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圓鄂針魚

黑背圓鄂針魚

體長687~1040毫米。體呈長圓柱形,較側扁,尾柄後部平扁,體長為體高的12.3~13.8倍,為體寬的14~16.5倍。頭長,體長為頭長的3.3~3.5倍。吻特別突出。 由前上頜骨及下頜延長形成一細長的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背圓鄂針魚
  • 拉丁學名: Tylosurus melanotus
  • 別稱:黑背圓頜針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輻鰭魚綱
  • :顎針魚目
  • :顎針魚科
  • :圓頜針魚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23~25;臀鰭20~21;胸鰭13~15;腹鰭6;尾鰭15。側線鱗249~295。 體長687~1040毫米。體呈長圓柱形,較側扁,尾柄後部平扁,體長為體高的12.3~13.8倍,為體寬的14~16.5倍。頭長,體長為頭長的3.3~3.5倍。吻特別突出。 由前上頜骨及下頜延長形成一細長的喙。眼較大,呈長橢圓形,側位較高,眼間隔寬,大於眼徑,微凹。鼻孔大,呈三角形,緊位於眼前方額部側緣上。口大,水平狀,兩頜近等長。頜上具細尖銳的絨毛狀牙帶,內側各具-行大犬牙,排列稀疏,舌上具細小顆粒狀牙。鰓4個、鰓孔寬大、鰓絲髮達,無鰓耙,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15。肛門緊位於臀鰭的前方。體上被細小的圓鱗,排列很不規則,頭上僅前鰓蓋及鰓蓋部及額部具鱗,余皆裸露無鱗。側線較低,近腹緣,前方起於峽部後方,於胸鰭基部的前方側線向上伸出一條分枝,側線鱗於尾柄的後部,尾鰭基都的前方形成-線狀隆起嵴。 背鰭很長,最前2鰭條不分歧,位於背部的遠後方,起點在臀鰭第二不分歧鰭條或分歧鰭條1~2條基部的上方。背、臀鰭以2~3為最長,後部鰭條逐漸變短。胸鰭較短,約等於眶後頭長,側位較高。腹鰭較短,位於眼中部至尾鰭基部的中間。尾叉形,下葉長於上葉。 新鮮標本,體背方呈暗綠色,頭頂部及各鰭鰭條呈淡翠綠色,體背方正中線上具-較窄的深綠色縱帶,起於後頭部背鰭的前方,頜上大犬牙為翠綠色,背鰭及臀鰭的前部,胸鰭後半部及尾鰭後緣及上葉均呈淡黑色,體側及腹面均為銀白色。

生活習性

發現於外海與沿岸水域了。 主要吃小魚。 市場上大部份生鮮地銷售。 肉是有好品質的。卵生的. 卵可能被發現於在卵的表面上的卷鬚水依附於目標。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日本琉球印度尼西亞澳洲等諸海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