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黑背信天翁是一種中型的
信天翁,81厘米長,翼展195-215厘米,體重2210-2800克,壽命12年。是一種有極長翼羽的大鳥。雄性略大。特徵為自頦至臀部為全白色,但翼上及背深色。翼下主要為白色,具深色邊緣,
覆羽具近黑色縱紋。眼及眼周深色。飛行時腳略伸出尾後。幼鳥似成鳥但嘴灰色較重。
棲息環境
主要柄息於開闊海洋中的小島和附近海域。非繁殖期間主要活動和棲息在開闊的海洋和海灣地區,除繁殖期外不上陸地生活。成天飛翔在寬闊的洋面上,時而在高空翱翔,時而緊貼海面飛行。
生活習性
飛行
黑背信天翁以毫不費力的飛翔而著稱於世——它們能夠跟隨船隻滑翔數小時而幾乎不拍一下翅膀。它們為減少滑翔時肌肉的耗能而體現出來的適應性之一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將伸展的翅膀固定位置,其二是翅膀的長度驚人,較之
鸌形目其他科的鳥類,信天翁的前臂骨骼與指骨相比顯得特別長,翼上附有25-34枚
次級飛羽,相比之下,
海燕僅有10-12枚。於是,黑背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是極為高效的機翼,高“展弦比”(翼長與前後寬之比)使它們能夠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機率很低。這種對快速、長距離飛行的適應性令黑背信天翁得以從它們在海島上的繁殖基地起飛,翱翔於茫茫的汪洋大海上空。
食性
從跟隨船隻的習性可知,黑背信天翁是出名的食腐動物,喜食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它們的飲食範圍很廣,但經過對它們胃內成份的詳細分析,發現魚、烏賊、甲殼類構成了黑背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主要在海面上獵捕這些食物,但偶爾也會像
鰹鳥一樣鑽入水中,深度達6-12米。黑背信天翁有時會在夜間覓食,因為那時很多海洋有機物都浮到水面上來。有關信天翁白天和夜間覓食的比例問題,人們通過勸服它們吞下一個感測器的辦法便可以獲得詳細信息。感測器位於胃中,當信天翁吞入一條從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獲的魚時,體內溫度會立刻降低,感測器便將此記錄下來。攝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種類而異,而這對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學有很大的影響。
分布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日本、馬紹爾群島、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北馬里亞納群島、俄羅斯聯邦、美國(夏威夷島)和周邊小島嶼及離島。
遊蕩:紐西蘭、諾福克島。
不確定分布:中國台灣、韓國。
繁殖方式
黑背信天翁壽命相當長,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們繁殖較晚。雖然3-4歲時生理上就具備了繁殖能力,但實際上它們在之後的數年裡並不開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歲才進行繁殖。
在8-9年達到性成熟後,黑背信天翁從海上轉移到永久居住地,返回陸地,雄鳥在繁殖期開始時先來到群居地,然後在雌鳥加入後進行交配。黑背信天翁求愛時,嘴裡不停地唱著“咕咕”的歌聲,同時非常有紳士風度地向“心上人”不停地彎腰鞠躬。尤其喜歡把喙伸向空中,以便向它們的愛侶展示其優美的曲線。用10個月近一年的時間,養育一隻雛鳥。第一次繁殖者要從事一個精心設計的求愛展示,它建立了在一起生活40年時間的伴侶。
大部分黑背信天翁都群居營巢,有時成千上萬對配偶將巢築在一塊,巢為一個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築成,非常大,雄鳥和雌鳥在居住地用高大的植被圍攏的開放地面修造一個淺窩。雌鳥只產一枚卵。孵卵任務由雙方共同承擔,一般為幾天輪換一次。整個孵化期約為9周。對於剛孵化的雛鳥,親鳥開始時主要是餵育,後來則主要是看護。小鳥由父母共同餵養,它們交替地給小鳥帶回食物,並開始輪流幾天在海上飛行覓食。育雛期間,親鳥雙方輪流到遙遠的捕食區域去覓食,短則1-3天,長則5天以上。在返回時,胃油和部分消化的胃內容物回流以餵養小鳥。
