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呼蘭縣誌

黑龍江省呼蘭縣誌

《黑龍江省呼蘭縣誌》是呼蘭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呼蘭縣誌
  • 作者:呼蘭縣誌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1994年12月
  • ISBN:7-101-01389-9
  • 編纂人員:姜世忠、丁鋒、李玉琢、趙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該縣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呼蘭縣誌
《呼蘭縣誌》編纂委員會
《呼蘭縣誌》學術顧問、編審
《呼蘭縣誌》編纂工作人員
圖片
呼蘭鎮平面圖
1遠眺溫德亨山(俗稱團山)
2鳥瞰呼蘭河
3松花江
4呼蘭河平原
5黃塔山(俗稱黃上山)
6呼蘭河
7鳥瞰呼蘭城(1992年8月31日拍攝)
8中共呼蘭代表大會
9呼蘭人民代表大會
10中共呼蘭縣委
11呼蘭縣人民政府
12政治協商會議
13選舉
14三北防護林
15 白條豬
16大豆
17奶牛
18泥河水庫
19養魚池
20紡織廠
21浸油廠
22塑膠廠
23乳製品
24呼蘭火柴
25大高粱酒
26中藥雙黃連
27和外商簽約
28哈爾濱特殊鋼廠
29水運
30鐵路
31公路
32哈爾濱第三發電廠
34中心市場
35 商貿大樓
36第一百貨商店
37 百貨大樓
38鸞鳳閣
39高峰副食品商店
40蕭鄉大酒店
41呼蘭商廈
42國小課外活動
43呼蘭師專
44呼蘭一中
45田徑運動會
46籃球賽
47太極拳
48火炬傳遞儀式
49種子研究
50打防疫針
51手術
52黑龍江省結核病院
53二人轉
54評劇《早晨》
55著名電影演員達式常在呼蘭
56端陽賽詩會
57外賓參觀蕭紅故居
58省、市領導參觀蕭紅故居
59香港影星徐小明,李賽風在蕭紅故居
60蕭紅故居
61清真寺
62三光庵
63釣台
64城建新貌
65呼蘭河大橋
66中心廣場
67南大街
68南二道街
69一中新教學樓
71西崗公園花塢
72動物園
73花壇
74園中園
75小涼亭
76石拱橋
77仙人掌花
78仙人掌
79佛教活動
80基督教活動
81伊斯蘭教活動
82婚禮車隊
83端陽踏青
84春節秧歌
85上元燈展
86革命烈士紀念碑
87蕭紅塑像
88蕭紅紀念碑與蕭紅墓
89蕭紅文化節開幕式
90學術研討會
91經貿洽談會
拓彩版畫《呼蘭風情》作者鄭湘蘭 田春榮 田瑋東 張淑群合作
年畫《慶豐收》作者 孫占魁
油畫《育》作者 王寶成
國畫《山居圖》作者 周相鵬
105攝影作品《春芽》作者 蔡海泉
106攝影作品《夏融》作者 董相君
107攝影作品《秋韻》作者 王春芳
108攝影作品《冬雪》作者 溫金平
109攝影作品《馬市長在菜市場》作者 叢廣滋
110攝影作品《電廠夜景》作者 郭湘
111攝影作品《春節大集》作者 姜世忠
112攝影作品《燈節之夜》作者 董相君
113縣編委會部分成員合影
114縣誌編輯部部分成員合影
凡例
概況
目錄
第一編自然環境
第一章地理位置
第一節方位、面積
第二節縣界、四鄰
第二章地 質
第一節地 層
第二節構 造
第三節工程地質
第三章地 貌
第一節地貌特徵
第二節地貌類型
第四章氣 候
第一節氣候特徵
第二節氣候要素
第五章水 文
第一節地表水
第二節地下水
第三節水 質
第六章土 壤
第一節土壤形成
第二節土壤類型
第三節土壤分布
第七章自然資源
第一節土地資源
第二節礦產砂石資源
第三節水資源
第四節氣候資源
第五節生物資源
第八章自然災害及防禦
第一節乾 旱
第二節洪 澇
第三節低 溫
第四節風 雹
第五節蟲 害
第二編歷史進程
第一章歷史沿革
第一節建置前隸屬
第二節建置後沿革
第二章行政區劃
第一節轄境演變
第二節區劃演變
第三章縣 城
第一節縣城概況
第二節城區街道
第三節呼蘭鎮
第四章鎮、鄉
第一節康金鎮
第二節對青鎮
第三節利民鎮
第四節沈家鎮
第五節二八鎮
第六節石人鎮
第七節白奎鎮
第八節腰堡鄉
第九節雙井鄉
