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盞是一件宋代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釉盞
- 館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 所屬年代:宋代
- 類別:陶瓷
黑釉盞是一件宋代的文物。
黑釉盞 黑釉盞是一件宋代的文物。
建窯兔毫盞是宋代福建建陽窯燒制的黑釉茶盞(建盞)中的窯變類名貴品種,是以其如絲似毫的窯變色彩流紋命名的。除了建窯之外,宋代耀州窯黑釉、浙江臨安天目窯黑釉、四川達州窯黑釉盞、都有呈現各色兔毫紋 簡介 建窯是宋代名窯之一,位於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後井村一帶,所產黑釉瓷盞俗稱"建盞".建盞中以漆黑髮亮的...
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是漢族名瓷。吉州窯位於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宋時吉安隸屬東昌縣範圍,又稱吉州,吉州窯因此而得名;又因為是在永和鎮,故又名永和窯。它是黑釉系著名窯場之一,其黑釉盞如玳瑁盞、木葉盞、剪紙貼花、兔毫盞都是風靡之選。歷史沿革 史載,吉州窯始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極盛於南宋,...
黑釉盞胎體厚重堅緻,胎色紫黑。由於瓷胎含鐵量較高,因此黑釉盞一向有“鐵胎”之稱。其釉質潤澤,釉色烏黑,器物內外皆施釉,外釉接近底足,足底無釉而露胎。釉面有明顯的垂流厚掛和窯變現象,有“兔毫”、“油滴”和“曜變”及“鷓鴣斑”等名貴的品種。兔毫盞,因在釉面上閃現狀如兔毫般銀光閃爍的絲...
宋、元時期江西吉州窯燒制的釉面上呈現玳瑁斑的黑釉盞。玳瑁是海龜科動物,分布在福建、台灣、海南、西沙群島等沿海地區和海域,其背甲呈半透明淺黃色,上有黑褐色斑紋。吉州窯生產的一種茶盞,造型為敞口,斜直壁,小圈足,內外施黑釉,釉面上呈現黃色結晶斑紋,頗似玳瑁殼的色澤,被稱為玳瑁盞。玳瑁盞在日本...
有的釉面泛藍、黃色塊斑,有的釉面可見到棕眼,有的黑釉內散布狀若芝麻大小的金黃色結晶斑點,有的黑釉色黑如漆,用放大鏡觀察,可看到重疊密布的銀白色結晶狀斑點,新仿建窯黑釉盞,釉面光亮刺目,有的釉面棕眼較大和多。兔毫釉 為宋代黑釉茶盞中最為流行和特殊的品種,亦為建窯生產最多、最具特色的產品。因...
建窯,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窯址有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後山、營長乾等處,遺物分布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而且對福建地區和江南廣大地區都有很大影響。關聯信息 繼五代柴窯瓷器的燒製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制瓷工藝的創新熱情,創造出了耀...
宋建窯“供御”款黑釉盞,原收藏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建窯遺址,於2016年05月02日被盜。文物歷史 2016年05月02日,宋建窯“供御”款黑釉盞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建窯遺址被盜。2017年11月24日,南平市建陽區水吉派出所對宋建窯“供御”款黑釉盞被盜立案。文物特徵 宋建窯建盞,口徑12.2厘米、底徑4厘米、高6...
黑釉內滿外腹不及底,有垂流釉痕。內底心飾一折枝梅花,內壁近底為雙層蓮瓣紋,蓮瓣外有幾株小草和放射狀線條紋。畫面構圖嚴謹,筆畫流暢,技藝嫻熟,可惜紋樣色彩已失落,只留下隱約可見的線條痕跡,相當牢固,手抹不去。其裝飾技法是在已燒成的黑釉盞上,用軟筆類工具蘸金銀彩料繪就,經低溫烘燒而成,就...
宋白口黑釉盞 宋白口黑釉盞是宋代時期文物。宋白口黑釉盞 此黑釉盞斂口,深腹,淺圈足。口沿一圈施白釉,起到特殊的裝飾效果。釉色略帶褐色,也是宋代鬥茶用器。該文物現藏於中國茶葉博物館。
嚴關窯醬黑釉盞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品。簡介 敞口,口邊微束,深腹,矮圈足。胎體灰白,堅質。施醬黑釉不及底,釉面有聚釉痕。底心有墊燒痕。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畫黑釉盞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畫黑釉盞是南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5.7 口徑11.3 底徑3.8 小敞口,斜壁,深腹,平底,略挖足。內外施黑釉,內壁有三張樹葉紋,並有窯變免毫斑,外壁有窯變玳瑁斑,外釉不及底,整器胎體厚重。
宋、金時期,福建建陽窯生產的黑釉盞最為著名,稱“建盞”。其器型主要有兩種:一為敞口淺腹盞,一為斂口深腹盞。其胎色青黑,胎釉均厚,下部垂釉嚴重。由於窯變作用,釉色品種有兔毫、油滴、銀星等多種,而以兔毫為多見、油滴、銀星均為罕見,十分珍貴。有的盞圈足底還刻“供御”、“進棧”字樣,是供奉...
