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水經注》《山海經》等古籍記載:“大禹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弱水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黎,餘波入流沙。”後經專家考證,古代指的弱水是現代黑河的支流山丹河,或者說山丹河是古弱水的幹流上游,而非現代認為的支流,而黑河上游古代稱甘州河,現代山丹河匯入黑河後的北段仍稱弱水。弱水過合黎山進入內蒙古古代才稱黑河,與西夏黑水城有關。
黑河 ,位於祁連縣托來山與走廊南山、冷龍嶺(陶賴山)之間,甘肅省最大的內陸河。曾名合黎水、羌谷水、鮮水、覆表水、副投水、張掖水、甘州河。黑河全長948公里(一說810千米),流域面積4.44萬平方公里(一說14.29萬平方公里)。
黑河源於
祁連山脈的走廊南山。源頭為八一冰川,海撥4828米。南東流,至野牛溝(又叫黃草梁)薩拉河匯入,至鹿場油葫蘆溝匯入,至
黃藏寺,右岸八寶河(又名俄博河)自南東匯入後,折而北西流,進入走廊南山入甘肅境。黑河幹流在薩拉河口以上河谷較寬,兩岸沼澤發育,以下河谷變窄,特別是
八寶河以下多形成窄谷。黑河在青海省的集水面積10009平方公里,河道長233.7公里,年平均流量57. 1立方米/秒。
黑河由東西岔匯流處的黃藏寺入甘肅省境,入肅南裕固族自治境,流量116億立方米,經鶯落峽出口,境內長度95公里,有支流大、小長乾河,水量3.90億立方米。黑河流出鷹落峽,入河西走廊,東北流至
張掖市北,山丹河由東南來會。再轉向西北。經
臨澤縣,有
梨園河由南岸注入。再西北過
高台縣,出
正義峽,進入下游,過合黎山,經
金塔縣東,入
內蒙古自治區的
額濟納旗。
合黎山以北稱
弱水,亦稱額濟納旗河(
額濟納河、額濟納河高勒)。西北流至西湖新村(狼心山)以北,分為東西兩河:西河名木林河,北流入
嘎順諾爾;東河名
納林河,北流注
蘇泊淖爾(索果諾爾)。甘肅省境長345公里,千流鷹落峽以上的祁連山區,流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是河流水量主要補給區。
20世紀60年代起,位於黑河下游終端的嘎順淖爾(西居延海)和蘇泊淖爾(東居延海)由於入湖流量銳減而相繼乾涸。西居延海是黑河下游最大的終端湖,1958年,航片測算的水域面積為267平方公里。1961年秋,湖泊乾涸。東居延海位於西居延海東部,相距30公里,是東河支流的末端湖。1958年,航片測算湖水水面面積35.5平方公里。1958年後,曾幾度乾涸。到1982年,湖水面積僅23.6平方公里,湖泊最大水深1.8米。1992年,湖泊完全乾涸,成為龜裂鹽殼地和礫漠覆蓋區。2002年,經過治理,東居延海重現波濤滾滾的景觀。
黑河以鶯落峽以上為上游,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游,正義峽以下為下游。其下遊河道長達333公里,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毫米,年蒸發能力高達2250毫米,屬極端乾旱區,風沙危害十分嚴重,為我國北方沙塵暴的主要來源區之一。
主要峽谷
正義峽,在高台縣北部與金塔縣交界處。峽呈南北向。是黑河切穿走廊北山合黎山形成的峽谷,峽從正義峽村至大墩門村,長12公里,最窄處50米,兩側山崖聳立。古曾名鎮夷峽、閆家峽。1949年改今名。岩層為上古生界中期斜長花崗岩、黑雲母斜長花崗岩、角閃花崗岩構成。
鶯落峽,位於
甘州區龍渠鄉三清灣村,是黑河幹流出祁連山口的控制峽口,是黑河幹流進入中游的第一個峽口,也是黑河中游水環境質量考核第一個控制斷面。鶯落峽水文站扼守在黑河出山入川的總峽口,它設立於1943年,是國家重要水文站,在國際水文網上也赫赫有名。
水文特徵
據統計,正義峽站年均徑流量為9.93億立方米。受氣候特性及下墊麵條件影響,徑流量在年際、年內變化較大,最大年(1989年)徑流量為15.7億立方米,最小年(1997年)為5.13億立方米。從年內來水過程看,各月的來水過程受上游來水及中游用水影響差異較大,中游主要用水期(4~6月和10~11月)來水量僅為1.08億立方米,占全年來水量的14.5%。
受黑河徑流的年際、年內變化以及中上游用水量增加等因素影響,進入下遊河道的水量逐年減少,額濟納河過流期明顯縮短。根據相關資料統計,20世紀60年代以前,額濟納河年過流期8~10個月,遇到豐水年份,河道水流全年不斷。20世紀90年代以後,河道過流期只有5個月左右,且主要發生在冬春季和夏秋洪水期,4~10月份經常斷流。
黑河年徑流量15.7億立方米,為河西諸河之冠。以降水補給為主,冰川、積雪融水,也占一定比例。黑河是張掖市、臨澤縣、高台縣及下游金塔東部和額濟納旗綠洲等地城市工業、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主要支流
八寶河,
居延海支流黑河的支流,源於青海省冷龍嶺景陽嶺。北西流接納天蓬河、青羊溝、拉洞河等.支流後,過
