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都護

黑水都護為8世紀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區設定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領做都督。《新唐書·黑水靺鞨傳》記載(黑水)“分十六部,以南北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水都護
  • 外文名:無
  • 來源:《新唐書·黑水靺鞨傳》
  • 詞性:名詞
基本資料,產生簡介,歷史資料,為渤海郡王,重建營州,關係惡化,義不可殺,

基本資料

(黑水)“分十六部,以南北稱”(《新唐書·黑水靺鞨傳》)。
8世紀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區設定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領做都督。
開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龍中下游地區)首領倪屬利稽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烏蘇里江口東岸的伯力(今蘇聯境內哈巴羅夫斯克)。

產生簡介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區設定黑水軍。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為黑水都督府,其餘各部為隸屬於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轄地包括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東臨大海。
8世紀以後,唐為加強對周邊地區內附、臣屬的遊牧民族、蕃邦的控制,設定押蕃使。朝廷授權緣邊府州(軍鎮)的長官,負責監督、掌管與鄰近地區外蕃的外交事務,所謂“接蕃國者則兼押蕃落、押蕃舶等使”。押蕃使有時還稱“押蕃落使”,或簡稱“押使”等。

歷史資料

《舊唐書·渤海靺鞨傳》卷一九九下:“祚榮驍勇善用兵,靺鞨之眾及高麗餘燼,稍稍歸之。聖歷中,自立為振國王,遣使通於突厥”。698年,高句麗舊將、粟末靺鞨人大祚榮乘營州之亂東走,糾合了高句麗遺民和營州地區的漢人及其它部眾,在高句麗故地樹幟立國。自號震國王。最靠近震國,又曾經被迫依附於高句麗的伯(汨)咄、安居(車)骨、號室諸部,併入震國

為渤海郡王

713年,唐王朝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開元初,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統轄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九“渤海傳”記載,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以所統為忽汗州,領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號,專稱渤海。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區(松花江上游)設定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南的東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為州都督,並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此後,粟末靺鞨即專稱渤海。轄地包括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流域,東邊直至大海。

重建營州

714年有人向幽州都督薛訥建議重建營州時:靺鞨、奚、霫等欲降唐正以唐不建營州,無所依投,為默啜所侵擾,故且附之。若唐復建營州,則相帥歸化矣。
可見儘管大祚榮接受了唐朝冊封,但實際上唐朝實際不能控制渤海,是名義上的羈縻州。那時渤海是唐的對頭突厥的附庸。
開元初,突厥汗國內亂。716年,默啜可汗被殺,突厥陷入內訌,處於土崩瓦解的邊緣。一些部落脫離突厥降唐。這時,唐王朝即著手重建營州。開元五年(717年),唐重置營州於柳城,並置平盧軍,軍使由(幽州)都督兼任。開元七年,昇平盧軍使為平盧軍節度,經略河北支度,管內諸蕃及營田等使,兼領安東都護及營、遼、燕三州。唐朝經營營州,與渤海關係密切,這時期渤海向唐朝派遣使節、送質子值宿衛。
到渤海第二代王大武藝(719-737年)治世,形勢驟變。《新唐書·渤海傳》載,大武藝“斥大土宇,東北諸夷畏臣之”。