第十節方台鄉
第十一節楊林鄉
第十二節西井鄉
第十三節蓮花鄉
第十四節大用鄉
第十五節許堡鄉
第十六節長嶺鄉
第十七節孟家鄉
第十八節台屯鄉
第十九節李家鄉
第二十節樂業鄉
第三編政治制度
第一章舊政權
第一節清代政權
第二節中華民國政權
第三節偽滿洲國政權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普 選
第二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三節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人大常委會
第五節工作紀要
第三章呼蘭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政府機構
第二節體制改革
第三節來信來訪
第四節行政監察
第五節外事活動
第四編政黨制度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呼蘭縣委員會
第一節早期組織、活動
第二節組織建設
第三節宣傳教育
第四節黨員代表大會
第五節統一戰線
第六節紀律檢查
第二章政黨制度
第一節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第二節工作紀要
第三章政協呼蘭縣委員會
第一節歷屆政協委員會
第二節工作紀要
第四章民主黨派
第一節中國國民黨呼蘭地方組織
第二節民進呼蘭支部、九三學社呼蘭小組
第五編社會團體
第一章總工會
第一節組織發展
第二節工作紀要
第二章團縣委
第一節組織發展
第二節工作紀要
第三章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組織發展
第二節工作紀要
第四章工商業聯合會
第一節組織發展
第二節工作紀要
第五章文聯、科協
第一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六章僑聯、台聯
第一節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二節去台人員家屬聯誼會
第七章其他社會團體
第一節工商系統
第二節農業系統
第三節中蘇友協、殘聯
第六編人事行政
第一章幹部錄用
第一節錄用、來源
第二節發展狀況
第二章幹部管理
第一節編制管理
第二節考核、任免
第三節培訓、調配
第四節行政獎懲、職稱改革
第五節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章工資制度
第一節發展狀況
第二節工資制度改革
第四章離退休、轉業幹部安置
第一節退休、離休
第二節軍人轉業幹部安置
第七編軍事活動
第一章武 裝
第一節駐 軍
第二節地方武裝
第二章兵役制度
第一節八旗兵制
第二節募兵制、徵兵制
第三章民 兵
第一節組織發展
第二節軍事訓練
第三節民兵活動
第四章戰 備
第一節基地建設
第二節人民防空
第五章兵 事
第一節建置前軍事鬥爭
第二節抗俄鬥爭
第三節抗日鬥爭
第四節剿匪鬥爭
第八編公安司法
第一章公 安
第一節機 構
第二節治安管理
第三節戶政管理
第四節消 防
第二章檢 察
第一節機 構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經濟檢察
第四節法紀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六節申訴檢察
第三章審 判
第一節機 構
第二節刑事審判
第三節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四章司法行政
第一節公 證
第二節法律顧問
第三節人民調解
第四節法制宣傳
第九編政治發展
第一章清朝時期
第一節反封建統治鬥爭
第二節呼蘭教案
第二章中華民國、偽滿洲國時期
第一節“五卅”運動
第二節日偽法西斯統治
第一節建立人民政權
第四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一節“三反”、“五反”運動
第三節全黨整風和反右派鬥爭