祁連縣城匯入黑河。青羊溝河口以上,河谷較寬,以下較狹窄。八寶河集水面積2.511平方公里,河道長104. 1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 6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 7 9公斤/立方米。
甘肅省境主要支流有山丹河、民樂洪水河、童子壩河、大都麻河、酥油河、梨園河、擺浪河、馬營河、豐樂河、洪水壩河、陶賴河(托勒河)等。其中除梨園河常有洪水注人外,其他支流的下游早已乾涸,無水流匯入。
陶賴河(托勒河),黑河最大支流。源於青海省祁連山區納嘎爾當詔澤地,西北流入甘肅省境,經陶賴山(托勒山)與陶賴南山間寬廣的谷地,匯南北兩山30多條支流,北流過鏡鐵山,出祁連山進入河西走廊,稱北大河,東北流經嘉峪關市南入酒泉市境,匯南來的洪水壩河、豐樂河;再東北流切穿走廊北山 (夾山),過鴛鴦池和解放村水庫,經金塔綠洲,至鼎新入黑河。因水流被水庫攔蓄,灌溉金塔綠洲,下遊河床終年乾涸。全長360公里,省內長250公里。冰溝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6 880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6.53億立方米,靠山區降水和冰雪融補給。是嘉峪關市、酒泉市和金塔縣城鄉和工農業用水的主要水源。
豐樂河,內陸河,陶賴河支流,在酒泉市東南部。源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連山的大台腦子、光滑嶺、綜冰達板、牛頭溝腦,東北流稱馬氏河。至甘壩口轉向北流稱豐樂河,有香子溝、浪頭河兩支流,在三大坂出山口,引水灌溉,下遊河床乾洞。河長約100公里,流域面積563平方里,年均徑流量0.988億立米,以降雨及冰川融水補給。河源山區有冰川54條,面積23.25平方公里,儲冰量7.379億立米,冰川融水量0.1 598億立米,占河流多年均徑流位15.1%。
酒泉洪水壩河, 內陸河,陶賴河支流.在酒泉市南部。上游源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走廊南山與陶麟山之間的分水嶺,匯集大隴溝、小隴溝、南過隴、大洪溝、奧水溝、大卡窪等支流。西北流,有羊路河、黑水河匯入,再北流至新地壩入河西走廊平原,東北流到臨水入陶賴河。全長140公里,流域面積1 581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5億立方米,以降水補給為主。山區冰川面積130.84平方公里,冰川儲量53.26億立方米,年融水量0.83億立方米。河流出山區,河道乾涸。出山口建有東、西引水乾渠,灌溉酒泉市東南20多萬畝農田。
酒泉馬營河,內陸河,黑河支流,源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連山脈北麓的野牛達坂、九山達坂,集黃水溝、青羊溝、多龍溝、小沙隴、大沙隴之水而成馬營河,在勒子梁處匯支流錯溝河。北流出祁連山區,入河西走廊灌溉酒泉市屯升、清水一帶農田。河長約2。公里,平均縱坡為1/50,流域面積619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16億立米,水源以冰雪融水及降雨補給。山區冰川面積19.52平方公里,冰川儲盤5.410億立米,每年平均融水量0.1 755億立米,冰占河流徑流12.2%。
梨園河,內陸河,黑河支流。在臨澤縣南部。因流經梨園堡得名。上游有西岔河和擺浪河,均源於走廊南山之野牛達坂。二源平行東南流,至雙岔匯合後稱隆暢河。至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泉門與白泉河匯合,折向東北,至紅灣寺,匯東、西柳溝河後,始稱梨園河,再東北經鵝鴿嘴水庫、梨園堡,出祁連山區,入河西走廊,稱大沙河,再北經臨澤縣城東,北流注入黑河。全長180公里,梨園堡以上長130公里,流域面積224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48億立方米。山區冰川面積16.18平方公里,冰川儲量3.88億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0.12億立方米。是臨澤綠洲的重要水源。
山丹河, 內陸河,黑河支流。南北縱貫山丹縣境。上游名白石崖河,源於祁連山冷龍嶺,北流至山丹軍馬場稱馬營河,花寨子以下潛流地下,至山丹縣城南出露成泉,又匯流成山丹河並折向西北流,至張掖市北入黑河,全長128.7公里,支流有粗城河、童子壩河等。年徑流量0.86億立方米,建有李橋和祁家店水庫,是山丹縣綠洲的主要水源。
民樂洪水河,內陸河,黑河水系山丹河支流,縱貫民樂縣境,源於祁連山龍孔大坂北坡,匯青羊嶺至卡登山之間的高山冰川,積雪融水和山區降水,北流入河西走廊,過雙樹寺水庫,西北流納海潮壩、大都麻河、小都麻河,再北流入山丹河。全長100多公里,山區河長26公里,流域面積578平方公里,是河流的補給區。年徑流總量1.24億立方米。水庫以下河道乾涸,水流引入灌區,灌溉民樂16.3萬畝農田。