關係惡化

不久,渤唐關係即因唐朝與黑水靺鞨聯合以牽制渤海一事而急劇惡化。
《新唐書·黑水靺鞨傳》載,722年(開元十年),黑水“酋倪屬利稽,玄宗即拜勃利州刺史。”這是黑水靺鞨在7世紀最後幾年中與唐王朝發生軍事衝突(《新唐書·李多祚傳》卷一百一十第4125)、中止來往30年後,重新表明對唐的臣屬。在這一舉動的背景中,一方面因素來自突厥:在默啜可汗716年被殺,即位的毗伽可汗勵精圖治並再次使突厥走向強盛之前,突厥曾一度衰微,這使黑水被迫再次調整對唐政策,重新與唐接近。
另一種因素就是大武藝在此時開始推行北進政策,黑水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脅,被迫主動與唐接近以求政治庇護。玄宗即封倪屬利稽為勃利州刺史。“開元十三年(725年),安東都護薛泰請於黑水靺鞨內置黑水軍。續更以最大部落為黑水府,仍以其首領為都督,諸部刺史隸屬焉。中國置長史,就其部落監領之”(《舊唐書·靺鞨傳》)。唐王朝與黑水更建立了一種新的關係:黑水在8世紀初成為唐的一個羈縻州。唐在黑水設立黑水都
督府,是為唐初在東北地區設立的三個羈縻州之一(《新唐書·地理志》(卷四三下):“靺鞨州三,府三。
”……“黑水州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安靜都督府”。)在黑水府內設定軍隊。
渤海首先針對黑水作出了反應。《舊唐書·渤海靺鞨傳》載:武藝謂其屬曰:黑水途經我境,始與唐家相通。
舊請突厥吐屯皆先告我同去。今不計會,即請漢官,必是與唐家通謀,腹背攻我也。遣母弟大門藝及舅任雅發兵,以擊黑水。曾經作為人質入唐的大門藝對這次出征卻沒有信心,他擔心渤海此舉會導致與唐王朝發生爭端,而與唐王朝對立勢如飛蛾撲火,向武藝“固諫”退兵。武藝非但沒有接受門藝的規諫,反而免去門藝軍職,並派兵追殺門藝。
《舊唐書·渤海靺鞨傳》載,“武藝怒,遣從兄大壹夏代門藝統兵,征門藝,欲殺之。門藝遂棄其眾,間道來奔,詔授左驍衛將軍。武藝尋遣使朝貢,仍上表極言門藝罪狀,請殺之。上密遣門藝往安西,仍報武藝云:

義不可殺

門藝遠來歸投,義不可殺。今流向嶺南,已遣去訖。’乃留其使馬文軌、蔥勿雅,別遣使報之。俄有泄其事者,武藝又上書云:‘大國示人以信,豈有欺誑之理!今聞門藝不向嶺南,伏請依前殺卻。’由是鴻臚少卿李道邃、源復以不能督察官屬,致有漏泄,左遷道邃為曹州刺史、復為澤州刺史。遣門藝暫向嶺南以報之。”
732年,大武藝忿於門藝逃亡至唐及唐王朝包庇門藝一事,斷然派水陸兩軍分路攻打唐登州和馬都山,引發了雙方第一次武力對抗。渤海出兵登州並進攻馬都時,羈縻州黑水都督府的五千黑水靺鞨騎兵馳援。這時期同盟國新羅態度鮮明,新羅聖德王二十年(721),徵發何瑟羅道丁夫二千構筑北境長城,防止渤海南下入侵;732年大武藝攻打唐登州,引發渤唐戰爭。翌年新羅奉命與唐軍聯合攻擊渤海南境,遇大雪,敗還;
《上太師侍中狀》(《三國史記》卷四十六“崔致遠傳”) ……高麗百濟全盛之時,強兵百萬,南侵吳越,北擾幽燕齊魯,為中國巨蠹。……總章元年,命英公徐勣,破高句麗,置安東都督府。至儀鳳三年,徙其人於河南隴右。高句麗殘孽類聚,北依太白山下,國號為渤海。開元二十年,怨恨天朝,將兵掩襲登州。明皇帝大怒
,命內史高品、何行成、太僕卿金思蘭發兵過海攻討。……至今三百餘年,一方無事,滄海宴然。此乃我武烈大王之功也。……渤海第十代王大仁秀時與新羅開戰,確定兩國邊境。《三國史記》卷八“新羅紀”聖德王三十三年,入唐宿衛領軍衛員外金忠信上表唐玄宗曰,“臣所奉進止,令臣執節本國,發兵馬討除靺鞨,有事續奏者……”。
渤海與新羅的仇怨連綿,897年,渤海與新羅兩國使節在唐朝堂上爭座次,唐昭宗決定新羅仍居上首,為此新羅孝恭王命崔致遠撰寫表文呈遞唐玄宗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