第四節“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五節“反右傾”鬥爭
第七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
第十編經濟綜述
第一章經濟發展
第一節農業發展狀況
第二節工業發展狀況
第三節商業發展狀況
第四節經濟綜合指標
第二章經濟制度
第一節全民所有制
第二節城鎮集體所有制
第三節農村集體所有制
第四節城鄉個體經濟
第三章經濟結構
第一節部門結構
第二節產業結構
第四節分配結構
第五節就業結構
第四章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企業體制改革
第三節流通體制改革
第四節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十一編農業發展
第一章種植業
第一節種植業結構
第二節耕作、栽培
第三節農業技術進步
第四節糧食產量
第五節蔬 菜
第二章農業機械
第一節發展狀況
第二節農機結構
第三節農機管理
第三章農業結構
第一節產值結構
第二節勞動力結構
第三節投資結構
第四章鄉鎮企業
第一節發展狀況
第二節企業結構
第三節企業管理
第四節產品、產量
第五章林 業
第一節發展狀況
第二節林木結構
第三節林業管理
第六章畜牧業
第一節發展狀況
第二節畜牧結構
第三節畜牧管理
第七章副業、漁業
第一節副業發展狀況
第二節副業結構與管理
第三節漁業發展狀況
第四節漁業結構、水產管理
第八章農業管理
第一節種植區劃
第二節土地管理
第三節收益分配
第十二編水利建設
第一章江河堤防
第一節主要江河堤防
第二節一般江河堤防
第三節民堤、護岸工程
第二章治澇工程
第一節溝渠工程
第二節澇區水利建設
第三章水庫、灌區
第一節泥河水庫
第二節少陵水庫
第三節金山水庫
第四章水利灌溉
第一節機電灌溉
第二節井 灌
第五章水土保持
第一節水土流失區域
第二節治理措施
第六章水利管理
第一節水利建設管理
第二節水利工程管理
第三節抗 旱
第十三編工業發展
第一章工業結構
第一節輕、重工業結構
第二節勞動力結構
第三節產值、利潤
第二章技術、產品
第一節工業技術進步
第二節名優產品
第三章部門結構
第一節機電、冶金業
第二節紡織業
第三節化學醫藥塑膠製品業
第四節食品、飲料與飼料製造業
第五節建築材料業
第六節其它輕工業
第七節金礦採選業、電力工業
第四章工業管理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計畫、生產管理
第三節質量、財務管理
第十四編能源建築
第一章電 力
第一節供 電
第二節用 電
第三節用電管理
第四節哈爾濱第三發電廠
第二章煤炭石油
第一節煤炭購銷
第二節石油購銷
第三節節煤節油
第四節其它燃料
第三章建築工程
第一節發展狀況
第二節各類建築
第四章建築施工
第一節施工技術
第二節裝飾工程
第三節安裝、設備
第五章建築管理
第一節機構、設計
第二節經營、施工管理
第三節建築隊伍
第十五編交通郵電
第一章水路運輸
第一節航 道
第二節渡口、碼頭
第三節貨運、客運
第二章公路運輸
第一節公 路
第二節車站、橋涵
第三節貨運、客運
第四節公路管理
第三章鐵路運輸
第一節線路、車站
第二節貨運、客運
第四章郵 政
第一節機 構
第二節郵路、投遞
第三節郵政業務
第五章電 信
第一節電 報
第二節電 話
第十六編商服貿易
第一章市 場
第一節集市貿易
第二節網點分布
第二章商品購銷
第一節農副產品
第二節副食品
第三節日用工業品
第四節醫藥、醫械
第三章飲食、服務業
第一節飲食業
第二節服務業
第三節飲服管理
第四章供銷合作社
第一節專業經營
第二節綜合經營
第三節供銷管理
第五章糧 油
第一節糧油徵購
第二節糧油儲運
第三節糧油加工
第四節糧油銷售
第六章外 貿
第一節外貿出口
第二節加工、管理
第十七編金融事業
第一章金融機構
第一節銀 行
第二章貨 幣
第一節貨幣流通
第二節貨幣管理
第三章存 款
第一節單位存款
第二節儲蓄存款
第四章貸 款
第一節工業貸款
第二節商業貸款
第三節農業貸款
第五節民間借貸
第五章利率、結算、保險
第一節利 率
第二節結 算