大都麻河,內陸河,黑河支流。在民樂縣西部。源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連山的野牛山,北流人民樂縣,經瓦房城水庫入河西走廊,再西北注山丹河。全長70多公里,山區河長21公里,流域面積32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87億立方米,主要靠山區降水和高山冰川,積雪融水補給。水庫以下河床乾涸,水流引入灌區,灌溉民樂西部農田。
童子壩河,內陸河,黑河支流。在民樂縣東南部。源於祁連山俄博嶺北坡,北流至扁都口出祁連山。上遊河谷古稱大都拔谷,是絲綢之路南道必經之要隘,今有227國道通過。全長90多公里,流域面積700多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76億立方米,主要靠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河水引入灌區,液溉民樂東部農田。
馬營河,水系屬黑河流域,水源於祁連山冷龍嶺北麓,其上、中游所轄馬營河灌區位於山丹縣城以南至山丹軍馬場,南北長64公里,東西寬16公里,總面積1024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600米~1700米。
大都麻河水系屬黑河流域,發源於祁連山北麓,水庫灌區轄民樂縣新添、南古、李寨、楊坊等4鄉。東鄰小堵麻河,西依馬蹄河,南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都麻鄉,北至張掖市王阜莊。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10公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為2300米~1800米。
治理開發
引水灌溉
黑河流域灌區,黑河是河西走廊最大的一條內陸河水系,洪水及冬季余水,經
高台縣正義峽流入下游,在金塔縣鼎新灌區灌溉部分農田後,皆流入內蒙古
額濟納旗,最後注入
居延海,全河流程約800餘公里。黑河幹流以西,有
臨澤縣的梨園河、酒泉市的托勒河、洪水河、豐樂河等主要支流,以東有
民樂縣的大都麻河、洪水河、童子壩河及
山丹縣的馬營河等主要支流,黑河流域是一個古老的灌區,早在漢代就引水灌田,有了灌撅農業,到了唐朝,已興修了盈科、大滿、加官等多處灌區。但工程設施簡陋,灌溉時興時廢,新中國成立前,全流域內灌溉面積約百萬畝,灌溉保證率很低。新中國成立以來,灌溉面積據統計到1981年,全黑河流域已有萬畝以上灌區47處,總耕地面積414萬畝,工程設計控制灌概面積34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92萬畝。
祁家店水庫灌區,位於山丹縣城西北7.5公里處,居山丹河中游。灌區東起山丹縣東樂鄉祁家店村,西至張掖市鹼灘鄉架子墩村,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約16公里,控制面積574平方公里。灌區地形總體上是東、南、北三面高,中部和西部低,為一狹長沖積平原,末段屬張掖盆地。總人口1.5萬人,總耕地5.06萬畝。有祁家店水庫、李橋、寺溝、三十六道溝、流水口、瓷窯溝等中小型水庫,馬營灘一帶又過量開荒,攔蓄了各河洪水和冬季余水,水庫始終未達到設計水位和設計灌溉面積,來水逐年下降,灌溉面積逐年減少。
大堵麻河瓦房城水庫灌區,位於民樂縣城西南,水庫灌區轄民樂縣新添、南古、李寨、楊坊等4鄉。東鄰小堵麻河,西依馬蹄河,南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堵麻鄉,北至張掖市王阜莊。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10公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為2300米~1800米。水庫以下為大堵麻總乾渠,長2.6公里。全灌區有人口3.72萬,總耕地面積15.72萬畝,其中水地9.63萬畝,海拔2300米以上,多為丘陵區山早地約1.88萬畝。灌溉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前的3.8萬畝,到1978年發展為7.8萬畝,90年代實浪面積為12萬畝 (含林草地1.2萬畝)。效益顯著。
洪水河雙樹寺水庫灌區, 規劃近期灌溉面積17.8萬畝,遠景灌概面積2右萬畝。洪水河水系屬黑河流域,水薄於祁連山東端鹿角山北坡。明嘉靖年間開始引水灌田,逐步發展為洪水河灌區。灌區地勢南高北低,海拔高程自2400米降至1700米,南起雙樹寺水庫,中經