年代:北宋 □徑:12.1匣米 估價:RMB320000一480000 成交價:RMBl303890 特徵:據記載,宋人把飲茶看做是一種高雅的享受,上至朝廷皇室,下至文人學士都講究飲茶,並有一套繁瑣的規程禮節,因黑釉盞最便於襯托和觀察茶色,因而受到鬥茶者的喜愛。同時,皇室的青睞也促進了黑釉茶盞的生產。
遇林亭窯還燒造一種名為“黑釉金彩”的茶盞。黑釉金彩茶盞,即在茶盞中描繪有金色圖案或鑄有銘文的黑釉盞。有的題有“壽山福海”“金玉滿堂”等文字,有的飾有鳳凰、花卉、山水、武夷山風光等圖案,明暗相襯。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遇林亭黑釉茶盞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
在建窯黑釉盞盛名的影響下,各地的仿燒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幾十處瓷窯之外,還有江西的吉州窯,四川、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燒的,形成了以建窯為首的建窯系。此盞束口,深弧壁,小圈足,底足不留釉,整體形塑非常符合人體工學。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施釉至近...
東晉德清窯黑釉盞托 東晉德清窯黑釉盞托是東晉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盞作碗形,平唇,弧腹。托作淺盤狀,平唇斜直腹,中間為環形支座,喇叭狀短頸,中空。胎灰黑色,厚重,施黑褐色釉,釉層不均勻,釉面有腐蝕。
對鷓鴣斑釉的記載初見於宋初的陶榖《清異錄》:“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黃山谷詩云“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從中可知帶鷓鴣鳥羽斑花紋的黑釉盞,宋初以來便深得騷客文人和茶人愛重。這種釉上彩斑點是用與底色不同的釉料隨意灑刷上的,在窯中高溫燒制時,釉層和彩斑熔融流動、浸漫,...
此展品為北宋文物,高5.5厘米、口徑14.8厘米、底徑3.8厘米。樹葉裝飾於盞內是宋代永和窯獨創的一種黑釉盞裝飾新工藝。現收藏於江西省博物館。文物信息 此展品為北宋文物,高5.5厘米、口徑14.8厘米、底徑3.8厘米。樹葉裝飾於盞內是宋代永和窯獨創的一種黑釉盞裝飾新工藝。盞壁斜直,圈足較大,是所見木葉...
還有名貴的油滴釉盞,釉面呈現罔點狀,成串或成片,閃爍銀灰色或藍色光澤。流落到日本的油滴盞,被稱為“曜變”而視為國寶,在陽光側照下七色寶光射出,日本人讚嘆為“非人力可以製作之”。這種油滴釉,有的如同鷓鴣斑鳥胸部的斑點,被稱為“鷓鴣斑盞”。建窯黑釉盞釉色因適應宋代“鬥茶”風氣的需要,曾為北宋...
宋代社會盛行飲茶、鬥茶,故各色茶盞大行其道,其中最負盛名的應該是產於福建省北部山區建陽縣水吉鎮蘆花坪一帶的建窯黑釉盞了。由於黑釉茶盞利於襯托白色茶末,易於觀察茶色而廣受時人喜愛,並受到北宋徽宗皇帝趙佶的青睞,特命其進貢宮中。宋人蔡襄《茶錄》稱:“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
盞是宋人對茶碗的稱呼,由於宋人崇尚白色的湯色,因此宋代的黑釉盞特別盛行。黑釉盞以福建建窯產的兔毫、油滴、鷓鴣紋最為有名,建窯生產的黑釉盞底部刻有“供御”、“進琖”字樣的,是進貢給宋皇室的御用茶具。在建窯黑釉盞的影響下,江西吉州窯、四川廣元窯也大量生產民用黑釉盞。不僅在南方流行,北方的河南...
”這樣一排列就很清楚,鷓鴣斑盞始燒的下限是970年或更早,歷經北宋一朝,直到南宋中期,建窯仍有燒制鷓鴣斑盞,其間的跨度為二百餘年。既然時間跨度這么大,為什麼流傳至今的建窯鷓鴣斑盞卻如鳳毛麟角,十分罕見呢?原因有二:一是技術層面上的,因為建窯鷓鴣斑盞的加工工藝比較複雜,乃是在黑釉盞上先過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