第三節保 險
第十八編財政稅收
第一章財政收入
第一節農業稅收
第二節工商稅收
第三節企業收入
第四節債務收入
第五節其他收入
第二章財政支出
第一節經濟建設費
第二節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與其它支出
第三節行政管理費與撫恤、社會福利救濟費
第三章財政管理
第二節預算管理
第三節財務管理
第四節財政監督
第四章稅務管理
第一節稅務管理體制
第二節稽徵管理
第三節票證管理
第十九編經濟管理
第一章計畫管理
第一節計畫編制
第二節計畫實施
第二章勞動管理
第一節勞動就業
第二節勞動力管理
第三節勞動工資
第四節勞保福利
第三章物資、物價
第一節物資管理
第二節商品價格
第三節物價監督
第一節市場管理
第二節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契約、商標、廣告管理
第四節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第五章統計、審計
第一節統計管理
第二節審計監督
第六章計量、標準管理
第一節計 量
第二節標準化
第二十編科學技術
第一章科技組織
第一節科技機構
第二節科技團體
第二章科技隊伍
第一節數 量
第二節行業分布
第三節考核晉升
第三章科技活動
第一節科普宣傳、科技培訓
第二節科技推廣
第三節科技服務
第四節科技交流
第四章科技成果
第一節獲獎項目
第二節重要成果簡介
第五章國家、省駐呼蘭科研單位
第一節 中國科學院甜菜研究所
第二節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維修研究所
第二十一編教育事業
第一章基礎教育
第一節幼兒教育
第二節國小教育
第三節中學教育
第二章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中等專業教育
第二節職業教育、技術培訓
第三章師範教育
第一節中等、高等師範教育
第二節在職培訓
第四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成人初等教育
第二節成人中等教育
第五章教育管理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節教學科研
第三節招生考試
第四節勤工儉學
第五節教育經費
第六節學校建設
第六章教 師
第一節教師隊伍
第二節教師待遇
第二十二編醫療衛生
第一章衛生組織、醫療制度
第一節衛生組織
第二節醫院、衛生所
第三節醫療保健制度
第二章衛生人員、醫療技術
第一節衛生人員
第二節中醫、中西醫結合
第三節西 醫
第四節醫療設施
第三章衛生防病
第二節婦幼衛生
第三節傳染病防治
第四節地方病、職業病防治
第四章衛生管理
第一節醫政、藥政管理
第二節中藥管理
第三節衛生監測
第四節醫院建設
第二十三編文學藝術
第一章文化設施、機構
第一節圖書館
第二節書 店
第三節文化活動場所
第四節文化事業機構
第二章文 學
第一節文學創作
第二節蕭紅研究、創作
第三節民間文學
第三章文 藝
第一節評 劇
第二節地方戲
第三節京 劇
第四節音樂、舞蹈
第五節曲藝、雜技
第六節電 影
第七節繪畫、攝影
第八節書法、篆刻、剪紙
第九節雕塑、民間工藝
第四章文化活動
第一節野台子戲
第二節節日文化活動
第三節呼蘭河之聲音樂會
第四節業餘文藝演出
第五節蕭紅文化節
第五章文 物
第一節文物古蹟
第二節蕭紅故居
第六章新聞、報紙
第一節報 紙
第二節廣 播
第三節電 視
第四節通 訊
第七章檔案、修志
第一節檔案管理
第二節檔案利用
第三節舊志修纂
第四節編纂新縣誌
第二十四編文獻輯要
第一章政令文告
第一節奏 折
第二節文 告
第二章序跋碑記
第一節序 跋
第二節碑 記
第三章書報文摘
第一節文獻摘錄
第二節書報選錄
第四章著述輯目
第一節社會科學類
第二節自然科學類
第二十五編體育活動
第一章民眾體育
第一節民間體育
第二節職工體育
第三節農民體育
第四節“亞運之光”火炬傳遞
第二章學校體育
第一節體育教學
第二節課外體育活動
第三節冰雪活動
第四節業餘體校
第三章體育競賽