民樂縣城,北至北灘鄉金山村,長約40公里,東接租寨子灌區的永固、民聯鄉,西連海潮權灌區的順化鄉,寬約3.5~15公里,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班區內格洪水、三怪、六壩、北灘4個鄉的66個村和國營農場民樂分場、六壩園藝場,有人口5.66萬人,耕地26.51萬畝,林地3.22萬畝。
童子壩河祖寨子水庫灌區 位於
民樂縣城以東15公里翟寨子村南300米處。所轄灌區地勢南高北低,海拔3 600米~1 725米,可分為陰濕地區 (上游灌區)和乾旱地區 (中、下游灌區)。陰濕地區農作物一般年景僅需灌一次苗水,豐水年不需要灌溉,中、下游地區為主要灌區,南起祁連山扁都口,北至北灘,長60公里,寬8公里。格南豐、水固、民聯、洪水盛鄉54村,5.38萬人,耕地21.48萬畝,山旱地8.1萬畝。灌區人少地多,有發展糧油及畜牧業的條件,長期以來因水源緊缺,再加季節分配不適應,使農收業發展受到很大制約。翟寨子水庫規划水庫上游灌區控制灌溉面積4萬畝,下游灌區土地資源豐富,條件優越,為童子壩河渠系孟點開發區,近期灌溉面積8萬畝,遠期 (2000年)達到13萬畝。童子壩河灌區實際灌溉面積由建庫前的10.1萬畝,發展到1990年代初的13.4萬畝;保灌面積由9.1萬畝,發展到141萬畝。
梨園河水庫灌區, 位於
臨澤縣城以南至祁連山北趁戈壁邊緣。東連張掖市甘俊鄉,西接高台縣南華鄉,區內總面積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8萬畝,林地2.3萬畝,荒地18萬畝,共有人口2.85萬。灌區在臨澤縣城以南42公里梨園河峽谷處的“駱駝脖子”, (屬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格區),於1971年至1989年,分兩期建成鵝鴿咀水庫。灌溉面積為1977年9萬畝,1987年發展到12.8萬畝,1990年增加到14.7萬畝。
草灘莊引水樞紐工程,位於黑河鶯落峽出山口下游10公里處,控制流域面積10009平方公里,屬國家大二型水閘工程。該工程於1984年4月興建,1987年5月主體工程完成投入運行。樞紐工程控制灌溉面積122萬畝。工程自1987年運行以來,平均每年給東、西總乾渠供水約6億立方米左右,為甘州、臨澤、高台三縣(區)農業穩產增產提供了可靠的用水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分顯著。草灘莊樞紐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草灘莊樞紐工程還是黑河向下游調水的控制性工程。自2000年以來,中游地區每年都採用“全線閉口,集中下泄”等措施向下游輸水,因黑河屬寬淺式河床,散、亂溝岔較多,河道輸水損失較大,給調水任務的完成帶來一定困難。但在張掖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顧全大局,犧牲局部利益,連續六年都完成了調水任務,為下游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改善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大墩門樞杻工程,的修建主要是為了解決黑河灌區的引水和灌區人民下冰河堵水的疾苦,大墩門水庫的臨時調水量可大750萬立方米,保灌面積達8萬畝,主體工程由大壩、進水閘、洪水沖沙閘和洪壩5部分組成。
調蓄工程
黑河黃藏寺水利樞紐,位於黑河上游東、西兩岔交匯處下游11公里的黑河幹流。工程建設任務為合理調配黑河中下游生態和經濟社會用水,提高黑河水資源綜合管理能力,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水庫總庫容4.03億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183萬畝,電站裝機容量49兆瓦,工程總投資28.52億元。該工程建成後,配合中游引水口改造與管理,可改善正義峽斷面來水過程和下游生態供水過程,實現國務院批准的正義峽斷面下泄水量目標,並提高中游灌區灌溉保證率,增強黑河水資源保障能力。2015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16年3月,工程開工建設。
祁家店水庫,在山丹縣東樂鄉祁家店村,於1957年9月建成,是新中國成立後甘肅省第一座中型水庫,設計庫容2100萬立方米,設計灌撅面積8萬畝。歷史觀測: 祁家店水庫60年代初,年平均進庫流量為每秒0.952立方米,年調蓄水裡31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82萬畝;至1988年進庫流最只有每秒0.295立方米,年調蓄水量僅為930萬立方米,比1961年減少了70%,2.7萬畝地已無法保證灌溉,重待研究開發新的水資源。
