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被國際濕地局批准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至此,保護區自1993年籌建以來,10年上了三個台階,成為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
  • 總面積:198089公頃
  • 東經:133°43′20″--134°46′40″
  • 北緯:47°26′--48°22′50″
  • 位置:黑龍江省撫遠縣和同江市境內
  • 魚類:9目17科77種
保護區情況,特徵,生物多樣性,生態脆弱性,生產力高效性,效益的綜合性,易變性,功能,濕地地位,濕地是水源地,物種資源庫,能源基地,三江濕地,

保護區情況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撫遠縣和同江市境內,行政區域隸屬於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33°43′20″--134°46′40″,北緯47°26′--48°22′50″,總面積198089公頃。保護區於1994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是一個以沼澤濕地為主要保護對象地自然保護區。
本區地處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的三角地帶,屬低沖積平原沼澤濕地,為三江平原東端受人為干擾最小的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見的淡沼澤濕地之一。區內泡沼遍布,河流縱橫,自然植被以沼澤化草甸為主,並間有島狀森林分布,均保持著原始自然狀態。保護區內特殊的自然環境,良好的植被和水文條件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和繁衍場所,據初步調查,共有脊椎動物291種,其中獸類5目12科37種,鳥類15目167種,爬行類2目3科5種,兩棲類2目 2科5種,魚類9目17科77種,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白鸛丹頂鶴白尾海雕等9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天鵝、白枕鶴、雷鳥、水獺、猞猁等32種。區內野生植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有高等植物近500種,其中野大豆黃鳳梨水曲柳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三江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並為東北地區的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洪澇災害控制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本區與俄羅斯的三個保護區相鄰,在國際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79年,美國為了對濕地和深水生態環境進行分類,該局對濕地內涵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濕地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過渡的土地,該土地水位經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為淺水所覆蓋……”。1971年在拉姆薩爾通過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該公約將濕地定義為:“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中國對沼澤、灘涂等濕地研究具有豐富的積累,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分類系統,通常認為“濕地系指海洋和內陸常年有淺層積水或土壤過濕的地段。”
儘管濕地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但它們有一共同特點:從不同的角度認為濕地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該系統不同於陸地生態系統,也有別於水生生態系統,它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生態系統

特徵

生物多樣性

由於濕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

生態脆弱性

濕地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濕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地導致生態系統的變化,特別是水文,當它受到自然或人為活動干擾時,生態系統穩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壞,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改變濕地生態系統。

生產力高效性

濕地生態系統同其它任何生態系統相比,初級生產力較高。據報導,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平均生產蛋白質9g/m2,是陸地生態系統的3.5倍。

效益的綜合性

濕地具有綜合效益,它既具有調蓄水源、調節氣候、淨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基本生態效益,也具有為工業農業能源、醫療業等提供大量生產原料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作為物種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遊等社會效益。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

易變性

易變性是濕地生態系統脆弱性表現的特殊形態之一,當水量減少 以至乾涸時,濕地生態系統演潛為陸地生態系統,當水量增加時,該系統又演化為濕地生態系統,水文決定了系統的狀態。

功能

濕地地位

廣闊眾多的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蘊育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濕地是蓄水調洪的巨大貯庫。每年汛期洪水到來,眾多的濕地以其自身的龐大容積、深厚疏鬆的底層土壤(沉積物)蓄存洪水,從而起到分洪削峰,調節水位,緩解堤壩壓力的重要作用。全國天然湖泊和各類水庫調洪能力不下2000億立方米。長江22個通江湖泊儘管面積銳減,目前容水量仍達600多億立方米,洞庭、鄱陽兩湖蓄洪能力不少於200億立方米,對於調節長江洪水、消減洪災依然起著關鍵作用。同時,濕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後又緩慢排出多餘水量,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有利於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

濕地是水源地

濕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溝的水流外,湖泊水庫池塘的蓄水,都是生產、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據估算,中國僅湖泊淡水貯量即達225億立方米,占淡水總貯量的8%。某些濕地通過滲透還可以補充地下蓄水層的水源,對維持周圍地下水的水位,保證持續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濕地是生態環境的最佳化器大面積的濕地,通過蒸騰作用能夠產生大量水蒸氣,不僅可以提高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土壤水分喪失,還可誘發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資源。據一些地方的調查,濕地周圍的空氣濕度比遠離濕地地區的空氣濕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對也多。因此,濕地有助於調節區域小氣候,最佳化自然環境,對減少風沙乾旱等自然災害十分有利。濕地還可以通過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學、生物過程,吸收、固定、轉化土壤和水中營養物質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質,淨化水體,消減環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物種資源庫

中國濕地分布於高原平川、丘陵、海塗多種地域,跨越寒、溫、熱多種氣候帶,生境類型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調查統計,全國內陸濕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種,高等動物有1500種;海岸濕地生物物種約有8200種,其中植物5000種、動物3200種。在濕地物種中,淡水魚類有770多種,鳥類300餘種。特別是鳥類在中國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據資料反映,濕地鳥的種類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種。世界166種雁鴨中,中國有50種,占30%;世界15種鶴類,中國有9種,占60%,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占世界總數的95%。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內就有31種,占54%。這些物種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能源基地

廣闊多樣的濕地,蓄藏有豐富的淡水、動植物、礦產及能源等自然資源,可以為社會生產提供水產、禽蛋、蓮藕等多種食品,以及工業原材料、礦產品等。濕地水能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水電、水運,增加電力和交能運輸能力。許多濕地自然環境獨特,風光秀麗,也不乏人文景觀,是人們旅遊、度假、療養的理想佳地,發展旅遊業大有可為。此外,濕地還是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宣傳的重要場所。
濕地這一概念在狹義上一般被認為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廣義上則被定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積水體。《國際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是廣義定義。
按照廣義定義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的10%,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內,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一個地區內常常有多種濕地類型,一種濕地類型又常常分布於多個地區。
中國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截至目前,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達30處。
其實中國獨特的濕地何止30處,許多濕地因為養在深閨無人識,至今仍無人問津

三江濕地

20世紀50年代開始,三江平原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雖然為國家糧食供應做出了貢獻,但大片濕地遭到破壞。為拯救中國這塊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濕地,許多人士四處奔走呼籲,1994年,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黑龍江三江省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又批准建立了“黑龍江三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工作人員風餐露宿,踏查濕地,確定權屬,劃定界限。最終沿黑龍江、烏蘇里江闢建了總面積19.81萬公頃的濕地保護區,其中核心區6.6萬多公頃,緩衝區近3萬公頃,實驗區10.4萬多公頃。
2000年4月,三江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起了科研辦公綜合樓,購置了大批科研設施和森林防火設備。今年1月,保護區又被國際濕地局批准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加入世界保護區行列,為爭取國際援助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保護區已接受國際中國濕地(GEF)項目資助的自動化辦公設備、攝像機、衛星定位系統、巡護艇等18台套,進一步增強了保護區的功能。
經過近10年的保護,區內基本遏制了亂開濫墾、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的不法行為,濕地得到了明顯恢復和保存,生物的多樣性更加顯現。多年不見的荷花又在濕地湖泡里綻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丹頂鶴等逐年增多,特別是今年又發現了多年不見的珍禽中華秋沙鴨。如今,在三江濕地保護區,雁鴨、鴛鴦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丹頂鶴、金雕等搏擊長空;馬鹿、狍子在草地上奔走覓食;濕地中的大片小葉樟草在風中沙沙作響,為濕地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一位當年參加開發建三江農墾平原的老人,站在濕地中深情地感嘆:北大荒的原始風貌又回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