第一節田徑運動會
第二節球類競賽
第四章體育管理
第一節行政管理
第二節體育設施
第三節人才輸送
第二十六編人口發展
第一章人口規模
第一節人口數量
第二節密度、分布
第二章人口變動
第一節自然增長
第二節機械變動
第三章人口結構
第一節性別、年齡構成
第二節職業構成
第三節文化構成
第四節民族構成
第四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發展狀況
第二節政策、措施
第五章人口普查
第一節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
第二節第四次人口普查
第二十七編民族宗教
第一章民 族
第一節滿 族
第二節漢 族
第三節回 族
第四節朝鮮族
第五節民族融合
第二章宗 教
第一節中國佛教
第二節中國道教
第四節中國天主教
第五節中國基督教
第二十八編城建環保
第一章城鄉規劃
第一節縣城總體規劃
第二節市鎮專項規劃
第三節農村發展規劃
第二章市政設施與管理
第一節道路、堤防
第二節供水、排水
第三節供電、供熱
第四節園林綠化
第五節環境衛生
第六節市政管理
第三章房地產業
第一節房產管理
第二節城鎮住宅建設
第四章鄉村建設
第一節鄉鎮建設
第二節村屯建設
第五章環境質量
第一節環境狀況
第二節大氣污染
第三節水污染
第四節其它污染
第六章綜合防治
第一節自然環境保護
第二節污染治理
第三節投資、效益
第七章環保管理
第一節法規、監測
第二節收費、賠償
第三節宣傳教育
第二十九編社會管理
第一章社會救濟
第一節自然災害救濟
第二節城鎮救濟
第三節農村救濟
第四節扶 貧
第二章社會優撫
第一節烈軍屬優撫
第二節傷殘病人撫恤
第三節擁軍優屬
第三章社會保險、社會福利
第一節社會保險
第二節慈善事業
第三節社會福利生產
第四節敬老院
第四章社會管理
第一節基層政權
第二節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三節地名管理
第四節社團登記
第五節殯葬管理
第三十編婚姻家庭
第一章婚 姻
第一節婚姻狀況
第二節婚姻登記
第三節初婚年齡、大齡婚姻
第二章婚 禮
第一節婚禮習俗
第二節婚禮形式
第三章離 婚
第一節離婚狀況
第二節離婚類型
第四章家庭結構
第一節家庭規模
第二節家庭類型
第三節家庭功能
第四節家庭關係
第五節家務勞動
第五章家庭網
第一節家族、家庭網
第二節家 譜
第六章姓 氏
第一節姓氏源流
第二節姓類、分布
第三節名 字
第三十一編人民生活
第一章城鎮居民收入
第一節職工工資收入
第二節工資水平及結構
第二章城鎮居民消費
第一節消費狀況
第二節消費結構
第三章農村居民收入
第一節農民收入水平
第二節家庭純收入的產業構成
第四章農村居民消費
第一節消費狀況
第二節消費結構
第五章城鄉居民生活比較
第一節收入水平比較
第二節飲食、衣著、耐用品比較
第三節城鄉居住條件、消費序列比較
第六章貧 困
第一節貧困狀況
第二節貧困特徵
第三十二編風尚習俗
第一章行業習俗
第一節種 植
第二節工匠、造房
第三節經商與招牌、幌子
第二章生活習慣
第一節飲 食
第二節服 飾
第三節宅 居
第三章禮儀習尚
第一節禮 儀
第二節喜 慶
第三節喪 祭
第四章歲時節慶
第一節傳統佳節
第二節時令節日
第三節法定節日
第五章祥瑤、禁忌
第一節祥 瑞
第二節禁 忌
第六章社會風尚
第一節封建遺風
第二節美德良風
第三節追求現代化
第七章方 言
第一節方言演變
第二節語音系統
第三節語法特點
第四節方言辭彙
第三十三編地靈人傑
第一章人物傳略
第一節人物傳記
第二節人物事略
第二章人物表錄
第一節烈士名錄
第二節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名表
第三節各界名人錄
第四節寓外名人錄
附 錄
一、呼蘭大事年表
二、史實考訂
三、詩詞選錄
五、夏曆節氣表
六、年號對照表
七、彩色照片索引
八、黑白照片索引
九、地圖索引
十、統計圖索引
十一、統計表索引
十二、地名索引
十三、人名索引
十四、主要提供資料人員
十五、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