鵝鴿咀水庫,在臨澤縣城以南42公里梨園河峽谷處的“駱駝脖子”(屬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格區),於1971年至1989年,分兩期建成。壩址上游流域面積1620平方公里。第一期工程從1971年至1975年,建成庫容1 350萬立方米。第二期工程從1982年至1989年,進行加固加高,總庫容達到25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2 100萬立方米。水庫為三等工程,防洪標準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洪峰流量每秒710立米,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每秒1167立米,地展烈度按7度設防,設計灌溉面積為19.1萬畝,遠景為24.7萬畝。灌溉面積為1977年9萬畝,1987年發展到12.8萬畝,1990年增加到14.7萬畝。
翟寨子水庫,為童子壩河中游調節水庫,以調蓄冬春余水及洪水,提高潤區保灌程度為目的。水庫上游流域面積為451平方公里,童子壩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 400萬立方米,設計庫容146。萬立方米。三等工程,防洪標準按百年一遇設計,千年一遇校核,地展烈度按7度設防。水庫於1984年4月開工興建,1986年底開始蓄水,至1989年10月全部竣工,1991年9月經驗收,工程質量優良,效益顯著。
雙樹寺水庫,位於民樂縣城以南9公里處,洪水河上游上灣村附近。水庫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水庫上游控制流城面積5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1,13億立方米,最大壩高58.5米,總庫容2530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670萬立方米,死庫容150萬立方米,三等工程,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反烈度採用7度設防,規劃近期灌溉面積17.8萬畝,遠景灌概面積2右萬畝。水電站裝機容址1260千瓦,年發電量555萬千瓦時,工程於1971年4月開工,到1975年底全部竣工,1978年9月驗收,1974年開始蓄水受益水庫建成15年總調蓄水量19.6億立方米,壩後水電站從1981年至1989年統計,象計發電3577萬千瓦時。效益顯著。
瓦房城水庫,位於
民樂縣城西南35公里大堵麻河上游,瓦房城子北1.5公里處,總庫容2160萬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1 754萬立米,設計保灌面積近期11萬畝,遠期17萬畝,屬三等工程。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抗展設防烈度為8度。工程於1975年12月開工,於1978年底竣工。
水電工程
黑河兩岸山崖陡峻,岩石裸露,地形狹窄,水流湍急,峽谷長約9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9.1‰,幹流年徑流總量為15.96億立方米,規劃了八座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2.17萬KW,年平均發電量25.37億Kwh。
小孤山水電站,是黑河水能規劃自上而下的第六座梯級電站。設計裝機容量10.2萬KW,年平均發電量3.91億KWh,建設總工期三年,主體工程於2003年10月開工建設,首台機組於2006年5月12日投產發電,7月29日三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小孤山電站投入運行以後,三台機組發電能力實際達到設計值的110%,年發電量可達到4億KWh以上,可實現售電收入8000萬元,利稅2500萬元以上。是甘肅省第一個由地方小水電企業投資建設的中型水電項目。
二龍山水電站,是黑河水能規劃的第四座梯級電站。電站採用無壩引水徑流式開發,設計總裝機容量5.05萬KW,年均發電量1.74億kwh,工程概算總投資3.65億元人民幣。該電站於2004年12月開工建設。首台機組於2007年7月15日具備試運行條件,2號、3號機組分別於9月3日和9月10日一次性成功併網發電。經過滿負荷試運行,機組工況良好,另外一台機組也將於近日併網發電。計畫年發電量可達1.8億KWh,實現年售電收入約4000萬元。
大孤山水電站,是黑河水能規劃中的第五座梯級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6.5萬KW,年發電量2.01億kWh,概算總投資4.7億元,屬中型三等工程。,預計2009年下半年投產發電。
龍渠水電站,黑河上第一座水電站,建於1970七十年代初,裝機2×3200KW。首台機組於1977年8月投產發電。1994年8月,投資752萬元、裝機3200KW的龍渠電站3號機組投產發電;1999年6月,投資2850萬元、裝機3×1600KW的龍渠二級電站建成投產;2000年6月,投資2380萬元、裝機3×1500KW的龍渠三級電站建成投產。