在出生20天后,看護期結束,接下來成鳥只是定期回到陸地給雛鳥餵食。雛鳥白天常常會在離巢30米的周圍踱步,尋找陰涼處,但只要親鳥帶著食物一到,它們立即沖回巢中。成鳥會在岸上逗留足夠長的時間來辨認雛鳥,餵給它們未消化的海洋動物肉和消化
獵物所產生的富含脂類的油。黑背信天翁長齊飛羽需要120天。在7月的繁殖季節結束時,大多數鳥類朝西北朝向日本飛去,然後東北朝向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的阿留申群島。然後再向南遷移到夏威夷,進行下一個繁殖季節。
剛發育成熟後,幼鳥會在繁殖
季節臨近結束時出現在繁殖地,但時間很短;接下來的幾年內它們才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上岸來尋求未來的另一半。當一對配偶關係確立下來後,通常就會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離婚”只發生在數次繁殖失敗後,並且代價很大,因為它們接下來幾年內都不會繁殖。事實上,對於漂泊黑背信天翁而言,一次離婚會導致它們的
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黑背信天翁的繁殖群居地由於在孤立的海島上,沒有天敵,因而長期以來一直保護良好。但自從被水手船員發現後,便蒙受了巨大損失:蛋被
攫取,成鳥被害。而隨著羽毛被用於人類服裝和寢具的製造後,它們更是遭到了大肆掠劫。
這一種類得以生存下來是因為那些未成鳥當時不在繁殖群居地,而在海上遊蕩,相對比較安全,後來它們按既定航線回來,從而“拯救”了整個種類。自1954年恢復繁殖以來,日本南鳥島上的短尾信天翁數量出現了緩慢的回升,現在其中一個主要繁殖群的規模達到了約200對。黑背信天翁則由於太平洋中北部島嶼中途島成為美國的空軍基地而受到了嚴重威脅。這一鳥類在軍事基地和機場跑道周圍營巢,結果很多與天線和飛機相撞而死。
而黑背信天翁在海上面臨著更多暗中的危險。除了漏油和化學污染物帶來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脅來自人類的捕魚活動。儘管如今刺網已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謂的“延繩法”則被廣泛用於捕撈海底的魚類如智利鱸魚以及中層水域的魚類如鮪魚。僅一條捕撈
鮪魚的延繩就長達100千米。延繩布好後,鉺鉤從漁船的船首會散開去。而對於這種誘惑,信天翁恰恰是難以抗拒。它們吞下了誘餌,結果被鉤住了,隨後被延繩拖入水中,最終數小時後被捕魚者連同其他獵物一起拉上來。每年有多達44,000隻信天翁就這樣遇害,從而導致了南部洋區部分種類數量的減少。
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能夠有效地降低這種威脅,如在夜間布繩。同時,國際組織正在積極說服有關國家和漁船隊採取對黑背信天翁無害的捕魚辦法。然而,隨著全世界的捕撈船隊進一步開發南部海域,一種新的威脅擺在了面前,即人類有可能與信天翁及別的動物直接爭奪磷蝦、烏賊和其他海洋生物資源,那么勢必將影響它們的生存。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信息
全球的塑膠污染非常嚴重,研究者在一隻剛學會飛行的信天翁的胃部裡面發現了牙刷、瓶蓋和打火機等碎物,為我們揭開了塑膠污染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2009年出版的皇家學會的《哲學》特刊的封面上出現了一幅令人驚異的圖片。乍一看,這個收集了塑膠牙刷和瓶蓋等塑膠物品的圖片看起來像色彩繽紛的馬賽克,其實這些塑膠碎片是在一隻死了的羽翼未豐的黑背信天翁的胃裡發現的,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成年黑背信天翁通常會飛行數千英里為兒女尋找食物,常常會無意中帶回塑膠碎片。美國加州海員查爾斯·穆爾於1997年通過觀察發現因洋流匯集的垃圾重達700萬噸。垃圾清理任務異常艱難,因為垃圾不是集中在一塊,相反, 它們是由數以十億計的垃圾小島組成,其中有許多是隱藏在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