥》(草稿)。2000~2006年間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創建了全國首個苗族侗族藥物標本庫,該庫收藏有全州藥物標本2500多種,製作藥物標本14000多份,並以實物標本,圖表文字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展現出黔東南豐富中藥、民族藥資源的分布,資源的生態環境,資源蘊藏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醫藥文化。
三、政府重視是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的關鍵
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對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很重視,先後召開了幾次專題會議,聽取匯報,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研究、解決。2007年1月18日州人民政府召開全州民族民間醫藥工作大會,參加會議的有各縣政府分管領導、科技局、衛生局、發改委和州屬各部門負責人、民族民間醫生代表共300多人。會議由州政府副秘書長何昌富主持,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務副州長龔紹濤親自到會並講話,省衛生廳副廳長、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征明到會並講話,會議表彰了全州100名民族民間優秀工作者,這次會議的召開對全州民族民間醫藥給予了肯定,對全州民族民間醫生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同時對全州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四、關於解決好民族民間醫生執業準入資格和行醫許可的做法和體會
1、學習國家有關民族政策,正確認識民族民間醫生行醫問題。
自從1999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頒布實施後,全國各地反響較大,主要原因是《執業醫師法》中對民族民間醫生行醫許可的有關問題沒有明確的規定。既然是衛生法律法規,各地衛生執法部門就該遵照執行,所以對沒有行醫資格的民族民間醫生行醫的行為,都視為非法行醫予以取締,一律不準行醫,這種做法不但引起了民族民間醫生的茫然(一夜之間,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民族醫藥技術和方藥遭到無辜的封殺,實在是想不通),而且引起了廣大民眾不理解等矛盾。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如何正確認識民族民間醫生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解決好民族民間醫生行醫許可的難點,是關係到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對民族醫藥是否要扶持發展,對廣大民眾需要民族醫藥服務是否應當滿足的問題。
為了解決好我州各縣、市、區民族民間醫生行醫許可問題,做到既不違反已經頒布執行的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又要從實際出發解決好民族民間醫生行醫許可問題,於是我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一條關於“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條關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決定本地方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劃,發展現代醫藥和民族傳統醫藥”,以及《貴州省實施〈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辦法》第十條關於“在民間行醫多年的民族醫,中草醫及確有一技之長者,經地、州(市)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考核認可後,可在戶籍所在地申請設定醫療機構”等有關法律和檔案規定。州衛生局專題向州人民政府報告,提出了對全州各地確有專長的民族民間醫生進行培訓考核考試,對考試合格者允許在戶籍所在地設定民族醫療診所。
2、組織實施民族醫藥人員執業準入資格的具體做法
我們專題向州政府報告得到批准後,於2005年9月向全州各縣衛生行政部門發出通知,由各縣衛生局按通知要求的條件推薦報考名單,州衛生局審查,最後批准98名民族民間醫生參加考試考核。
考試考核和培訓工作的實施,我們根據《傳統醫師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第十四條關於“考核機構是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的縣級以上民族醫療機構”的規定,指定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州中醫院、和州人民醫院中醫科,抽出具有中醫副主任醫師資格的8名人員組成考核考試小組,負責擬定考核內容,考試範圍以及具體實施辦法。考核考試結束後,由州衛生局最後審定,結果有55名合格,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允許在本地從事醫療活動。從2006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對這批獲得“地方糧票”的民族醫生做回訪調查時,各地民眾反映很好。民族醫生工作起來信心十足,醫療責任心強,依法行醫意識增強了,對振興民族民間醫藥的熱情非常高漲。當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反映,這種做法既合法又有利於醫療市場秩序和管理。實踐證明,我們這種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對於繼承弘揚和發展民族醫藥事業是十分有利的舉措。
3、幾點體會
⑴、政府重視是民族醫藥發展的關鍵。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歷經各界領導對挖掘繼承弘揚和發展民族醫藥事業,都是很重視和關心的,經常召開會議聽匯報、撥出資金扶持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
⑵、我們衛生局作為政府行政職能部門,要加強學習,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緊緊圍繞本州黨委和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標,結合本系統工作情況作好調查,經常向州委、州人大和州政府匯報工作反映問題,解決好基層衛生單位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⑶、我們體會到要做好民族醫藥工作,必須要有民族感情,要抱著挖掘、整理、繼承和弘揚本民族原生態寶貴的文化遺產,傳統醫藥文化的責任和熱情去做好民族醫藥工作。
⑷、要注意培養民族醫藥工作的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和技術專長,共同為民族醫藥事業作出努力。
五、下一步發展民族醫藥的幾點思
1、爭取建立一所州屬民族醫醫院,病床50張,作為專供研究開發民族藥臨床前期研究的試驗基地,集中高年資,臨床經驗豐富的民族醫生坐診,開展臨床研究工作。
2、在各縣人民醫院設立民族醫藥專科,在州縣兩極中醫院開展民族醫專病專科建設。
3、繼續舉辦民族醫生培訓班,提高民族醫生理論水平和診療技術,繼續開展考核考試工作,為民族醫生執業準入做好保駕護航工作,以此促進我州民族醫藥事業的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