盈科水電站,建設於1980年代初,是黑河上最末一級電站。
龍首一級水電站,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西南約30公里的黑河幹流上,是黑河流域規劃的第八座水電站。該電站是一座壓力鋼管引水式電站,壩高80m,設計庫容1320萬立方米,裝機容量59MW(15MW×3+7MW×2),設計年發電量1.98億kwh。電站於2001年5月30日首台機組投產發電,同年7月11日機組全部投入運行。經14年的運行,機組運行良好。
龍首二級(西流水)水電站,是黑河水能梯級規劃的第7座水電站。工程於2002年6月30日正式開工,2004年8月17日,首批機組併網發電,同年9月28日,全部機組投產發電。該電站工程實際完成投資9.23億元,設計年發電量為5.28億千瓦每小時,屬中型三等工程。
環境治理
水利部於1996年4月在黃河水利委員會內成立了黑河流域管理局籌備組,經國家批准後,2000年1月黑河流域管理局在蘭州市掛牌正式運轉。正式啟動黑河幹流水量調度、全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2000年8月21日,黑河歷史上實現了第一次跨省區調水,從位於甘肅張掖的黑河中游調水,保證下游內蒙古額濟納旗的用水、地下水補充及生態恢復。2002年7月,經過科學細緻的規劃,甘肅、內蒙古兩省區關閉了黑河沿線60多個引水口,當年水面即超過20平方公里。據統計,黑河調水18年,額濟納地下水位與調水前相比,上游回升0.5米,中游回升0.42米。草場植被蓋度較調水前提高了18.3%。黑河沿河兩岸近300萬畝一度瀕臨枯死的胡楊、檉柳得到了搶救性保護,以草地、胡楊林和灌木林為主的綠洲面積增加了100餘平方公里。自2000年實施黑河水量統一調度以來,調入額濟納旗境內水量總計109.32億立方米,東居延海累計調入水量9億立方米,連續14年不乾涸,水域面積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最大水深2.6米左右,平均水深1.6米左右;西居延海先後9次進水,黑河流入西居延海的支流西河下游的地下水位回升,潤澤周邊,沙塵天氣次數明顯減少;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區內的19條支流總長約1105公里的河道得到了浸潤,河道斷流天數逐年減少,2017年353天來水,基本實現全年不斷流。居延海濕地的鳥類已由2010年的14種、幾千隻增加至目前的84種、3萬多隻,最大種群雁類已達3000多隻,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遺鷗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鷺、天鵝、紅嘴鷗等12種珍稀鳥類。
張掖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2年,原名“高台縣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2004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肅高台黑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名為“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管理機構為“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局直屬於張掖市人民政府管理,下設高台、甘州、臨澤三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流域概況
黑河流域東與石羊河流域相鄰,西與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的居延海,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流域範圍介於東經98°~102°,北緯37°50′~42°40′之間,涉及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自治區),國土總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其中甘肅省6.18萬平方公里,青海省1.04萬平方公里,內蒙古約7.07萬平方公里。
自然概況
黑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幹流全長821公里。出山口鶯落峽以上為上游,河道長303公里,面積1.0萬平方公里,河道兩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氣候陰濕寒冷,植被較好,多年平均氣溫不足2℃,年降水量350毫米,是黑河流域的產流區。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游,河道長185公里,面積2.56萬平方公里,兩岸地勢平坦,光熱資源充足,但乾旱嚴重,年降水量僅有140毫米,多年平均溫度6~8℃,年日照時數長達3000~4000小時,年蒸發能力達1410毫米,人工綠洲面積較大,部分地區土地鹽鹼化嚴重。正義峽以下為下游,河道長333公里,面積8.04萬平方公里,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毫米,多年平均氣溫在8-1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在-30℃以下,極端最高氣溫超過40℃,年日照時數3446小時,年蒸發能力高達2250毫米,氣候非常乾燥,乾旱指數達47.5,屬極端乾旱區,風沙危害十分嚴重,為我國北方沙塵暴的主要來源區之一。
社會經濟
黑河流域自上游至下游居延海,分別流經青海省的祁連縣,甘肅省的肅南、山丹、民樂、張掖、臨澤、高台、金塔縣(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額濟納旗。共10個縣(市),流域內1999年人口133.8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0.75萬人;耕地412.93萬畝,農田灌溉面積306.54萬畝,林草灌溉面積85.55萬畝;牲畜254萬頭(只),糧食總產量103.94萬噸,人均糧食777公斤,國內生產總值63.12億元,人均4709元。
黑河流域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上游
祁連縣境內景色如畫、物產豐富,早在元朝就以"八寶"名聞天下,鐘靈毓秀、人傑地靈,素有"高原明珠"、"牧區江南"之稱,境內的世界第三大峽谷"黑河大峽谷"、中國最美麗的六大草原之一"祁連山草原"、與天共長的"祁連林海"、亞洲最大的半野生馴鹿基地、變幻多姿的"祁連石林"、歷經風霜洗禮的格薩爾王邊城遺址、神奇瑰麗的油葫蘆自然保護區構成了"天境祁連"獨具魅力、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
中游的甘肅
張掖地區,地處古絲綢之路和歐亞大陸橋之要地,農牧業開發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享有“金張掖”之美譽;下游的額濟納旗邊境線長507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國防價值。
下游
額濟納旗的綠色長廊自古以來就是一條南北通道,北方遊牧民族常常利用這條大路向中原地區發展。漢代在居延、休屠一帶屯兵,設居延縣和肩水軍。東漢後成為匈奴的牧場。公元十世紀,西夏建國,在此地建立軍事重鎮黑山威軍司,也就是黑城,或叫黑水城,1225年2月,成吉思汗攻占黑城,當時叫亦集乃城,是中原通過西域、漠北的一條幹線,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698年,原在此地的土爾扈特一支返回,並於1731年建立額濟納旗。解放以後,成立額濟納自治旗,並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上游地區包括青海省祁連縣大部分和甘肅省肅南縣部分地區,以牧業為主,人口5.98萬人,耕地7.69萬畝,農田灌溉面積6.06萬畝,林草灌溉面積2.70萬畝,牲畜86.45萬頭(只),糧食總產量1.04萬噸,人均糧食172公斤,國內生產總值3.53億元,人均5883元。
中游地區包括甘肅省的山丹、民樂、張掖、臨澤、高台等縣(市),屬灌溉農業經濟區,人口121.20萬人,耕地390.87萬畝,農田灌溉面積289.38萬畝,林草灌溉面積44.95萬畝,牲畜143.28萬頭(只),糧食總產量99.29萬噸,人均糧食819公斤,國內生產總值55.98億元,人均4618元。
下游地區包括甘肅省金塔縣部分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人口6.63萬人,耕地14.37萬畝,農田灌溉面積11.10萬畝,林草灌溉面積37.90萬畝,牲畜23.85萬頭(只),糧食總產量3.61萬噸,國內生產總值3.61億元。其中金塔縣鼎新片為灌溉農業經濟區,人口5.01萬人,牲畜7.25萬頭(只),農田灌溉面積9萬畝,林草灌溉面積5萬畝,糧食產量3.42萬噸,人均糧食682公斤,國內生產總值2.35億元,人均4691元;額濟納旗以荒漠牧業為主,人口1.62萬人,牲畜16.6萬頭(只),農田灌溉面積2.1萬畝,林草灌溉面積32.9萬畝,糧食產量0.19萬噸,人均糧食117公斤,國內生產總值1.26億元,人均77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